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社会维度中老年人常见问题及服务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从社会维度出发,掌握不同类型老年人照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能力目标:从社会维度出发,分析不同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任务描述

钱阿姨老伴过世早,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平时只有自己一个人生活,每当生病或者家中电器设备需要维修的时候,心里就非常难过,没有人能够帮忙,只能自己解决。

问题思考:

1.钱阿姨生活中需要哪些方面的照顾?

2.目前社区可以为钱阿姨提供哪些服务帮助?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空巢老人的照顾问题

空巢老人主要是指子女因工作、结婚、学习等原因离家后,只留老人在家。空巢老人主要包括单居或夫妻双居,因为长期处于无子女在身边的状态,很多人会出现“空巢”综合征。家庭“空巢”综合征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根据调查显示,“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60%,其中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占10%~20%。”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

目前国内社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已逐渐提升,但社区合理安抚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专门做好此类老人的照顾工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社区能够为这类老人做到的有组织志愿者、义工不定期探望、安排专人定期走访,但很多社区在操作过程中仅局限于形式,并未做到体系化管理,将“空巢”老人的相关照料列入日常工作范畴。国外有义工制度,组织义工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从老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真正做到服务“空巢”老人,这些制度值得借鉴。

二、孤寡老人的照顾问题

孤寡老人主要是指无配偶、无子女,且无人照顾、基本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此类老人在社区中属于最为边缘化的一类,且极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常常会因为自身的处境,产生厌世的想法。

孤寡老人因为身边没有人陪伴与照顾,往往生活中的事务都需要自己来承担,从日常的煮菜做饭,到繁重的家务劳动。一些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的老人,很容易出现邋遢的生活状态,包括饮食、生理等卫生方面不够注意,小病小痛自然就比其他老年人多。很多孤寡老人在遇到小病痛的情况下,首先会考虑经济问题,再者单独去医院又非常不方便,就医过程中又无人照顾,较多孤寡老人会利用以往的生活经验,采取忍痛不治疗的方式挺过去,而正因如此孤寡老人生活中最容易出现意外。由于孤寡老人生活中并无共同生活的伴侣,遇到病痛如果不能及时就医的话,很容易出现病倒在家中,无人知晓的状况,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目前国家规定此类老人在农村可以作为五保户供养,在城市作为三无人员,享受相应的国家政策。对于生活困难的此类老年人,社区会协助申请医疗救助基金等国家规定的相关福利政策。但对于孤寡老人的精神慰藉和长期照料方面,就像空巢老人一样,社区管理中仍未形成系统的照护体系及运作机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失独老人的照顾问题

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家中的老人即被称为“失独老人”。

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约有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对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从传统来看,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对失独家庭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之后,他们就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但是目前社会对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

在失独老人的帮扶上,国家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中,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每月补贴每人一至两百元,但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不过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拓展训练

沈师傅年轻时因为身体残疾的问题,一直没有结婚,60多岁还是自己一个人艰难度日。

问题思考:

1.沈师傅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照顾问题?

2.目前社区可以为沈师傅提供哪些服务帮助?

推荐阅读

1.张恺悌.老年社会工作实务.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卞国风,陈宇鹏.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