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芭蕾舞欣赏
(一)芭蕾概述
1.什么是“芭蕾”
“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意为“跳”或“跳舞”。早在500年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贵族们在宫廷内观赏一种叫做“芭莉”或“芭莱蒂”的华美舞蹈,即是后来芭蕾舞的雏形。这种舞蹈传入法国,成为芭蕾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带头跳舞,并创办了第一所舞蹈学院——皇家芭蕾舞学院,确立了芭蕾舞蹈动作的基本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变成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舞艺术产生深刻影响。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舞创作的主要题材。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舞的基本要素。这种足尖站立的技艺,把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19世纪末,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其他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特别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发展。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2.“芭蕾”的发展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了全世界。芭蕾史上下500年,我们通常将它分为“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五大时期。这五大时期是以芭蕾在不同国家形成的发展主流而言的,每个后来的时期都是对前个时期甚至前几个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和取代。
(1)早期芭蕾
早期芭蕾是芭蕾史上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芭蕾从意大利发展到法兰西,从业余性的自娱活动发展到专业性的表演艺术,整整经历了400年的孕育和成熟期。其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1715年法国宫廷贵族舞者路易十四去世之后由专业舞者代替。之后又一位改革家诺维尔主张芭蕾要有主题,要贴近生活并有剧情交代,提出了“情节芭蕾”一说。
(2)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是芭蕾史上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潮发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巴黎。这个时期的巴黎轻盈飘逸、高贵典雅,具有很浓的浪漫主义特色。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玛丽·塔里奥尼,代表作品为《仙女》。
(3)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并在这一时期进入了整个芭蕾史鼎盛时期。它是以俄罗斯学派的崛起为背景的,这一时期指“浪漫芭蕾”之后、“现代芭蕾”之前的那种特定风格。史学家也称这个时期为“后浪漫芭蕾”或“俄罗斯帝国芭蕾”。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的柴可夫斯基,代表作品为《睡美人》、《天鹅湖》和《胡桃夹子》。
(4)现代芭蕾
现代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四个时期,当古典芭蕾在俄罗斯达到鼎盛期后,其中一些不满现状的精英人物为实现梦想,随着俄国芭蕾经纪人谢尔盖·佳吉列夫向巴黎进军,为整个芭蕾史开拓了一个新纪元。而谢尔盖·佳吉列夫也是“现代芭蕾”的代表人物。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巴兰钦,代表作品有《小夜曲》、《四种气质》、《仲夏夜之梦》等。
(5)当代芭蕾
当代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五个时期,集前四个时期辉煌成就之大成。现代舞这种与新时代同步的新兴舞蹈从观念和方法上为它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保证它顺利进入了“现代时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是“后现代舞”乃至“后后现代舞”为它提供了崭新的灵感,使它平稳进入了“当代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福赛斯和伊日·基里安,代表作品分别为《俄而普斯》和《回到陌生的土地》。
(二)名舞欣赏
●古典芭蕾极品《天鹅湖》
《天鹅湖》由马力乌斯·伊凡诺维奇·彼季帕、列夫·伊凡诺夫编导,盖尔采尔编剧,柴可夫斯基作曲,1895年1月15日于俄国彼得堡玛利亚大剧院首演。舞剧选自穆索斯的《德国民间童话集》中的《偷来的纱巾》,剧中人物是奥杰塔公主。1872年,32岁的柴可夫斯基来到乌克兰妹妹家中小住时,依据外甥们平时喜欢的德国童话《天鹅池》创作了一部小型的芭蕾舞剧音乐。之后不久,应莫斯科帝国剧院的邀请编排大型芭蕾舞剧《天鹅湖》,柴可夫斯基在这个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并于1876年4月完成了全部谱曲的工作。
剧情简介:
被魔王罗斯巴特变成白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齐格弗里德王子相遇,她向王子倾诉自己的不幸,并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和群鹅摆脱魔王的控制。”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未婚妻的舞会上,魔王罗斯巴特,以外貌与白天鹅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丽娅许配给王子。王子发觉受骗,焦急地奔向天鹅湖畔,在奥乔的帮助和鼓舞下,一同战胜了魔王。天鹅们恢复了原形,奥杰塔公主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第一幕:
王子齐格弗里德生日庆典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皇后前来庆祝王子的生日,送给他一把精致的弓箭,并提醒说他已经成年,应该考虑婚姻问题了。然后,庆祝活动继续进行。下午,王子一个人独自沉思,他看见一群天鹅从头顶飞过,就拿起弓箭追逐它们。
第二幕:
魔王从水底出来察看。他看见王子走近后又消失在树林里。王子追逐着天鹅来到湖边,天鹅女王奥杰塔出现了,王子被她的美丽所吸引。魔王复现,奥杰塔从湖边逃走,王子在夜色中追逐着她。魔王命令所有的天鹅都到湖边。湖边突然挤满了天鹅,它们都是被邪恶的魔王用魔法变成天鹅的姑娘。王子在湖边找到了奥杰塔,向她发誓保证对她忠诚。魔王将奥杰塔从王子的怀抱中抢走。
第三幕:
王子的生日庆典仍在进行,各国嘉宾们前来庆贺。皇后让儿子在六位公主中挑选一位作为新娘。
王子显得很冷淡,因为他心中只有奥杰塔。在母后的要求下他和公主们跳起了舞,但最终还是拒绝从中选择新娘。魔王带着装扮成白天鹅女王的女儿奥吉丽娅来到城堡。王子误以为是奥杰塔,奥吉丽娅紧随王子回至渤海。到大厅一起跳舞。王子以为她就是他的真爱,遂发誓对她永恒的爱情。这深深刺痛了奥杰塔的心。魔王和奥吉丽娅得意地离开了大厅。几乎绝望的王子跑出大厅寻找奥杰塔并请求她的宽恕,留下失望的皇后,大厅一片混乱。
第四幕:
痛苦的奥杰塔回到湖边,王子紧追其后并请求她的宽恕,她终于答应了。魔王再次出现,提醒王子他先前对奥吉丽娅的誓言。奥杰塔觉得不可忍受,伤心至极,便跳进了湖中,王子随后也跳了进去了。魔王的咒语破解了,魔王被王子和奥杰塔之间爱的巨大力量摧毁了。新一天的黎明又开始!
《天鹅湖》的故事情节很符合古典芭蕾舞剧的规律:单线发展,没有错综复杂的插叙和倒叙;人物的性格鲜明,感情强烈,想象力丰富,为使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展开戏剧冲突,刻画性格特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人物的高贵不向邪恶屈服的精神使《天鹅湖》被誉为“俄罗斯民族的镜子”和“俄罗斯的性格”。这个美丽的故事被一代代俄罗斯人重新演绎,长盛不衰。柴可夫斯基的伟大音乐成为舞剧成功的奠基石,使《天鹅湖》的舞蹈编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交响化编舞的高度。同时,舞蹈与音乐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使整部舞剧拥有了高尚的意境与艺术品位,《天鹅湖》第二幕可以说是“戏中戏”,它具有自己的逻辑性开端和结尾,结构相对完整,从而成就了《天鹅湖》第二幕被奉为传世经典。
芭蕾舞剧《天鹅湖》确立了芭蕾双人舞程式,为后世交响化舞剧树立了典范,无论在审美还是艺术性上均达到了古典芭蕾的极致。它是芭蕾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芭蕾历史上一部最伟大的杰作。其中的第二幕是整个舞剧的**。下面以《天鹅湖》中“第二幕”为例,用前面章节讲过的,对身体的语言进行拆解分析。(通过对《天鹅湖》中“第二幕”的拆解分析,由舞段—舞句—个体动作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和进一步掌握在欣赏作品之后,如何掌握由浅入深分析解读舞蹈作品的方法。)
首先,我们把这一幕拆解成六个大舞段:群鹅华尔兹,奥杰塔与王子的双人舞,四小天鹅舞,三大天鹅舞,奥杰塔的变奏,天鹅组舞。这六大舞段中囊括了群舞、四人舞、三人舞、双人舞和独舞的形式。其次,我们再拆每一舞段中的舞句。第一舞段的群鹅华尔兹成圆成孤,柔美、和谐、宁静,为不舞而舞的奥杰塔的隐喻。第二舞段的双人舞揭开隐喻的面纱,亮出了奥杰塔的情怀,把所有的空间都送给了这对以接触打破了隔离的恋人。第三舞段是初获爱情的欣喜,四小天鹅的跳跃是双人舞中奥杰塔急速打击的延伸。她们身体贴身体地相互模仿,既是一种幼弱,也是一种认同,都为奥杰塔而“鹅跃”。第四舞段中,舒缓的身体分开的三大天鹅舞暗示着一种成熟和憧憬。唯有在第三舞段、第四舞段的基础上,第五舞段的复杂的变奏才脱胎而出:犹豫、欣喜、不安、害怕。第六舞段的所有舞台空间逐渐被舒展的身体一块块占满,每一舞句都贯注着**,最终形成交响化的皆大欢喜。
最后,我们来拆解舞者个体的动作。整个双人舞舞段中的奥杰塔,头由低而仰,由胆怯而惊喜;手臂由交叉而打开,由封闭而开放;腿脚由下跪前伸而站立旋转而急速打击,由哀怨恳请而苏醒震颤而怦然心动。但无论何时,她躯干的腰背永远是挺拔向上的,没有什么能摧毁她高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