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努尔哈赤姓氏

水有源而百川流,树有根而枝叶繁。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计有六种:爱新觉罗、佟、童、崔、雀、觉罗。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姓氏,竟然是一个问题。

按常理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人,出生之后,依据习俗,子随父姓,应是明明白白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姓氏,为什么倒成了历史之谜呢?

原来,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

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帝制时代,自秦始皇嬴政到宣统帝溥仪,绵延不断,两千余年。除了努尔哈赤之外,还没有哪一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姓氏成为历史之谜。可以说,清朝开国皇帝竟有姓氏之谜,在中国帝制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了解开这个历史之谜,让我们

先了解一下当时明朝、朝鲜的官私书籍里,对于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姓氏是怎样记载的。

一、一说姓佟

努尔哈赤曾作为明朝建州卫的小官员,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明人或明清之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记载,都说努尔哈赤姓佟。

(一)《明神宗实录》(内阁文库本)万历十七年(1589 年)九月记载:“以建州夷酋佟奴(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

(二)苕上愚公《东夷考略》记载:“奴尔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

(三)陈建辑、沈国元订《皇明从信录》记载:“奴尔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

(四)海滨野史《建州私志》上卷记载:“(努尔)哈赤佟姓,建州枝部也,祖叫场,父塔失。”

(五)张鼐《辽夷略》记载:“奴(努尔哈赤)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曰奴儿(尔)哈赤、速儿哈赤。”

(六)傅国《辽广实录》记载:“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尔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是年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

(七)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九记载,明兵部尚书张鹤鸣奏曰:“臣愚以为佟卜年与奴(努尔哈赤)同姓不同族。”

(八)于燕芳《剿奴议撮· 建州考》记载:“奴儿哈赤姓佟,故建州枝部也。”

(九)钱谦益《初学集》卷四三记载:“佟奴(努尔哈赤)以王杲余孽,冒金源之后,启疆犯顺……”

(十)计六奇《明季北略· 建州之始》记载:“□□□□,佟姓,故建州枝部也。”计六奇写此书时在清朝,故“努尔哈赤”四字讳缺,代之以方框。

总之,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明人多有记载,说他姓佟。

二、其他多说

努尔哈赤曾同朝鲜打交道数十年,关于他的姓氏,朝鲜文献留下大量记载:(一)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载述,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朝鲜国王回帖云:“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尔哈赤禀”云云。

努尔哈赤自称姓佟。申忠一作为朝鲜南部主簿到达建州佛阿拉,受到努尔哈赤的接见,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回国后将见闻写成《申忠一书启及图录》即《建州纪程图记》,资料珍贵,相当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尔哈赤本人让他转给朝鲜国王李昖的。这是努尔哈赤亲自审阅过的正式公文,应当算是第一手资料。

(二)朝鲜李朝《光海君日记》六年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六月丙午记载:奴尔哈赤,“酋本佟姓,以女真故种也。”

(三)朝鲜《李朝宣祖实录》三十八年即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十一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给朝鲜的国书里,也自称是“建州等地方国王佟”云云。

(四)朝鲜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卷二十三引《丙子录》云:“奴尔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其祖叫场,父塔失,并及于阿台之难,有殉国之忠。”

以上列举明朝与朝鲜共十四条史料,都记载努尔哈赤姓佟。

当然,朝鲜文献更多的是把“佟”写作“童”。举例来说,《建州纪程图记》记载:童交清哈(即觉昌安)子托时(即塔克世)。就是说努尔哈赤的祖父为“童交清哈”即“童觉昌安”,父亲为“童托时”即“童塔克世”。由此看来,努尔哈赤也应当是“童努尔哈赤”。更远些说,努尔哈赤的先祖为“童猛哥帖木儿”,也是姓童。当时三姓地方除“童猛哥帖木儿”外,另一首领就是“童於虚出”,此人就是《明太宗实录》记载的阿哈出。永乐年间阿哈出曾因从征有功,被明朝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受到丰厚赍赏,还成了皇家的亲戚。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后来从朝鲜迁到婆猪江(今浑江),又迁到苏子河,开辟并奠定了建州女真在辽东发展的基地。

那时,女真人姓佟或童的很多,这是一个较普遍的姓氏。如前面说的,朝鲜使臣申忠一到建州老寨,沿途遇到的女真诸部酋长很多都姓童,他在《建州纪程图记》里记述的有:童汝乙古、童复应古、童流水、童亲自哈、童牌麻、童时罗破、童胡者打、童尼求里、童愁沙、童阿之夫、童阿斗、童时伐伊、童多古、童阿愁、童麻罗好、童歪、童豆伊致哈、童阳古、童欲古伊、童暗复应古、童光斗、童加可共二十二户姓童的人家。

“佟、童”二字,在明朝多用“佟”,而在朝鲜多用“童”。佟姓或童姓为什么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呢?章炳麟在《清建国别记》中认为:佟姓是辽东的著姓,原来是汉人的姓氏,后来常被夷人袭用,以假冒汉人,别于夷类,自高身价。清人的祖先,也为了“羞于为夷”,才“以佟氏上达”。

清朝皇室祖先在名字之前冠以“佟”姓,是借用了汉人的姓氏。我们知道佟姓或童姓,不但是辽东的显著大姓,也是当时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谁做了部落的酋长,谁与明朝发生关系,谁就以佟或童为姓,通过“四译馆”,转给明朝政府。有人统计,“佟氏世仕虏中,固山、公、侯、文武大吏将数百人”。

可见,清朝的先世,羞于为夷姓,以佟氏上达,则自处于夷、汉之间。前面说的阿哈出姓童,当然也是借用汉姓,以抬高他的身份。

除上面说的努尔哈赤姓佟或童之外,朝鲜人还记载他姓雀或崔。朝鲜《光海君日记》六年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六月丙午条记载:建州夷酋奴尔哈赤,“称雀者,以其母吞雀卵而生酋故也”。“雀”“崔”字形相近,音也略似。说努尔哈赤姓雀或崔,有以下解释:因本文开篇介绍过的神话,天女佛库伦吞服神鹊落下的朱果,感孕而生爱新觉罗始祖布库里雍顺,所以传闻其姓雀(鹊)。满洲皇室确有“后世子孙俱以鹊为祖”的传说和记载。

满洲还流传乌鹊搭救老汗王的传说,并有神杆锡斗盛物祭祀神鹊的习俗。

这都说明满洲先人曾把乌鹊作为图腾。这些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鹊”

或“雀”相联系。

从“鹊”到“雀”,又从“雀”到“崔”。“雀”与“崔”在汉文中字形相近,所以不排除“雀”与“崔”二字因字形相近而通假的可能。

还有学者提出“崔”就是“觉罗”。赵庆男《乱中杂录》卷五记载:“老胡崔姓”;李肯翊《燃藜室记述》记载:“老酋姓崔”;曾在萨尔浒大战中被俘的朝鲜军队统帅姜弘立,亦有“老酋(胡)崔姓”之说。以往人们多认为上述说法荒诞无稽,而不加以研究。后来有学者认为:在朝鲜语中,“崔”与“觉罗”

的“觉”这两个字音相近,所以怀疑“崔”就是“觉罗”的误读。

既然努尔哈赤姓佟或童,是借用汉人的姓,那么他的姓氏到底是什么呢?

三、爱新觉罗

清皇室的姓氏,官书记载为“爱新觉罗”。

首先,清朝皇帝说自己“受姓于天”,姓“爱新觉罗”。《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

相传有天女三,曰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库伦,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爱之,不忍置诸地,含口中。甫被衣,忽已入腹,遂有身。告二姊曰:“吾身重,不能飞升,奈何?”二姊曰:“吾等列仙籍,无他虞也。此天授尔娠,俟免(娩)身,来未晚。”言已,别去。佛库伦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有身之故。因命之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布库里雍顺……”(《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这里说清朝皇帝的祖先布库里雍顺,为天女所生,姓爱新觉罗。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此事,加了注解: 爱新(华言金也), 觉罗(姓也)。也就是说,爱新觉罗,用汉语说,就是金觉罗。

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之后,清朝官修的“会典”“玉牒”“通谱”“老档”“方略”“通志”“源流考”,以至于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的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清人与金人,本是同族源。在明人记述里, 便已有这种说法。举一个例子,满洲兴起,努尔哈赤占领辽东,皇太极率军攻打北京。明朝皇帝下令掘毁北京房山金陵,以破坏满洲的风水。清室也承认自己是金的后裔。《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二年(1747 年)七月十八日记载乾隆帝的话说:“金源即满洲也。”

后来乾隆帝又说:“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氏,国语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派之证。”由此可知,金人与清人,是同一种族。金人的姓氏,据元朝的姚燧说:“金有天下,诸部各以居地为姓。”就是说金人的姓氏,多由他们居住的地方而得来。郑天挺《清史探微》认为,《金史》中的“夹谷氏”或谓“夹温”;金启泊”图孮《爱新觉罗氏之谜》一文认为,《宴台女真进士题名碑》中的“交鲁”一姓与“觉罗”音相合,证明金代已有此姓。

清人的姓氏是不是也由居地名称得来的呢?我们从《满文老档》与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可以知道有的姓氏也是从地名得来的。

“觉罗”一词,满文写作gioro。《满洲实录》记载:建州地方有muhu gioro,就是《清太祖高皇帝实录》里的“木户角洛”,也译成“穆瑚觉罗”。gioro 后来通常用“角落”和“角洛”,而不用“觉罗”,这是为了使后人读了不致联想到满洲皇室的姓氏。满洲以居地为姓氏,是常见的事。清初帝王说自己的姓氏是天赐的,这是讳言他们得姓于居地觉罗故里,因为那是一个荒僻寒微的地方。

后世子孙修《实录》的时候,用“角落”和“角洛”来代替因故里而得姓的“觉罗”,实在是为了隐蔽他们寒微的家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记载有八种觉罗:“觉罗为满洲著姓,内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等氏。”可见“觉罗”是满洲皇室旧有的姓氏,“爱新”是后来加添的,其目的在于显示帝王的尊贵。

为什么到清太祖的时候,他们舍弃了汉人的佟姓,而自称姓觉罗呢?因为佟姓毕竟是个汉人的姓氏,虽然借用了可以假冒汉人,在和明朝官方文书往来时方便些,可是金姓却是金朝女真的国号,不但可以自显是帝王族裔的血脉,而且可以借着它在女真部族中有所号召。因此,“爱新觉罗”这个姓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

有学者查过:在《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里,很少出现“爱新觉罗”一词,仅有三例。并认为:清太祖建元天命后,在gioro(觉罗)姓前冠以aisin (爱新),标示其有别于一般人的高贵身份。

乾隆帝在《盛京赋》中说:

帝女天姝,朱果是吞,爰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

清朝太祖的姓氏,原来就是“觉罗”。而“觉罗”这个姓氏的由来,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是因居地而得名。努尔哈赤的祖先,曾经姓佟或童。他们借用了汉人的姓氏,其目的:一是自高门第;二是便于同汉人往来;三是利于同朝鲜交际;四是书文有利于上达朝廷。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后金、龙兴大业的时候,为着振奋女真志气,团聚女真部民,同明朝对抗,便舍弃了汉人姓氏——佟或童,在自己原有姓氏“觉罗”之前,加上一个徽称“爱新”

(金),于是就变成“爱新觉罗”,并流传故事,加以神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满洲先祖本姓“觉罗”(或雀、或崔),后来借用汉人的姓氏而姓“佟”(或童),清朝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自称姓“爱新觉罗”,即“金觉罗”,既不是“受姓于天”,也不是“荒诞无稽”,而是在其原有的“觉罗”上,添加徽称“爱新”(金),就成了姓“爱新觉罗”。

这里顺便说一下,努尔哈赤不仅姓什么是个历史之谜,而且他的名字也有不同的说法。努尔哈赤,满文《玉牒》写作。其拉丁字转写为nurgaci,抑或写作nurhaci。均不见于《无圈点老档》即《旧满洲档》或《老满文原档》或《满文老档》。在满文体的《满洲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祖本纪》中,清太祖的名字为贴签或讳阙。经我查验:黄签之下,空白无字。清史界有学者认为:清太祖起名时尚无满文,时用蒙古文,其名字或为蒙古文。据查,在蒙古文中找不到它的含义。也有的学者鉴于蒙古文是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创制的,所以从回鹘文入手去探求其语义。在回鹘文中,nur(努尔)是“光明”的意思;haji(哈吉)是“朝圣”的意思。清太祖的名字nurgaci 或nurhaci,如由维吾尔语经蒙古语,而转被满语所吸收,那么在满语中应当出现这一词语。但是,在女真文和满文中,均未见nurgaci 或nurhaci 一词。可见上述诠释似不可通。另有一说认为努尔哈赤原意为“野猪皮”,据金启孮先生笺示:唯幼时曾闻满文专家舍翁松贤前辈说过,努尔哈齐系“野猪皮”之义,舒尔哈齐为“小野猪皮”,雅尔哈齐为“豹皮”。其说必有根据。后闻西伯利亚通古斯各族民俗,小儿多喜以所穿之某种兽皮之衣,以为乳名,可反证松贤之说确实无误矣。(金启孮先生手书)满语nurheci(奴可齐), 意为野猪皮。shurha(舒尔哈〔齐〕), 意为小野猪皮。yarha(雅尔哈〔齐〕),意为豹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即dorgon,意为獾。其侄阿敏之子固尔玛浑,即gūlmahūn,意为兔子。其嫡长孙杜度,即dudu,意为斑雀。其外孙库尔缠,即kūrcan,意为灰鹤。上述努尔哈赤家族中兄弟、子孙的名字,都同动物有关。此外,满族一些人物的名字也同动物有关,如马福塔,即mafuta,意为公鹿,等等。

朝鲜史籍记载清太祖的名字为“乙可赤”“奴可赤”,似即nurhaci 的对音。

在《明神宗实录》里,努尔哈赤进京贡方物、奏表文,朝廷颁敕封、赐宴赏的记载均称其为“奴儿哈赤”。至于朝鲜称“奴可赤”,似为“奴儿哈赤”之急读。总之,nurhaci 即努尔哈赤,按照满文的本意,是“野猪皮”的意思。后来这一名字在满洲文献中不见出现。对清太祖名字满文本意的考释,纯属学术范畴。上述陋释,或有疑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的是逻辑理智,摒弃的是情感偏见。同时,在我国东北方言中,“齐”与“赤”同音,满文体nurhaci 应音译作努尔哈齐,现从历史传承,约定俗成,仍称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