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 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
学习目标
1.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目标。
2.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内容。
3.掌握蒙台梭利室内外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
内容图解
任务一 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内容
一、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总目标
二、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具体原则
三、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具体内容
任务二 蒙台梭利室内外教育环境创设
一、蒙台梭利室内教育环境创设
二、蒙台梭利室外教育环境创设
项目导言
“他的周围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强他的判断力。为了培养他具备这种头等重要的能力,真正的好办法是:要对他周围的事物加以选择,要十分慎重地使他继续不断地接受他能够理解的东西,而把不应该知道的事物都藏起来,我们要尽可能用这个方法使他获得各种各样有用于他青年时期的教育和他一生的行为知识”。
——玛丽亚·蒙台梭利
这段文字中的“周围事物”主要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如何选择与安放?
任务一 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内容
在前面的项目中已经提到蒙台梭利教育要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那么有准备的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儿童身心健全成长与发展,符合“儿童之家”要求的理想环境,第一,要拥有“自然的、文化的环境”,并且是“能够防止物理性危险的安全环境”;第二,要在此环境中配置蒙台梭利教具;第三,要有“优秀的教师”。这三点是蒙台梭利教育必备的三大要件。这三点也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的三要素。对于教师和教具前面已经作过介绍,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儿童之家”的环境。
关于“儿童之家”的环境创设,蒙台梭利说:“它不必有固定的形式,只要以当时的情况与财力加以配备即可。”蒙台梭利并没有提出设备的严格标准,甚至对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房屋的形状及间隔、园舍及活动室面积等都没有特别的规定。仅仅确立了以下两点:一是必须保障儿童自由,应是儿童作为主人能充分活动的场所;二是为了使儿童能充分展开内在生命,并发展身心能力而有完善准备的环境,如设置齐全的教具。
设立“儿童之家”最低限度必须有哪些设备呢?究竟哪些设备设施最理想呢?下面结合1914年出版的《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和蒙台梭利学校(幼儿园)近些年的发展状况作一些基本的说明。
一、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总目标
根据蒙台梭利关于环境创设的理念及我们对环境的理解,我们将环境定位为:儿童之家和儿童的学习场所。这也是我们创设环境的总体目标。
(一)儿童之家
这里的“儿童之家”是指孩子们可以开展活动的环境。这种学校没有固定的形式,根据可调配的资金和学校能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它可以有多种形式。儿童之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家”,也就是说,应该有一些房间和一个花园,孩子们就是这间房子的主人。
(二)学习场所
教室及整个幼儿园应当体现出安静、独立且蕴含民族文化的氛围,使儿童能在环境中有意或潜移默化地学习。
二、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具体原则
(一)区域齐全原则
每个教室中必须有七个位置相对固定的区域,一般每学期调整一次。每个区域的大小要根据本班孩子的需要来设定,而不是平均分配。为了合理地设置每个区域的大小,教师可以做连续两周的“人口分布图”观察,根据进入每个区域的孩子人数,可分析出本班孩子的兴趣所在,从而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调整每个区域的大小。
(二)满足集体活动又兼顾个别学习的原则
教室环境既要满足集体活动又能满足个别学习的需要,每个区域要半开放半封闭。半开放是为了满足集体活动的需要,保证有足够容纳全体儿童和教师的场地;半封闭是为了满足儿童个别学习的需要,保证相关区域位置临近,使儿童能够就近活动,而每个区域又相对独立,以免互相干扰。区域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千万不可教条。
(三)就近操作原则
就近操作具有以下实际意义:
1.方便材料搬运;
2.让儿童有更长的时间用于操作材料本身;
3.提供了保证材料安全的可能性;
4.便于教师观察,使其能根据儿童的需要来调整区域。
(四)通道畅通原则
区域设置必须考虑教室内的交通通道,以方便儿童行走和活动。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之间、孩子与柜架之间、地毯与地毯之间以及桌子与桌子之间必须留有通道,做到任何时候都可以畅通无阻。如场地有限,可设计单行线运动方案,既可以保证儿童行动自如,又可以保证材料的安全。
(五)生命教育原则
教室里必须要投放有生命的动植物,必须要有一盆大叶植物和若干小型盆栽植物以及适宜教室中饲养的小动物,如金鱼、乌龟等。这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让儿童学习照顾动植物,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六)和谐之美原则
整个环境要和谐统一、协调一致且清新雅致,让孩子们体会到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
(七)体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氛围原则
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是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本前提。课程地域化要求挖掘本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借助适合幼儿学习的地域素材和活动,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地域的情感。蒙台梭利课程地域化的过程也是课程民族化和地方化的过程。
三、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具体内容
(一)基本设施
1.桌子与工作毯
(1)应根据每个区域的活动材料所需的操作场地的要求(必须在地面?必须在桌面?还是两者皆可?具体列表统计)来确定投放在该区域的工作毯和桌子的数量。这样既能观察到进入该区域的儿童人数及频率,以便根据需要来调整区域大小,又能让儿童学会等待。
(2)一定要认识到桌子和工作毯都是可以活动(能够搬运)的。
2.柜架
(1)应根据学习材料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形状来选择适宜的柜架。
(2)一定要认识到柜架是可以活动的,并且是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而移动的。因此柜架的设计一定要方便搬运且安有轮子。(注:要用带刹车的万向轮,以保证儿童及活动材料的安全。)
(3)可以按区域来区分柜架的颜色,以此作为方便儿童物归原位的错误控制。
(二)学习材料
1.学习材料的投放原则
(1)材料的丰富性(数量上的保证):每种工作材料要投放3~5份。
(2)材料的层次性:学习材料要有难易程度之分,体现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性。每种工作材料必须体现3个以上的层次。
①按年龄层次分:必须要有分别适合大、中、小3个年龄层次的儿童操作的材料。
②按难易层次分:必须要有基础性、选修性、研究性3个层次的操作材料。
(3)材料的系列性:材料之间体现循序渐进的关系,构成教学顺序。
①每种工作材料要形成系列,体现从易到难的顺序。如倒的工作:倒的材料可分为固体材料和**材料;固体材料又可分为:大的颗粒、小的颗粒、粉末;倒的器皿又可分为有嘴有把、有嘴无把、无嘴有把和无嘴无把;倒的动作按难易程度又可分为一对一倒(即从a倒到b)、一对多倒和平均分地倒。
②不同的工作材料要形成系列,构成教学顺序:如a工作是b工作的基础,a和b就要放在一起,或a要放在b的前面等。蒙台梭利教育的感官材料和数学材料都有这种系列性,所以不能随意摆放,以免破坏材料之间内在的系列性。
(4)投放的材料要有数量控制:要按份投放,小颗粒必须记数。
(5)多投放选修性、研究性和程序性的工作材料,少投放一些前导性(单一的动作练习)的工作材料。
2.学习材料的摆放原则
(1)每份工作操作必须装在一个托盘(或容器)里,以方便儿童取放。
(2)材料在教具柜上必须按份(个、套等)正面摆放,不能前后叠放、上下叠放,也不能反放、倒放、斜放,以方便儿童取放,同时培养儿童的秩序感。
(3)每份材料要按照能显现自身特点的方式摆放,便于儿童观察和选择。
(4)所有材料要统一放在距教具柜边沿约1cm的位置上,材料的边沿要和教具柜的边沿平行,便于儿童观察和选择材料,同时有利于培养儿童珍惜资源、小心呵护材料的意识。
(5)每份材料之间要留有可轻松伸进两名儿童的手的空隙,便于两名儿童同时取放相邻的材料。
(6)不同的材料要按材料之间的相关性、内在联系、难易关系和教学顺序来摆放,蒙台梭利教育的经典材料必须按规定的要求摆放。
3.自制学习材料的要求[1]
(1)要有教育目标和文化内涵。
(2)要有错误控制,即儿童能发现错误并自行订正错误。
(3)每个材料要设有2个以上的兴趣点。
(4)必须是半成品,即经过儿童的操作可以成为成品(成果)。
(5)儿童操作后形成的成品最好是立体的。
(6)可重复操作,即可拆开后再供其他儿童重新操作。
(7)能体现和谐之美。
(8)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以培养儿童环保意识。
(9)不是单一的动作练习,而是使儿童能够通过操作材料来学习完整地做成一件事。
任务二 蒙台梭利室内外教育环境创设
一、蒙台梭利室内教育环境创设
(一)基本设备
1.桌椅
桌椅的质材以木质为佳,宜轻且坚固,使幼儿易于搬动;颜色宜柔和,方便幼儿清洁擦拭;椅脚底部不要加橡皮垫,使幼儿随时注意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至于桌子形状,以长方形最适宜,可两人合用;若合并,则可多人使用。如果空间足够,点心桌可采用圆形或六角形,让空间感觉生动活泼。
表4-1 幼儿桌椅尺寸参考表
2.柜子
幼儿园必备的柜子因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无门的鞋柜、教具柜(陈列架)以及存放寝具、清洁用具、幼儿个人衣物的有门储物柜和衣橱。这些柜子的尺寸都必须依幼儿的身高设计。
3.陈列架
可陈列、放置教具,亦可作为隔间使用。高度宜为幼儿的平均身高或略低,1.5~3岁幼儿使用的尺寸约120cm(长)×74cm(宽)×30cm(高),3~6岁幼儿使用的尺寸约120cm×90cm×30cm。
4.工作地毯
幼儿操作教具所使用的工作地毯规格建议为:1.5~3岁幼儿使用55cm×75cm或50cm×80cm;3~6岁使用75cm×105cm。颜色大都采用灰、绿或粉红色,素面无花纹。
地毯架可用来收纳、放置工作用的地毯。若为了节省开支,可以用藤篮、塑料篮替代地毯架。
5.走线
蒙氏教育工作室里的地板上必须有一圈椭圆形线条(两侧呈直线,四角为圆弧)。它是用油漆画在地板上或用胶带粘在地板上的,供儿童做走线练习使用。
走线用的线与教具架或墙壁至少距离30cm,这样在活动进行中,幼儿才不致碰撞教具或因靠得太近而随手玩起教具。如果室内空间不够画成椭圆形,走线的线条可设在韵律室或较大空间的团体活动室里。
6.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包括日常生活领域、感官领域、数学领域、语言领域、科学文化领域五大方面。
(二)教学区的布置
1.日常生活区
图4-2-1 日常生活区
(1)因常常需要用水,宜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
(2)可选择较接近门口处,以吸引幼儿进入教室工作。
(3)较潮湿,应选择在通风处及有阳光的地方。
(4)在桌上操作的工作较多,故桌子的设置应较其他区多。
(5)需设置点心桌和清扫用具。
有些蒙台梭利幼儿园把日常生活区另辟成厨房区,将日常生活训练中的抓、挤、倒等融入真实的日常动作。如拿抹布、洗涤东西、倒水等是很符合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活动。
图4-2-2 感官区
2.感官区
(1)感官教具大多在地毯上操作,因此,桌子分配较少。
(2)应避免和安静区(例如语言区)相邻。
(3)应尽量接近数学区,不宜设置在教室出入口处。
图4-2-3 数学区
3.数学区
(1)应尽量接近感官区。
(2)数学教具大多庞杂,需在地毯上操作的工作较多。
(3)可放置身高器、体重器、温度计、时钟、生日卡等与数字有关的器具。
数学教具的零件较多,应加强管理,可用矮柜隔出半开放空间,避免与其他教具相混。
4.语言区
(1)语言区的工作需要思考,宜安排在较僻静的角落。
(2)宜选择光线充足、柔和的地方,以利于儿童阅读和书写。最好接近窗台,以增加舒适感。
图4-2-4 科学文化区
(3)提供软靠垫、盆栽植物,营造静谧的气氛,并可作为幼儿暂时休息的私人天地。
5.科学文化区
(1)临近水源、电源、光源,以利各种实验的操作和进行。
(2)需一定数量的桌子,以方便模型的制作。
(三)其他必备用品
其他必备用品包括:陈列教具的托盘;整理仪容的镜子;抹布、海绵、小扫帚等清洁、扫除用具;整理衣服的烫衣板、熨斗;温度计;供幼儿自己计量和记录成长的体重器和身高器以及生长的植物或动物。
二、蒙台梭利室外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外部环境包括运动设备(秋千、滑梯、平衡木、跳垫等)、游戏设备(沙坑、水池)和园艺设备等。蒙台梭利较强调肢体协调与控制的动作训练,例如攀爬架(爬)、平衡木(平衡感)、秋千、跷跷板等都是协调动作与控制肢体的运动器械。如果操场太小,训练大肌肉发展的器材可设置在大活动室内。
图4-2-5 攀爬
图4-2-6 平衡
图4-2-7 带物平衡
学习资源分享
蒙台梭利预备环境的评估
户外环境
1.每名幼儿是否有2平方米的户外活动空间?
2.户外庭院是否栽植花草树木,并避免假山、喷泉等非自然建筑?
3.园所附近是否有公园,提供给孩子观察、探索自然环境的机会?
4.户外活动区的规划是否便于教师监督?
5.户外活动设施是否安全?检查是否有尖锐金属物?地面是否为软性材质?日照区和阴影区是否均衡?
6.是否有半开放、户外的活动区,以利于雨天的教学活动?
7.是否有多种体能设备,供不同身心发展的幼儿使用?
8.是否有爬杆、平衡木、攀岩等设备,供幼儿发展动作的协调能力?
9.是否有一个户外储存室,使幼儿能自主放回可以移动的运动器材?
10.运动场地的排水是否良好?是否有适量的可投放垃圾的设施?
11.是否有供幼儿饲养动物、养护植物的地方?
室内环境
1.桌椅、鞋柜、储物柜等儿童日常用品是否符合幼儿的身材、尺寸?并且具有易清洗、擦拭的特性?
2.窗户的高度是否能让幼儿看到户外?
3.空调、采光的设备是否完善,不致影响幼儿身心发展?
4.盥洗室的洗手台、马桶高度是否符合幼儿的身高?数量是否足够使用?
5.全园是否有一个大空间(阳光房、多功能厅),足够容纳幼儿进行团体活动?
6.教室的地板是否符合幼儿坐卧?
7.是否具备五大教学区?各区是否提供了适量、适龄的教具和教材?其间隔和路线是否明确、顺畅?
8.各区教具是否井然有序而且不拥挤地用托盘或者篮子、小筐陈列在教具柜上?
9.各区所陈列的教具,幼儿是否随手可取拿并知道如何归位?
10.是否有自制符合本土化的文化教具、语言教具?
11.教室内是否有一个能让孩子安静独处的地方?是否放置了大靠枕和软垫?
12.教室的墙壁上是否挂有幼儿伸手可及、平视可见的名画和实物、实景的照片(不可有复杂的抽象画,要力求真实,和幼儿已有的知识相近)?
13.教室内是否有温度计?是否经常保持20℃~26℃?
14.吵闹和易弄脏的环境是否与安静、需保持整洁的学习区隔离使用?
15.幼儿的盥洗用具如:毛巾挂钩、拖鞋柜、衣帽柜、储物柜,是否贴上了名字?
16.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班级是否设有静思角?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别人、反思自己的言行以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17.是否在语言区、数学区设置相应数量的桌子,为幼儿的书写做准备?
18.是否有具有中华各民族特色的物品,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本土生活环境?并有其他不同民族、种族的物品,培养幼儿的世界观?
19.是否有益智玩具(积木、拼图等),供幼儿在各间歇活动期间使用?是否配有装玩具的篮子或托盘?
20.是否设有幼儿美劳作品的陈列处?作品的展示栏?
21.教室内是否有植物、精美的桌布、饰物等室内装饰,让幼儿有家的温馨之感?
22.是否有家园共育的平台或者空间,帮助家长了解课程或幼儿发展情况?
项目回顾
思考与练习
1.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目标是什么?
2.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3.如何进行蒙台梭利室内教育环境创设?
4.如何进行蒙台梭利室外教育环境创设?
5.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绘制蒙台梭利室内环境创设示意图,课上分享,并进行组间评价。
学习自评卡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掌握程度的空格中画“√”,并将学习反思填写在“分享与总结”一栏中。
[1] 段云波,林丽等.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