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镜头的运动特性与分类

在之前的几节课时里,我们学习了摄影机镜头的景别、镜头的角度、焦距和景深原理,依照不同的摄影机位置和镜头特性,学习了不同类型下的镜头画面分类。无论是景别差别还是角度差异,都是在摄影机静止的情况下定义的,换句话说,摄影机可以移动的因素还没有在画面上起到作用。

在早期影视发展过程中,摄影机一度都是静止的,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以及摄影机的不断便捷,人们视听语言接收习惯的改变,在现代影视作品的实际拍摄过程以及动画作品的镜头设计过程中,固定机位的镜头仅占据全部镜头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动作片等快节奏的电影中,以及绝大多数动画影片中,摄影机运动镜头已经成为视听语言创作的主要选择。

4.5.1 运动摄影的类型和概念

影视动画艺术被认定为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具备着运动性的特征,一幅绘画技巧再高超的画作,也抵不上一连串移动的动画随笔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便是影像和静态艺术的最本质区别和优势。而镜头的概念,则让动画和影视艺术也有着超越戏剧或者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试想,在欣赏话剧或者舞蹈的时候,即便观众坐在第一排最居中的剧院位置,其所能欣赏到的演员表演也绝不会有一个坐在电影院最后一排欣赏到的长焦镜头所抓到的细节更加真切。而这,只是影视艺术运动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舞台艺术观众的位置是单调的,并且在观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视觉角度固定不可替换,所能选择的角度也是很有限的,只能是正面的,略低于演员表演区域的位置。但是在影视作品中,观众的视觉则可以跟随着摄影机自由运动,所能欣赏到的画面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尤其是动画艺术,由于镜头的拍摄所受到的实际限制被降到了最低,镜头的运动表现能够更加淋漓尽致。

可以说,学习了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镜头,是对于学习动画视听语言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4.5.2 推拉摇移跟升降

尽管在实际创作中,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是可以自由控制的,但是并不是说,摄影机的运动就是随心所欲,创作者需要知道,视听语言之所以被冠以语言,其所使用的创作手法必须是被行业和观众已经认知的。即使在创作中进行了小小的改良和创新尝试,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常见的摄影机运动方式包括了推、拉、摇、移、跟、升降六种模式。

1.推镜头

推镜头(见图4-19、图4-20)是常用的摄影机运动表现方式,指的是摄影机在拍摄和录制画面的过程中,沿着视轴方向移动向被拍摄物体。所造成的视觉效果是被拍摄物体越来越大,在画幅中所占位置越来越多,而景物和背景则逐渐退出画幅的视觉效果。依靠推镜头,可以营造出很多的镜头目的。首先是推镜头会改变被拍摄物体的景别特征,造成由大景别到小景别的无剪辑过渡。推镜头可以让画面主体的距离感缩短,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并且为其表情、动作细节的刻画营造出空间。由于是无剪辑的景别过渡,可以保持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不被凌乱的剪辑所打乱,观众对于视听语言的接受也更加有效和无干扰。基于推镜头的技术,可以在一个镜头内对画面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进行调整,也是把环境交代和人物描述的工作合二为一。

图4-19 推镜头(1)

图4-20 推镜头(2)

在推镜头中,存在着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摄影人员所说的真推。即依靠器械和外力,让拍摄中的摄影机真实地移动向被拍摄的物体。由于站在客观视角摄影机的位置确实发生了移动,被称为真推。而另一种处理方法,则是应用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即实际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本身位置与被拍摄物体距离不变,而是依靠变焦手段,改变了摄影机的焦距,从而突出了画面主体,改变了景别。

动画创作者应该认识到,真推和变焦所营造出的推镜头,在效果上也是存在细微差别的。这主要是在对于环境变化的模糊程度,以及对于主体的凸显程度上有所区别。同时,也受制于所要表现的画面景幅特性。例如,从中景过渡到近景,因为变化范围较小,用真推的手法,会达到比变焦更加清晰的画质,对于背景画面的损失也不大,而如果从大全景想要跳跃到一个角色的脸上,且不说这种处理是否合理,单是摄影机运动的轨迹空间就是惊人的,因此只能采取变焦的手法。对于焦距改变而引起的模糊也更加明显。因此在创作时,应该对两种推镜头的处理进行有效的区分。

2.拉镜头

与推镜头的概念和效果相反,拉镜头(见图4-21、图4-22)则是意味着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沿着视轴的方向远离被拍摄物体运动。所构成的画面效果是由较小景别变化成较大的景别。观众视觉感受为距离被拍摄主体越来越远,产生一种渐离的效果,而伴随着主体物所占画幅面积的减小,更多的环境景物、道具细节则出现在了画面之中,使得画幅中对于影片的场景信息交代变得充足,同时也让观众的心情变得开阔。

图4-21 拉镜头(1)

图4-22 拉镜头(2)

拉镜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调节观众的注意力着重点,由主体人物逐渐地过渡到整体环境之中。把画面的重心由局部扩展到整体,因此,拉镜头往往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从人物的面部开始,变身为整个空旷的环境,或者从某些带有独特艺术效果的物体局部开始,展现出一幅绮丽的视觉画面。拉镜头随着画面的变化,总会有观众意想不到的信息传递出来,因此本身也是一种悬念和悬念破解的双重作用,悬念是指,观众会好奇镜头拉出来的是什么,又会有哪些新的元素进入到镜头画面之中,而当答案揭晓的时候,观众则会产生一种心理愉悦的感受。

与推镜头一样,拉镜头在实际的拍摄中也同样有着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真拉,即摄影机实际与被拍摄物体之间发生了位置移动。真拉画质较为清晰,焦点变化的痕迹比较小。另一种则是依靠变焦达到景别改变的效果,在变焦中画面较为稳定。区分出两种拉镜头的效果也是有必要的。

3.摇镜头

摇镜头(见图4-23、图4-24)从名字上很好理解,指的是镜头摇摆造成的视觉类别。镜头的摇摆指的是在实际拍摄中,摄影机的位置不动,仅仅是摄影机的视轴发生了水平方向的移动,使得拍摄出的画面形成了一种画幅一端运动向画幅另一端的效果。这样画面中的物体便呈现出一种运动的状态。摇镜头既可以是单纯对于宏大场景的环境描述,例如,交代城市或者雨林场景时,一个静态镜头不足以把所要交代的全部信息展现其中,使用摇镜头可以让画面看上去更加宽广。同时,摇镜头也可以跟随被拍摄主体的运动,作出同方向或者相反方向的运动。当运动方向相同时,运动主体居于画面相近的位置,而背景则不断向着运动相反的方向滚动,达到一种记录跟随的视觉效果。当运动方向与需要拍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则能加速被拍摄主体的运动感,让其迅速出画,达到一定的镜头节奏。

图4-23 摇镜头(1)

图4-24 摇镜头(2)

摇镜头主要作用是增强画面的运动感觉,无论是对于被拍摄主体还是环境,同时还可以增加画面的信息量。此外,摇镜头也带有某些主观的情绪,例如,可以让观众的视点更加活泼,也可以模拟出一个角色左顾右盼的主观感受。

摇镜头的运动不仅仅是左右摇摆,也有着很多搭配方法,例如,上下摇摆,左右摇摆,甚至是摄影机原地的旋转。上下的摇摆可以用较小的景别连贯地展现角色的外观面貌,比一个全景镜头更加细致和具有生命力。而旋转则可以模拟出很多表现心情的主观意味。巧妙地应用摇镜头,还可以很好地将镜头进行衔接与过渡。调节影片的叙事气氛和节奏。

4.移动镜头

移动镜头(见图4-25、图4-26)指的是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架设在摄影师或者技术器械上,实际发生了移动的拍摄手法。移动镜头也是最符合人们日常视觉习惯的拍摄手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是站在固定位置去欣赏景色的,我们也会一边移动自身的位置一边继续着视觉信息的获取。移动镜头的移动方式多种多样,当我们拍摄人物时,常用摄影机跟随着角色的行进进行运动,这就是常说的跟镜头。在表现环境宽度以及表现人物横向跑动或者跳跃时,镜头通常做横向的运动。而当借助摇臂拍摄环境,或者某些特殊运动轨迹时,镜头则作出了曲线运动。由于移动镜头的处理方法和拍摄技巧比之前的集中镜头运动方式要复杂得多,在有限篇幅内很难介绍全面,需要读者去自行思考总结与尝试。

图4-25 移动镜头(1)

图4-26 移动镜头(2)

移动镜头的画面是连续运动的,不仅仅是画面本身呈现出了动态感,由于摄影机位置在场景中的不断改变,画面内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比例、透视关系以及光线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让画面真正地动了起来。移动镜头长伴随着长镜头美学的使用,它可以把一个镜头中结合起多景别多角度的优势,不断变化构图。并且可以让人物的动作活泼表现而不显得呆板。在交代大场面,几组人物共同反映复杂环境时,有着独特的艺术效果。

5.跟镜头

跟镜头(见图4-27、图4-28)属于移动镜头,由于其类型较为明显,并且实际应用较多,在这里再进行一定的细节说明。跟镜头是指摄影机与运动主体保持相同运动方向、相同距离的拍摄手法,在画面中运动主体的轮廓和比例基本保持一致,而环境则发生着剧烈的改变。跟拍主体的画面构图相对稳定,能够吸引观众持久的注意力,同时画面的景别变化也不大。可以突出表现物体的运动感觉和运动轨迹,拍摄的画面具有一定主观性,让观众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能更真实地反映出被拍摄者所处的真实环境。

图4-27 跟镜头(1)

图4-28 跟镜头(2)

在动画创作中,跟镜头常被应用于表现角色的运动或者抒情段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视听语言创作手法。

6.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见图4-29、图4-30)指的是摄影机在垂直角度上下运动的镜头类别,由于视轴的高度发生了变化,画面中的地面和天空比例关系会发生改变,摄影机内景物的信息量也会随之扩展或者缩小,而这种扩展和缩小则是区别于变焦以及俯拍或者仰拍的。升降镜头很适合表现物体的上下垂直运动,或者表现人和环境比例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同时,当升降镜头结合其他镜头创作时,就会产生综合运用的效果,我们使用摇臂时候所拍摄的画面,实际上就是升降镜头的综合运用。

图4-29 升降镜头(1)

图4-30 升降镜头(2)

4.5.3 其他特殊镜头运动

1.运动透视

运动透视这一名词在影视摄影中并不占有太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运动透视的拍摄较为困难。应用运动透视的创作方法多用于表现移动的人物或者环境。例如,它指的是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运动都是静止的,而通过环境的不断变化模拟出一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运动感觉。影视中常见的镜头多为汽车场景,汽车本身和摄影机是保持静止的,而通过街道景物的向后延展模拟出运动的效果。在动画中,运动透视的应用则更为广泛。例如,空战、科幻题材的动画作品,表现飞行多用到运动透视。此外,通过调整前景背景的运动速度,同样也可以让运动透视更好地模拟出高速运动的感觉。例如,《黑客帝国》中为了展现角色奔跑的迅速,在画面前景安排了栏杆或者近景的超速移动,从而模拟出一种高速的移动感觉。在动画中,依靠改变画面各景物之间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同样也是运动透视的一种。

2.特殊动画镜头运动

最后,还需要强化介绍动画片中的特殊镜头运动。我们知道,在真实拍摄的电影电视中,尽管摄影技术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摄影机的移动仍然受到了摇臂、轨道、航拍等器材和条件的限制,运动呈现出了较强的规律性。

但是在动画的世界里,摄影机的概念是虚拟的,因此画面中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更加自由和多变。例如,表现空战、追逐等运动场景时,动画片的镜头运动有时候会更加复杂。具体的情况需要结合场面调度来共同探讨。

实训练习

1.我们分析镜头的时候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

2.常见的五种镜头画幅都有哪些?各自的应用技巧是什么?

3.熟练掌握常见的摄影机运动方式:拖、拉、摇、移、跟、升降这六种模式,以一段视频短片为例,分析这些镜头运用了哪种摄影机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