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努尔哈赤大妃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宫,大妃举足轻重。大妃,满语为大福晋,相当于皇后。努尔哈赤的大妃,先后有两次作为主角,出现在历史记载中。一次是天命五年(1620 年),大妃被告发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因而被努尔哈赤休离了,也断了代善、莽古尔泰的继位之梦;另一次是天命十一年(1626 年),大妃被逼为努尔哈赤殉葬,使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失去生母依靠,而四贝勒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然而,如此重要的历史角色,努尔哈赤的大妃,到底是谁?是同一个人,还是先后有两位大妃?因为满洲早期留下的资料少,后宫更是讳莫如深,所以直到今天,清史学者还在探索中。

一、众多福晋

清朝太祖努尔哈赤时,草昧初创,后宫妃嫔,没有制度。皇太极改国号大清、改年号崇德,开始建立五宫——一后四妃。顺治入关后,“清承明制”,建立后宫制度。康熙朝加以完善。〔1〕努尔哈赤的妻子们没有专门的位号,而称作“福晋”。“福晋”是满语的音译,也译为“福金”。“福晋”一词的来源,有说源自蒙古语“可敦”,有说源自汉语“夫人”。由于努尔哈赤时期后妃没有位号,给大妃是谁的确定造成了困难。

清太祖的妻子,根据文献记载,有名分的共十六人。先后排在前四位的是:(一)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是努尔哈赤的原配发妻。

努尔哈赤在万历五年(1577年)十九岁分家时,已经当了佟佳氏家的女婿。明万历六年(1578 年)生长女东果格格,八年(1580 年)生长子褚英,十一年(1583 年)生次子代善。这位原配妻子何时去世,史无明文记载,可能是在代善出生后不久逝世的。

(二)富察氏,名衮代,先 嫁给努尔哈赤的堂兄威准,生下三子——阿兰泰珠、充善和昂阿拉。威准阵亡后,衮代便与努尔哈赤再婚。

这件事清朝官方记载隐饰。她同努尔哈赤生育两个儿子——莽古尔泰和德格类,还有一个女儿莽古济。衮代共生育五子一女。还有学者认为,努尔哈赤第十六子费扬古可能也是她生的。威准卒年不清,但阿兰泰珠生于万历十一年(1583 年),充善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 年),昂阿拉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莽古尔泰则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 年)。这说明衮代嫁给努尔哈赤约在万历十四年(1586 年)。这一年代善四岁。

(三)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1575—1603),当年努尔哈赤落难,路过叶赫部,叶赫贝勒杨吉砮对他说:“我有幼女,需其长,当以奉侍。”努尔哈赤说:“汝欲结盟好,长者可妻,何幼耶?”杨吉砮说:“我非惜长,但幼女仪容端重,举止不凡,堪为君配耳。”努尔哈赤应允。后来杨吉砮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杀害,其子纳林布禄继为贝勒,又为李成梁所败。孟古哲哲生于万历三年(1575 年),万历十六年(1588 年)十四岁时嫁给努尔哈赤,万历二十年(1592 年)生皇太极(后为清太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叶赫那拉氏病重思母,努尔哈赤派人去请,其兄纳林布禄不许。同年九月,病故,年二十九岁。努尔哈赤悲痛,月余不饮酒不茹荤。后葬赫图阿拉尼雅满山岗,后迁葬东京之杨鲁山, 后再迁葬福陵(今沈阳东陵)。崇德元年(1636 年)追谥为孝慈武皇后。

顺治元年(1644 年)祔太庙。

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因为儿子皇太极后来继位,所以地位很高,但她生前并没有被努尔哈赤封为大妃。

(四)乌拉那拉氏(又作乌拉纳喇氏),名阿巴亥(1590—1626),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嫁给努尔哈赤,年十二岁。生育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在努尔哈赤晚年最得宠,被封为大妃。天命十一年即天启六年(1626 年)为努尔哈赤殉葬。

以上这四位福晋,第一位和第三位,生前并没有大妃的名号,而生前即有大福晋、大妃名号的,只有富察氏衮代和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两位。

换一个角度看,到天命五年(1620 年)发生大妃事件时,努尔哈赤的原配佟佳氏哈哈纳扎青已死;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也已死。所以,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五年(1620 年)时的大妃,会不会是两个人?不会,因为掌控后宫只能是一人——或者是富察氏衮代,或者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因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大妃是富察氏衮代,就是莽古尔泰、德格类和莽古济格格的生母;另一种认为大妃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的生母。这是清史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学术问题,也是努尔哈赤时期的一个历史疑案。

除了以上四位以外,努尔哈赤还有十二位福晋,她们是:两位博尔济吉特氏、两位伊尔根觉罗氏、叶赫那拉氏、哈达那拉氏、兆佳氏、钮祜禄氏、嘉穆瑚觉罗氏、西林觉罗氏、阿济根、德因泽。

天命五年即万历四十八年(1620 年),努尔哈赤休离了大妃,也使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失势。此时休离大妃,关联到汗位之争,因而引起清史界的关注。

二、休离大妃

如前面所述,围绕汗位接班人,努尔哈赤的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先后成为牺牲品。尔后,努尔哈赤属意于次子代善。代善,万历十一年(1583年)生,比胞兄褚英小三岁。褚英失宠之后,代善权位日重。努尔哈赤在处死褚英当年(1615 年),将原来的满洲四旗——黄旗、红旗、白旗、蓝旗,扩充为满洲八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建立八旗制度。努尔哈赤自领两黄旗,代善领两红旗,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杜度(褚英长子)各领一旗。代善的政治地位与军事实力,已居于诸贝勒之上。代善年居长,战功多,为努尔哈赤倚重。天命元年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努尔哈赤称汗,封代善为和硕贝勒,军国大事,委其执行,隐意立储。

但是,努尔哈赤的“立储”问题,随着代善地位日重而争夺益烈。“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各拥重兵,觊觎大位。这主要表现在“四大贝勒”中代善和皇太极之间的明争与暗斗。

代善——以序齿言,褚英已死,代善居长;以武力言,代善及其子独拥二旗,为其他诸弟侄掌一旗所不及;以军功言,代善出师早,军功多,被赐号“古英巴图鲁”;以才德言,代善宽厚得众心。努尔哈赤自然决定让代善继褚英执掌国政。朝鲜李民寏《建州闻见录》记载,待努尔哈赤死后,“则贵盈哥必代其父”。“贵盈哥”就是代善。《满文老档》记述努尔哈赤的话:“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努尔哈赤将大福晋和诸幼子托付给大阿哥代善,就是预定他日后继承汗位。

但是,有一件事,使努尔哈赤对代善非常不满。代善偏爱并溺爱幼子,将好的财产、人口分给后妻所生的幼子,将不好的财产、人口分给次子硕讬。硕讬愤恨不平,又因与别的女人通奸被告发,于是与斋桑古(阿敏弟)、莫洛浑夫妇共谋欲叛逃投明。事觉,经审,莫洛浑夫妇承认“确有此事”;硕讬则咬定说“绝无此事”,于是杀莫洛浑夫妇等人。代善要杀死硕讬,努尔哈赤不允,命将其幽禁。代善听信后妻谗言,先后五六次跪请汗父诛杀硕讬,并要求将硕讬交给自己亲手杀之。努尔哈赤坚决不允其请,斥责代善说:“因为妻的唆使便想除掉亲子与诸弟,像你这种人如何够资格当一国之君!”命将硕讬释放。这件事情说明代善在处理家事与国事上,既缺乏公平与情理,又缺乏胸怀与圆通。

代善同努尔哈赤间的矛盾,以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的告讦而爆发。

《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五年即万历四十八年(1620 年)三月,小福晋德因泽向天命汗告发说,大贝勒代善与继母大福晋关系暧昧:(一)“大福晋曾二次备办饭食,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饭食与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受而未食。”

(二)“大福晋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如此往来,谅有同谋也!”

(三)“大福晋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之多。”

(四)每当诸贝勒大臣在汗的家里宴会、集议国事时,大福晋饰金佩珠、锦缎妆扮,倾视大贝勒,彼此眉来眼去。

诸贝勒大臣虽内心不满,因惧怕大贝勒和大福晋而不敢向汗报告。

于是,努尔哈赤派扈尔汉、额尔德尼、雅逊和莽阿图四位大臣进行调查,后奏报告发属实。同时,又查出大福晋在多处藏匿金银财物。

努尔哈赤对大贝勒代善同大福晋的暧昧关系极为愤慨,遂将大福晋之罪宣示于众,说:“该福晋奸诈虚伪,人之邪恶,彼皆有之。我以金珠装饰尔头尔身,以人所未见之佳缎供尔服用,予以眷养。尔竟不爱汗夫,蒙我耳目,置我于一边,而勾引他人,不诛之者,可乎?”但努尔哈赤接受先前处置褚英的教训,既不愿意加罪儿子,又不愿意家丑外扬,还虑及杀大福晋后“我三子一女犹如我心,怎能使伊等悲伤耶?”便借口大福晋窃藏金帛,勒令休离。

由是,上述案件存在一个问题:这位大福晋是谁呢?

三、大妃是谁

努尔哈赤的大妃究竟是那拉氏,还是富察氏?本来不应是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会引起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兴趣呢?这个问题是由天命汗努尔哈赤废大妃引起的,并且同清初皇位斗争紧密相关。所以事情要从大妃是谁说起。

大妃即大福晋的姓名,《满文老档》没有明确记载,其他满文、汉文、朝鲜文的文献也没有明确记载。于是,出现关于大妃的两说:一说是富察氏衮代,另一说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先看为什么有学者认为是富察氏衮代。

第一,富察氏确曾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叶赫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兵三万,分三路,向建州古勒山猛扑而来。时努尔哈赤兵不满万,侦骑报警,建州官兵闻之色变。努尔哈赤得到警报后,安然就寝酣睡。继妃富察氏把他推醒后,问道:“尔方寸乱耶,惧耶?

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努尔哈赤从容回答:“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心安矣!”说完之后,安寝如故,第二天一早,努尔哈赤拜祭堂子,率兵破敌。

这就是著名的古勒山之战。这个故事说明富察氏同努尔哈赤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作为富察氏是大妃的一个旁证。

第二,从富察氏衮代之死来分析。《清史稿· 后妃传》记载:“天命五年,妃得罪死。”这个时间,与大妃被休离的时间恰能对得上。关于富察氏的死因,文献记载不一:一说是由于她窃藏金帛而被努尔哈赤赐死;二说是富察氏被赶回娘家后,儿子莽古尔泰希宠于其父,而弑其生母,就是被自己亲生儿子莽古尔泰杀死的。后于天聪三年(1629 年),富察氏祔葬于福陵。

第三,从富察氏衮代所生子女的情况分析。《满文老档》天命五年(1620年)二月(应作三月)记载,继妃得罪时,太祖言:“大福晋罪无可逭,惟念所出三子一女,遽失所恃,不免心中悲悼。”但是,《清史稿· 后妃传》的记载:继妃富察氏,生子二、女一,即莽古尔泰、德格类和莽古济格格。被休离的大妃应当有三子一女,而富察氏衮代却只生育了二子一女,这就对不上了。

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三提出:“按费扬古疑亦继妃富察氏出,为莽古尔泰、德格类同母弟。大福晋即继妃,官书称生二子一女,若增入费扬古,则三子一女,情事宛合。”就是说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再加上努尔哈赤第十六子费扬古,则恰好为三子一女。后费扬古之死在天聪九年(1635 年)十二月,于莽古尔泰等谋逆案中受到牵连。唐邦治先生说费扬古为富察氏所出,但年岁不合,只是推论,不成史据。

日本的冈田英弘教授认为: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收阿敏为其养子,归富察氏收养,再加上二子莽古尔泰和德格类和一女莽古济格格,正符合“三子一女”的说法。

以上说法,虽有道理,但是解决不了“三子一女”和“二子一女”的矛盾,都算作是推论,不算确凿证据。而且,富察氏衮代的生年,一说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于万历十三年(1585 年)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二十三岁(比努尔哈赤小四岁),两年后生莽古尔泰。如此算来,天命五年(1620 年)事发时,富察氏约五十八岁,在当时来说已是很老的女人了。所以,从年龄看,代善同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富察氏发生暧昧关系,未免不合情理。因此,不能确定富察氏衮代就是那位被休离的大福晋。

而努尔哈赤的福晋里,确实有一位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她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于是,有的学者认为,这位被努尔哈赤休离的大妃,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乌拉那拉氏阿巴亥(1590—1626),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嫁与努尔哈赤,是年十二岁,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为努尔哈赤生子阿济格,四十年(1612 年)生子多尔衮,四十二年(1614 年)生子多铎。阿巴亥的三子是对上了,但她没有生育女儿,也不符合“三子一女”的条件。

努尔哈赤晚年的确宠爱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立为大妃。《满文老档》天命六年(1621 年)四月十五日记载,天命汗得辽阳城后,“前汗之大福晋来辽东城”云云。努尔哈赤自宁远战败回归,也是召大妃出迎。可见在天命五年(1620 年)原大妃富察氏衮代死后,努尔哈赤后来复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为大福晋。而且,努尔哈赤喜爱大妃生的儿子,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一部分,交给年仅十几岁的多尔衮和多铎。再加上阿济格、多尔衮领有白旗,所以大妃一支势力甚强。

天命十一年(1626 年)七月,努尔哈赤因病及炮伤发作,至清河汤泉沐养。八月,努尔哈赤病情转重,自太子河还盛京,召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出迎,行至叆鸡堡病逝。

皇太极、代善等遂以努尔哈赤“遗言”为由,迫使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殉葬,时年三十七岁,与努尔哈赤同柩。之前曾向努尔哈赤告密,说代善与大妃暧昧的小福晋德因泽,也一起殉葬了,代善也算出了一口气。

认为先前被努尔哈赤休离的大妃为乌拉那拉氏一说,主要依据是:第一,年龄。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 年),天命五年(1620 年)。事发时,阿巴亥三十一岁,比代善小七岁,似乎从年龄上看此二人关系暧昧更有可能。

第二,档案。《老满文原档》记载努尔哈赤不杀大福晋的原因,除了有三子一女需要照顾之外,还提到“幼子患病,令其照顾”。《玉牒》记载多铎为努尔哈赤幼子,由大福晋那拉氏所出,时年八岁。所以,三子、幼子这几个点,都对得上。

第三,文献。《星源吉庆》与《清史稿· 后妃传》都记载,清太祖只有一位大妃即大福晋,就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是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而富察氏衮代则为继妃。

第四,《玉牒》。努尔哈赤曾在《汗谕》中说明大福晋生有三个儿子。在《清史稿· 后妃传》记载天命汗的十六位妻子中,生育三个儿子者,只有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一人,没有其他诸妃生育三个儿子的记录。《玉牒》记载,可为实证。

第五,“老档”。天命汗死,大妃乌拉那拉氏殉葬,故所废大福晋应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而不是富察氏衮代。

以上数条理由,都指向大妃就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但是仍然存在疑点。

第一,阿巴亥虽有三子,但并没有生育女儿,这和“三子一女”的说法对不上。

第二,如果阿巴亥是大妃,天命五年(1620 年)被休离,之后又被恢复大妃身份,直到努尔哈赤死后陪葬。其中如此重要的情节——恢复大妃身份,史料中未见任何记载。

所以,说大妃就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自圆其说。

其实,破解这个疑案,我们可以从更加深广的角度去考虑。

无论是努尔哈赤休离大妃,还是皇太极逼大妃殉葬,其背后都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汗位之争。褚英死后,努尔哈赤的汗位继承者,可能为佟佳氏系的代善、富察氏系的莽古尔泰、叶赫那拉氏系的皇太极、乌拉那拉氏系的多尔衮或多铎。天命五年(1620 年)的大妃风波,表面上是大妃被废,实际上是代善的一次失败;而莽古尔泰杀了母亲,更是绝了自己通向汗位的路。大妃被逼为努尔哈赤殉葬,实际上是断了多尔衮和多铎的继位之路,这都为皇太极登上汗位准备了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努尔哈赤在天命五年(1620 年)休离的是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的生母富察氏衮代,还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矛盾的焦点,并不是大妃,而是牵连到此案中的代善;牺牲最大的表面上看是大妃,而实际上是代善的继位之路就此断了。

〔1〕 《国朝宫史》记载:“我朝宫殿制度,自外朝以至内廷,多仍胜国之旧,而斟酌损益,皆合于经籍所传,以为亿万年攸芋攸宁〔2〕之所。”康熙以后,制度完备。规定:皇后一位,居中宫;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位,分居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和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各宫都有太监、宫女服侍。宫女有额数:皇太后宫十二名,皇后宫十名,皇贵妃位下八名,贵妃位下八名,妃位下六名,嫔位下六名,贵人位下四名,常在位下三名,答应位下二名。秀女,八旗秀女每三年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内务府属秀女每年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秀女选中入宫后,做答应、常在、贵人、嫔、妃,惟皇帝的喜好决定。顺治帝以汉女为妃,乾隆帝以回女为妃,算是特例。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等。先朝的妃称作“太妃”、嫔称作“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但是,她们与嗣皇帝需双方都年过五十以后才可以相见。慈宁宫俗称“寡妇院”,里面敬佛的殿堂特别多,为了消磨她们的时光,磨灭她们的性灵。

〔2〕 “攸芋”“攸宁”典出《诗经· 小雅· 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