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古典舞欣赏

(一)古典舞概述

古典舞,从字面意思来说,是指古代的典范性舞蹈,具有一定时间的历史传统,具有规范、严谨的动作程式。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古典舞,欧洲许多国家的古典舞泛指芭蕾舞,一些单一民族国家的古典舞就是经过规范的本民族的民间舞,而印度的古典舞是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首先提出,后来得到舞蹈界人士的认同并广泛流传。它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并不是古代舞蹈的同义词,现在的古典舞是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老一辈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民间舞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精髓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的基训,借鉴了芭蕾基训的训练方法,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华所在。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基础训练中的技术、技巧有着独具一格的民族特性,与其他舞种中的技术、技巧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汉族的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我国丰富的文史资料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我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包含敦煌舞、汉唐舞等在内的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和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中国古典舞在节奏上的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

(二)名舞欣赏

●《千手观音》

图3-2-9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见图3-2-9)由张继刚编导,2004年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于北京首演。《千手观音》是著名编导张继刚根据佛教千手观音的形象,采用中国古典舞中敦煌舞的动作素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打造的群舞作品。张继刚一向善于从最简洁的舞蹈动作发展变化中,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和形式结构,并且在此基础上,将舞蹈的中心主题牢牢扣住,《千手观音》即是这种编导手法的典型代表。

《千手观音》最大的特点是,在观音之“千手千眼”的舞蹈编排上达到了艺术的极致性视觉效果,使人感触于石窟壁画中的千手观音像,心灵中生发出千手形象无限可能的形式美,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整个作品气势恢弘、雍容大度。观音手臂之舞出神入化、玄机四伏、千变万化。作品中间的一段小快板,舞蹈动作没有故意突出“三道弯”的妩媚或胯部的**,而是继续在手臂和队形的变化中做足了文章,并用叠体的方式,将“观音”手臂舞蹈横向变体。

《千手观音》始终坚持手臂上的变化,几乎没有大的舞台调度和队形变化,没有跳跃和旋转,仅在观音坐像的千手散开的基础动作上,发出气象万千的变化,整个动作的流程如同金莲花瓣绽开一样辉煌绚丽,即使在队形变化时,这种宏伟壮观的金色气象也丝毫没有收敛。舞蹈更多地显示出一种安详之后的喜悦,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媚笑,端庄至极,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观音的大慈大悲。编导抓住手臂的舞姿,在一个点、一个面、多个面上展开,聚集反复令人称奇。在造型和旋律中,突出“手”,而不是“胯”的动作,达到了“美而不媚”的效果。舞台上金光四射、佛光普照,十几位聋哑姑娘从容安详,她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塑造了一个雍容典雅、光彩夺目的千手观音的形象。

在舞蹈服饰上,头饰像是中国古代达官戴的“帽翅儿”,旁边加有几条黑色的宽带。这个设计很独特,在创作上它有一个极大的作用,就是增加了直线条的效果。当邰丽华伸出头去的时候,配上这一独特造型的“幡翅儿”,它就变成一个视觉向外延伸的线了。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聚散”,用帽子遮住所有人的脸,起到了一人当头,千手千臂多重幻化的作用。

《千手观音》的演员都是聋哑人,但她们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以全部心力跨越先天不足,终于登上了艺术的高峰。舞者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节奏和旋律”这种听觉范畴里的概念,与表演者的自身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观众一种心理上的冲击。另外《千手观音》带给观众的视觉色彩突出了金色。金子不仅代表财富和幸福,更代表了高贵和永恒。金色的服装、头饰、长甲,加上金色的灯光效果,伴随着编排精致的造型动作与舞台调度,涌动出一轮又一轮的金光,营造出充满着流动变化的生命感,也切合了观世音普度众生、洒向人间广博的爱的二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