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秘书的分类

学习目标

1.掌握秘书的分类。

2.了解秘书分类的不同标准。

没有科学的分类就没有科学的管理。秘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群体的统称,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分工的细化,秘书分类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对秘书分类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自秘书学产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分类的目的是更准确地认识秘书,明确各类秘书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为领导者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及培养秘书提供方便和依据。

一、根据秘书的职业性质划分

根据职业的性质不同,可将秘书分为公务秘书与非公秘书。

(一)公务秘书

公务秘书,就是在国家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国有或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官办社团中担任秘书工作的公职人员。公务秘书不同于非公务秘书:从所有制上看,公务秘书所在的组织一般为公有制单位,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从人事制度上看,公务秘书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工资和福利等,均由国家统一管理。公务秘书基本上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范畴,与职业秘书大为不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私人秘书曾经销声匿迹,公务秘书是中国秘书队伍中的绝对主体。由于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国家机关和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担任秘书职务的公职人员,虽然远远赶不上职业秘书的数量多,但它仍然是一支数量可观的秘书队伍,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公务秘书仍居中国秘书队伍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秘书队伍建设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二)非公秘书

非公秘书,是非公务秘书的简称,是指除公务秘书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其他雇主那里担任秘书工作的雇佣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和民办社团等,在这些组织中担任秘书工作的人员称私人秘书不大合适,称非公秘书比较恰当。非公秘书不等同于私人秘书,而是包含了私人秘书。非公秘书的特点是:从所有制上看,非公秘书所在的组织一般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人事制度上看,非公秘书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工资和福利等,通常由用人单位或用户决定,受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约束。非公秘书属于典型的职业秘书,它与公务秘书有很大不同。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相适应,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的非公秘书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秘书队伍中的一支职业大军,并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从而推动了中国秘书职业化的进程,在服务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秘书的服务对象划分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将秘书分为机关秘书与领导人专职秘书。

(一)机关秘书

机关秘书,是指为领导集体和机关各部门提供综合服务的秘书人员,是领导集体的工作助手。他们不是固定为某一位领导人提供秘书服务,而是在机关或组织的办公厅(室)及其下属的业务部门工作,为本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部门提供综合服务。在中国,绝大多数秘书为机关秘书,他们根据各自的业务分工和职责范围,从不同方面为领导集体和机关管理提供秘书服务,从总体上发挥着秘书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机关秘书的服务对象具有多元性,职责范围具有差异性,工作内容具有专业性。这类秘书除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当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领导人专职秘书

领导人专职秘书,是指根据中国秘书制度专门为高级领导人配备的秘书人员,是领导个人的工作助手。在国家高级机关、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集团,一般都有为高级领导人配备的专职秘书,如“主席秘书”“总理秘书”“部长秘书”“省长秘书”“董事长秘书”“总经理秘书”“总经理助理”等。领导人专职秘书在职责范围上与机关秘书有很大不同,他们往往跟随领导人开展秘书工作,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辅助和服务。领导人专职秘书具有服务对象单一、职责范围广泛、与领导人及其亲属关系密切、工作岗位特殊、社会影响较大、素质要求全面等特点,这些都对领导人专职秘书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组织纪律和知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三、根据秘书工作的行业特征划分

秘书工作的行业特征分类,是根据秘书所供职单位的专业领域划分的,是为了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工作领域对秘书工作的不同要求。

(一)行政秘书

行政秘书,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政协委员会、军队各级机关和官方团体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公务员往往是他们的另一种身份。中国早期秘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秘书。由于行政秘书直接服务于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者,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影响比较特殊,因此,目前行政秘书在中国秘书队伍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其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商务秘书

亦称企业秘书,指在企业中辅助上司实施管理,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秘书人员。他们除了掌握秘书业务知识外,还要熟悉商务知识和经营业务,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企业领导经营管理的参谋助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务秘书已经成为中国秘书群体中的主流,同时也对商务秘书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司法秘书

主要指服务于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部门的秘书人员。他们负责接待或陪同律师访问当事人,记录整理当事人口述,起草、打印法律文书,安排法律事务处理程序,保管法律文件或证明材料,执行律师交办的其他事务等。随着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司法秘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这类秘书应当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并取得律师资格。

(四)教学秘书

主要指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辅助领导实施教学管理的秘书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领导意图,做好教学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评价等工作,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类秘书应当精通教学管理业务,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五)医务秘书

主要指在各种医疗机构担任秘书工作的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协助医疗机构的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协调医疗机构内部的关系和对外联络;办理与病人的联络协调工作,如与病人约定诊疗时间、打印病人医疗记录等。这类秘书应当精通医学专业知识,最好取得医师资格。

(六)科研秘书

主要指在科研或学术机构中担任秘书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辅助领导从事科研规划制定、课题立项和审批、课题调研和审定、科研经费管理等。这类秘书应当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研究能力。

四、根据秘书工作的业务分工划分

秘书的业务分类是以秘书工作的不同业务为标准的分类。清朝盛行的私人秘书——绍兴师爷被分为刑名师爷、征比师爷、钱谷师爷、折奏师爷、书启师爷、挂号师爷等,就是典型的秘书业务分类。由于这种分类是按照秘书的业务分工来划分的,因此这一方向的分类有助于提高秘书的专业水平。

(一)政务秘书

是指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以从事信息、调研、督查、协调等政务工作为主要职责的秘书。办公室主任一般可以归入政务秘书的范畴。这类秘书应当具备强烈的参谋意识和辅助决策能力,才能发挥好领导的参谋作用。

(二)文字秘书

是指以文稿撰拟和校核为主要工作的秘书。古往今来,秘书的文字水平十分重要,有人称之为秘书的“看家本领”。特别是在国家机关工作的秘书,对文字水平的要求更高。在中国,人们习惯上称文字秘书为“秀才”“笔杆子”,也说明文字秘书的写作能力很重要。毛泽东曾经指出:“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这对文字秘书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

(三)事务秘书

相对于政务秘书和文字秘书,事务秘书是指以办理办公室日常事务为主要职责的秘书。事务秘书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主要负责日常值班、来客接待、印信管理、车辆调度以及办理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总之,以协助领导处理事务为主要职责。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快准细严的工作作风和精明强干的办事能力。

(四)外事秘书

是指专门从事外事工作的秘书。他们主要分布在专门的外事机关和某些高级领导机关以及对外事务活动较多的单位,主要负责国际交流,从事外宾接待、洽谈、签约、口头或书面翻译等一系列服务工作。此外,中国驻外使馆的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也属于外事秘书的范畴。不过,驻外使馆秘书与一般秘书在职责权限上有一定差别。

(五)其他秘书

由于工作单位性质不同,有些单位或部门还配备了一些专门的秘书。例如,国家机关中有专门处理机要文件的机要秘书,有专门负责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的信访秘书,有专门负责会议筹划和组织实施的会议秘书,也有些组织设置了专门协助领导处理各种公众关系的公关秘书,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随着秘书工作日益普遍化和社会化,秘书不仅存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同时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样就使得秘书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并且对秘书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秘书分类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注重秘书工作所具有的一般特点,而且体现了秘书的专业分工和行业特色,有助于提高秘书人员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