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名师风范,追求完美职业生涯
刘占兰
最初接近国老师还是在25年前,我上大学三年级到幼儿园实习的时候,小小的个子、三十岁左右的她总是温和地看着我们笑,上起课来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总爱微笑着向一边歪着点头,用娓娓动听的声音与孩子们交流……最让我们羡慕和佩服的是,那些调皮的、总是刁难我们的孩子们和国老师在一起却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当时我们也曾学过那样的动作和表情,但我清楚地记得,一切照旧,只能感叹自己学不来,学不像。
十几年后,2000年年底,我们同去法国学习“做中学”时,在一所幼儿园里,国老师代表我们给孩子们送礼物,我已经记不清当时送的是什么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又是那同样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向孩子们问候、介绍着要送的礼物,其实孩子们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却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孩子们都围拢在她周围,和她热切、认真而投入地交流着……我在惊讶和赞叹的同时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时,一位陪同我们的法国科学院院士用英文对我说“an excellent teacher !”(一位好老师呀!)一句话让我彻底明白了,国老师是一位已经修炼成功的好老师。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作为“好老师”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炉火纯青的特质,立即化作感召力、亲和力和教育智慧,完美地表现出来。
出于对国老师的敬佩,在这之后的八九年时间里,我们的个人交往与工作合作日益增多和紧密,随着了解的增多和加深,我对这位学长、师长的敬佩之情也日益加深。在我的心目中,国老师是真正的名师,是靠着超乎寻常的勤奋和努力,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靠着天性的质朴、善良所生成的发自内心的对孩子们深厚的爱,一路修炼而成的名师,透着一身的执着与坚韧、完美与纯洁。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从国老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经历中,我们已经看到成为名师不可缺少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两个方面:教育智慧和道德智慧。国老师身上所具有的这两个方面的智慧也是我从她身上深刻感受到的名师风范。
一、追求完美,自强不息,不断提升教育智慧
21岁时,“做一名懂专业的好老师”的理想成为国老师追求完美职业生涯的基本动力。最让人震撼的是,她用超乎寻常的毅力刻苦勤奋地学习,竟然使自己“天生的小手长大了”,能够顺利地弹琴了;基础最差的她成绩最好。“三学六法”一项一项攻克,练成了扎实的基本功。这也成为她日后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
最可贵的是,每一次成功都没有成为止步和休息的借口与理由,为了成为一名“好老师”,她能够不断地发现自身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她总是马不停蹄地为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把新的机遇和新的成功作为对自己的奖赏,使不断的自我改进和自我超越成为对教师职业的追求。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的确,一个个机会不断地惠顾勤奋好学的国老师。不断地学习进修、公开展示、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养成了国老师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富有创造性的智慧。
国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她与那些专爱听好话和专门拣好话听的老师不同,她善于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意见,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观点;善于听取和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质疑,并立即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在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接待外国代表团参观时,他们提出了不同意见,刘焱老师也提出过一些否定意见等,国老师却把这一切都作为进一步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与改进的契机。在与国老师交往密切的这几年里,尽管她年龄比我大,实践经验也比我丰富,我却常常能与她真正地进行平等的交流和相互质疑,由于性格过于单纯直白,有时,我还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和她争论、提出反面意见,让她很没面子,常常下不来台。我常常事后又后悔了,造成的结果已经无法挽回。开始我真的担心国老师会从此记恨我,但她不但没有记恨我,还和我更亲近了,常常给我提出很多质疑,描述很多现象让我解释。后来我明白了,喜欢质疑和接受挑战是我们共同的特点。但我自愧不如的是,二十多年来国老师一直是在这些不断自我质疑和接受新挑战中,在自我的不断否定与超越中修炼自己的。国老师经历了苦学、善学、真学三个阶段的专业修炼过程,最终走上了专业化发展之路,获得了专业上的成功。
二、仁爱之心,厚德载物,不断修炼道德智慧
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促进一切生命积极成长的最大动力源泉。幼教事业是良心与爱心的事业,是责任与使命的事业。与其他学段相比,幼儿阶段的教育更需要爱。因此,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道德,是以爱为核心道德圈构筑起来的道德体系。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更需要有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公正之举。
对公正的深刻理解与付诸实践需要崇高的道德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和深厚细致的仁爱之心去关心每一个儿童。用一个模式、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儿童,那是漠不关心、不公正的最坏表现。如果儿童感到别人眼里没有他,不想去知道他个人的小小的不幸,把他丢在一边不管,那么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的屈辱和极大的不公正。” 国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伟大教育家所倡导的教师品德和道德智慧,她公正地关爱每一个孩子,公正地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要。无论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无论孩子的体质如何,无论孩子的性格与智商如何,她都能平等地对待、宽容地接纳。不仅如此,她还特别关爱和激励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燃起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照顾那些体弱和父母无暇顾及的孩子,把他们带回家,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吃饭和玩耍。就是在前些时候,在幼教圈子之外的朋友告诉我,他朋友的已为人父、现已三十多岁的儿子,在上幼儿园时在国老师家住过,我很惊讶,而且得知,说起这事儿,朋友的朋友和儿子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感动、感激和敬佩。听了这些事儿,我发自内心的为国老师自豪和骄傲,更多了几分敬佩。我想,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而且会时时提起这件事,这件事的影响也一定是深刻的。正如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所说:“优秀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无法估量他的影响会有多深远。”可以想象,国老师曾经用她高尚的道德智慧体察、发觉和抚慰过多少个有着小小的不幸和特殊需求与渴求的孩子,使经常躲到一边的子婵、遭人嫌弃的阿牛、体弱多病的阿朋、父母老不来接他的小庆等一个个小小的心灵得到了爱的抚慰和滋养,这份爱的价值无法估量,这份爱的深远无法测量。
在2005年和2007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主办的两次“北京支持西部”的活动中,作为团队中的长者、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国老师不仅尽心尽力地参与活动的准备和对支教教师的指导,而且,还真诚地一再提示我们:“西部的教师工作条件艰苦,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我们的言行举止一定要表现出对西部的老师和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护。”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插过队的她比我们更能理解西部的教师,更懂得爱护西部的教师和孩子。在与西部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中,从她含泪的眼神中,从她温暖、激励的表情和话语中,我读出了宽厚的真爱与发自心底的关怀。也正是有了她的提示和榜样作用,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也一次次地在与西部教师和孩子们的互动与交流中,扩展和加深着发自内心的真爱。
国老师今天的成功是勤奋铸造出来的,国老师今天的成功是爱心滋养出来的。
国老师作为我的师长、学长和校友,作为北师大幼儿园的教师,是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成功实践者。她是我心中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我也会像她那样拥有一个完美、纯洁的职业生涯。为我们的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母校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