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人民造福

情景再现

2013年3月17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悦读明理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与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人一直思索着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

有一本叫《礼记·礼运》的书,描述了古人的梦想,书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古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梦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中国梦把人民的幸福作为党和国家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梦对中国传统价值的继承,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自己使命的清晰认识。

链接

天下为公的大同梦想

“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成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语出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孙中山在《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中指出:“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国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因孙中山的推崇而非常熟悉。

为人民造福,要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种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段话是古人所一直追求的梦想的现代表述,是我们民族的期待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就业、社会保障等,这些事关人民幸福的最基础的、最直接的、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能否解决好,是每个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否感到幸福的重要保障。要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让人民幸福,我们党要更加清醒地看到诸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富”蛋糕已经做得很大,从人民幸福的思路出发,未来关键是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如何更公平地分割“蛋糕”,以激励人民为中国梦而奋斗。

链接

解决民生问题事关人民幸福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约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居民健康状况差距扩大;医疗费用上升过快,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59倍,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1%上升到52%,公立医院次均门急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增长78倍和115倍,大大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

为人民造福,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在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之后,人民的生活质量要向更高层面发展。让人民过上有尊严、有体面、有质量的生活是中国梦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这艘大船的掌舵人,必须牢牢把握好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效率,把握好民主、法治等,让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并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学以致用

幸福是相互关联的,在社会中,你的幸福、他的幸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我们要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同时也是在为他人的幸福而奋斗。想一想,你带给别人的幸福有哪些,看到别人因你而幸福,你的内心有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