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摄影机角度

4.3.1 摄影机角度的概念

了解了镜头中常见的景别,那么在同一景别下,摄影机所摆放位置如果不同,拍摄出的画面效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摄影机角度的问题。摄影机角度的变化和区别,可以影响到画面造型效果,从而让同景别下的相同被摄物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传递给观众的情绪也不会相同。

摄影机的角度不同,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不仅在画面上有区分,其表现和侧重也同样有着差别。在摄影机角度的研究上,主要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参数。换一个说法,则是拍摄的方向和拍摄高度存在区别。

4.3.2 摄影机横向方位的概念

摄影机的横向方位区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机方向。在不同的方向架设摄影机,所拍摄的画面也是不同的。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影视拍摄和动画创作过程中,摄影机的方向往往与光源方向存在关联。这一问题将在第5章进行系统阐述。除去光线的因素之外,通常我们把摄影机的不同拍摄方向分为正面、侧面和背面三大类别。

1.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是指摄影机架设在被拍摄物体或者人物正面的角度的拍摄方法。并不是指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之间必须面对面,摄影机也可以在一定的夹角内自行移动,以求得画面的最佳美感。正面角度的拍摄画面也是一部动画作品中最为常见的拍摄角度,这是因为它符合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即面对面地观看事物最为清晰,也最为熟悉。正面角度的拍摄画面可以充分展示被拍摄物体的横向线条,画面的构成较为常规,产生对称、均衡、平稳、庄重的艺术效果(见图4-8)。

图4-8 《冰河世纪》正面角度

在正面角度的画面,有利于展现出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并且对于人物的动作刻画也最为直接。

正面角度的拍摄存在一些不足,因为摄影机基本上正对被拍摄的物体,因此缺少透视的美感,物体的动作性也不足,使得画面看上去稳重有余,而运动不足,被拍摄的物体因为缺乏动态美感而显得有些沉闷和呆板。这也降低了画面效果带给观众的趣味和乐趣。因此,正面角度的镜头往往需要依靠景别变化和剪辑来调控节奏,弥补不足。此外,正面角度的画面对于画面布局也应当用心,由于被拍摄物体和背景是叠加的状态面对摄影机,因此也容易产生主体不突出,画面没有重点的毛病。

2.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指摄影机处于被拍摄物体的正侧方向,与被拍摄物体保持90°左右的夹角。尽管摄影机可以在角度上进行变化,但是总体来说,摄影机仍旧是处于被拍摄物体的侧面(见图4-9)。

图4-9 《冰河世纪》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的画面通常是用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侧面特征,勾画出被摄物体的侧面轮廓。侧面角度可以清晰地表现出被拍摄物体的方向和方位,侧面角度同样是一种常见的镜头表现手法,常被用于表现有运动感的画面,例如追逐、奔跑、奔驰或是表现环境的流水、风吹等内容。应该说侧面角度的画面在表现位移时,能够比其他角度有着更大的运动空间,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侧面角度在表现景深时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侧面角度表现开阔的原野时会让画面相当有力,但是表现洞穴中的运动时,则较为逊色。

3.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见图4-10)是一种较为独特的镜头角度,它指的是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位于被拍摄主体的背面的一种镜头类型。背面角度与其他角度不同,因为它让观众的视野和画面中人物的视野方向保持了一致,让镜头看起来更加主观,也更加身临其境。

图4-10 《冰河世纪》背面角度

但是同时,背面角度的镜头在实际创作中由于过于独特,出现的概率较小。

背面角度的镜头通常被应用于表现物体纵向运动,这种画面中运动感不是由于被拍摄主体,而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于反映画面的景深有着突出效果。同时,背面角度的出现频率也与动画作品的题材有关,在低幼题材的动画中较少出现,而在悬疑、动作类的动画中则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名侦探柯南》中经常出现关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推论,大都采用的是背面镜头的处理手法,用以增加恐怖和悬疑的气氛,提升作品的悬念。背面角度的弱点是仅能表现出被拍摄物体的大体动作,对于动作细节,例如常见的手部肢体语言等通常无法进行精准的描述,至于人物的表情特征更是空缺。因此不太符合观众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影习惯,在创作和应用中应该控制好出现的频率。

4.3.3 摄影机纵向角度

在平面角度上,摄影机可以有着不同的摆设方位,那么在垂直的纵向角度上,摄影机对于被拍摄物体的角度不同,又有着哪些分类和效果呢?综合起来,同样有着三大类不同角度的拍摄手法:

1.平角角度

平角度的画面是指,摄影机所摆放的位置高度与人们正常的视觉高度以及被拍摄物体的位置保持水平。平角度是最常见的拍摄角度,也最符合一般观众对于摄影机角度的习惯性认可。平角度的画面,在物体的扭曲程度,景象的透视关系,运动结构等诸多方面都与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规律较为相似,因此所制作的画面让人感觉起来更加客观和公正,也更具有再现和写实感。

在优势上,平角度的画面让整体视觉风格更加客观,在表现人物对话和日常景物时,能够拉近观众与所刻画对象的亲近感,对于语言对话的表现和日常动作也较为冷静客观。

值得说明的是,在平角度的画面中,通常所谓的平并不是绝对的平,还是需要稍微在角度上进行一定细微变化。因为根据黄金分割的视觉美学原理,如果画面保持绝对的平,那么立体的建筑、地平线的位置,以及人物的全身姿态都会显得有些呆板,缺乏视觉上的美感,因此在动画的实际创作中,平均角度通常都是略高于实际平行角度的小俯视画面。这样才能让天空大地的交界有所区分,同时,动画创作人员也应该利用道具、细节来打破平角度易造成的呆板效果,让整个动画画面更具有活力。

2.仰角角度

仰角度(见图4-11)是指在摄影机拍摄的画面中,摄影机位置低于正常的视觉位置,使得摄影机视轴偏向水平角度的上方的拍摄手法。在仰角度的画面中,地平线被放低甚至飘离于画面之外,而被拍摄的人物和景色则显得比实际高大。因此仰角度通常被用来表现高耸的建筑,在拍摄景物时可以把高耸的建筑压缩在视界之内,造成一种威严的效果,而仰角度在拍摄人物时,同样会把人物的上半部突出。例如,人物的头部和上半身肢体进行强化,让被刻画的角色显出力量和权威。因此,仰角度既可以暗示邪恶或者反面角色的权威和威胁,也可以用来表现正面角色的决心和坚持,在励志类动画题材中经常用到。

图4-11 《冰河世纪》仰角角度

仰角的画面在造型角度也显得比平角更为别致,由于摄影机位置的降低使得地面以及相关环境景物的位置靠下,让整个画面更加洁净,也让画面主体更加突出。同时,由于仰角度造成了一定的变形效果,也让人物的画面对观众造成了更加强烈的冲击。

在仰角度画面的创作中,也并非越仰越好,过于追求仰角度首先会造成变形,在动画制作尤其是手绘动画的绘制中会增加造型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透视的混乱。并且由于环境和景物的位置过于靠下甚至出画,也会造成方向感和方位关系的错乱。因此,仰角度的画面创作必须与规定情景相结合,在景别上和镜头的组接上也必须要考虑清晰,以便让角度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3.俯角角度

俯角度(见图4-12)是与仰角度相对应的另一种画面角度,指的是摄影机位置居于正常视觉习惯的上方,而摄影机视轴指向水平视轴下方的拍摄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俯拍。俯角度的画面中,地面的物体占据了画面的较大范围,而天空以及上方的物体则被弱化。俯视角度可以增强地面景物的层次,也可以强化地面事物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全面地展现场景全貌。通常俯视角度画面中的角色比实际的情况显得更加渺小,而且因为角度产生一定变形,让画面产生一定的压迫感,也把观众的心里位置凌驾于画面物体中主体位置之上,可以造成一种压迫感,因此,俯角度常被用于表现芸芸众生。同时,俯视角度同样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角度,也能给观众造成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因此拍摄动作类的动画片时,也常被用来表现高空坠落的视觉效果,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在表现地面场景的复杂画面中,俯角度同样占据着一定优势。

图4-12 《冰河世纪》俯角角度

俯角度在表现角色面部表情时稍显不足,因此适合表现人物的轮廓动作和肢体外貌,同样不适合表现面部表情和细节性的动作,而且俯角度因为过于偏向地面,造成整个画面压迫感较强,长时间应用这种镜头会让画面看起来太过压抑。所以俯角度同样也不能太过频繁地连续出现,而应该作为点缀性的镜头出现在特定场景中较为适宜。

4.3.4 摄影机角度的组合

摄影机角度尽管有着一横一纵两种体系,六种镜头角度类型,但是并不是说这六种类型是彼此相互独立的。很多时候,横向的分类和纵向的分类是具有相互重叠性的。例如一个仰角镜头,既可以是正面镜头,用以表现角色的高大威猛,同时也可以是背面镜头,用来表现角色身上所肩负的命运和负担。而一个俯视镜头既可以是背面镜头表现角色面临的任务,也可以是侧面镜头表现角色进行运动中所穿越的场景。因此必须要做到这样的认识,摄影机角度实际上是具有多种组合方法的,必须要视具体情况自由组合,而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死板地把角度定为六种角度。在实际创作中也应该注意区分,当纵向角度确定时,不同方位的摄影机在同一种拍法下会造成怎样的视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