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论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路径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哪种,一般都包括以下基本的研究步骤。
(一)选择与确定课题
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课题反映着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决定着研究的质量。不论哪种类型的研究,都要从选择与确定课题开始。
课题的选择与确定是一个由初步意愿到思路明晰的过程。研究者可以从理论或实践入手,首先结合研究者的兴趣通过研读主管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学习教育理论或对教育实践进行观察与思考等途径初步选择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再通过查阅教育文献、分析研究的主客观条件,逐步缩小课题范围,确定出有研究价值、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有研究可行性的课题。
一般来说,初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和大多数学前教师应选择那些范围较窄而且比较具体的课题。至于大的研究课题则须由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和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去研究或者去组织有关人员合力攻关。
例如,有研究者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反思当前儿童民间游戏研究现状发现:
儿童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文化形成和价值观定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愈演愈烈,儿童游戏的种类、场地和时间在不断减少。当代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的游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扭曲儿童纯真天性、背离儿童原本生活和疏远大自然的危险倾向。
国内儿童游戏研究主要由幼儿教育界针对幼儿园内儿童游戏的研究和民俗学针对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两部分构成。心理学界、教育学界、文化人类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也有对儿童游戏和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但尚未形成自己的系统和规模。
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大多符合儿童天性并贴近大自然,有益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特别需要从儿童真实的生活背景出发,把握儿童民间游戏的性质和现实,从而真正探讨出它们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但我国目前的儿童游戏研究者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深入农村、山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作案例调查和参与观察的并不多。
针对此,研究者拟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采用文献法、田野工作和访谈法、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对彝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系统考察和探讨,于是提出了“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的研究课题[15]。
(二)查阅文献
文献即记载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与学前教育研究有关的教育文献主要分布于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之中,通过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研究人员、学者进行交谈、交流,也可以获取相关研究信息。
学前教育研究中研究选择与确定课题之后就要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使研究者了解该课题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确立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保证研究成果有更新的高度。
查阅文献有多种方法,为节省时间与精力,研究者可首先查索引、看文摘、阅读文献综述,然后按图索骥从中查找与自己研究有关的重要资料,并于读后作出摘要或记录,最后写出文献综述。
例如,“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查阅文献情况:
研究者收集和参考了一些史书典籍,如国外的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人的有关著作,国内的四书五经、《史记》、《汉书》、《西南彝志》等,力图从中梳理出古人对游戏的记载和描述,为当代儿童游戏研究奠定一个史学基础,这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特点。
另外,深入彝族居住地区,在当地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和当地教育局的帮助下,收集了有关县志和民族志、文化研究方面的内部杂志、研究材料以及教育方面的档案文件资料。
在当代文献方面,研究者查阅了有关彝族文化和儿童游戏的书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很多有关儿童游戏的研究资料。
经过两年多的专项收集,加上从上述数据库下载的有关文章,至撰写研究论文时,研究者手头有关儿童游戏的中英文的论文和书籍有近300篇(册)。研究者对这些书籍和文章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分析和整理,将其分为:综合类、游戏的理论探讨、游戏的哲学和文学探讨、少数民族游戏、民间游戏的理论探讨、游戏的实验研究、儿童游戏实例、儿歌研究和英文儿童游戏研究文献九大类。[16]
(三)制订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对教育研究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对各项工作的总体安排。它是指导实施教育研究的蓝图,对课题研究起着导向、调控与激励的作用。
研究者制订的研究计划应主要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工作方案等。在总计划之下,对于某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还可制订更详细的具体工作计划。
在研究工作开始后,研究者也许会发现原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原定计划进行某些调整。这时一方面要尽量尊重原定计划;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把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中有关研究计划的相关内容:
研究者认为,本项研究可以引发我们对儿童游戏的传统性、民族性和自然性的重视,为当代中国儿童游戏注入一些传统性、民族性和自然性的因素,对于保护并发展文化多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多样性,切实发挥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功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者界定:彝族儿童民间游戏是流传和流行于彝族地区民间的,彝族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愿和自由嬉戏、玩耍与娱乐的活动。它不需要专门的教学程序和指导。这些游戏既有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特色和民族特性,也有当代发展出来的时代特色和各民族共性;既有因儿童天性表现出的普遍性,也有因人文地理因素而表现出的地方性。
根据从文献上和田野工作中发现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结合游戏的外在表现特点与游戏的动机和功用,研究者将彝族儿童民间游戏划分为身体活动类游戏、借助器物类游戏、生活生产类游戏和语言计算类游戏四种类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研究目的:①对彝族儿童民间游戏作出比较全面的收集和整理。②透过对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对游戏的发生和本质,对游戏与教育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③探讨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④通过对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提取出对当代中国儿童游戏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借鉴。
研究方法与时间安排上,研究者一是采用田野工作(实地考察)和访谈法;二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具体时间安排见原文)[17]
(四)收集、整理资料
资料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材料,是获得研究结果的原始资料。收集资料是指获取本研究项目最终结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即按研究计划的规定,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研究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收集资料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客观、准确、规范。具体来说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二要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三要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收集材料之后,还要进行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研究的进行。事实资料的整理一般需要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数据资料需运用归类与统计等方法进行整理。
例如,“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中有关收集、整理资料的相关内容:
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收集大部分现在依然流行于广大彝族地区,为各地彝族儿童所喜爱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50余种,明确了各种游戏的材料、玩法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如身体活动类游戏有追逐打闹游戏、捉人游戏、斗鸡游戏、上中下和攻城游戏、梭坡坡和滚疙瘩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戏等10余种;借助器物类游戏有骑竹马游戏、打陀螺游戏、推铁环游戏、**秋千游戏、斗草游戏、老虎抱蛋游戏等10余种;生活生产类游戏有过家家游戏、舞弄刀枪和打仗游戏、梭木头游戏、捉鱼、捕鸟等7种;语言计算类游戏有猜谜语游戏、儿歌和游戏歌、棋类游戏3种。[18]
(五)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是对研究资料在收集并整理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脑力加工,以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分析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下结论,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用概括、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研究中,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比较、归类、类比、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数据资料主要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把分析结果用数据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分析研究时,如果发现原有材料尚有欠缺之处,就应当重新在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上再下些工夫,因为只有在占有足够材料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例如,“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中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于材料展开了分析研究:
通过田野工作和访谈,研究者利用实地考察得来的资料和各个研究所赠送的有关彝族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在彝族儿童民间游戏与当地生产生活的实际以及与当地彝族文化的关系上,作出分析和比较。对彝族儿童民间游戏与其他各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在可能的情况下,作一番横向比较,从中探讨研究一些儿童民间游戏的共性和民族特性。
在对它们进行了历史追踪和跨文化比较之后,研究者通过对它们于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分析和探讨,就儿童游戏的发生和本质、儿童民间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及本项研究对我们的启示等方面,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19]
(六)撰写研究报告,鉴定评价研究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是指研究者把研究的过程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以书面形式合理地表达出来。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多种,如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案例、学术论文、专著、教材以及教学软件等。
鉴定评价研究成果是对研究成果的学术规范、研究内容、研究质量、研究报告等进行鉴定评价。具体来说,首先是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行鉴定,其次是对研究活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评价可以采取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和行政评价等方式,自我评价是专家评价和行政评价的基础。
例如,研究者历经两年研究,最终写出博士论文《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
(七)推广运用研究成果
推广,即把教育研究成果扩大到适合的时间、空间范围;运用,即将教育研究成果作用于教育实践。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对于丰富发展教育研究成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幼儿园)办学层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广运用教育研究成果,是教育研究生命力所在。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向包括推动政府决策、化解改革风险、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转化为校本课程几个方面,大体可遵循“五步双元”思路:精选成果,双面兼顾;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组织培训,双手齐抓;实施推广,双方互助;总结评价,双轨并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