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秘书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

学习目标

1.掌握秘书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2.熟知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秘书学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诞生,必然有自己的理论来源。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也必然要吸收、借鉴和应用前人创造的理论成果,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秘书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秘书学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原则、规律、范畴为指导,具体分析秘书工作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得到科学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物质是普遍联系的;物质世界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又承认个人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些基本原理,是人们认识秘书工作现象、研究秘书学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为思考秘书学理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认识中国秘书工作现象、研究秘书学的理论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建立中国特色秘书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个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只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凝聚力量、指导研究活动,就一定能够建立起中国特色秘书学理论体系。

(四)党中央领导人关于秘书工作的论述

1.毛泽东关于秘书工作的论述

毛泽东不仅是党和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而且是党的秘书工作的创始人。他一生中任用过许多秘书,因而在他的文章、讲话和谈话中,对秘书工作论述最多的是领导人秘书问题。有些内容虽然是针对领导人讲的,是对各级领导人的要求,但在客观上反映了毛泽东的秘书观。一是严格秘书配备制度,坚持精干原则,反对不正之风。不要让秘书制度成为一般的制度,不该配秘书的不许配秘书。反对乱配秘书、多配秘书、滥配秘书。二是严格秘书选拔条件。秘书要聪明、诚实、有朝气、性格温和,有较高政治和文化水平,能给领导提意见。三是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四是领导要正确使用秘书。自己动手为主,秘书帮助为辅。反对一切依赖秘书,给秘书很大的权力,反对“秘书专政”;明确职责范围,讲清领导意图,是正确使用秘书的重要方法。五是领导对秘书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注意培养秘书成才。毛泽东关于秘书工作的论述,对研究秘书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1]

2.邓小平关于秘书工作的论述

邓小平的秘书实践活动有三个特征。一是从事秘书工作的时间长。长达四十年的时间,使他具有秘书工作方面的突出才能和丰富经验,从而为他认识秘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二是从事秘书工作的层次高。他从一开始就在党中央最高领导机关做秘书工作,使他能够站在中国革命的制高点上,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高度上,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秘书工作思想。三是既从事过秘书工作,又从事过领导工作,具备了秘书工作和领导工作的双重经验。因而,他既能站在秘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领导工作,也能站在领导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秘书工作,从而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邓小平关于秘书工作具有以下基本观点。一是领导干部要少配秘书,亲自动手。1975年邓小平指出,“秘书少一点有好处,自己亲自动手,勤恳一点,多动一点脑子,对自己好处多啊!”他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亲自动手,不动脑筋,靠秘书办事,讲五分钟话都要人家写成稿子照着念,有时还念错了”[12]。二是机关要精简文电,端正文风。三是机关要精简会议,端正会风。四是要改革管理体制,防止公文旅行。五是要加强文件管理,注意严格保密。邓小平的这些论述言简意赅,见解深刻,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指导中国秘书工作实践和秘书学研究的理论指南。

3.习近平关于秘书工作的论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习近平曾在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做秘书工作。后来他到福建担任领导工作,1990年3月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他指出办公室工作有四个特点:一是“重”,地位重要;二是“苦”,非常辛苦;三是“杂”,事务繁杂;四是“难”,难度很大。他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要高效率开展工作;第三,要实行高水平服务。他指出秘书人员应当加强修养,具体做到“五不”:一不自恃,不能认为“机关牌子大、领导靠山硬”而有所依仗、有恃无恐,更不允许滥用领导和办公室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二不自负,要克服优越感,坚决防止对基层干部群众盛气凌人、态度傲慢、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的现象;三不自诩,防止自我表露、吹嘘炫耀,特别是涉及领导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不能随意张扬,妄加评论,对于党的内部机密,更应当守口如瓶;四不自卑,克服自轻自贱、自惭形秽的心理,不能“口将言而嗫嚅,步将行而趑趄”,防止唯唯诺诺,没有个人主见的现象;五不自以为是,不能想当然,随意删节、更改或补充领导的指示,防止粗心大意、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的现象。2014年5月8日,习近平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发表讲话,要求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习近平关于秘书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新形势下加强秘书工作和秘书队伍建设、研究秘书学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秘书学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必然要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理论来源之一。例如,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下属学科,语言文学知识对秘书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作为与管理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管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对秘书学研究有一定借鉴价值;作为与领导学密切关联的辅助管理学科,领导学中的有关内容对秘书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作为人才学中的分支学科,人才学中一些理论同样适用于秘书学研究。

二、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秘书学与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是汉语语言学和汉语文学的合称。汉语语言学包括语言学、语用学、训诂学、文字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比较语言学等;汉语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学生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中国,秘书学与汉语言文学颇具渊源。古往今来,语言文字水平和应用写作能力始终是中国式秘书的核心能力。秘书学专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具备较高文字水平的秘书人才,因此,秘书学必然要吸收和借鉴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服务。

(二)秘书学与管理学

秘书学与管理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管理学是研究一般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秘书学虽然具有显著的文科色彩,但从本质上看是研究秘书辅助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秘书学研究必然要借鉴和吸收管理学的理论成果。例如,管理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即系统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等,对秘书学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

(三)秘书学与领导学

二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是由秘书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秘书工作是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因此,秘书必须研究领导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做好秘书工作。领导学是研究领导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秘书学则是研究辅助和服务领导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秘书工作从属于领导工作,决定了领导学与秘书学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领导学的发展为秘书学研究规定了发展方向和趋势;秘书学要以领导学为指导开展研究,建立起与领导学相适应的秘书学理论体系。因此,秘书学研究要密切关注领导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不断吸收或移植领导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秘书学理论体系,以保证秘书学与领导学协调发展。

(四)秘书学与文书学、档案学

秘书学与文书学、档案学,是各自独立又有密切关联的学科。首先,从研究对象看,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文书学是以文书及文书工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这是它们各自成为独立学科并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其次,从学科产生时间看,档案学的产生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文书学与档案学产生的时间大致相当,隶属于档案学的档案管理学产生的时间也较早,而秘书学的产生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由此可见,三者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学科,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也必须看到,秘书学与文书学、档案学在研究内容上的确存在着部分交叉与重合,秘书学在研究秘书业务时必然要涉及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有关内容。当然,“秘书学不能一般性地去研究这些内容,应当从秘书工作的特点出发,根据秘书工作的需要和要求,研究与秘书工作有密切关系的那部分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内容”[13]。

(五)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

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存在内容交叉关系。应用写作学是写作的一大门类,它是研究应用文体写作活动、写作技法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特别是与公文写作为主的机关应用文写作的关系较为密切。这是因为,应用写作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责,写作知识是秘书必备的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是秘书职业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秘书学也研究应用写作,特别是常用文体的写作,两门学科存在着内容交叉关系。但二者研究的层次、范围和重点不同,秘书学只研究应用写作的一般理论和部分领域,而应用写作学则研究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及其训练。总之,秘书学研究必然要借鉴应用写作学的有关成果,但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取我所需、为我所用。

(六)秘书学与公共关系学

秘书学与公共关系学存在内容交叉关系。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的综合应用学科,它涉及管理学、组织学、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秘书部门是社会组织的枢纽机构,联系各方面最广泛,相当于组织的公关部门,承担着协助领导者协调公众关系的职责任务,因此,秘书学研究必然要吸收和借鉴公共关系学的有关成果。近年来,有学者把秘书工作与公关知识和礼仪知识结合在一起研究,出版了《秘书公关与礼仪》教材,也说明秘书学与公共关系学的确存在内容交叉的密切关系。

(七)秘书学与心理学

秘书学与心理学存在学科交叉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秘书学在研究秘书工作的主体——秘书人员时,必然要涉及秘书的心理素质和修养。秘书人员在秘书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产生并形成了各种心理现象,如秘书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个性及其心理特征等。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秘书人员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促进秘书心理健康,保证秘书高效率开展工作,已成为秘书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秘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与秘书学的交叉学科,已经在中国发展成熟,成为秘书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