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2.领会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目的。

3.掌握数学领域教具的规律和特征。

4.能熟练、规范、完整地示范教具操作活动。

内容图解

任务一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概述

一、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具的特征

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目的

任务二 蒙台梭利数学领域教具操作活动

项目导言

霖霖已经4岁了。今天,老师为他示范数棒的工作,可是他自己数的时候却是“1、2、5、6”,数序意识很模糊,工作一上午还是数错。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他的数学敏感期还没到来,也可能和他的家庭教育缺少数学元素有关系。对于这样的小朋友,我们既要等待,同时又要引导家长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任务一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概述

一、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一)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含义

幼儿的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例如:孩子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里有几个人,又来了几位客人,需要准备几组碗筷,如果需要去超市购买,买多少最合理”。由此可见,要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必须发展幼儿的数学心智。

蒙台梭利通过对人类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人类的学习过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数学概念是非常抽象的,要让幼儿觉得数学容易学习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先让幼儿了解实物的多与少、大与小,然后再自然联想出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教具,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数学心智潜能。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即是以培养幼儿对数的了解,感知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数量关系及运算法则,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内容

1.十以内的点数活动

十以内的点数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建立数概念,理解1~10的数量、数字、数名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要培养幼儿数概念,不仅要教他们将数名正确无误地说出来,而且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形成的所需条件。感官领域的操作和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感官领域围绕配对、排序、分类三种操作的练习一样,数学领域的学习也是采用类似方法逐步让幼儿了解、掌握数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进行配对的操作。因为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使幼儿发现配对与等值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开始学习、理解和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其次,我们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学排序的操作。因为数本身具有大小、多少的性质,说明数是存在顺序的。就自然数来说,我们通常见到的1、2、3、4等就是按顺序排列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级排序的练习,让幼儿建立大小、多少的概念。最后,为了能让幼儿正确掌握数学运算,成人要支持幼儿建立起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并理解二者间的关系。因为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幼儿往往考虑到了整体就忽略了部分,考虑到了部分就忽略了整体。而分类的操作练习,则可以让幼儿深刻体会到这些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比如数位的位置与代表意义的规律,就是类的概念。

数概念的建立是通过配对、排序、分类等方式完成的。如数棒与数字卡片的配对帮助幼儿将数量与数字一一对应;砂纸数字板的排序则将数字与数名一一对应;数字与筹码则通过分类帮助幼儿将数字、数量、数名三者一一对应起来,同时理解了奇数与偶数的特点。

2.十进位系统

十进位系统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进位,从1变10,从10变100,从100变1000,如工作“9的危机”等。

3.连续数的认识

连续数的认识关键是认识十进位法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认识1~100的连续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排列等,教具主要有塞根板、100板、10/100/1000串珠链。

4.四则运算

阿拉伯数字可以按照定位计数,这样不但有利于记录数字,也有计算数字的功能。因此,阿拉伯数字不仅可以用于加、减、乘、除运算,还能用在十进位法及定位上。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法则,任何位数的数字都可以进行运算,故而首先要使幼儿建立加、减、乘、除的概念。主要涉及的工作有银行游戏、邮票游戏、加/减/乘/除法板等。

5.分数的导入

分数的导入主要是帮助幼儿了解数的分解与平均的概念。平均分配一样东西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部分的主要教具是分数小人。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具的特征

(一)以感觉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

感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通道,幼儿在感知中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感觉教育让幼儿在感知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配对、排序、分类,这些都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1.感官教具中配对(P)的操作能为幼儿理解数学中的等值概念做准备

2.感官教具中排序(G)的操作能为幼儿理解数列概念做准备

圆柱体有大小的顺序,长棒有长短的顺序,色板有明暗的顺序,数本身便具有大小或多少的性质,而且数本身也有1、2、3、4数列的顺序。这些操作可以让幼儿了解各种变化的量之间的各种关系。

3.感官教具中分类(S)的操作能为幼儿理解运算法则做准备

感官教具中有收集相同的东西加以分类的操作,如神秘的口袋等。幼儿在做加算、减算时,要理解数位是不同类的量所在的位置不同,了解数位、全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幼儿往往考虑到全体就忘了部分,考虑到部分就忘了全体。利用数作分类的操作,知道其连贯关系,才能开始进行运算。

(二)从真实的数量认识着手

数概念是抽象的知识,数棒等教具的操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这不但适于幼儿的学习方式,还能促使幼儿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相关教具还有锤棒箱等。

(三)重视数字、数量、数名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数学要从数开始,学习数必须知道数量、数字、数名与数的关系,三者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完整代表数的概念,通常我们所说的数,是数量、数字、数名的总体概念。我们要想认识某一个数,就要知道这个数的大小、符号和名称,大小即数量,符号即数字,名称即数名,只有建立起三者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才是掌握了数的基本概念,相关教具如数棒、数字与筹码等。

(四)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统一字体

阿拉伯数字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可以任意组合,所代表的量可以无限延伸,可以用有限的数字表示无限的量。如一百一十一,可以写成111,每个数字的位置可以表示它所占有的量。蒙台梭利用数字卡片提示幼儿掌握数字的表达作用,如111,即在100的数字卡上叠放表示10的数卡,再在代表10的数卡上叠放表示1的数卡,相关教具如砂纸数字板、数字与筹码、纺锤棒箱、银行游戏的数字卡片、邮票游戏等。这些教具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字体是完全相同的。

(五)重视“0”的概念及十进制的计算

进行十进位系统的工作首先要让幼儿认识0与进位的关系。譬如数字“10”,要理解“10”中的0代表的意义,就要先取走“0”。当我们把“10”中的0移去后,“10”就会变成“1”,而我们所要表达的不是1而是10,于是就约定在“1”的右边放一个“0”,写成“10”,这就代表了数字“10”。因此“10”中的“1”是由右往左算的第二个数字,表示10位的数字,0是空位,这个位置上什么数都没有。

由上面的叙述可知,“0”认识起来比较抽象,因为它表示什么也没有,没有就不可被触摸,也无法直观地看到。“0”在十进位法中的作用,是为了表示空位,是为了便于我们更清楚无误地记录和运算而设置的。(六)为了表示定位或进行数量计算,在教具的数字和数量上采用“颜色归类”原则定位和计算是极抽象的数的科学,传统的接受学习呆板而枯燥,而蒙氏教学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儿童自己去发现规律。“颜色归类”其实是儿童在操作中进行发现学习的一种提示。例如:邮票游戏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数字分别采用的是绿色、蓝色和红色,借助具体形象的颜色理解定位、掌握定位;彩色串珠也是将颜色与数量对应起来,一般会说“红色串珠1”“绿色串珠2”等;在加减法蛇的运算中颜色则成为相应数量的标识,使计算简单化、形象化、儿童化。

(七)采用验算或控错板的形式来达到错误提示的功能

数学领域虽然相对抽象,但仍然具有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错误控制功能,如100板。

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数学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熟悉数字、数量、图形,建立起相关的抽象概念,并明白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间接目的,就是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幼儿的数理逻辑智能,增强幼儿对人类文化的吸收和学习,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发展[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当的教具,使教学过程和手段更加优化,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相配套的教具,给予他们适时、有效的指导,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同时,让幼儿学习数学绝不能以考试为目的,而应该让幼儿在了解“数”中得到满足和喜悦,进而培养他们对数理知识的兴趣。

任务二 蒙台梭利数学领域教具操作活动

一、数学领域“10以内的点数”教具操作活动

蒙台梭利曾说:“数概念是非自然所赋予的,也非教师所教授的,而是由幼儿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获得的。”

(一)工作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

10根木质长棒,长度以10cm为单位由10cm等量增至100cm,每根木棒红蓝颜色相间。

扫码看视频

第一次展示:名称练习

工作前经验

已有红棒操作经验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数棒、2块工作毯。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1~10数棒的长短变化。

2.间接目的:

(1)让幼儿形成数序的概念;

(2)为幼儿学习十进位法做准备;

(3)数量概念的导入。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来数棒散放(取的方法同红棒)。

2.请幼儿比较排序(红色头放在最左面)。

3.取出数棒1、2、3,横向排列在工作毯中间(如图8-2-1-1),进行三阶段教学:(1)命名:触摸数棒“1”,完整感知(如图8-2-1-2),放下,“1,这是1”,数棒2从红色部分开始点数,“1、2,这是2”,请幼儿来感知,同样的方法介绍数棒3;(2)辨别:“请你指哪一个是‘1’”,或“请把‘1’拿给我”,又或“请把‘1’藏起来”,同样的方法辨别数棒2和数棒3;(3)发音:指“1”问:“请你来数一数,这是几”,同样的方法操作数棒2和数棒3。

4.将数棒归队,结束工作。

变化延伸

1.同样的方法介绍数棒4~10,根据幼儿学习情况,安排每次学习的数量,以3~5个为宜,每次学习新的数之前都要复习前面的,从1开始。

图8-2-1-1

图8-2-1-2

2.1~10数棒的正数和倒数。

错误控制 数棒的颜色及本身的序列。

兴趣点 准确为数棒命名的成就感。

指导用语

数棒;这是1;请你指一下1;请你把1递给我;请你数一数,这是几。

注意事项

1.数棒的排列从红色一端开始。

2.工作毯要比数棒10长。

第二次展示:与数字卡片配对

工作前经验 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数棒,1~10的数字卡片。

工作目的

图8-2-1-3

1.直接目的:能将具体的量与抽象的数字配对(如图8-2-1-3)。

2.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为数的组合与分解做铺垫;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4)为学习数学中的一一对应关系做铺垫;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数棒散放。

2.将数棒由长到短依次排列,取数棒1、2、3,横向排列在工作毯上,请幼儿直接发音,分别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数棒的右边,并进行数卡的三阶段教学。

3.数棒归队,收数字卡片,结束。

变化延伸

1.同样的方法进行数卡4~10与数棒的配对和相应数字的认识。

2.数棒有序,数字卡片无序。

3.数棒无序,数字卡片有序。

4.数棒无序,数字卡片无序。

错误控制 数棒本身的序列。

兴趣点 数棒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的成就感。

指导用语 所涉及的数名。

注意事项

此次展示在幼儿熟练操作砂纸数字板之后进行。

第三次展示:数棒10的合成

工作前经验 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数棒,2张工作毯,1~10的数字卡片。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初步感受量的合成概念。

2.间接目的:

(1)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2)为幼儿学习四则运算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散放数棒。

2.请幼儿按顺序将数棒排列好。取出10的数棒,问幼儿“这是几”,取出数卡10放在数棒旁;取数棒1放在10的下方,左端对齐,问“它是几”,取数卡1放在数棒旁;“1和几合起来是10,我们来数一数”,右手触摸计数“1、2、3、…、9”,取数棒9放在1的旁边,数卡9放数棒旁,观察“是一样长的”;将数棒1和9放在另外一张工作毯上,依次合成数棒2和8、3和7、4和6、5和5。

图8-2-1-4

3.将数棒10放在最上端,念读“1和9合起来是10……5和5合起来是10”(如图8-2-1-4)。

4.收回,结束。

变化延伸

1.数棒9、8、7等的合成。

2.可加入“+”“=”符号进行展示。

3.可配纸张工作。

错误控制 补差排列完成后的长度。

兴趣点 补差的过程。

指导用语

1和几合起来是10;2和几合起来是10;……一样长的。

注意事项

引入“+”“-”“=”符号时,要先用具体形象的方法解释这些符号的意思。

第四次展示:数棒10的分解

工作前经验 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数棒,2张工作毯,1~10的数字卡片。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初步感受量的分解概念。

2.间接目的:同本工作第三次展示。

工作步骤

图8-2-1-5

1.介绍工作名称,散放数棒。

2.请幼儿按顺序将数棒10的合成排列好,数卡摆放好,从左往右触摸数棒9和1,然后在数棒1移开的同时说“10拿走1是几”,依次进行“10拿走2是几”……拿走的数棒和数卡依次排列在工作毯的右下角(如图8-2-1-5)。

3.收回,结束。

变化延伸

1.数棒9、8、7等的分解。

2.可加入“-”“=”符号进行展示。

3.可配纸张工作。

错误控制 幼儿的视觉。

兴趣点 分解的过程。

指导用语

1和几合起来是10;2和几合起来是10;……一样长的。

注意事项

引入“+”“-”“=”符号时,要先用具体形象的方法解释这些符号的意思。

(二)工作名称:砂纸数字板

教具构成

10块绿色长方形木板,上有砂纸数字。

第一次展示:名称练习

工作前经验

已简单接触过数棒名称练习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1~9的盒装砂纸数字板。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认识0~9的数字,了解书写笔顺。

2.间接目的:

(1)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2)为书写做准备;

(3)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拿出1、2、3三个数字的砂纸数字板反扣在工作毯上(如图8-2-2-1),盒子置右下角。打开1,教师用右手食指、中指按书写数字的笔顺指画两遍1(如图8-2-2-2),“1,1这是1,你来感受一下”,请幼儿边指画边说数名,依次介绍剩下的2和3,方法同1。

3.收教具,结束。

图8-2-2-1

图8-2-2-2

变化延伸

1.同样的方法介绍剩下的数字,每次都要先复习前面的,从1开始。

2.准备沙箱等,在上面练习写数字。

3.蘸水在黑板上写数字。

4.拓印硬币。

5.临摹数帖。

6.美工活动:打扮我的数字宝宝。

7.用谷物等粘贴数字。

错误控制 粗糙的砂纸。

兴趣点 用手指画的过程。

指导用语 这是1,你来感受一下。

注意事项

0的学习要在纺锤棒与纺锤棒箱的工作完成后再进行。

第二次展示:长条砂纸数字板与盒装砂纸数字板的配对

工作前经验 已有砂纸数字板操作经验。

操作材料 长条砂纸数字板、盒装砂纸数字板。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巩固0~9的数字顺序及书写。

2.间接目的:

(1)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2)为书写做准备;

(3)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散放盒装砂纸数字板(如图8-2-2-3)。

3.指画长条砂纸数字板0,在散放的小板中找到0直接发音配对,依次将后面的配好对后,观察,收回。

4.结束。

图8-2-2-3

图8-2-2-4

变化延伸 砂纸数字板也可有序摆放。

错误控制 幼儿的记忆。

兴趣点 配对的过程。

指导用语 找到与它一样的。

注意事项

长条砂纸数字板可贴在墙上或桌子上,幼儿可随时描画。

扫码看视频

(三)工作名称: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教具构成

3个木质长方体箱体,其中两个箱子中间有隔断;45根木质纺锤棒,是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形状。

工作前经验 已有数棒操作经验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让幼儿认识0的发音及概念。

2.间接目的:

(1)促进幼儿发展数学心智;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3)为幼儿渗透子集和集合的概念;

(4)学习数字的自然排列顺序。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用纸板将0挡住,让幼儿观察木箱上的数字(如图8-2-3-1),指读1,点数1根纺锤棒放在右手抓握,放进箱中(如图8-2-3-2),教师示范到4,请幼儿点数数字5~9,“盒子里还有纺锤棒吗?哪一个箱和它一样?什么也没有就是0。”把纸板拿走露出0(如图8-2-3-3),“这是0,表示什么也没有。”

3.从前往后依次取出纺锤棒,送回,结束。

图8-2-3-1

图8-2-3-2

图8-2-3-3

变化延伸 可改变纺锤棒和纺锤棒箱的形式。

错误控制 纺锤棒的数量。

兴趣点 点数纺锤棒的过程。

指导用语

纺锤棒;纺锤棒箱;0~9的数字;0就是什么都没有。

注意事项

1.教师点数纺锤棒时一定要读出声音。

2.纺锤棒共45根,如果丢失要及时补充。

3.展示尽量一对一进行。

扫码看视频

(四)工作名称:数字与筹码

教具构成

0~10的11个塑料红色数字,55片红色圆形木质筹码。

工作前经验

已有纺锤棒箱操作经验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数字与筹码。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练习点数。

2.间接目的:

(1)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2)为学习奇数和偶数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取数字,散放,请幼儿排序(如图8-2-4-1)。

3.指读0,表示什么都没有,不用取筹码;指读数字1,点数筹码1,放在数字1的下方;指读数字2,点数筹码1、2,并排放在数字2的下方;指读数字3,点数筹码1、2、3,两个并排放,剩下一个筹码放在第一行左侧筹码的下方;依次进行,教师展示1~5,幼儿操作6~9(如图8-2-4-3)。

4.观察筹码,“哪个数字下方的筹码都有朋友,哪个数字下方的筹码有一枚没有朋友”,将有一枚没有朋友的筹码推放上方,这个数为奇数,剩下的为偶数(如图8-2-4-4)。

5.收数字,收筹码,结束。

图8-2-4-1

图8-2-4-2

图8-2-4-3

图8-2-4-4

变化延伸

1.可结合形式卡排列。

2.可配奇数和偶数字卡。

3.可在手工活动中进行粘贴数字与筹码。

错误控制 筹码的数量。

兴趣点 点数排列的过程。

指导用语

1~10的数名;哪个数字下方的筹码都有朋友,哪个数字下方的筹码有一枚没有朋友;奇数、偶数。

注意事项

如果数字里面加0,则第一次展示时要结合形式卡进行。

(五)工作名称:数字与实物的对应游戏

工作前经验

已比较熟悉数量点数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教师自制数字卡。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练习数和量的对应。

2.间接目的:

(1)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3)为幼儿学习数量概念做准备;

(4)为幼儿学习量的等值概念做准备。

工作步骤

1.11名幼儿围圈而坐,每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扣放。

2.打开数字卡,观察,记忆,再扣放,根据所选数字卡的数字点数小熊钥匙链。

3.检验:打开数字卡片,检查数与量是否一一对应,请幼儿猜“没有拿钥匙链的小朋友取的数字卡是几?”“是0。”

4.收数字卡,收钥匙链。

变化延伸

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小物品都可以用来做这个练习。

错误控制 物品数量一定是55个。

兴趣点 点数的过程。

指导用语 请你点数你的钥匙链数量。

注意事项

1.在记忆游戏之前可先进行对应游戏,没有扣放数字卡环节。

2.在对应游戏时可穿插0的游戏。

扫码看视频

(六)工作名称:彩色串珠梯[2]

教具构成

9串塑料圆形珠粒,1是红色,2是绿色,3是粉色,4是橙色,5是浅蓝色,6是紫色,7是白色,8是棕色,9是深蓝色。

工作前经验

已有数量点数工作经验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彩色串珠梯1套,小碟1个,数珠板(小桥)1个,棉布1块(40cm×40cm),托盘1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练习点数,巩固数与量的对应。

2.间接目的:

(1)为幼儿学习数量概念做准备;

图8-2-5-1

图8-2-5-2

2.将串珠从1~9排好,介绍“小桥”,“它是用来数珠的”,分别取1、2、3个珠粒放工作毯上(如图8-2-5-1)。捏住串珠边缘拿小桥从左至右切数串珠,“1,这是1,它是红色的”。请幼儿来切数(如图8-2-5-2),同样的方法依次介绍剩下的,完整进行三阶段教学。

3.收回,结束。

变化延伸

1.随机切数彩色串珠梯。

2.为彩色串珠梯配自制数字卡片。

3.为彩色串珠梯配纸张工作单。

错误控制 彩色串珠梯本身的数量和序列。

兴趣点 串珠梯的形式。

指导用语 彩色串珠梯所代表的1~9的数字及其颜色。

注意事项

1.彩色串珠梯可以摆成直角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2.取放彩色串珠时要捏住珠耳。

3.彩色串珠梯要放在棉布上,用小桥切数。

4.彩色串珠梯的数字卡片要与对应的串珠的颜色一致。

5.彩色串珠梯中不包括10。

(七)工作名称:黑白串珠梯

教具构成

9串塑料圆形珠粒,1~5是黑色;6~9的串珠左侧5粒是黑色、其余是白色。

工作前经验

已有彩色串珠梯操作经验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彩色串珠梯1套,黑白串珠梯1套,小碟1个,数珠板1个,棉布1块(40cm×40cm),托盘1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练习点数,巩固数与量的对应。

2.间接目的:同“彩色串珠梯”。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彩色串珠和黑白串珠各自散放,重新排好。

2.将串珠摆好,取红色串珠1放下方,黑色串珠1放其右侧,指红色串珠1问“这是几,你用小桥数数”,指黑珠方法同此。将黑珠放彩珠下面问“一样多吗”,比较后放回上方,依次继续进行,在白珠出现时重点介绍。

3.分别收回,结束。

变化延伸

1.随机切数黑白串珠梯。

2.为黑白串珠梯配自制数字卡片。

3.为黑白串珠梯配纸张工作单。

错误控制 黑白串珠梯本身的数量和序列。

兴趣点 黑白珠的形式。

指导用语 黑白串珠梯所代表的1~9的数字。

注意事项

1.黑白串珠梯可以摆放成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形状,摆放时要黑色在左、白色在右。

2.取放黑白串珠时要捏住珠耳。

3.黑白串珠梯要放在棉布上,用小桥切数。

(八)工作名称:灰黑串珠梯

教具构成

9串圆形珠粒,1~5是灰色;6~9的串珠左侧5粒是灰色,其余是黑色。

工作前经验

已有彩色串珠梯操作经验或年龄在3.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彩色串珠梯1套,灰黑串珠梯1套,小碟1个,数珠板1个,棉布1块(40cm×40cm),托盘1个。

工作目的

同“黑白串珠梯”。

工作步骤

同“黑白串珠梯”的操作,将其中“黑白串珠梯”替换为“灰黑串珠梯”。

变化延伸

1.随机切数灰黑串珠梯。

2.为灰黑串珠梯配自制数字卡片。

3.为灰黑串珠梯配纸张工作单。

错误控制 灰黑串珠梯本身的数量和序列。

兴趣点 灰黑珠的形式。

注意事项

1.灰黑串珠梯可以摆放成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形状,摆放时要灰色在左、黑色在右。

2.取放灰黑串珠时要捏住珠耳。

3.灰黑串珠梯要放在棉布上,用小桥切数。

二、数学领域“十进位系统”教具操作活动

扫码看视频

(一)工作名称:金色串珠的命名

教具构成

1颗粒珠代表1,1串串珠代表10,1片片珠代表100,1块珠块代表1000,都是塑料质地,颜色为金黄色。

工作前经验

已非常熟悉数量点数工作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金色串珠1、10、100、1000各1个,木质托盘1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幼儿初步接触金色串珠的材料,学习十进位系统中数量的名称。

2.间接目的:同“黑白串珠梯”。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摆放于工作台上,从右至左摆放次序为粒珠、串珠、片珠和块珠。

2.指一粒“1”问“这是几”,指一串珠问:“这串珠子有多少,你知道吗?我们用1比着数一数。”右手拿1在10的右侧比较点数,1个1……10个1是10,这是10,依此法数千,完整进行三阶段教学。

3.收回1~1000串珠,结束工作。

错误控制

金色串珠本身的尺寸和重量,幼儿对数字的理解。

兴趣点 金黄色串珠的命名。

指导用语 金色串珠;这是1/10/100/1000。

注意事项

1.用木质托盘盛放金色串珠。

2.金色串珠在工作毯上的摆放位置是个位在右、千位在左。

3.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掌握的情况,以此决定接下来的展示进度。

扫码看视频

(二)工作名称:数字卡片的命名

教具构成

数字卡片均为纸质,具体规格为:1~9绿色正方形,代表个位;10~90蓝色长方形,代表十位;100~900红色长方形,代表百位;1000~9000绿色长方形,代表千位。

工作前经验

已认识金色串珠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大数字卡片1、10、100、1000各1张,金色串珠1、10、100、1000各1个,木质托盘1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幼儿初步接触数字卡片,学习十进位系统中数字符号的名称。

2.间接目的:同“黑白串珠梯”。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将金色串珠放在工作毯上,指“1”问“这是几”,拿出数字1说“这是1,它是绿色的。”将其放在金珠下方,依此法介绍到1000,金珠收回,完整进行三阶段教学。

3.数字卡收回,结束工作。

变化延伸 先出示数卡,再找对应的金黄色珠。

错误控制 数字卡片本身的尺寸和重量,幼儿对数字的理解。

兴趣点 数卡的命名。

指导用语 数字卡片;这是1/10/100/1000。

注意事项

1.数字卡片在工作毯上的摆放位置是个位在右、千位在左。

2.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掌握的情况,以此决定接下来的展示进度。

(三)工作名称:金色串珠9的排列

工作前经验

已有金色串珠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岁以上。

操作材料

金色串珠9个1、9串10、9片100、9块1000,木质托盘1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让幼儿认识数位,理解每个数位上最大的量是9。

2.间接目的:

(1)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3)为幼儿未来学习十进位系统做准备;

(4)为幼儿未来学习四则运算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将金色串珠从个位到千位竖着排列在工作毯上,由上至下数到9后指着粒珠位置说“这个位置我们叫它个位”,由上至下数到90后指着串珠位置说“这个位置我们叫它十位”,以此类推介绍到千位,完整进行三阶段教学。

3.收回教具,结束工作。

变化延伸 数字卡片9的排列。

错误控制 金色串珠本身的尺寸和数量。

兴趣点 排列的过程。

指导用语

1~9000的数名;数学家把这个位置叫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注意事项

金色串珠在工作毯上摆放的位置是个位在右、千位在左。

扫码看视频

(四)工作名称:9的危机

工作前经验

已有金色串珠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大托盘装有金色串珠9个1、9串10、9片100,小托盘装有1个1、1串10、1片100、1块1000。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理解位数之间量的进位。

2.间接目的:同“金色串珠9的排列”。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点数大托盘的金色串珠,将其摆放在工作毯上。

2.从小托盘取1粒珠子,“这里还有1粒珠子,9粒珠子再添上1粒是多少,我们数数”,粒珠是10,拿出1串珠子比较,一样的,10颗粒珠拿走;1串10放十位上,与原来的9串10一起数是10串10,拿1片100比较,是一样的;10串10拿走,1片100放百位。依此法继续,最后摆成1个1000。

变化延伸 排列进位系统鸟瞰图。

错误控制 幼儿对数量的理解。

兴趣点 1的威力,千的死亡。

指导用语

1个1、2个1、3个1、4个1……9个1;请××帮老师取1个1来;10个1是10;1个10、2个10、3个10……9个10;请××帮老师取1个10来;10个10是100;1个100、2个100、3个100……9个100;请××帮老师取来1个100;10个100是1000。

(五)工作名称:取数量

工作前经验

已熟悉金色串珠和数字卡片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数字卡片若干,木制托盘1个,小碟1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练习数和量的组合方式。

2.间接目的:

(1)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3)为幼儿学习十进位系统做准备;

(4)为幼儿学习四则运算(银行游戏)做准备;

(5)为幼儿学习代数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出示图片(教师自己准备图片,图片上方是形象的物品,下方是这个物品的价钱,如冰箱,3789),读数,引导幼儿取对应的大数字卡片(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安排一名幼儿扮演数字卡小姐帮助取卡),从高位取,取数字卡到工作毯上,师幼共同检验。

3.引导幼儿取量(教师可安排一名幼儿扮演银行先生或银行小姐帮助取金色串珠),放在工作毯上检查(第二阶段可取特殊的数如5555、5050、5005、505)。

4.送卡片,送金色串珠,结束工作。

变化延伸

1.教师可变化不同的语言和数字卡。

2.此次工作可由两名以上幼儿合作完成。

3.为幼儿准备白纸若干、彩笔若干,让幼儿自制数字卡后再取数量。

错误控制 幼儿对数量的理解。

兴趣点 数字小姐、银行小姐/先生的称呼。

指导用语 幼儿取数量时的数名。

注意事项

此次工作将为幼儿进行银行游戏做准备,要鼓励幼儿反复练习,使其提高取数量时的正确率。

三、数学领域“连续数的认识”教具操作活动

(一)工作名称:塞根板第一盒(认识11~19)

教具构成

2块长方形木板,每块木板有5个隔断,前9个隔断上印着数字10,可从右侧插入个位数的木板。

工作前经验

已了解数位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塞根板第一盒,彩色串珠1套,金色串珠9串10,小盒子2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让幼儿学习数字11~19的组合形式。

2.间接目的:为幼儿学习11~19的数字书写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散放串珠。

2.上底板放左侧,下底板放右侧,散放数字。

4.指底板上的10说是“10”,取一串10放右侧,“它是多少”,取红色串珠1问“这是几”,放在盒10的右侧,“10和1合起来是多少,我们来数数”,“10、11,10和1合起来是11”,将数字1插进塞根板中,“这是11”。教师示范到13,请幼儿合成14~19,完整进行三阶段教学,底板放回原处。

5.收教具:彩串变彩梯再入盒,金色串珠顺序收回,数字归队,整理收回,将右底板和左底板盖好,结束。

变化延伸 让幼儿书写11~19的数字。

错误控制

幼儿关于数字的知识,金色串珠和彩色串珠的数量。

兴趣点 数字组合的规律。

指导用语 塞根板第一盒,11~19的数名。

注意事项

教师要结合对幼儿的观察合理安排每次教学的容量,以认识3~5个数字为宜。

(二)工作名称:塞根板第二盒

教具构成

2块长方形木板,每块木板有5个隔断,两块木板相应隔断上印刷着数字10~90,可从右侧插入个位数的木板。

第一次展示:认识11~99

工作前经验

已有塞根板第一盒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塞根板第二盒,彩色串珠梯1盒,金色串珠9串10,小盒子2个。

工作目的

图8-2-6-1

1.直接目的:让幼儿学习数字11~99的组合形式,理解数字排列的顺序。

2.间接目的:

(1)为幼儿学习连续数数做准备;

(2)为幼儿学习11~99的数字书写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散放彩珠。

2.上底板放左侧,下底板放右侧,散放数字。

3.分别将彩珠与数字排序。

4.引导幼儿观察两侧底板数字,右底板扣放在左侧底板上20以下的数(包括20),复习11~19的合成;当合成19后,问“19的后面是多少”,拿出两串10,放底板左侧,打开底板露出20,示范合成20~23;其他数字的组数可根据幼儿能力让其自行操作。

5.收教具,收的方法同塞根板第一盒,结束。

变化延伸

1.可使用金色串珠9个1、9串10进行数字组合。

2.让幼儿书写11~99的数字。

3.为塞根板第二盒配数字卡片11~99。

错误控制

幼儿关于数字的知识,金色串珠和彩色串珠的数量。

兴趣点 数字的组合规律。

指导用语 塞根板第二盒,11~19的数名。

注意事项

此次展示要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分成5~9课时完成。

第二次展示:11的倍数

工作前经验

已有加法或乘法计算经验或年龄在5.5岁以上。

操作材料

塞根板第二盒,彩色串珠1套,金色串珠45串10,小盒子2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发现数字之间等量递增的关系。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散放彩珠。

2.上底板放左侧,下底板放右侧,散放数字。

3.请幼儿将珠与数字排序。

4.与幼儿合成11~99,“你合成的是?”请幼儿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个位与十位数字是一样的”,指11,“这是11,这个1表示一个10(指一下金珠),这个1表示一个1在个位上(指一下彩珠)。”教师举例到33,剩下的请幼儿说出含义,请幼儿注意“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量是不一样的”。

5.收教具。

变化延伸

可用金色串珠45个1、45个10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

幼儿关于数字的知识,金色串珠和彩色串珠的数量。

兴趣点 数字的组合规律。

指导用语 所涉及的数名。

注意事项 根据幼儿情况,安排展示的次数。

(三)工作名称:100板

第一次展示:有控制卡的展示

工作前经验

已有塞根板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100板(有控制卡),10个小玻璃杯(上面分别贴有标签,如1~10,11~20,21~30,…,91~100等,每个小玻璃杯内放着相应的数字板),1个钥匙圈。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练习数字1~100的正数和倒数。

2.间接目的:

(1)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2)为幼儿学习十进位系统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散放数字杯(数字瓶)。

2.根据序号排列数字,打开控制板,钥匙圈放一侧。

3.打开1~10的瓶子,散放,将钥匙圈放在控制板1的数字上,找到数字放在底板上,依次边移动钥匙圈边找出对应数字,放入底板。

4.收回(收时可正收,即正数,也可倒收,即倒数),结束。

变化延伸

1.可进行正数,倒数,从任意数开始数的练习。

2.无控制板排列。

错误控制

100板的控制卡,幼儿对数字序列的理解。

兴趣点 钥匙圈。

指导用语 100板所涉及的数名。

注意事项 注意钥匙圈的使用安全。

第二次展示:奇偶数的发现

工作前经验

已有数字筹码和100板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100板(有控制卡),10个小玻璃杯(上面分别贴有标签,如1~10,11~20,21~30,…,91~100等,每个小玻璃杯内放着相应的数字板),个位金色串珠若干。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认识10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规律。

2.间接目的:为幼儿学习十进位系统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按顺序排列数字杯。

2.打开1~10,按顺序排列在底板上,问“1~10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打开11~20,按顺序将数字放在底板上,问“11~20中谁是奇数,谁是偶数”;用金色串珠粒珠来排列,排到11停,请幼儿说出11是奇数,还是偶数;边排列粒珠边询问“12呢?13呢?”说出11~20中的所有奇数和偶数;随机问其他数字分别是什么数。

变化延伸

1.在生活中找奇数和偶数。

2.教师说出任意数,让幼儿来区分是奇数还是偶数。

错误控制 幼儿学习数字与筹码时的经验。

兴趣点 数字的规律。

指导用语

凡是个位数字是1、3、5、7、9的数字是奇数,凡是个位数字是2、4、6、8、0的数字是偶数。

注意事项

教师尽量让幼儿总结出奇数和偶数的规律。

第三次展示:数字接龙游戏

工作前经验

已有100板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100板(无控制卡),10个小玻璃杯(上面分别贴有标签,如1~10,11~20,21~30,…,91~100等,每个小玻璃杯内放着相应的数字板)。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用游戏形式增加幼儿对数字排列顺序的理解。

2.间接目的:为幼儿学习十进位系统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邀幼儿同坐到工作毯的周围。

2.打开瓶子倒出数字,教师将数字分成若干份给幼儿,请幼儿仔细看手里的数字是多少;按顺序请幼儿将听到的数字对应放在底板上,全部找完后,停顿观察。

3.将数字收回瓶中,结束。

变化延伸

可按特殊规律进行数字接龙。

错误控制 幼儿对数字的理解。

兴趣点 数字的规律。

指导用语 所涉及的数名。

注意事项

最开始进行此次工作时,发给幼儿数字板,以四五块为宜,逐渐增多。

(四)工作名称:100串珠链

教具构成

金黄色圆形珠链,由10串金色串珠10连接在一起而成。

工作前经验

已有100板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100串珠链,数字卡片,1~9各1张(绿色、0.5cm宽)、10~90各1张(蓝色,1cm宽)、100的1张(红色,1.5cm宽),胶卷瓶3个(上有标签),小桥1个,金色串珠1片100。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提高难度,巩固连续数的概念。

2.间接目的:

(1)为幼儿学习十进位系统做准备;

(2)锻炼幼儿思维和肢体动作的准确性。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瓶子放好,将折成片状的珠链放在工作毯上。

2.缓慢拉开珠链问:“这条长长的珠链有多少颗金珠?我们来数一数。”打开1~9的瓶子倒出数字,拿起小桥从右往左切串珠,每切数一个就放在对应的数字下面,数到10停;打开另一瓶10~90,倒出数字将10放好,剩下群数到100,这一串珠有100颗,上下对折成片状,拿出一片100问“这是多少”,与10串10比较是一样多的。

3.数字、教具收回,结束。

错误控制

100串珠链与数字卡片的对应,幼儿数数的能力。

指导用语 本工作涉及的数名。

注意事项 100串珠链要从右至左切数。

(五)工作名称:1000串珠链

教具构成

金黄色圆形珠链,由100串金色串珠10连在一起。

工作前经验

已有100串珠链工作经验或年龄在5岁以上。

操作材料

100串珠链,数字卡片1~9各1张(绿色、0.5cm宽)、10~90各1张(蓝色,1cm宽)、100的1张(红色,1.5cm宽),胶卷瓶3个(上有标签),小桥1个,金色串珠10片100、1块1000。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提高难度,巩固连续数的概念。

2.间接目的:同“100串珠链”。

工作步骤

同“100串珠链”的工作步骤,最后合10片100与1000比较。

变化延伸

将1000串珠链摆成不同的样子进行切数。

错误控制

1000串珠链与数字卡片的对应。

兴趣点 金黄色珠的变化。

指导用语 1000串珠链,所涉及的数名。

注意事项

1.1000串珠链可摆成任意样子,但注意首尾不要相连。

2.可进行数字卷的书写。

四、数学领域“四则运算”教具操作活动

(一)工作名称:加法银行游戏

第一次展示:金色串珠的交换

工作前经验

已有十进位系统操作经验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金色串珠45个1,小盒子1个。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能正确交换金色串珠。

2.间接目的:为幼儿学习四则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做准备。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

2.请幼儿拿托盘去银行取量,放在工作毯上,从低位开始点数,满10引导幼儿去换串珠,最后说出总数,反复练习直到幼儿能够正确地点数数量。

3.收回,结束。

变化延伸

1.用若干串金色串珠10去交换金色串珠100。

2.用若干片金色串珠100去交换金色串珠1000。

3.用1块金色串珠1000去交换金色串珠100、10、1。

4.在生活中用实物进行等量交换,如钱币等。

错误控制 金色串珠本身的量,幼儿对数量的理解。

兴趣点 取量的过程。

指导用语

我要去银行用10个1换1个10;我要去银行用10个10换1个100;我要去银行用10个100换1个1000;我要去银行用1个1000换10个100;我要去银行用1个100换10个10;我要用1个10换10个1。

注意事项

教师要鼓励幼儿多操作此项工作,以达到非常熟练且准确的程度。

第二次展示:不进位的加法

工作前经验

已能正确取数量且理解合成的概念或年龄在4.5岁以上。

操作材料

木质空托盘1个,小碟1个,题卡若干,小袋子1个,金色串珠及数字卡片若干,加号卡片1张,红线1根。

1.直接目的:初步接触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的概念。

2.间接目的:为幼儿学习代数做准备。

工作步骤

以题卡“1324+2163=”为例:

介绍工作名称,编情境(如春天来了,小朋友们要去春游,幼儿园要为我们买春游用品,需要1324元,还要为我们安排汽车,需要2163元,那么我们这次春游一共需要多少钱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算一算),取教具,读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