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 蒙台梭利教学活动流程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台梭利教学活动包括哪些环节。

2.识记走线的年龄阶段特征。

3.掌握开展走线、静寂游戏的方法。

内容图解

任务一 蒙台梭利教学活动

一、国内蒙台梭利教学组织形式

二、蒙台梭利三阶段教学法

三、蒙台梭利教案(展示页)的书写

任务二 蒙台梭利教学活动流程

一、走线

二、静寂游戏

三、教师示范

四、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项目导言

助教老师播放轻音乐,幼儿和老师开始走线(老师走在线内,助教老师和外教老师则和幼儿一起在线上行走)。教师:眼睛看着自己的小脚,脚跟挨着脚尖;如果你和前面同学距离太近了,请等待;双手叉腰;双手打开、放在身体两侧;看着自己的脚,脚跟挨着脚尖;好,前进;双手叉腰;音乐停止,大家围坐在一起。

以上是某幼儿园的走线活动,这样的走线活动形式你认可吗?完整的蒙氏活动除了走线环节,还有哪些?

任务一 蒙台梭利教学活动

一、国内蒙台梭利教学组织形式

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专门的蒙台梭利幼儿园、普通幼儿园开设蒙台梭利班或蒙台梭利课以及将蒙氏教具作为区角材料操作的普通幼儿园。

(一)专门的蒙台梭利幼儿园

专门的蒙台梭利幼儿园以蒙氏教育思想为主要办园理念,依照蒙台梭利教师的标准去培训教师,依照蒙台梭利环境的要求去创设环境,课程基本以半日蒙氏活动为主,即半天的时间都是蒙氏的教学活动,下午则结合幼儿的兴趣或需要,开设一些音乐、美术或逻辑思维活动。一般这些活动的主题与近期蒙氏教具的操作相关联,如近期幼儿学习的是建构三角形,则在下午的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用三角形创意绘制图画。

(二)普通幼儿园开设蒙台梭利班或蒙台梭利课

这类幼儿园一般是依照常规幼儿园的办园理念,部分引进蒙氏教学理念与方法,以组建个别班级或开设个别课程的形式实践蒙氏教育,与幼儿园的其他课程平行存在。

(三)普通幼儿园将蒙氏教具作为区角材料操作

这类幼儿园一般只关注的是蒙氏教具的作用,把蒙氏教具作为普通操作材料来操作,如果没有专门的蒙氏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往往会流于形式,蒙台梭利教育的独特作用很难发挥。

二、蒙台梭利三阶段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三步教学法”(也叫三阶段教学法)。所谓三步教学法是儿童学习实物及其名称的方法,即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对物体的命名、辨别、发音三个阶段,使用儿童能记住物体的名称(概念)。在教学时,教师所用的语言要遵循简单、客观、正确这三个原则。

三步教学法要求先选择三种要向儿童介绍的不同的学习对象,将它们放置在工作毯上,远离其他教具。在进行三步教学法时,有时也选择两种或四种学习对象,但三种最佳。开始前,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它们叫什么名字?”

第一步:向儿童呈现三种学习对象,协助儿童将其名称与儿童已有的经验结合。

第二步:让儿童再认识这三种学习对象,说出它们的名称,使儿童能够将该学习对象同它们的名称统一起来,与其他教具区别开。

第三步: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对刚才教师介绍的教具有概念性的认识。

例如:认识色板第一盒中:

①命名。教师:“这是红色,这是黄色,这是蓝色(可带领幼儿跟读)。”

②辨别。教师:“请把红色拿给我。”“请告诉我黄色在哪里?”教师闭上眼睛,“请把蓝色藏起来。”

③发音。教师(指向色板):“请问这是什么颜色?”幼儿:“这是红色。”“请你闭上眼睛。”教师把一块色板藏起来,“请你睁开眼睛,哪块色板不见了?”幼儿:“黄色不见了。”“请问这是什么颜色?”幼儿:“这是蓝色。”

三步教学法在蒙氏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中,三步教学法教孩子们说出使用的工具或材料的名称;在数学教育中,三步教学法教儿童认识数字、符号;在语言教育中,三步教学法可以用来教儿童认识字母,提高词汇水平;在感觉教育中,三步教学法更是被广泛地用来向儿童介绍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三、蒙台梭利教案(展示页)的书写

蒙台梭利教案被通称为展示页,展示页有独特的形式与内容,与普通教案有本质的区别,在教师示范教具前都要详细书写与绘制展示页。展示页有两类,一类是纯文字的,另一类是添加图示的。

第一类展示页由10项内容组成,即工作名称、工作前经验(适用年龄)、操作材料、工作目的、工作步骤、变化延伸、错误控制、兴趣点、指导用语、注意事项,详见表5-1。

工作名称:本次展示教具的名称。

工作前经验(适用年龄):需要幼儿具备什么教具的操作经验后才能操作本教具,或本教具一般适用于哪个年龄段。

操作材料:本次展示需要哪件教具。

工作目的:直接目的,本次教具能直接实现的目标。

间接目的,本次教具间接做的知识或能力准备。

表5-1 第一类展示页

工作步骤:操作教具的先后步骤的详细描述。

变化延伸:基于本次操作可以变化的其他相关类似操作。

错误控制:本次展示教具的错误提醒是什么。

兴趣点:幼儿对操作该教具感兴趣的地方。

指导用语:教师在展示教具过程中使用的指导幼儿的语言。

注意事项:操作该教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类展示页除以上十项外还增加一项图示,即在绘制主要操作步骤时配上照片。一般是比较复杂或抽象的操作会使用这种方式绘制展示页,详见表5-2。

表5-2 第二类展示页

任务二 蒙台梭利教学活动流程

蒙台梭利教学活动一般包括走线、静寂游戏、教师示范、幼儿操作四个环节。

一、走线

(一)蒙氏教育中让儿童走线的原因

玛丽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指出:“儿童掌握行走的能力,靠的不是等待这种能力的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这使他从一个不能自主的人,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关注儿童自主能力发展的蒙台梭利认为应该把发展儿童走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因为这是儿童实现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二)走线形式的由来

蒙台梭利在讲学时曾经到过印度,在那里,她为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所吸引。特别是印度的瑜伽对她触动很大,引发了她的灵感。于是,她将其融入蒙氏教育的走线工作中,配合舒缓的轻音乐,使孩子心灵沉寂,专注平静,为孩子一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的需求,走线过程可增强全身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肌体的协调,亦可锻炼孩子的意志力,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走线的音乐可以用播放器播放,也可由教师现场弹奏。

(三)蒙氏线的创建

蒙氏线是一个椭圆线形圈,类似于一个跑道,两边为直线,两头为弧线,可以画上去,也可用宽5cm左右的胶带在地板上贴出一个白色或彩色椭圆形。

图5-2-1

图5-2-2

(四)走线的目的

1.发展平衡感。

2.锻炼大肌肉的协调能力与自我控制。

3.培养秩序感。

4.使幼儿充分集中注意力,稳定情绪。

5.培养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和反应能力。

6.培养优雅的走路姿势。

(五)不同年龄段走线活动的开展

0~12个月:被动走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此时的走线一般是父母或老师怀抱孩子(让孩子的脸面向外面),带着孩子走线。成人随音乐旋律行走时身体有节奏地晃动,婴儿可以感受音乐的韵律,并在走线过程中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前后的小伙伴打招呼,激发孩子社会交往意识。

12~18个月:自主走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基本学会了走路,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路已比较熟练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主走线。有些孩子在行走时还把握不好方向和速度,成人可以牵着孩子的手,让孩子走在成人的前面,辅助他自由走线。本阶段的走线可以发展儿童的行走能力、注意力及音乐感受力等。

18~24个月:动作走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如走路,在走线时可以引导孩子加一些认识自己身体部位的动作,如“小手叉腰、小手摸肩、小手摸耳朵……”加动作时,首先是加两只手动作相同的,然后再加两只手动作不同的。本阶段的走线可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平衡感、秩序感及协调能力等。

24~30个月:模仿走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走线时可以加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小鸟飞来了”,双臂做飞的动作。走线时结合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的典型行为,可以激发和保持儿童走线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儿童形象思维、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能力的发展。

30~36个月:持物走线。持物走线中可持物体有很多种,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安排使用的顺序,具体形式如下:

(1)用易倾斜的东西作线上步行——旗子。

(2)用会摇晃的东西作线上步行——珠子。

(3)用会掉落的东西作线上步行——汤匙和乒乓球。

(4)用会破裂、会洒的东西作线上步行——玻璃杯盛有颜色的水。

(5)用会发出声音的东西作线上步行——铃铛。

(6)用会熄灭的东西作线上步行——蜡烛。

(7)用会散落的东西作线上步行——积木、书籍。

(8)用会翻倒的东西作线上步行——篮子和水果等。

3~4岁:同方向运动。引导幼儿学习走线时保持距离,不推挤别人,两脚要走在线上。

4~5岁:有控制、较准确的走线。此时孩子应具备三个概念:一是控制距离的概念,与前后幼儿不推挤;二是走在线上的概念,两脚踩在线上;三是正确走线的概念,前脚跟紧挨后脚尖。

5~6岁:综合增加难度的走线。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安排其进行线上诗歌、散文朗诵等。

二、静寂游戏

(一)静寂游戏的含义

静寂游戏,又被称为肃静游戏或安静游戏,目的在于发展幼儿独处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并使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游戏场地在工作室的线上。

(二)静寂游戏的类型及实施

1.聆听声音

(1)聆听声音并说出声音的名称或来源

适宜年龄 2岁以上。

指导用语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听声音,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①聆听室内声音。

听制造出来的声音:

教师在教室内故意制造一些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如抖动纸张、拉拉链、摇晃钥匙、挪动椅子、走路的脚步声等。

听室内其他的声音:

钟表、电器、乐器等发出的声音。

②聆听室外声音。

外界的种种声音,如车声、人说话的声音、鸟的叫声、雨滴的声音、风的声音等。

(2)分辨比较细小的声音

适宜年龄 2岁以上。

指导用语

接下来,老师要用非常小的声音说一些话,请小朋友仔细听。

①听老师叫自己的名字的声音,被叫到的小朋友轻轻走到教师身旁,握握手等。

②轻声传话:小朋友围坐一圈,教师选取一句简短的话告诉身旁幼儿,依次传下去。

2.不出声的游戏

适宜年龄 2岁以上。

①问好:老师向小朋友问好,嘴巴动,不出声,请幼儿按老师的方法向老师问好。

②避难训练:教师在教室里准备一些遮挡物,如纸箱,让幼儿扮演小羊,躲避“大灰狼”的追捕。“大灰狼”来了,幼儿能不出声。

③比比看谁先笑:两名幼儿一组,看着对方的眼睛,谁先笑,即为失败;可多次进行。

④比比看谁先眨眼:两名幼儿一组,看着对方的眼睛,谁先眨眼睛,即为失败;可多次进行。

⑤123,木头人:教师说木头人的儿歌,让幼儿听指令控制自己不做出相应的行为。如“123木头人,1不许说话,2不许动,3不许抱娃娃”。

3.全脑冥想

适宜年龄 3.5岁以上。

指导用语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根据老师说的话去想象,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老师可以描述一些场景,让幼儿去自由想象,如“春天来了,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小脸,青绿色的草地上我和我的小伙伴在做着什么?”

扫码看视频

4.阅读分享

适宜年龄 0.5岁以上。

指导用语

接下来我们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教师或幼儿分享一个故事或阅读一本绘本。

5.运动量不大的小游戏(一般是手指操)

适宜年龄 0.5岁以上

指导用语

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好玩的手指操。

教师或幼儿带领全体幼儿做一个手指操。

三、教师示范

(一)取工作毯

在教师进行示范课之前,要取一张工作毯。取工作毯时,可以“竖取”,教师双手握住工作毯中间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也可以“横取”,教师握住工作毯两侧,拇指在里,其余四指在外,慢慢地走到幼儿前方,确定好位置后将工作毯轻轻地放下。

(二)铺工作毯

教师将工作毯轻轻放下后,将其边缘轻轻展开,双手握住工作毯两侧后,将工作毯完全展开,铺平。

(三)介绍工作名称

介绍工作名称时,教师要完整地将本节课的名称告诉幼儿,例如:“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做一项有趣的工作,工作的名称是粉红塔。”

(四)取教具

教师取教具,此时幼儿的注意力会被教师的动作所吸引。因此,在取教具时教师要将动作放慢,并分解开来,最后将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五)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一般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幼儿坐在教师的左手侧,避免镜面示范。教师的示范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在示范时老师要注意一边操作一边观察幼儿的反应,用动作和表情去吸引幼儿,也可以与幼儿互动。

(六)幼儿参与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请一个或几个幼儿参与操作,这样既可以检验幼儿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提高其他幼儿的积极性。

(七)教师小结

在完成本节课的操作任务后,教师要有本节课的结束语,如:“粉红塔的工作老师做完了,老师要将这项工作的教具放回感官领域的教具架,有想尝试的小朋友可以到感官区去取。”

(八)教具归位

教具归位时,教师可以自己将教具放回教具架,也可以与幼儿一起将教具送回教具架。

(九)收工作毯

将教具放回教具架上后,教师要将工作毯卷起,放回工作毯架,课程结束。

四、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以下对指导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

(一)教师指导的内容

1.提示幼儿先取工作毯,再取教具进行操作,操作练习必须在工作毯上进行(有些工作是在桌面上操作的,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先准备好桌椅)。

2.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教具操作,也可以由教师辅助幼儿进行选择。

3.教师作为资源随时给幼儿提供帮助,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教师指导的注意事项

1.教师的指导是一种引导而不是主导。

2.教师的指导需要适时、适度。

3.教师的指导需要保护幼儿的操作兴趣。

“一定要按示范来”

蒙氏活动室,展示工作时间。教师在给幼儿示范蒙氏教具“倒干豆”。两个罐子,每个罐子都有一个手柄和可以倒出东西来的罐嘴。它们相对放置在一个长方形的浅盘子上,手柄分别向外侧,罐嘴相对,右边的罐子中放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干豆。教师在给儿童示范如何把一个罐子里的干豆倒进另一个罐子里:先用右手握住手柄,然后抬起来,把罐嘴对准另一个罐的开盖口,然后轻轻地、缓慢地把干豆倒进另一个罐子,尽量做到让干豆不撒出来。轮到幼儿亲自操作了。3岁半的小男孩豪豪开始了。他用两只手抱着那个装着干豆的罐子,努力把罐嘴对准另一个罐的开盖口,但还是不小心把干豆撒了出来,满地都是。这时老师打断了他:“豪豪,刚才老师不是给你示范过了吗?你这么做不对,要一只手拿着这个罐子的手柄,你没有拿着手柄,这么抱着是不行的。来,再看老师示范一遍。”教师又给他示范了一遍。他又开始操作了。他先用右手拿着罐子的手柄,可却摇摇晃晃的,怎么也对不准另一个罐的开盖口。他又用左手拿起罐子的手柄,可依旧无法对准。这时,他就两只手抱起了罐子。“豪豪,你怎么又用两只手抱起罐子了呢?你一定要按老师示范的做,用一只手拿罐子的手柄。来,老师再给你示范一遍。”这时,豪豪已经没有再看老师示范了,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别处。老师再让他操作的时候,他却走开了。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介入的主要形式,必须以引导儿童向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为目标。教具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儿童在操作中通过反复的“出错—矫正”,使观察能力、推理能力逐步提高。因此,当幼儿在使用教具时脱离了蒙台梭利教具使用规范时,教师应该灵活地采取应变措施,而不是反复用同一种方法去强调。

实训建议

实训目标

1.能规范、标准地进行工作展示。

2.能规范、完整地书写展示页。

3.能形象、具体地设计幼儿纸张作业单。

4.能科学、创新地自制蒙氏教具。

5.能丰富、完整地组织、实施蒙氏半日活动。

实训类型

1.模拟工作展示:两人一组,模拟蒙氏教师角色分工和工作场景,一名模拟主班教师,一名模拟配班教师,选3~7名同学扮演幼儿,模拟小组展示;也可选一两名同学扮演幼儿,模拟个别展示。

2.书写展示页:个人完成。

3.设计纸张作业单:两人一组,依据某项工作的目标和特点,为幼儿设计纸张作业单。

4.自制蒙氏教具:两人一组,依据某项工作的目标和特点,自制蒙氏手工教具。

5.组织蒙氏半日活动:两人或三人一组,选15~20名同学扮演幼儿,设计、组织、实施完整的蒙氏半日活动,包括走线—静寂游戏—教师展示—幼儿操作。

实训步骤

1.知识讲解:包括理论介绍、注意事项说明及规则制定,这些可由教师进行,也可学生自己小组合作查阅资料,然后进行集体分享。

2.教师展示:教师展示教具的操作步骤,也可播放清晰、规范的相关视频。

3.学生练习:学生分小组互助练习,有扮演幼儿的,有模拟教师的,进行情境化演练。

4.模拟展示:学生小组模拟展示,然后进行小组自评—组间评价—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及修改建议。

5.修改提升:根据建议,进行修改提升,写反思总结,培养职业能力。

实训场地

蒙台梭利实训室或幼儿园蒙氏班。

注:本实训建议适用于实践篇的各个项目,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酌情安排。

实训经验分享

书写蒙台梭利展示页

实训目标

1.理解蒙台梭利展示页的形式与特点。

2.能规范、完整书写展示页。

3.有在教具展示前主动书写展示页的意识。

实训准备

空白展示页、碳素笔、彩色铅笔。

实训步骤

1.学生自由选择本项目中的一项任务,走线、静寂游戏等,书写展示页。

2.两人一组互评展示页,从形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翔实、完整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后在班级板报上展览、分享,如下图。

展示页1

展示页2

项目回顾

思考与练习

1.两人一组模拟运用三阶段教学法。

2.蒙台梭利走线活动有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3.蒙台梭利静寂游戏活动有哪些类型?

4.蒙台梭利教师示范教具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习自评卡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掌握程度的空格中画“√”,并将学习反思填写在“分享与总结”一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