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焦距
4.4.1 焦距以及相关概念
1.摄影机角度的“镜头”
学习摄影机焦距,首先让我们简要地了解一下与焦距相关的摄影机成像原理。
摄影机的成像原理与镜头有关。这里所说的镜头,不是我们在上文中学到的动画画面内容,而是指实实在在的光学摄影仪器的组成部分。
2.焦点
摄影机镜头的玻璃并不是平面的,而是带有弧度的凸透镜,在光学镜头的成像原理中,自然界的万物通过摄影机镜头的不同弧度变化,把光线集中于一个点上清晰地反映在底片上,这个点被我们称之为焦点。
3.焦距
焦距的概念所指,正是摄影机镜头的光学中心所到那一焦点的距离。通常,判定摄影机镜头的焦点可以通过镜头的型号进行确定。而判别镜头的种类则与摄影机所用胶片的大小有关。在标准的35mm摄影机中,标准镜头的焦距通常在40~55mm。高于这个数值的镜头我们将其称为长焦镜头,而低于这个数值的镜头我们则把它称为广角镜头。
有些镜头的焦距是固定的,我们将其称为定焦镜头。而有些镜头的焦距则是可以调节的,我们把它称为变焦镜头,变焦镜头在焦距变化时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在下文将稍作叙述。
4.4.2 三种不同焦距的镜头作用
1.标准镜头
在镜头中,焦距与所拍摄画幅对角线宽度相当的镜头我们称之为标准镜头(见图4-13)。例如,35mm底片摄影机中,与这个数值相近的镜头被称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特点是,所呈现的画面与真实世界的画面较为接近,可以最原汁原味地表现实际拍摄的画面。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透视关系较为准确,景物和人物的变形也较小,因此可以理解为,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较为客观和真实。但是,也正是因为标准镜头的这个特点,所拍摄画面往往缺少个性,视觉冲击力不足,虽然写实有余,但是表现性缺失,容易让观众对画面失去兴趣。因此,在创作中,就需要其他类型的镜头画面来弥补。
图4-13 标准镜头
2.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见图4-14)俗称望远镜镜头,镜头的外观也显得较为长。被摄影师俗称为望远镜或者大炮,在体育比赛、远距离拍摄野生动物的细节特写时较为常用。在影视拍摄中,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视野较窄,景幅较小,被用于表现远处的物体。可以将远距离的物体拉近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图4-14 长焦镜头
这里有人会有疑问,那么既然是动画创作,并不需要实际的真实拍摄,动画画面往往只是对于摄影机的模拟,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表现一个远处物体的近距离特写,只需要把物体用画笔放大即可,为什么还要特地地将它分为长焦镜头呢?实际上,长焦镜头不仅仅是拉近了物体和观众的距离。我们都知道,焦距能够在某一距离上把物体清晰地展示在底片上,也就是人们看到的画面中,如果物体距离摄影机的实际距离与镜头焦距产生矛盾,则只会产生模糊的效果。长焦镜头中,这种效果被体现在背景和其他非主体对象的物体上。除了创作者想让观众看清的物体以外,其他的物体在画面中都处于模糊和不稳定的效果。因此长焦镜头不仅仅是对某一物体的距离拉近和放大,更是在艺术手段上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对于突出中心和主体事物有着重要的效果。但是值得强调的是,长焦镜头画面由于主体物体占据画面较大空间,因此景别通常较近,以近景和特写为主,在角色动态动作以及背景环境的表现上画面损失较大。创作者不能因为长焦镜头可以强化主体而滥用长焦,而忽视对于整体环境方位和运动轨迹的描绘。
3.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见图4-1`5)也称短焦镜头,原本短焦镜头是与长焦镜头对应的称呼,但是在实际的动画和影视创作中,人们对于广角镜头的称呼更为熟悉。广角镜头的画面视野宽广,景深表现有力,画面容量也较大,适合表现整体的环境,也适合表现人物和景物的关系。尤其在表现运动中的人物时,前景和背景的区分较大,既可以突出主体人物,同时也能对于背景环境进行表现。
图4-15 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画面的扭曲度较大,透视关系与真实世界存在一定差异,也让所拍摄的物体看上去更加圆,比实际的体积要显得肿胀一些。利用广角镜头的这一特点,加以巧妙利用,就可以创作出较为活灵活现的艺术作品。例如,扭曲的画面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以很好地诠释人物内心的活动,适合于对人脸的描绘而反映角色的内心。而广角镜头造成的角色和背景物体的抽离,更是让所拍摄的画面有一定寓意。但是广角镜头的变形也是一个缺点,使得画面的真实感稍显欠缺,在镜头的组接中也会由于透视关系的差异而让镜头看上去较为孤立,所以不适合作为连续性的动作衔接镜头使用。这些也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4.4.3 焦点与景深
1.景深的概念
在了解了焦点与镜头焦距的分类,景深的问题也是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和镜头一样,我们常把景深挂在嘴边,但是实际上却有着相互关联却又彼此存在差异的两种概念。在我们谈论画面景深的时候,往往是用来指代画面中景物的宽度,也就是通过画面观众所能了解到的环境宽广程度,假如我们把观众置身于拍摄的画面之内,观众能看多远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景深。我们说广角镜头景深远,是因为在画面中我们所看到的范围远,我们说特写镜头景深小,是因为我们看不了那么远的距离,这便是景深概念的常用指代与阐释。
而从焦距的角度,景深的概念有着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我们都知道,摄影机镜头的焦距不同,所反映出的画面的特性也存在差异,任何一款镜头所清晰呈现的景物不可能是从无限近到无限远的,清晰的成像总有一个较为精准的区间。景深是指,距离摄影机镜头能够清晰反映的最远的景物到摄影机所反映的最近的景物之间的直接距离。这个距离也就是光学镜头角度的景深概念。决定景深的因素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个是光圈;另一个是焦距。景深与焦距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则越大,因此长焦镜头的景深越短,而广角镜头的景深越大。此外,景深则与光圈成正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大,光圈越小,景深也越小。
尽管在动画片中,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摄影知识,但是景深的原理同样需要动画专业的创作者所熟悉。二维手绘动画中,依靠对于景深的模拟,对于前景后景,人物和环境之间的虚实变化往往可以营造出真实而强烈的美术效果,至于三维动画的渲染中,则需要依靠软件精准地模拟出摄影机的焦距和景深,以便达到近似于真实的视觉效果。而且景深的概念同样对于特种动画有效。例如,黏土动画中对于黏土玩偶的拍摄,景深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2.景深与画面的关系
景深不同的镜头表现,画面所含有的效果和用途也存在差异。景深宽广的镜头画面中,可以清晰表现的事物信息较多,让那个画面看上去更加饱满,对于环境的体现,细节和道具的展现都较为充分,让动画画面看上去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空间感,但是缺点是由于清晰表现的画层太多,容易造成主体和陪体的混沌不清,使得画面看上去模糊在一起,缺乏重点。如果背景环境的视觉效果和主体人物相似,这种现象将更为突出。例如我们表现一个身穿迷彩服的角色在丛林中穿梭,如果景深过大,观众甚至很难发现主角和树木的区别。如果是打仗这无疑是一个对于士兵的好消息,但是作为一部动画作品,这无疑是失败的视听语言表现。
而景深较短的镜头画面,则对于主体事物的反映异常清晰,对于其他的背景和道具则是模糊一团,因此景深小的镜头,其主观色彩和视觉冲击力都是超级的,但是我们再次设想,全部是景深小的画面组成的动画片,我们只能看见主角像皮影戏一样凸显在画面正中,周围的背景则既不清晰也不美观,这肯定也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因此,选择景深不同的镜头,不仅要单独地从单一镜头进行考虑,更要结合整体项目的特点和风格,选取最为合适的表现手法。
4.4.4 两种特殊的焦点与景深处理
了解了景深和焦点以及焦距,那么在实际的镜头设计中,是否存在一些常用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定势呢?在这里,列举出两种常见的情况。
1.焦点变化
焦点变化(见图4-16、图4-17)是常用的一种镜头。所谓焦点变化是指利用焦点变化的虚实变化,在一个镜头内改变原有的镜头景深,从而改变画面中原有的清晰景物和模糊景物关系,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幻觉与过渡。在景深较为深而焦距也正常的画面中,如果创作人员人为地调整焦点,让焦点落实到处于前景的事物,则中景和背景会被迅速地模糊化,有利于突出前景的角色和景色,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创作人员所希望表现的特定表情或者道具上。而与之相反,如果创作人员把景深定在背景,前景被模糊处理,则又是另一种艺术效果,背景的细节和环境被凸显,而前景的事物则变得无关紧要,很适合作为情节重点的衔接转移,或者背景和叙事复线的自由切换。
图4-16 焦点变化(1)
图4-17 焦点变化(2)
同时,在短时间内的焦点变化还能造成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增加画面对于观众注意力的吸引,这也是常用的剪辑转场手法之一。
2.全景深
图4-18 全景深
全景深效果(见图4-18)是与焦点变化效果相对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全景深在摄影中的意义是指,由远到近的各种物体在被拍摄过程中全部通过清晰地反映在镜头画面中。在全景深的艺术效果中,适合不同景深内有差别的内容进行全面表现,例如,通过全景深的镜头表现几组人物的不同行为,从而对于历史进行描述或者对不同人群进行描述而展现出一定的社会韵味。应该说明的是,在电影电视的拍摄中,全景深由于镜头拍摄手段的限制,全景深的效果可能还并不太明显,但是在动画创作中,一个镜头所能涵盖的信息量无疑就会更多,全景深镜头所能承载的功能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