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儿童游戏有哪些类型
什么是游戏?古今中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多达几十种,至今也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答案。比如,人们提出:游戏是儿童释放过多精力的一种活动;游戏是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游戏是儿童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手段;游戏是为儿童以后的成人生活提供早期训练;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等。虽然我们不能给游戏做统一的界定,但是我们可以认识到游戏的最基本因素与主要特征,如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游戏的动机来自儿童内部,并且没有外在的目的;游戏是充满想象与创造的活动;游戏产生于熟悉的事物,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等。
关于游戏的种类,我们知道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等不同的叫法,这些叫法的由来是什么?划分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游戏的类型问题。
儿童游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来划分
我国1981年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就是按照这种标准划分的。它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和娱乐游戏等,这是我国采用较多的一种分类方法。
(1)角色游戏。
学前儿童通过模仿与想象,以扮演角色的方式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又称想象性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就是幼儿经常玩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家庭成员中的不同角色(妈妈、爸爸、孩子等),来反映幼儿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2)结构游戏。
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沙、水、雪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幼儿用不同的结构材料可以创造出生活中的不同物品,见图2-2。
图2-2 儿童结构游戏作品
(3)表演游戏。
儿童根据故事、童话等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和服饰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
如童话故事《拔萝卜》《小熊请客》《小兔乖乖》等的表演。这种游戏用生动的情景、情节,形象的人物、造型,甚至还借助木偶、道具等进行表演,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图2-3 老鹰捉小鸡
(4)体育游戏。
以练习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这类游戏有很多,多表现为户外体育活动。
如球类游戏、圈类游戏、跳绳、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如图2-3。
(5)智力游戏。
以生动、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如猜谜语、拼图、摸口袋、棋类游戏等。如中班智力游戏“说相反”,老师说左,幼儿答右;老师说上,幼儿说下;老师说前,幼儿答后;老师说大树高,幼儿答小树矮……游戏不仅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说什么,而且还应做出适当的反应,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等智力品质。
(6)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要求幼儿在歌曲、乐曲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做出相应动作。
【案例】找小猫
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猫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小猫。随着音乐的节奏,老师说道:“我的小猫在哪里?”边说边用手指点几个幼儿,这几个幼儿要站起来说:“在这里。”接下来,老师又问道:“其他的小猫在哪里?”这时没有被手指点到的幼儿跳起来并齐声喊道:“在这里!”这个游戏充满童趣,幼儿参与热情很高。游戏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歌曲,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而且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图2-4 顶屁股
(7)娱乐游戏。
以娱乐为主的游戏。如大班幼儿“贴鼻子”“顶屁股”等游戏,这类游戏的目的是活跃气氛。如图2-4。
2.按照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同来划分
这是国内20多年来幼教界对游戏的一种划分方法。这种观点认为,幼儿园游戏质量不仅跟幼儿发展水平有关,而且跟教师对游戏的运用与指导作用有关。根据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游戏分为幼儿自发游戏、规则游戏两种。
(1)幼儿自发游戏。
这种游戏玩什么、怎么玩、跟谁玩、在哪里玩等环节都是由幼儿自己做主决定的,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充分反映了幼儿对游戏的自主性特点,所以又叫自主游戏。这种游戏一般是自由活动时由幼儿自主创意、组织和进行。例如,一个幼儿看到角色游戏区中老师新做的“方向盘”,就提议自己当“汽车司机”,其他几个幼儿自愿当“乘客”,他们玩起了“开公共汽车”的游戏。
(2)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又叫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的游戏,目的是促成教学任务的完成。
如为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幼儿认识到人各有长短,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道理,北京市特级教师沈心燕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
【案例】摘果子
在两棵树之间拴上一根绳子,绳子上吊着4个装有“水果”的筐,每个筐下面放着一把小椅子。幼儿也是4个人一组,每个组都是由3名矮个幼儿和1名高个幼儿组成。游戏设计只让每组的高个幼儿够得着筐里的“水果”,游戏任务是看哪组幼儿能够最先摘到全部“果子”。开始游戏时,每个幼儿都争先蹬上椅子去够筐里的“水果”,但筐太高了,大部分幼儿够不着筐,摘不到“果子”,因此,每组幼儿都不能摘到全部“果子”。这时老师提醒道:“游戏是看哪个组能最先摘到全部“果子”,而不是看哪个幼儿能不能摘到‘果子’,大家开动脑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完成任务。”于是大家商量,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每组由高个幼儿专门负责摘“果子”,矮个幼儿负责把“果子”运回去,这样分工合作,大家就能把全部“果子”采回来了。这种办法果然管用,每组幼儿通过合作都顺利地完成了摘“果子”的任务。
总之,幼儿的游戏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游戏分成各种各样的类型,幼儿园教师可以对照游戏的种类,引导幼儿开展各类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