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

(一)依研究目的,教育科学研究可划分为五个层次

我们可以从各类研究所担负的不同功能,从其理论的概括程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即时性,将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来说,分为五个层次。下面逐一对各层次或各类别研究的特点进行分析。

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属于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通原理原则的建立。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未知,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研究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或特定问题,不能够“拿来就用”,但它能够对教育实际工作提供带有普遍性的指导。例如,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论”就是属于教育研究中有关儿童发展基本理论的探讨,它对幼儿教育依据儿童发展规律施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得出的一般原理、原则,针对某个具体实际问题,深入考察某一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即将基础研究具体化,提出较强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和方法。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年级小学生识字能力研究”,就是运用儿童学习阅读识字的一般规律,解决如何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具体方法。

3.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是根据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的结果,为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能够直接运用的教育产品。开发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具有现成操作的特点,即“拿来就用”,此类研究对研究结果的使用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提供操作化的产品。开发研究可以使产品广泛而普遍地得到推广,并且能够方便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例如,研究者在对集中识字或分散识字进行应用研究基础上,将成果编成教材、音像材料等,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按图索骥”“照章行事”的方便。

又如,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和设计适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符合教学原则之需要的玩具、教具、教学设备设施等。还可对民族民间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价值加以探索,从而便于就地取材、继承传统、广泛运用,也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选题。开发研究的产品具有能够直接面向教育实践服务的特点。开发研究对于弥补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实际教育教学之间的鸿沟是很有益的,是将教育思想、观点、原理等物化在教育产品中,同时提供操作程序与教育技术策略等。

4.评价研究

评价研究是对教育机构、课程、教育计划方案等的价值作出评定判断而展开的研究,是为政策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的一个重要工具。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能够帮助做好决策的资料信息。研究包括:获取信息——赋值判断——制定决策三个要素。评价研究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研究和终结性评价研究。前者是对过程的评价,常常是当事人通过自我评价从而促进其各方面的改善;后者主要是依靠其他有关人员对评价对象的某一方面作出考核、鉴定。把评价作为一种研究类型来看待,这是当前教育研究发展的需要。

5.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为解决学校、班级或教育大纲等教育实践提出的即时问题,立竿见影地应用,如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针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它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的特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研究主体为教师或其他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方式适合其工作实际。二是研究的问题具有直接针对性,而且可以即时运用于实践工作的改进。三是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科学育儿的自觉性。行动研究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类型,具有非正规性特点,是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教育科学研究的五种类型从行动研究到基础研究是从非正规向正规化递增,其应用的即时价值呈递减倾向,而在理论上的长远价值则呈递增状态。换言之,就认识未知发展理论看,基础研究的意义较大;如从针对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角度而言,则行动研究更直接、更迅捷。当然,五种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虽有层次性,但又体现了连续性或衔接性。一般而言,无论何种课题均可在不同层次上展开,任何研究均须注重在各个层次上的渐次递进、不断深化。同时,应注意将正规研究与非正规研究结合。一方面,要通过研究形成和发展理论;另一方面,又须在研究中推广理论,改进教育实际。应注重发挥各类研究的优势,使教育科研兴旺繁荣。

对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的划分也有人提出不同分法,如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教育技术研究。有人还将开发研究、评价研究、行动研究作为操作层次的类型,归在教育技术研究内(见图1-1、图1-2)。

教育研究各类型关系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层次

以上是从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程度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效用的维度划分层次和加以分析说明的。我们还可以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认识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性。

广义的科学方法即科学方法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一般认为,教育科研方法的最高层次为方法论。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教育科学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认识论。认识论为人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最一般规律提供方法论原理,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教育现象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内容是:世界统一于物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多样性的统一;运动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事物的发展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实践是主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教育科研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一般科学方法是介于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系统科学(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等系统理论),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科学即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发展综合的结果。它所提供的一系列原理原则,如整体系统性原理、有序原理、动态原理、反馈原理等是科学思维方法与认识的手段,是将哲学方法论的辩证唯物论原理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化,因而具有现代科学研究共同的一般方法论性质。

具体研究方法即适合于特定学科的专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它是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与应用,是针对各学科及其研究对象的特点而采取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总和。例如,自然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更多采用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等。随着学科的发展,各学科产生分化与综合渗透,一些学科须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还包括研究技术手段如统计、测量等。

广义的科学方法就是指以上三个层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整个方法体系。狭义的科学方法指科研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手段。本书侧重于狭义的教育科研方法。尽管如此,研究工作者一定要明了,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和一般方法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和系统科学方法为指导,才能使研究工作健康进行,获得对教育现象的客观真实全面的认识(见图1-3)。

图1-3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