二、家长力量大

正如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等待一样,家长承担起“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责任也需要一个过程。家长需要的是我们的鼓励和支持,相信他们会成为称职的父母。深入了解我们的家长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家长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教师无法比拟的。

1.家长最了解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成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性格特点、习惯、与人互动方式了如指掌,正所谓“知子莫若母”。还有谁能像家长一样了解孩子?

我说说我们家的妞妞吧!从老家来北京才几个月的时间,她已经学会了好多东西,如画画、讲故事、做操、背儿歌、古诗、《弟子规》等,特别是她喜欢听故事。不过,她也有好多缺点:调皮、任性,还特别闲不住。她的任性也没少挨我的打,因为我脾气特别不好。

——摘自四环游戏小组家长妞妞妈的育儿日志

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孩子优点、缺点都在家长的眼中。

我们虽然每天和孩子一起游戏,但是我们不清楚妞妞到底会背多少句《弟子规》、在家爱不爱听故事,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还比较听话的孩子,我们给妞妞妈的反馈多是“她今天表现不错”,很难像家长这样清楚地了解孩子。

[案例]《孩子的最爱》——这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了解

最崇拜的人:警察(在他眼里,警察最神圣、最勇敢)

最喜欢的事:听故事(每天一个新故事,老故事也不厌烦)

最喜欢的动画片:迪迦·奥特曼和孙悟空(正义化身,降妖除魔)

最向往的地方:东街小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长大了,也要上东街小学)

最想吃的:麦当劳(一年去不了几次,每次去都特兴奋)

最喜欢的玩具:挖土机(玩坏了好几个挖土机,还是要玩挖土机)

(赵进成妈妈,2009年5月20日)

因此,教师需要对家长持一种尊重、合作的态度,虚心地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个真实的孩子。家长是教师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教师要通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互动全面地了解孩子,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家长身上有宝藏

我们的家长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身上潜藏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这些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惜的是,家长为生计所麻痹,没有看到自身的教育优势。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农村人,没有能力去教孩子,因此常常倾向于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幼教机构,推给老师。

我们开展面向儿童的教育和面向家长的宣传,不是要让家长成为被动的教育对象,说教式地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去做,而是要引导家长看到自身的教育资源,鼓舞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也具备教育子女的条件。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儿时的游戏,可以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给孩子制作玩具。

[案例]《家长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这是我们对家长的了解

黄文科的爸爸:抽陀螺、打弹珠、抖空竹

徐若彤的妈妈:跳皮筋、踢毽子、抬花轿

刘星博的爸爸:滚铁环、斗牛、折纸

李子涵的爸爸:拍片儿、方宝

贾默默的奶奶:老鹰捉小鸡、挑棍

……

家长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也可以成为今天孩子的游戏。

想一想:你了解家长具有哪些资源吗?

你知道家长的职业是什么吗?例如,卖蔬菜的家长可以向孩子们介绍各种蔬菜;做建筑工人的家长可以向孩子们讲解各种楼房的知识……

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几个教师顶不过几十位家长的智慧。我们走近家长,了解家长的教育潜能,发挥家长的最大潜力,鼓励家长发现自身的教育优势,调动家长育儿的信心,与孩子的成长结伴同行,使他们有勇气有信心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3.家庭教育内容广泛

在教育组织中,往往每周都设定好了教育内容,在固定的时间传递给孩子,例如周一故事、周二绘画、周三音乐等。而在家庭中,教育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家长在一言一行中传递给孩子的,远不是那些机械的知识,而是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例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做事习惯、培养孩子做人要求等,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衣服干了,把它收回家。我对平涛说:自己的事情自己怎么着?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把他自己的衣服叠了。虽然叠得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还是鼓励他说:涛涛叠得真好,长大了,会帮妈妈干活了。他很自信地说:我长大了要自己洗衣服,现在我洗不动。有时候我干活时故意让他来帮忙,“涛涛把这拿来,把那拿来”,我常这样说,也是为了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摘自四环游戏小组家长育儿日志

涛涛妈妈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比教给孩子认知方面的能力更为重要。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教育机构给孩子的认知教育难免片面,就算教孩子行为习惯也是说教式的,哪有这种在生活中教得快乐和学得轻松?

从私塾到小学、中学,我经历过起码20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我们的家长其实在生活中已经教给了孩子很多宝贵的知识,只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这种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行为也是一种教育。在家长的眼中,教育只有老师才能开展,而自己什么也不会。其实这是不对的,教育是开放的,不局限于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成为“人”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教育。教育中没有权威,有育儿经验的人都有发言权,家长是有能力教育好孩子,承担起子女第一任教师的责任的。

教师作为家长的合作者和育儿援助者,有责任去引导家长发现他们的教育行为的闪光点,认识到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是教育孩子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者。

4.家庭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这类机构教育有其局限性,孩子在围墙内生活,被剥夺了接触自然的机会,教育更多是在教室里开展,通过教师的讲解告诉孩子一些认知性内容。其实,学龄前的孩子更多的是要通过直接经验,通过亲眼看、亲手摸来学习的,我们何不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契机告诉孩子呢?

我下午去买菜,平涛和我一起去了。突然他对我说:“妈妈你看,上面字还有6、1、8、7。”他说的是菜的价钱数字。我很耐心地对他说:“这是菜的价钱,6毛1斤……”我牵着他的手一边走一边说,这是什么菜,那是什么菜。平常我买东西他也跟我去,但是没说过。今天他对我说了,我也很高兴。我觉得买菜和买水果,带着孩子一起去,让他多认识菜和水果,对他很有帮助。

——四环游戏小组家长

能够把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家,非我们的家长莫属,他们才是生活教育的实践者。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机构教育不一样。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教育孩子,遇到事情因势利导,在生活中开展教育,方法灵活、有针对性。教育机构采取班级教学,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教育全体孩子,难以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但真正的教育恰恰应该提供一种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关注到个别与差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帮助每个孩子发展。

家长们在家里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可是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行为的价值所在。我们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就来充当起这个引导者,引导和帮助家长来自我发现,发现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我们来做合作者,与家长一起讨论育儿的经验;我们更是协助者,为家长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们都聚集到一起,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尊重,教育经验得到分享,在平等的交流中认识和发现自我的能力,成为有信心有能力的家长。

樊彭宇妈妈:他每次做作业很拖拉,写到10点还做不完,想揍他一顿,最后还是忍了,深呼吸一下,让自己静下来再跟他说。

顾庆爸爸:顾庆太淘气了,在家里是棍不离手,吃饭的时候也坐不住。我就对他说,你好好地吃完饭,晚上我给你讲故事。我知道他最喜欢听故事,就利用这一招让他好好吃饭。

魏清甜妈妈:我经常对甜甜说“你真棒”,她很高兴。孩子,只要多关心,说几句“你真棒”比什么都好,这样也能给她信心,她学得也快。

你们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你发现他们有哪些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庭教育影响深远

你身边孩子的某些行为是不是有着家庭的影子?和他们的父母的行为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行为

四环游戏小组每天的活动仅两三个小时,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郭潇雨家是卖包子的,父母很热情。每次有孩子去她家,她爸妈总是会拿包子给孩子们吃,这无形中影响了郭潇雨。她也常常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分给同伴们,哪怕只有一个苹果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家庭是伴随着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终身环境。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及情感联系是天然的、密切的和持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种影响是终生的。这使得家庭比机构更具有教育孩子的优势,影响力更大。曾经有研究指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接近70%,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力只有30%。

今天下午,我带王团结去长椿街办事。办完事正要往回赶,他说:“你不是说要吃麦当劳吗?”我一想,哦,对了,可我急着要回来。后来想一想,去吧!(提前说好了要去吃的)家长也要讲信用,不能说谎。

吃完的时候,他说妈妈,我去倒垃圾(因为每次吃完麦当劳,我就让他主动去倒垃圾)。然后,他端着盘子去找垃圾桶,服务员看见忙接过去,看着我家孩子,(可能是快餐店很少有人去倒的),团结转过身子的时候,她说:“谢谢你,小朋友。”团结就说:“不客气。”我想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我们大人,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让人很感动!

——四环游戏小组家长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王团结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形成了讲文明的习惯,不用父母提醒就能自觉地去倒垃圾。这个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蔡元培曾经说过,“幼年受于家庭的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其身而不忘”。

6.团结起来力量大

一个家长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许许多多个家长团结起来,一起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想办法。人人参与,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拉动教育的大车往前行驶。另一方面,家长对育儿方面的认识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家长很有办法,有的家长则拿孩子没辙,大家凝聚起来,相互之间出主意支招、彼此影响。有时家长之间的带动作用,远比老师说的话管用得多,因为他们有实际的例子,更让人信服。

[案例]2009年7月29日多云

看了大家的交流日记,深有同感,每个孩子的成长对家长都是一种惊喜。自从张阳进了游戏小组,进步有目共睹,从以前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画画、写字、数数等等,让我们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正确引导,能学到好多东西。就拿张阳来说吧,有一次,他妈妈给他借了三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看图识字,他拿着书问我,“爸,这个字念什么?”我拿过书看了一眼,就问他,下面画的是一幅什么画,他告诉我:“一个太阳。”我就告诉他:“这个字就是太阳的太,后面是太阳的阳,跟你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不认识吗?”他告诉我:“知道了。”接着后面的字看完图以后都能认出来,还到处告诉别的小朋友。时间长了,不看图也能认出这些字,其实有好多事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学会了。家长只要好好地引导,他们都能学习并改掉不好的习惯。现在游戏小组停课了,孩子没地方玩了,安全就成了一个问题。前几天,张阳把头摔破了,希望家长们多注意自己孩子的安全问题。

还是希望游戏小组早日开课,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还孩子一个健康的乐园。

——张阳爸爸

张阳爸爸看到了其他家长的育儿日志,感触于自己孩子的变化,于是第一次提笔在育儿日志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生活的点滴。在这个过程中,张阳爸爸不自觉地把精力从摊位转移出一部分给自己和儿子的生活。这个变化,恰恰是受到家长群体的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提醒其他家长孩子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相信其他家长看到之后,也会深以为然。

小结

孩子每天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的一举一动,知道孩子的性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留痕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让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一起外出时看到什么就和孩子说说,真是随时随地都在静悄悄地开展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的,孩子吸收了父母的行为方式、道德观念,这些无一不在影响着他日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