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艺术欣赏的意义

一、艺术欣赏与人生修养

艺术是为人生的——大凡真正的、经典的艺术,莫不是因感悟人生而创作,为沟通人生而面世。生活之中,人们时常会见到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对立局面,无论结局是喜还是悲,艺术所追求的都是真、善、美的融合与统一,希望由美引真,由真引善。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欣赏通过对美的欣赏,引导人们去追求真善,摒弃虚伪与丑恶。在欣赏的过程中,由于人们一直接受着真、善、美的熏陶,虽没有刻意去改变做些什么,但是潜移默化中,人们的内心却一点点得到滋润洗涤。久而久之,人们将艺术中的真、善、美境界融入现实生活中,逐步对人生产生了超凡脱俗的新认识,进而将热爱艺术的热情转嫁到现实生活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

欣赏者在长期欣赏的过程中,或许会渐渐发现艺术作品与现实人生的相似之处。无论是现实,抑或是艺术所勾画的世界,其中都不缺乏壮美和优美,同时也会不断地演绎出悲剧和喜剧。在欣赏艺术的时候,欣赏者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如果自己能够以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如同一件艺术品一样,经过自己不断地欣赏,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人生竟得以被赋予崭新的意义。

艺术欣赏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且借助欣赏艺术来将欣赏者送至真、善、美的彼岸。艺术欣赏是人生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犹如一生相依的伙伴。人的一生往往会经历许多,时常会受到一些伤害。看得见的实质性的肉体伤害可以痊愈,但是那些无形的虚体的伤害,如心灵的创伤,却更多地需要靠艺术欣赏来抚慰。艺术欣赏可以不断开阔人们的艺术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摆脱单纯追求物质生活的羁绊。艺术欣赏可以让我们用审美的精神去对待人生,用审美的情感去感悟人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顺境、逆境,艺术欣赏都能够为我们鼓劲,且让我们永远与美相伴。

人生的不同时期,会绽放出不同的色彩。孩提时代,人们对一切充满新奇,在无限幻想中展示自我,那是青草芳菲;青年时期,人们的生活朝气蓬勃、充满希冀,生命力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那是郁郁葱葱;壮年时期,人生抵达最后一搏,“此时不搏何时搏”,这时的你已经尝尽酸甜苦辣,那是姹紫嫣红;人到晚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一生的阅历犹如电影胶带一样,时常在你的脑海中闪过,这时你需要去感悟它们,让其得以升华,那是苍翠犹醉。不可否认,人生就是一幅绵长的画卷,它是那样的栩栩如生,那样的跌宕起伏。

对于人而言,如果能够以一种乐观处世态度去抒写人生,那么这样的人生才是最贴近艺术、贴近人性。唯有乐观积极,你抒写的人生才会是最灿烂的,同时也是最少败笔的。当晚年临近,一直积极乐观处世的你,无论吟诗作画,还是养花弄草,它们都将为你带来一种愉悦,一种艺术享受。夕阳虽让人伤感,但是在此刻,却因为你的人生态度,它变得那么美妙。

总之一句话,艺术修养就是一种人生的修养,艺术欣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欣赏者对自己人生和生命过程的欣赏。

延伸阅读

艺术欣赏就是对生命的欣赏

苏州园林那精妙绝伦的设计会让我们从巧夺天工的美景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合;紫禁城的恢宏气势让我们悟出丰富而厚重的哲理,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巴赫的《三部创意曲》严肃、含蓄、平衡,静静聆听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那震撼的旋律会激发我们向厄运挑战的勇气;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则更会使我们对平和与安宁心向神往……显然,在艺术的殿堂里,欣赏者的人生修养会获得极大充实,人生的境界也在艺术欣赏中升华,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加以审视,并让自己的审美趋向与精神生活得到认同的过程。

绘画通过感官中的视觉(眼根)得以存在,它“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则是通过感官中的听觉(耳根)得以实现,它凭借各类乐器按照作曲者设计的一定旋律节拍进行演奏,从而形成有规则的声音流动,用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可见,艺术是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艺术欣赏就是对生命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