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
米怜
无中生有者,乃神[1]也。神乃一,自然而然。当始神创造天地人万物,此乃根本之道理。神至大、至尊,生养我们世人。故此善人无非敬畏神,但世上论神多说错了。学者不可不察。因神在天上,而现著其荣,所以用一个天字指着神亦有之。既然万处万人,皆由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可止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问及万世、万处、万种人,方可比较,辨明是非真假矣。一种人全是,抑一种人全非,未之有也。似乎一所地方,未曾有各物皆顶好的,那处地方各物皆至臭的。论人论理,亦是一般。这处有人好歹、智愚,那处亦然。所以要进学者,不可不察万有,后辨明其是非矣。总无未察而能审明之理,所以学者要勤功察世俗人道,致可能分是非善恶也。看书者之中,有各种人:上中下三品,老少愚达智昏皆有。随人之能晓,随教之以道。故察此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神理、人道[2]、国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随道之重遂传之,最大是神理,其次人道,又次国俗,是三样多讲,其余随时顺讲,但人最悦彩色云,书所讲道理要如彩云一般,方使众位亦悦读也。富贵者之得闲多,而志若于道,无事则平日可以勤读书。乃富贵之人不多,贫穷与工作者多,而得闲少,志虽于道,但读不得多书,一次不过读数条。因此,察世俗书之每篇必不可长,也必不可难明白。盖甚奥之书不能有多用处,因能明甚奥理者少故也。容易读之书者,若传正道,则世间多有用处。浅识者可以明白,愚者可以成得智,恶者可以改就善,善者可以进诸德,皆可也。成人的德并非一日的事,乃日渐至极。太阳一出,未照普地,随升随照。成人德就如是也。又善书乃成德之好方法也。
此书乃每月初日传数篇的。人若是读了后,可以将每篇存留在家里,而俟一年尽了之日,把所传的凑成一卷,不致失书道理,方可流传下以益后人也。
本文选自《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序,[英]米怜撰。万安伦、刘苏据卓南生著《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版,241—243附件影印页点校。
【导读】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由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米怜撰写。米怜(1785—1822),不仅是19世纪传教东方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早期传教士中重要的出版人物。1813年米怜先后抵达澳门和广州等地,为“传教于中国”的目标开展传教事业。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教禁未解,所以米怜不得已只能在马六甲创办书院进行神学教育,与此同时积极从事一些近代报纸刊物和相关著作的出版活动,以期更好地宣扬基督教义。
著作出版方面,米怜主要以基督教义类著作为主。1815年米怜开始与马礼逊合作翻译《旧约全书》,1823年二人合作完成的全版《圣经》中译本在马六甲出版发行,全书共21册,取名为《神天圣书》。除此之外,米怜前后共写作出版中文著作19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应为1819年出版发行的《张远二友相论》一书。《张远二友相论》采用“本土化”的叙述模式,语言通俗易懂,发行量高达数百万册,一度成为19世纪最畅销的基督教中文小说。
出版报纸刊物方面,1815年米怜筹备数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正式在马六甲出版发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每期5—7页,约2000字,初印500册,后又增至1000册,1821年正式停刊,总共出版80多期。这份报纸主要以传播基督教义为主,宣扬宗教和道德与传播世俗知识相结合,同时也会报道一些公众时事。前文所述《张远二友相论》一书前后共十二回,最初便是在《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上以连载形式刊登。《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这第一份传教士报纸,开启了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历史先河。米怜在创刊序文中,表达了其独特的出版思想和出版理念,现在看来是编辑出版专业学习借鉴的重要文献。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形式上文白相杂,内容上表现出中国古代报刊不具备的人文出版思想。序文中,米怜从“神恩广被万物”说起,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赋予人类的,劝诫华人要拓宽视野,是非分明,“最大是神理,其次人道。”这里所言“人道”即为社会伦理道德说教,这些思想不仅身披宗教外衣,也体现了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在出版方针上,序文中对读者有一定的研究,将读者时刻摆在第一位,机敏地观察各种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看书者之中,有各种人:上中下三品,老少愚达智昏皆有。”“富贵之人不多,贫穷与工作者多,而得闲少,志虽于道,但读不得多书。”序文中又言:“但人最悦彩色云,书所讲道理要如彩云一般,方使众位亦悦读也。”这里讲求出版刊物要生动活泼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使读者喜闻乐见。《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每期封面都印“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字样,让中国读者倍感亲切。在出版刊物功能性和思想性上,米怜在序文中指出“善书乃成德之好方法也”,讲求以正确的舆论和良善的内容引导读者,教化成德,从而使“浅识者可以明白,愚者可以成得智,恶者可以改就善,善者可以进诸德”,这对后世刊物提出了更高的功能期望和思想期望。
西方近代报刊出版形态东渐,对中国近代报刊出版的萌芽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这篇序文的出版思想来看,它冲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妄自尊大的思想文化专制传统,突破了千百年来愚昧封闭的文化牢笼,开始面向社会、面向普通民众传播文化和思想言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宣扬出版物应坚持引导正确舆论思想,出版读者喜闻乐见的出版物,从而让读者“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序言从自身的出版实践出发,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报刊出版的新观念,同时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现实路径。报刊本身宗教思想浓厚,外国传教士为主要负责人,其创刊词体现的人本思想和好学态度,值得我们编辑出版人借鉴学习。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文化出版传播中,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更应“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忘出版初心,时刻牢记传播使命。
(刘苏)
[1] 神:指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
[2] 人道:社会伦理道德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