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 忠孝爱国

专题导读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中,忠孝不仅是个人“修身之要”,更是社会道德的最高原则,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盛衰兴废,直接关系到天下兴亡、社稷安危。

“忠”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尚书》《左传》等典籍中,就有“以公灭私”“临患不忘国”等规范性要求。孔子一以贯之的主张,概言之“忠恕而已”。其后墨家主张“举公义,辟私怨”,法家强调“无私”“背私”,道家提出“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而儒家尤其重视“忠”,提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致忠为公”,弘扬“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思想,把忠提到至高地位。后来的进步思想家都提倡为民、为国、为天下的公忠精神。

“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儒家视孝慈为仁、义的根本,“人伦之公理”,认为孝是基于亲子之间天然的深厚的爱而为之节文的。父母之于子女的伦理义务,一是要保养,二是要教之以义,使之能成家立业。但儒家更强调孝是子女的基本伦理规范,孝的具体表现就是必养且敬,父母有过失则委婉劝谏,侍奉父母常保持深厚的爱和愉悦的容色;保护好父母的身体,不做无谓的冒险和私斗;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等等。要而言之,一为养体,二为养志。能做到这些,即为孝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亲子之爱为仁之本,善推之,即有益于天下之爱。

在我国,家与国总是连在一起的,现代汉语把“国”称为“国家”,就是明显的例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儒家的人文理想就已经融入了“家国一体”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以家庭为本位,是由于中国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在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以父家长制的家族为本位,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家族的安定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又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扩大了的家族,家齐才能国治。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国,是主权政府下的人民实体。国因为有家,才得以国“泰”;家因为有国,才得以民“安”。由此,国家看似很大,实则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家庭看似很小,但始终需要国家的庇护。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国和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演进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在我国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着“家国一体”的文化脉络。

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历代仁人志士将忠孝推及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就形成了“胸怀天下、公忠为国”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和道德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要求人们情系故土、心系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忧国忧民,甚至能以身许国。

本专题选文如下。

首先,从《论语》《孟子》《孝经》《荀子》等古代典籍中选取若干论述忠孝思想的经典片段,让大家从中认识忠孝爱国精神的重要性,并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忠孝观。

其次,从历史典籍中精选部分人物传记,供大家深刻体会古人的爱国情怀。《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班超传》是《后汉书》中一篇比较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这篇著名的人物传记既详尽又生动地记述了班超在西域戎马倥偬、浴血奋战的一生。文字雅洁,叙事流利,头绪虽多而脉络不乱。人物形象鲜明,写来有声有色。《岳飞传》记叙了岳飞的孝敬父母、爱护百姓、精忠报国的一些事迹。文章赞许岳飞的人品、推崇岳飞思想境界、表彰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对岳飞做出了高度评价,文字简洁而又感人肺腑。《梅花岭记》是清代浙东学派代表学者全祖望的名篇之一。文章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赞颂了史可法忠于职守、慷慨就义的高贵品质,和广大爱国群众反抗强暴、誓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并对洪承畴之类的汉奸做了无情的讽刺,抒发了作者的民族意识。文章叙议结合,主题明确,感情深沉,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语言含蓄精练,言近旨远,令人回味。

本专题最后还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诗词中选取了若干首激扬人们忠孝爱国精神的代表性作品,供学子们在体验作者的国恨家仇的同时,思索爱国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丽人行》揭露杨国忠兄妹的骄奢**逸,客观冷峻。《破阵子》写李煜回首往昔的豪华宫廷生活及沦为臣虏之后的伤痛,直抒胸臆,对比强烈。《关山月》抨击和戎政策所造成的恶果,抒写戍边将士的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渴望统一的心情,是陆游爱国诗的代表作。《摸鱼儿》借传统题材和兴寄手法,写词人对国势的忧虑和遭受朝廷排挤打压的悲愤,“肝肠似火,色貌如花”。《挽文山丞相》抒写了文天祥奋力抗元、虽败犹荣的史实。流露出作者因宋君蒙难、文山就义而产生的亡国之痛。全诗多用典故,寄慨遥深,是难得的元诗精品。《圆圆曲》是“梅村体”代表作,这首七言歌行通过吴三桂与陈圆圆悲欢离合的故事,揭露并讽刺了吴三桂为一红颜而失节降清的丑恶嘴脸,被后人誉为“真诗史之言”。

忠孝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深刻表现,是支撑我们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一次又一次地衰而复振、转危为安的巨大力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道德传统和文化精神,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实践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