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环境特征

一、沈阳、鞍山旅游资源

辽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品质高,从近几年(2005~2008年)游客人次数据也可以看出(表7.2),辽中一地即占了全省旅游人次的1/3。辽中地区旅游资源无论数量、品质都以沈阳、鞍山两地为最。

表7.2 辽中地区旅游资源情况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一)沈阳旅游资源

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表7.3)。沈阳历史悠久,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近年来,沈阳旅游人次不断攀升,2007年已超过5 000×104人次。海外旅游者人数也不断增加,旅游业收入占全市GDP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

表7.3 沈阳主要旅游资源名录

1.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皇帝不断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共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占地面积达6×104m2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其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都是北京明清故宫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满汉建筑艺术融合得尽善尽美的范例,沈阳故宫既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旅游胜地,也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世界文化遗产。

2.沈阳北陵(昭陵)

沈阳昭陵位于沈阳古城北约5 km,因此也称“北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昭陵是清朝皇太极以及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占地面积16×104m3,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4年7月1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沈阳东陵(福陵)

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福陵利用地形修筑的“福陵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福陵与沈阳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2004年7月1日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鞍山旅游资源

鞍山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连接东西,交通十分方便。鞍山旅游景点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2008年,鞍山接待旅游人次15.5×104人次,外汇收入1.2×108美元,并且在2000~2004年间,申请报批共1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表7.4),旅游资源增加,景区知名度提高。

表7.4 鞍山2000~2004年间国家A级旅游景区

1.千山

千山又名千朵莲花山,位于鞍山市东南18 km处,面积44 km2,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远在隋唐时期,千山就有寺庙建筑,清代中期,道教传入千山,相继建成了“五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38处不同风格的庙宇和大量的碑、塔、亭、阁。千山有景点300余处,按自然地形分为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4个景区。北部景点主要有无量观、龙泉寺、南泉庵、五佛顶和“小黄山”;中部景点主要有中会寺、五龙宫;西部景点主要有太和宫、斗姆宫;南部景点主要有香岩寺、仙人台。千山北部景区还架设了五佛顶、小黄山两条空中客运索道和森林火车。在千山北部绣莲台景区内,一尊天然形成的巨型弥勒大佛威严正坐山巅。大佛身高70 m、肩宽50 m、头高10 m,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千山一大奇观。

2.汤岗子温泉

汤岗子温泉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位于鞍山市区西南部15 km处,面积为65 km2。该温泉泉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温度达72 ℃,并含有钾、镁、氡、钠等30余种微量元素。用温泉水和热矿泥配合按摩、针灸、蜡疗及光电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外伤后遗症都有明显疗效。疗养院内环境优雅、风格独特。

3.玉佛苑

玉佛苑位于鞍山市二一九公园东侧、东山风景区脚下,占地面积4×104m2。玉佛苑主体建筑高33 m,宽66 m,纵深58 m,红墙碧瓦。2001年,又在西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增建仿清建筑钟楼和鼓楼,更显其气势恢宏。殿内有重达260.76 t的“玉石王”雕刻成的玉佛,正面为高5.23 m的释迦牟尼佛,背面为高2.66 m的渡海观音,堪称世界玉佛之最。

二、盘锦油气资源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东、东北邻鞍山市辖区,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西北邻锦州市辖区,南临渤海辽东湾,总面积4 071 km2,占辽宁省总面积的2.75%。2009年年末,全市总户数46.66×104,户籍总人口130.0×104人。境内地势平坦,多水无山,有大小河流21条,海岸线长118 km,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被称作美丽、富饶的辽河金三角。

盘锦市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煤、硫等矿藏,油气储量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10%,石油地质储量19.8×108t,天然气储量1 618×108m3。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能力30×104t,已开采石油158×104t,油气产值达14.7×108元。2000年年底,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108t,天然气1 784×108m3。现已开发建设32个油气田,并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等12个油气生产单位。原油稳定装置处理能力每年600×104t。2002年生产原油1 351×104t,天然气11.31×108m3。原油品类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年处理天然气5.62×108m3,其巨大的产量为石化工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资源。石化工业已成为盘锦市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年产原油保持在1 500×104t以上,始终保持着全国第三大油田的地位。盘锦市油气采掘业一直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同时带动了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