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文经济特征
一、国际化大都市——沈阳
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都市。沈阳市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人口规模、基础设施、人口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沈阳经济实力在辽宁省遥遥领先,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极少,第二、三产业份额极高,第三产业的比例仍在不断提高,其经济结构是健康而有发展潜力的(表7.5)。沈阳市人口占辽宁省总人口比例最高。2008年,人口460.5×104,占全省人口的21.7%。非农业人口比例几乎是农业人口比例的2倍。基础设施十分发达,处于全省前列(表7.6)。沈阳市人口文化素质处在辽宁省最前列。以普通高等学校为例,2008年沈阳市普通高等学校30所,招生人数98 545人,在校学生327 059人。
表7.5 2008年沈阳市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表7.6 沈阳市城市设施水平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二、“钢都”——鞍山
鞍山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铁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1/4。周围还蕴藏着丰富的菱镁石矿、石灰石矿、黏土矿、锰矿等,为黑色冶金提供了难得的辅助原料。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最早开工生产的钢铁企业,浇铸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第一炉钢水,并因此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1949~1952年,鞍钢的铁、钢、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64%和47%,占据中国钢铁工业的一半产量。如今,鞍钢已具有年产钢2 500×104t的生产能力,在生产流程上集矿业采选、炼铁、炼钢到轧钢为一体,在产业分布上集冶金机械、焦化耐火材料开发、钢铁产品深加工等为一体,已发展成为多角化产业协调发展,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是国内大型钢材生产企业,目前能够生产16大类品种、600个牌号、42 000个规格的钢材产品,主要包括生产销售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硅钢、中厚板、线材、大型材、无缝钢管等钢铁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建筑、造船、家用电器、铁路建设、制管等领域。“鞍钢”牌铁路用钢轨、船体结构用钢板、集装箱用钢板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10年,公司生产铁2 212×104t、钢2 165×104t、钢材2 087×104t,实现营业收入924.31×108元,利润总额23.58×108元。鞍山市逐步形成了以钢铁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辽阳化工产业
辽阳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石油化纤、轻工、纺织、冶金、化学、机械、电子、建筑材料、能源、医药和食品加工等十几个主要行业。其中,化纤工业是国家重点基地之一,以辽阳石油化纤工业公司规模最大。
辽阳石油化纤工业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具有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纤联合企业,主要从事化工化纤产品生产、生产和工程技术服务、机电仪加工制造和石化建筑安装等业务。化工化纤生产系统共拥有16套生产装置,可生产硝酸、薄型涤纶纺粘无纺布、差别化聚酯、锦纶66切片、纳米材料改性工程塑料等产品。加工制造系统主要从事压力容器及智能化仪表的生产、检修、安装和低压开关成套设备制造等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系统可提供化工石油领域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道、电气、仪表安装等服务。生产服务系统主要提供化工化纤生产设备检验维修、产品及物资仓储和运输以及进出口代理、电信工程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服务,具备化工生产设备的保运和检修,技改技措设备安装,60kV级以下的电力设备的检修、安装、调试等能力。
辽阳石油化纤工业公司着力实施强化服务经济、资产重组置换、内涵升级发展、管理流程再造和企业文化建设“五大系统工程”,向公司目标“核心业务突出、资本结构合理、管理规范高效、经济效益良好的集团公司、化纤纺织原料基地”不断发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