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做好大学期间学业发展规划
案例导入
某学生学业规划方案
某同学,女,某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专科生。基本情况如下:
家庭情况:父母均为农民,家庭困难。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和奋斗。
身体条件:身体健康,相貌平常。
个人价值观:希望努力学习、工作,获得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
通过相关职业测试该生属于艺术型、现实型并且了解到她对画画有一定的天赋和兴趣,热爱自己本专业。
面对她的基本情况,在有关老师指导下其制订了如下学业规划方案:
1.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表达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将来职业、事业及人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专业课学习相关室内装饰装潢知识,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广告及装饰装潢设计的基本技能及方法。
4.辅修市场营销方面关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以使自己具备更强的商业意识。
5.平时有意识去广告设计、室内装饰等公司实习,增强设计实战能力。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职业规划中,学习规划是职业规划的基础,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必须要将人生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行的具体目标,及早规划,及时行动,明确当前任务,确立行动方案,通过完成学业上一个个的具体目标,进而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因此,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越早意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将越有利于自己职业目标的实现。具体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下面将详细介绍。
1.2.1 大学生学业方面的规划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业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学业观、科学地做好学业规划,努力掌握知识、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
1.树立正确的学业观
大学期间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所谓学业观就是对所学专业、课业的态度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前景。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在对待学业的看法上存在着误区:要么对学业含义理解过窄,要么对学业将来预期过高,或对学业角色定位不准等,造成学业不精甚至荒废学业现象的出现。
2.明确学习动机
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勤奋不一定能造就天才,但是一定能使人走向成功。学习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及技能的必需途径,而强烈的求知欲则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内因决定事物发展,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自己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才能学会求知。其次,要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不怕吃苦的毅力与信心。最后,保持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对学习有兴趣和好奇心才能促进一个人主动求知,从中找到学习的原动力。
3.讲究学习方法
随着我们进入大学,原有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习已不再是上课听讲,课后复习,然后考试升学之类,大学的学习基本处于自理状态,没有人会为你打点一切,你必须要自己管理好自己,自己要学会主动学习,包括学会搜集、选择、处理与应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集中注意力做事,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使得自己既能专心读书又能专心享受大学时光。具体学习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眼到。上课要注意听讲,观察老师上课讲的重点、难点,及时梳理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
(2)心到。强调用心听讲,心无旁骛地看书。
(3)口到。就一切问题能给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意见。
(4)耳到。能自始至终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听完、听懂搞明白。
(5)手到。要认真地做笔记,及时构建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脚到。不旷课,对于不理解之处,及时去向老师和周边人请教,勤去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查阅资料。
4.学习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说明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也很重视,也会积极地参与到各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但是效果却不十分明显,成果也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学习中缺乏恒心。学习的过程是具有连贯性的,需要我们长久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有效成果。获取知识,并非简简单单地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就可以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认真钻研。因此,在学习这条路上,大学生需要建立自己的信心、恒心,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也才能最终获得应有的回报,取得丰厚的硕果。
5.学习要学以致用
靠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不能算是有用的知识;能活用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学习本身也不是终极目标,目的在于运用,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要求大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尝试解决实践问题,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动手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一定要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例如计算机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等。
1.2.2 做好学业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现实的条件和约束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以及行动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了解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将来顺利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学业规划不仅对大学生自己学业有个明确的奋斗方向,而且对学校和社会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而言,做好学业规划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减少盲目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对学校而言,有利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提高就业率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对社会来说,进行过学业规划的学生,在将来融入社会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获得成功的概率更高,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大学期间的不同经历,也说明了适当的规划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
有一位学生,她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四年后的出路。她觉得自己的性格挺外向,不属于那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而且自己也很想进入一家较好的外资企业,做一名白领。于是,大学四年,她一步步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专业课程认真对待,保持平时的成绩在优秀之列,并几次获得学校奖学金。由于打算进入外企,这名同学重点强化了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能力:两年认认真真地考完四级、六级,之后又去考了GMAT,还考了高级口译证书,使自己基本具备了用英语流畅交流的能力。课余时间,参与班级、社团的一些活动,并利用暑假期间到两个不错的外资公司实习,积累了一些待人接物的经验,并借此更加了解了外企工作的特性和他们对人才的一些要求。最终在大四时候,她如愿以偿地被一家外资银行聘用,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牛人”。其实,她的成功并不意外,是她朝着目的脚踏实地努力的结果,也是她合理规划的结果。
相比之下,另一位学生的四年过得就不那么“成功”了。进入大学,她就觉得大学生活比高中的生活开心多了,于是十分惬意地享受起大学生活。对于未来,她认为不需要想得太多,到时总会有出路。于是她在四年中,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度过,上网、玩游戏、旅游等,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但却没有目标。在专业、外语、实习方面也是完全顺其自然,也不多花时间和精力,认为能过得去就行。最终在大四毕业时,她开始郁闷:直升研究生轮不到她;考研因为基础差考上的概率很小;找工作吧,许多公司往往是面试了一两次就没有了回音,有时投了简历后就石沉大海,直到大四临近结束仍未找到工作。她在感叹自己运气不好时,常常说:“要是我成绩再好点,能拿一次奖学金就好了;要是我英语再好点,能在面试时和面试官侃侃而言就好了;要是我有大公司实习经历,能力再强一点就好了,这样我就不会至今没有着落了!”然而,这些都是假如而已,“逝者如斯”,过去的难以追回,没有规划带来的结果只能自己接受。
(资料来源: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以上的两个学生的不同经历告诉我们,大学时做好学业规划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个有目标、有准备的人,记住:机遇永远只会光顾有准备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