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园园长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能力构成
园长要有真才实学,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于管理,这样才能实行“内行”领导。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中指出园长要立足能力为重的理念。应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突出园长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园长应不断提高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坚持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美国托幼机构园长资格认证规范》中表明,园长是否胜任是专业人员的关注点。在充分考虑园长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后,研究者概述了获得园长资格证要拥有的5项能力要素:①受教育的总体情况。②关于早期阶段或学龄阶段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发展、护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③管理知识和技巧:描述的10项管理知识和技巧能力。④经验:实际工作的经验。⑤专业素养:在6项领导情境中表现的专业素养。
能力是知识、智慧和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园长应具备的教科研管理能力如下。
(一)专业精神
园长要“德”“才”兼备,才能做好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的系统管理与筹划,首先需要园长具备专业精神,在“德”上下功夫。
专业理念是把控教科研工作方向的基石。这就要求园长要加深对幼儿发展整体性、阶段性、差异性的理解与认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理解教育本质,把握教育方式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同时,端正对幼教工作的态度,明确对园长角色、职责的认识,特别是明确园长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职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专业品质作为一种隐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科研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园长应具有积极主动、公平公正、勇于担当等个性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且应具备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专业知识
教科研工作是引领幼儿园教育逐步实现专业化的系统工作。园长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专业知识包括通识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园长除了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具备幼儿园管理基本知识,尤其是保教、科研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园所文化建设知识,促进教师或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指导与评价相关知识以及危机管理等应激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
1.发现、筛选研究问题,把握研究方向的能力
树立问题即目标意识,找准关键问题,确定目标,把握方向,实现突破。一方面,园长作为领导者和园所发展方向的把控者,要分析当前园所的发展现状,根据发展愿景,制订教科研的短、中、长期目标,进而确立不同阶段的任务、计划与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园长作为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引领者,要协助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教科研引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园长应善于灵活运用目标管理法,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增强教科研工作的方向性,使园所工作始终围绕预期的目标与发展方向有序地运转,同时将教师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效益。
2.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能力
管理过程具有动态性、周期性、创造性等特点。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把管理过程归结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循环运作的环节。为了保证教科研管理过程高效运转,园长须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合理授权,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完善制度,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科研活动。
3.总结、固化、推广科研成果的能力
科研成果的固化和推广,一方面有助于将科研成果在园内进行传承,为园所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另一方面也是打造园所品牌与特色,提升影响力,将优秀科研成果惠及更广泛群体的必要途径。在科研成果总结、固化和推广工作中园长具有核心作用。
园长需具备的专业能力,除上述本体性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能力。延展性能力包括学习、反思、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的创新驱动下,园长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提高捕捉、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提升科学文化艺术素养,建设学习型组织,将终身学习作为促进专业发展、改进工作的重要推动力。
[1] 桑鲁萍.浅谈新时期幼儿园园长的作用及具体管理方法.新课程学习(上),2011(8).
[2] 苏婧.探析优秀园长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学前教育,2015(4).
[3] 冯江英,石路.领导力理论视野下的园本教研管理机制探析.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5).
[4] 许银海,郝霞.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价问题的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