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努尔哈赤囚弟

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杀死了胞弟舒尔哈齐,是真的吗?为什么?

一、手足起兵

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先娶都督阿古的女儿喜塔腊氏为妻(后被尊为宣皇后),又娶那拉氏为继妻,再娶李佳氏为庶妻等。塔克世有五个儿子:长子努尔哈赤、次子穆尔哈齐、三子舒尔哈齐、四子雅尔哈齐、五子巴雅喇。其中,喜塔腊氏生育三个儿子,就是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还生育一个女儿(后被赠与和硕公主)。那拉氏生育一个儿子即巴雅喇。李佳氏生育一个儿子即穆尔哈齐。喜塔腊氏在明隆庆三年(1569 年)去世。这年努尔哈赤十岁,舒尔哈齐五岁。

努尔哈赤兄弟亲生母亲去世后,后母对他们兄弟刻薄寡恩,另眼相待。后来他们的祖、父又死于明军的枪刀之下。

努尔哈赤在患难的兄弟五人中,同舒尔哈齐为一母同胞,年龄接近、相依为命、关系密切。

在明朝官书中,往往将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并称。跟胞兄努尔哈赤一样,舒尔哈齐也曾以建州卫都督等身份,多次到北京朝贡。

第一次,《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八月,“建州等卫女直夷人速儿哈赤等赴京朝贡,命如例宴赏。”

第二次,万历二十五年(1597 年)七月,“建州等卫夷人都督都指挥速儿哈赤等一百员名、纳木章等一百员名,俱赴京(朝)贡,赐赏如例。”

第三次,谈迁《国榷》记载: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十二月,“建州卫都督都指挥速儿哈赤等入贡。”

第四次,《明神宗实录》又记载:万历三十六年(1608)十二月,“颁给建州右等卫女直夷人速儿哈赤等一百四十名,贡赏如例。”

上文中的速儿哈赤就是舒尔哈齐,他多次进京朝贡,在兄弟五人中,除其长兄努尔哈赤进京朝贡达八次之多外,这是仅见的。舒尔哈齐多次进京朝贡,熟悉山海关内外地理民风,目睹京师繁华,关内富庶,人烟稠密,文明昌盛。

有书记载说,舒尔哈齐的女儿成为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爱子李如柏之妾,当时曾流传“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朝鲜使臣到佛阿拉,看见舒尔哈齐大门上贴着一副残旧的对联:上联写的是“迹处青山”;下联写的是“身居绿林”。以上都说明舒尔哈齐受汉族文化影响很多、很深。

明万历十一年(1583 年),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时,舒尔哈齐跟随长兄,四处征战,“多智习兵”,屡立军功。另在朝鲜史籍中,也能反映出舒尔哈齐的显贵地位。朝鲜《李朝实录》对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经常并提,称努尔哈赤为“老乙可赤”“老哈赤”“老酋”,称舒尔哈齐为“小乙可赤”“小哈赤”“小酋”。朝鲜南部主簿申忠一到建州佛阿拉,写下《建州纪程图记》,书中绘制的建州首领住家图仅有二幅:一幅是努尔哈赤家的《木栅内奴酋家图》;另一幅则是舒尔哈齐家的《外城内小酋家图》。

申忠一所见的舒尔哈齐,长得“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比申忠一先一个月到佛阿拉的朝鲜会满语的通事(翻译)河世国,分别受到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接见与宴赏。《李朝宣祖实录》记载:老乙可赤常时所住之家,麾下四千余名,佩剑卫立,而设坐交椅。唐官家丁先为请入,拜辞

而罢。然后世国亦为请入,揖礼

而出。小乙可赤处一样行礼矣。

老乙可赤屠牛设宴,小乙可赤屠

猪设宴,各有赏给。

后来河世国又到佛阿拉,

他目睹:“老乙可赤麾下万名,

小乙可赤麾下五千余名。”申忠

一还在建州佛阿拉和努尔哈赤、

舒尔哈齐等人共同度过了一个

农历新年。

申忠一、河世国等对努尔

哈赤兄弟的记述都是亲眼所见,

亲耳所听, 应当是很真实的,

也是很珍贵的。

舒尔哈齐当时已雄长于部

落,实力在诸弟之上。朝鲜人对舒尔哈齐的记载,满怀同情、充分肯定。

明朝和朝鲜的史籍记载,都说明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曾是主副配合、相辅相成的。早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舒尔哈齐处于他长兄副手的地位。但是后来他们同胞兄弟演出“萁豆相煎”的悲剧。

二、萁豆相煎

关于舒尔哈齐之死,清朝记载非常简单。

(一)《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八月记载:“上弟达尔汉巴图鲁贝勒舒尔哈齐薨,年四十八。”达尔汉巴图鲁为满语的译音,是舒尔哈齐武勇的美号。《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满洲实录》也都做了同样的记载。

以上三书,都仅用一个“薨”字简记此事。如此简略的记述,透露出讳莫如深的难言之隐。

而且,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满洲实录》中,记述舒尔哈齐事迹,没有一处是荣光的,几乎到处隐伏着其罪状。

不仅如此,在以上诸书中,记努尔哈赤弟丧共有三次,如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努尔哈赤的异母弟穆尔哈齐死,《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皇弟青巴图鲁贝勒穆尔哈齐薨。穆尔哈齐,显祖庶妃所生也,上赐号青巴图鲁。祭墓时,上亲往奠之。因至一等大臣费英东墓,泣数行下,躬奠酒者三。又至喇哈、吉木巴逊墓,令从臣奠酒,二人,皆上之勤劳近臣也。”

努尔哈赤的异母弟巴雅喇死,努尔哈赤也有临丧之礼,也泣拜其墓。但是,曾经跟他最亲密的舒尔哈齐之丧,官书仅载年月而已,毫无居丧礼仪,也无哀痛表示。无论是以功,还是以亲,清史如此对待舒尔哈齐,必定有所隐讳,不然实在是太不合情理。

(二)清代所编纂的《清国史》没有为舒尔哈齐立传,《开国诸王公诸大臣传》和《宗室王公功绩表传》等也都没有为舒尔哈齐立传。舒尔哈齐以亲而言,为太祖同母弟;以功而言,为最早起兵的元勋;以爵而言,被封为亲王;以贵而言,为爱新觉罗宗室——不为其立传,实令人生疑。此外,《清国史》撰述舒尔哈齐事迹时,竟然附载于其子济尔哈朗传之中,算是一个史书奇例。

《清史稿》有舒尔哈齐的传记,但没有记载他的功绩,却载述舒尔哈齐居恒郁郁及脱离太祖移居黑扯木的事,后来努尔哈赤因为这件事而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卡图,不久舒尔哈齐自己也死了。《清史稿· 舒尔哈齐传》取材于国史馆旧档,所记史事当是有所依据的。

欲盖弥彰,适得其反。以上这些反常的做法,引起学者的疑惑。为此,清史学家孟森著《清太祖杀弟事实考》、陈捷先撰《清太祖推刃胞弟考》、日本学者鸳渊一写《舒尔哈齐之死》,都试图解开舒尔哈齐死因之谜。

事情是这样的:努尔哈赤随着汗权的强化,同其胞弟舒尔哈齐发生了权力与财富之争。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已露端倪。朝鲜南部主簿申忠一到建州佛阿拉,他见舒尔哈齐家里的“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舒尔哈齐也向申忠一诉说:“日后你佥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这表露出舒尔哈齐对已获权位与财富的不满,总想和他长兄争名利、争权位。这可以看出舒尔哈齐是个不甘心居于其胞兄之下的人。

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在建州兵征哈达时,舒尔哈齐表现出畏难退缩。

满洲人“出兵之时,无不欢跃”,勇敢冲杀,驱骑争锋。舒尔哈齐却在哈达城下畏缩,努尔哈赤当众怒斥他,不给胞弟留点面子,使得他们兄弟之间的裂痕加深。舒尔哈齐身经百战,为什么在哈达城下畏缩?是想保存实力,还是另有所虑?努尔哈赤没有说明,也没有深究。但是兄弟间的裂痕已经形成,并公然表露。

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正月,努尔哈赤派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率领部分军队,去接应东海女真斐优城五百户女真归降部民到建州。斐优城在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我去这个地方考察过。在他们回来的路上,乌拉部贝勒布占泰派大将博克多率一万兵马横行拦截。(《满文老档· 太祖》卷一)双方骑兵在图们江畔的乌碣岩(今朝鲜境内钟城附近)进行了一场大战。

乌拉部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中一个兵强马壮的大部。乌拉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乌拉街乡。建州部和乌拉部有联合,也有矛盾。乌拉部布占泰曾参加九部联军进攻努尔哈赤的大战,兵败被俘。努尔哈赤为了结好乌拉,扶持布占泰做了乌拉部贝勒。建州和乌拉又先后五次联姻:努尔哈赤的女儿穆库什、舒尔哈齐的两个女儿额实泰和娥恩哲,都先后嫁给乌拉贝勒布占泰为妻;布占泰哥哥满泰(原乌拉贝勒)的女儿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后来生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布占泰的妹妹乎奈又是舒尔哈齐的妻子。所以,努尔哈赤是布占泰的岳父,舒尔哈齐也是布占泰的岳父;而布占泰又是努尔哈赤的妻叔,还是舒尔哈齐的妻兄。可以说两部是亲上加亲。但是,两部也有矛盾。乌碣岩大战就是两部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

在乌碣岩大战中,舒尔哈齐顾及和乌拉贝勒两家是亲戚,便同部将常书和纳齐布率兵停在山下,畏葸不前,观战不动。而褚英和代善统兵率先冲入敌阵,大败乌拉兵。是战,褚英和代善率军阵斩乌拉统兵大将博克多,生擒其贝勒常住父子及贝勒胡里布,斩三千级,获马五千匹、甲三千副等。(《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乌碣岩之战,激化了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兄弟之间的矛盾。努尔哈赤以舒尔哈齐作战不力为由,命将他的两员大将常书、纳齐布论死。舒尔哈齐恳求说:“若杀二将,即杀我也!”努尔哈赤命免二将死,但罚常书银百两,夺纳齐布所属牛录。从此努尔哈赤不再派遣胞弟舒尔哈齐将兵,削夺了他的兵权。

舒尔哈齐被夺去兵权后,郁闷不乐,常出怨言,认为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不久,他移居黑扯木地方,远离他的胞兄。努尔哈赤见到这般情状,对舒尔哈齐采取断然措施,据《满文老档》记载: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便收回舒尔哈齐贝勒的财产和阿哈(奴仆),杀了他的儿子阿布什,又命将他的部将乌尔崑蒙兀,吊在树上,下积柴草,以火烧死。

舒尔哈齐表示悔改,后“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于辛亥年(万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卒。”

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幽杀胞弟舒尔哈齐呢?

其一,明朝人认为,他们兄弟之争是因对明朝政策的分歧;其二,朝鲜人认为,他们兄弟之争是因对权位利益的贪欲;其三,从性格分析。朝鲜李民寏认为:“奴酋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二人,一个是“猜厉威暴”,一个是“贪婪固执”,性格冲撞,利益矛盾,导致悲剧。

其四,近年有人认为,他们兄弟为了争夺一个女人——叶赫老女,这毫无根据,当属戏说。

我认为,主要是政治的原因。这时,建州女真已经坐大,努尔哈赤要继续进取,而舒尔哈齐却追求享乐;努尔哈赤有大目标,而舒尔哈齐更顾及亲友情长。另外,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等都已经崭露头角,努尔哈赤逐渐从倚重舒尔哈齐而转向褚英、代善。

三、幽禁而死

关于舒尔哈齐之死,清朝官方记载,讳莫如深,但是当时的《满文老档》,以及明朝、朝鲜,还是留下了一些官私记载。

( 一) 《满文老档》记载: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因胞弟舒尔哈齐对己不满,口吐怨言,便“尽夺赐弟贝勒之国人、僚友以及诸物”;又将忠于舒尔哈齐的大臣乌尔崑蒙兀,“吊缚于树,下积柴草,以火焚之,借以辱弟贝勒,使其孤立。”舒尔哈齐表示悔改,后“遂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虽然没有记载舒尔哈齐是怎么死的,但他死前两年所遭受的残酷对待,还是记载得比较详细。可以推想,舒尔哈齐最后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由努尔哈赤养大。《清太宗实录》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初七日的记载,也间接追述了舒尔哈齐坐罪之事:“阿敏之父,上之叔父行也。当太祖在时,情敦友爱,乃阿敏嗾其父,欲离太祖移居黑扯木地,令人伐木,备造房屋。太祖闻之,以擅自移居坐罪。既而欲宥其父而戮其子,诸贝勒奏请,谓既宥其父,祈并宥其子。彼虽无状,不足深较。太祖于是仍加收养。及其

父既殁,太祖爱养阿敏,同于己

出,俾得与闻国政,并名为四和

硕大贝勒。”(《清太宗实录》卷七)(二)明朝人留下关于努尔哈赤幽杀胞弟舒尔哈齐的载述。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记

载:“奴酋忌其弟速儿哈赤兵强,计杀之。”沈国元《两朝从信录》记载:“奴儿哈赤杀其弟速儿哈赤,并其兵。”彭孙贻《山中闻见录》,也作了相似的记述。

再如黄石斋《建夷考》记载:

酋疑弟二心,佯营壮第一区,落成置酒,招弟饮会,入于寝室,锒铛之,注铁键其户,仅容二穴,通饮食,出便溺。弟有二名裨,以勇闻,酋恨其佐弟,假弟令召入宅,腰斩之。

黄氏的载述有些语句类似小说家言。且女真杀人,常以弓弦缢杀或以箭射杀,而不用汉人的“腰斩”。

(三)朝鲜人李民寏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萨尔浒之役被俘降后金,在赫图阿拉居住了一年多,第二年被努尔哈赤释放回朝鲜。他写的《建州闻见录》记载:舒尔哈齐“为奴酋所杀”。

以上记载,都说舒尔哈齐

遭到“幽禁”、曾被“惩罚”,

以至于死。明朝人虽说努尔

哈赤对其胞弟舒尔哈齐“计杀

之”“腰斩之”, 但不是直接史

料。孟森先生《清太祖杀弟事

考实》断言: 舒尔哈齐之死,

“实乃杀之”。清太祖努尔哈赤幽死胞弟舒尔哈齐之事应当是可信的。但这只能证明舒尔哈齐之死同努尔哈赤有关,不能证明努尔哈赤杀死了舒尔哈齐。至今还没有直接而有力的史料,证明舒尔哈齐是被胞兄努尔哈赤杀死的。所以说,舒尔哈齐是病死,还是被努尔哈赤杀死,这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舒尔哈齐的卒年,也是一个“谜中之谜”。《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满洲实录》都记载,舒尔哈齐死于辛亥年即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八月十九日。《满文老档》也记载舒尔哈齐“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享年四十八岁”。由上可见,舒尔哈齐的卒年似乎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有的学者提出舒尔哈齐可能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其根据有二:其一,《满文老档》的记载。《满文老档》里有这样的一段记事:长子阿尔哈图土门三十四岁的时候,即牛年的三月二十六日,被幽禁在高垣的家里。淑勒昆都仑汗的弟弟达尔汉巴图鲁贝勒大为抱怨哥哥,汗兄就发怒了。因此……夺取了他的人民、将佐等。

上面的牛年是癸丑年,就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可见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三月,舒尔哈齐还活在人间,并不像《清实录》所说的,他在两年前就已经死去。所以,笔者认为《满文老档》癸丑年(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仍有舒尔哈齐的记事应该是有所根据的。然而,中华书局本《满文老档》译注在上述文字前加了一个“昔”字。

就是说,那段往事是追述的。

其二,《建州闻见录》的记

载。李民寏记载:“小乙可赤有

战功,得人心,五六年前为奴

酋所杀。”李民寏在建州的时间

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到

四十八年(1620 年),他所说的

“五六年前”当然是指明万历

四十一二年间的事。笔者认为:这和《满文老档》里的记载是相合的。同时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春,努尔哈赤灭了乌喇,舒尔哈齐死于乌喇灭亡之后,从情理上看也是比较可能的。

在本文结束前,努尔哈赤幽死胞弟舒尔哈齐的史事,使笔者联想起《世说新语》记载的一个故事,曹丕命弟曹植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曹植《七步诗》云: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与曹植、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他们“萁豆相煎”的故事,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