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园长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职责

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组织职能所承担的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中指出,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其中《幼儿园工作规程》第36条对全国各类幼儿园园长的主要职责做出了如下规定:①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②领导教育、卫生保健、安全保卫工作;③负责建立并组织执行各种规章制度;④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检查和评估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并给予奖惩;⑤负责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组织文化、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和文化、业务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关心和逐步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⑥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⑦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⑧负责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

园长工作职责具有统领性和全面性。园长作为教科研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承担着引领、推动和支持教科研工作的任务,相应地也承担着人员配置、气氛营造、方向把控、过程管理、成果推广等职责。

(一)研究人员配置

人才理念是园长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园长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人的管理,任何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行为上,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力量。在教育科学发展的今天,研究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强调人才队伍的力量。教科研工作水平与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科研团队的整体素质。选择与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是园长教科研工作中的首要职责。发现每位教师的特点与优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园长的管理智慧,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做适宜的事;并且让所有的事,都能有合适的人去做。

1.组建团队

建设一支善学、善研、善教的幼儿园教科研队伍,为幼儿园发展注入人才力量。园长要选择与培育一支有凝聚力的教科研团队,通过形成共同愿景,在活动中合作与分享,与教师共同参与领导与决策,再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中,形成流动、开放的教科研共同体,发挥团队核心领导力,实现由“我”到“我们”的转变。

2.管理团队

教科研队伍管理包括教科研机构管理、教科研团队管理和教科研人员管理。即组建科研机构体系,明晰岗位职责,为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即通过人员选拔与培训,创建共同愿景,建立激励调动机制,打造更加优秀的教科研团队。

(二)营造教科研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是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园长的重要职责所在。一般而言,影响工作绩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弹性工作制度以及一些激励手段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是园长在教科研工作中普遍采取的方式。然而也有研究证实,除了传统的外部措施外,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尤其对于一些在物质方面相对欠缺的基层幼儿园来说,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更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路径。

(三)把控教科研方向

在教科研工作中,园长是舵手。园长对教科研方向的把控,直接影响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方向。园长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规划者和引领者。

首先,提升教育理念的解读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方向。园长应深刻认识并理解当前幼儿教育政策、课程理念及幼儿发展理论,并能将专业理念直接应用到教科研实践中,指导教科研的工作方向。

其次,园长应具有对幼儿园发展现状的敏锐的判断力。即能够在深入分析、审视幼儿园教育实际状况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幼儿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将其纳入教科研内容体系中。

(四)管理教科研过程

过程指事物发展的中间状态,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幼儿园教科研过程管理是指对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客观程序实施的管理。过程管理是园长在教科研过程中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科学配置并有效使用各种资源,促进教科研过程良性发展、确保教科研既定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过程管理具有目标指向性、实践能动性和发展创新性,是提高教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园长应通过参与研究过程,使教科研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五)推广教科研成果

教科研成果是指对某一教育问题,有计划地通过积累资料、实证研究和逻辑思考等活动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它具有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中社会价值是指教科研成果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的价值。[4]教育对象不断变化,将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在新的教育对象中进行再实验,也是一种推广应用。并且在推广应用的同时,已有的成果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推广教科研成果是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果推广工作的时效性,影响着教科研成果效益的发挥和教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