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学习秘书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秘书学的意义。

2.熟知学习秘书学的原则。

3.掌握学习秘书学的方法。

一、学习秘书学的意义

(一)学习秘书学,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明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更要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办事能力。作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职业——秘书职业,国家正需要一大批这类专业人才。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领导集团,迫切要求他们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并擅长处理各种事务,包括对各种棘手问题的处理。秘书学承担着传授秘书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秘书能力的重任,直接为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服务。因此,认真学习秘书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丰富秘书专业知识的需要,更是提高秘书工作能力的需要。

(二)学习秘书学,有助于提高现代领导工作效率

各种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领导集团,面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挑战,无论是专业水平、年龄结构和统御能力,还是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无不发生深刻的变化。秘书作为领导者和领导集团的辅佐和服务人员,若要适应这一深刻的变化,同样需要在专业水平、办事能力、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上与之同步提高。否则,就难以成为胜任裕如的参谋和助手。秘书以各种秘书业务为主要内容,而秘书业务不论是传统的知识和方法,还是现代的知识和方法,都直接受命并服务于领导工作,因此,只有掌握秘书工作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去有效地处理各种事务,才能提高现代领导工作效率。

(三)学习秘书学,有助于提高秘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秘书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习秘书学,能够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秘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秘书工作有很多制度,包括秘书辅助决策制度、秘书业务工作制度、秘书事务工作制度和秘书人员管理制度。学习秘书学,能够使学生熟悉并执行这些秘书制度,从而提高秘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学习秘书学,有助于提高秘书工作效率

秘书工作的目的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为此,必须首先提高秘书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化与快节奏已成为现代生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趋势。面对这一社会发展的趋势,身处领导者身边和中枢机关的秘书人员,必须提高秘书专业理论水平,掌握秘书工作规范、程序和方法,掌握现代办公设备和信息技术,才能提高秘书工作效率,进而提高领导工作效率。

二、学习秘书学的原则

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秘书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学生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

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学生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博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秘书学是一个学科群,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很重要。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约,在约的指导下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要精读。

知行统一——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更应当坚持知行统一的学习原则。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秘书学知识,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要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秘书学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秘书学的方法

(一)学习秘书学与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

秘书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秘书学科内部,秘书学概论、秘书史、秘书实务、秘书写作、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心理学等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存在诸多交叉关系;在秘书学科外部,管理学、领导学、文书学、档案学、信息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等学科,也与秘书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应把学习秘书学概论同学习其他秘书学课程结合起来,同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从中分析相关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理解秘书学的概念、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等。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秘书学理论和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从联系中把握相关学科和课程,容易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秘书学与进行案例分析相结合

实行案例教学,是目前各类职业教育中最时髦的方法。秘书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秘书工作实践经验。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编写秘书学专业教材时,穿插进不少秘书案例,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把学习秘书学理论同分析秘书案例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加深对秘书学理论的理解。因此,大家在学习秘书学课程时,一定要重视案例分析和讨论。一方面,要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编写秘书案例,并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做,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秘书学与研究秘书学相结合

秘书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应用学科,它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因而在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完善,有许多理论热点需要人们去探讨,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人们去回答,有许多空白领域需要人们去填补,有许多新的业务需要人们去拓展,这正好给秘书工作者研究秘书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因此,秘书学专业学生应采取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将学习秘书学同研究秘书学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学带研,以研促学,获得学习、科研双丰收,将理论转化为觉悟,增强从事秘书职业的信心。

(四)学习秘书学与参加秘书实践活动相结合

秘书学专业教育属于秘书职业教育的范畴,是为培养秘书人才服务的。绝大多数秘书学专业学生有可能从事秘书职业。因此,必须把学习秘书学同参加秘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秘书学理论与实际动手操作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秘书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坚持知行统一,加强实践锻炼。例如,积极参加案例教学活动,积极完成课堂作业演练,积极参加秘书技能竞赛,主动联系秘书部门进行岗位实习,从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本章小结

中国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秘书学自诞生以来的三十多年,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秘书学研究成果最丰硕、学科最成熟的国家。这些理论成果在指导和服务中国秘书工作实践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社会动因:改革开放政策是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秘书主体意识觉醒是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相关学科成熟是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理论条件;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是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技术条件。

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包括秘书历史、秘书理论、秘书实务、秘书技术四个方面。

秘书学学科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和政治性三个显著特征。秘书学学科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秘书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秘书应用写作、秘书文档管理、秘书文化导论等。

秘书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中央领导人关于秘书工作的论述、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秘书学研究必须处理好与汉语言文学、管理学、领导学、文书学、档案学、应用写作学、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学习秘书学,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有助于提高现代领导工作效能;有助于提高秘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助于提高秘书工作质量和效率。学习秘书学,应坚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学习秘书学的方法:与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与进行案例分析相结合;与研究秘书学相结合;与参加秘书实践活动相结合。

总结

关键术语

学科 秘书学

基础秘书学 应用秘书学

交叉秘书学

应用

批判性思考

1.有学者认为,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活动,本书认为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工作。请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2.有人认为,秘书学和领导学是姊妹学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拓展

补充读物

1.吕发成、方国雄:《秘书学基本原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2.董继超:《普通秘书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3.钱世荣:《秘书系统:独特的管理辅助系统》,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4.何宝梅:《秘书学基础理论探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 刘耀国:《刘耀国秘书科学研究文萃》,17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

[2] 杨树森:《秘书学概论》,1~2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 刘耀国:《刘耀国秘书科学研究文萃》,19~20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

[4] 1984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秘书学与秘书工作》(王千弓,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秘书学概论》(翁世荣,等);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秘书学概论》(常崇宜,等);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机关秘书工作概论》(洪清源,等)。198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秘书工作》(李欣);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了《秘书学概论》(陈鸿滨,等);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实用秘书学》(孙云洁)。

[5] 陕西省档案馆提供:《秘书工作会议资料》,1959。

[6] 《毛泽东选集》,第1卷,3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参阅董继超:《秘书学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8] 1988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秘书史》(杨剑宇);199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秘书通论》(潘林杉);199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秘书发展史》(李欣)。

[9] 董继超:《秘书学论文集》,34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10] 钱世荣:《秘书系统:独特的管理辅助系统》,88页,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11] 王守福:《军队秘书学原理》,1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 吴宝康:《建设秘书学的一些设想和意见》,载《档案学通讯》,19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