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清帝先祖谱系

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不能不明其身世。翻开“二十四史”,从秦朝始皇帝嬴政,到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皇帝数以百计。要论身世,追溯谱系,故事最为奇特、具有传奇色彩的,当算是秦始皇嬴政和清太祖努尔哈赤。

秦始皇嬴政出身于秦王世家,自缪公以来,至于秦始皇,二十余君王,常为诸侯雄,家族显赫,记载详明。然而,关于秦始皇嬴政的身世,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这里说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子楚,作为人质,住在赵国。子楚看到吕不韦的爱姬很漂亮,又很喜欢,便娶之为妻,生下秦始皇。太史公在上文用了“隐笔”,就是没有将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这件事挑明,笔藏着隐意。怎么知道呢?《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索隐》按云,“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

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子楚,就是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前文的《索隐》提供线索,按图索骥,再看《史记· 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

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史记· 吕不韦列传》卷八五)这个故事说的是,秦始皇的祖父安国君(即孝文王)有子二十余人,他的正夫人——华阳夫人很受宠爱但没有儿子,而安国君的儿子子楚在众兄弟中排行居中,其母夏姬也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的质子常住赵国。因秦国发兵攻打赵国,子楚在赵,不受待见;他又因经济拮据,颇不得意。吕不韦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商人,他以豪商的视角,认为子楚是个“奇货可居”的人。吕不韦先送钱给子楚,让他疏通上面关系,结交宾客;同时花钱买通华阳夫人的姐姐,说服华阳夫人,求得安国君同意,立子楚为嗣子。吕不韦再施计,将自己已经怀有身孕的、姿色艳美而又能歌善舞的爱姬送给子楚。后来安国君嗣立为秦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安国君死,子楚继承王位,这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即位三年而薨,太子嬴政立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被尊为相国,号称“仲父”。上面讲的那位赵国艳美姬妾,所怀的身孕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子楚即庄襄王的儿子?当时没有,也不可能做DNA 基因检测,且此事外人根本不可能得知真情。所以秦始皇的生身父亲是谁,这是一个永远不能被破解的历史之谜。

清朝的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

赤,他的身世、谱系,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成为又一团历史之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

还没有创制满文,所以也就没有留下完整的文字记录。同时,汉文虽留下雪泥鸿爪似的记载,但既笼统,又残缺,所以汉文资料也解不开这个历史之谜。因此,中外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历史学家,从女真-满洲人的传说、口碑,女真文和满文文献,朝鲜人的零碎记载,汉文的散见史料等入手,试图揭开这个历史之谜。

一、始祖显赫

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史料最早的记载是元末明初的猛哥帖木儿。朝鲜《李朝实录· 燕山君日记》记载:“斡朵里乃大金支裔也。”可见猛哥帖木儿乃是大金的后裔。

元朝在后世称为建州女真的地区,设置五个万户府,任命五个万户。猛哥帖木儿曾是这五个万户中的一个。万户的官职是世代相袭的。猛哥帖木儿的祖辈世袭为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统领所属女真军民,为元朝政府耕猎纳贡,镇抚北边。猛哥帖木儿驻地的斡朵里城,曾是辽、金、元三朝的北方重镇。这个地区,自然条件较好,居住人口较少。

到元末明初,斡朵里万户是谁呢?朝鲜的《龙飞御天歌》作了已知最早的记载:如女真,则斡朵里、豆漫、夹温· 猛哥帖木儿,火儿阿、豆漫、古论· 阿哈出,托温、豆漫、高· 卜儿阏。朵,都果切;斡朵里,地名,在海西江之东,火儿阿江之西。火儿阿,亦地名,在二江合流之东,盖因江为名也。托温,亦地名,在二江合流之下,二江皆自西而北流,三城相次沿江。夹温,姓也;哥,居何切,猛哥帖木儿,名也。古论,姓也;阿哈出,名也。高,姓也;阏,阿葛切,卜儿阏,名也。(权踶等《龙飞御天歌》)上引文字,斡朵里、火儿阿、托温,是地名,分别是三座城;豆漫的汉译是万户,依兰豆漫汉译是三个万户;夹温、古论、高分别是姓;猛哥帖木儿、阿哈出、卜儿阏分别是人名,就是三个万户,分领其地,分统其众。前引斡朵里万户夹温· 猛哥帖木儿,火儿阿万户古论· 阿哈出,托温万户高· 卜儿阏,他们的所在地——斡朵里猛哥帖木儿部,驻地在牡丹江入松花江的江口以西;火儿阿即胡里改阿哈出部,驻地在牡丹江入松花江的江口以东;托温部驻地在二江合流以下。三地因江而名,三个万户,彼此为邻。两江都自西向北流,斡朵里、火儿阿(胡里改)、托温三城,相次沿江,相互联系。

以上是说元朝末期,在牡丹江汇入松花江的地域,居住着女真三个万户,他们是斡朵里部的猛哥帖木儿,火儿阿即胡里改部的阿哈出,托温部的卜儿阏。我们这里重点说斡朵里部猛哥帖木儿,兼及胡里改部阿哈出。

明洪武四年(1371 年),设置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洪武八年(1375 年)十月,明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后管辖辽东地区,再后达到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在洪武朝,猛哥帖木儿仍任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于明洪武五年(1372 年)前后,猛哥帖木儿率领斡朵里女真部民,溯牡丹江而上,避乱迁徙,几经辗转,饱历艰辛,先移居凤州(今吉林省海龙县境),又南迁到珲春河流域居住。约在洪武九年(1376 年)到十七年(1384 年)之间,猛哥帖木儿率部众,离开珲春河畔,南渡图们江,进入朝鲜东北部庆源、镜城一带居住。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再南移到图们江下游斡木河(今朝鲜会宁)一带地方居住。

明初,女真分为四大部,这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黑龙江女真和东海女真。永乐七年(1409 年)闰四月,明朝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治所在辽、金奴儿干城旧址, 即黑龙江下游亨滚河口对岸附近特林地方, 亦即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地方。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的地方军政机构, 辖三百八十四卫、二十四所、七站、一寨;外卫世官“凡袭替、升授、优给、优养及属所军政,掌印、佥书报都指挥使司,达所隶都督府,移兵部”。其辖境东起鄂霍茨克海,西到大兴安岭,西北迄鄂嫩河,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奴儿干都司的设置,加强了明廷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四大部女真以及吉烈速、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群的辖治。后来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兴起,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的经营,女真各部统一,就囊括了明奴儿干都司辖下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黑龙江女真和东海女真等各部。

明代女真地区的官员,包括都

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职,仍照旧俗,各统其属,按期朝贡,奏报朝廷,“给与印信”。其官职世袭,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须由明廷谕准。

先是,约于洪武初,元朝三万户之一的阿哈出溯牡丹江南迁,到图们江地带居住。朱棣为燕王时,曾北征故元势力,兵至斡朵里城地带。据朝鲜史书记载,朱棣曾娶阿哈出的女儿为王妃。永乐元年(1403 年)十一月,阿哈出到应天(南京)朝贡。明廷在胡里改部诏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命阿哈出为指挥使。并为千百户所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这是明朝始设建州卫,并任命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第二年,明廷正式建置建州卫。

永乐四年(1406 年),阿哈出因兀狄哈侵扰,与朝鲜关系不谐,又率部众由图们江地带西迁到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居住。在这里交代一下:阿哈出于永乐九年(1411 年)逝世,由其子释加奴袭官。释加奴约在永乐十八年(1420 年)去世,由其子李满住承袭官职,统辖建州卫。李满住是建州卫的重要人物,受到努尔哈赤等的仰慕,后面还要述及。

明成祖朱棣设置建州卫后,继续招抚女真各部。永乐二年(1404 年),派辽东千户王可仁前往图们江等地,安抚建州女真。明成祖在阿哈出来朝贡时,了解到了猛哥帖木儿的情况,于是派钦差千户王教化等持谕前往斡木河,招抚猛哥帖木儿:前者阿哈出来朝,言尔聪明,识达天道,已遣使赍敕谕尔。使者回复,言尔能恭敬朕命,归心朝廷,朕甚嘉之。今再遣千户王教化等,赐尔等彩段表里,尔可亲自来朝,与尔名分、赏赐,令尔抚安军民,打围牧放,从便生理。

猛哥帖木儿受谕后,随钦差千户王教化等,于永乐三年(1405 年)底到南京入朝。明成祖“授猛哥帖木(儿)建州卫都指挥使,赐印信、花金带,赐其妻幞卓、衣服、金银、绮帛”。

猛哥帖木儿有一个大的家族。他的父亲挥厚,为元末万户;母亲,为也吾巨。挥厚去世后,其母改嫁挥厚异母弟包奇,又生同母弟於虚里、凡察等。

猛哥帖木儿受明廷敕封,威望大增,更加提高了他在家族及部中的地位。猛哥帖木儿有正军一千名的精强队伍,分作中军、左军、右军三军,自率中军,其同母异父之弟凡察领左军,其子权豆(阿谷或作阿古)领右军。三军平时耕牧围猎,战时驰驱出征。

永乐九年(1411 年)四月,猛哥帖木儿因与朝鲜关系不好,加之蒙古兀狄哈侵袭,便率部众前往凤州,与建州卫阿哈出同住一地。猛哥帖木儿迁到凤州后,更加密切了同明廷的关系。永乐十年(1412 年),猛哥帖木儿入京朝贡述职,明廷考虑到他和阿哈出原皆为元朝的万户,便增设建州左卫,命猛哥帖木儿领其卫,任指挥使。这样,原来的建州卫就分成两个卫——建州卫和建州左卫。

永乐二十一年(1423 年), 猛哥帖木儿“率正军一千名, 妇人小儿共六千二百五十名”,分批返回斡木河“旧居耕农”。他迁住斡木河之后,仍同明朝政府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并为明廷悉心任事。如在永乐十一年(1413 年)到十五年(1417 年)的五年之间,猛哥帖木儿曾三次到北京朝贡。

明永乐二十年(1422 年),建州卫李满住也向明廷请求迁往别处安居。翌年初,明廷谕准李满住迁往婆猪江多回坪等处居住。永乐二十二年(1424 年)四月,李满住率部众到达婆猪江西岸兀敕山南麓瓮村一带居住。这里,现在是辽宁省抚顺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地带。

明宣德期间,建州女真发生重大事件,就是斡木河事件。先是在宣德元年(1426 年)正月朝贡时,猛哥帖木儿受到朝廷封赐:命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猛哥帖木儿为都督佥事,赐冠带。

猛哥帖木儿被封为都督佥事。《明史· 职官志五》记载:都督佥事,武职,正二品。宣德八年(1433 年)二月朝贡时,猛哥帖木儿又被封为右都督、都指挥佥事。《明史· 职官志五》记载:左、右都督,武职,正一品。在这次朝贡之后,猛哥帖木儿和弟凡察、长子权豆,并随同明辽东都指挥佥事裴俊等一起返回斡木河,协助明廷管束杨木答兀的人马。杨木答兀为辽东女真豪族,在开原任千户。他在不受管束、屠城剽掠后,“挈家逃窜”至斡木河。不久,发生斡木河之变。

宣德八年(1433 年)六月, 明辽东都指挥同知裴俊奉旨, 率领官军一百六十一名,赍敕前往斡木河,收取杨木答兀所掠人口。裴俊一行于八月二十七日,到斡木河地带下营。猛哥帖木儿率弟凡察、子权豆及兵马往会裴俊一行。闰八月十五日,杨木答兀伙同古州女真部阿答兀等三百余人马,群骑冲突,前来抢杀。猛哥帖木儿及弟都指挥凡察、子指挥权豆等,奋力保卫裴俊一行。经过激战,杨木答兀等势绌力穷,夺路而逃。但是,凡察、权豆及明军四人受伤,所载赍赐物品及马二十八匹被杨木答兀抢去。猛哥帖木儿同裴俊追赶杨木答兀至河的北岸。后来,杨木答兀纠合八百余人马,披挂明甲,气焰汹汹,到猛哥帖木儿、凡察、权豆等住家和裴俊营寨,攻破栅墙,包围房舍,放火焚烧,肆行抢掠,致猛哥帖木儿及长子权豆等男子俱被杀死,妇女尽行抢去。猛哥帖木儿次子董山(童仓)被掳走,弟凡察负伤出逃。建州左卫受到了重创,寨破人亡,劫难空前。斡木河之变及由此引发的建州左卫女真举部迁徙辽东,成为女真- 满洲崛兴的历史起点。

努尔哈赤的先祖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在斡木河之变中忠于朝廷,身死部破。猛哥帖木儿生前曾受明廷封赐印信、衣袭、绮帛、金带,并曾先后多次到京朝贡,“归心朝廷”,这对他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后裔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先祖危艰

猛哥帖木儿战死,儿子董山被兀狄哈掳去。明廷升猛哥帖木儿异父同母弟、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凡察为都督佥事,执掌建州左卫事务。凡察深感在斡木河实难久居,于正统五年(1440 年)九月率部到达苏子河(苏克素浒河),与李满住会合。明廷得知这一信息后,将凡察所领的建州左卫部众,安置在以苏子河上游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为中心,包括今海龙县以南、桓仁县以西的丘陵河谷地带居住。董山被掳后不久,被毛怜卫指挥哈儿秃赎回,家寨破败,难以生存,便投靠叔父凡察。

建州女真经过半个世纪的离合辗转,又重新聚集在一处。这片群山环绕的苏子河谷地,为后来努尔哈赤崛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前述在斡木河之变中,建州左卫的卫印“失落”,朝廷重新颁发建州左卫新印。于是,凡察继猛哥帖木儿之后,成为建州左卫的掌印首领。而归来的董山是猛哥帖木儿的次子,手中有明廷给其父猛哥帖木儿的旧印。董山迁往苏子河时二十二岁,体格魁伟,仪表威严,所属部众,心多倾附。一卫新旧两印,叔侄纷争不已。

明正统六年(1441 年)八月,明辽东总兵官、都督佥事曹义亲到开原,同两方协调,宣谕法制,晓以利害。看其民意,偏向董山,凡察虽勉强同意交出新印,但情绪怏怏,如果强行去做,恐难长治久安。为此,曹义请设置建州右卫,安置凡察,以消争衅,安靖边陲。

正统七年(1442 年)二月,凡察和董山到京朝贡,朝廷作出解决“叔侄争印”的新决策。这就是:明廷分建州左卫为二,增设建州右卫,董山领建州左卫事,并升建州左卫指挥使、都督同知;凡察掌建州右卫事,升为都督同知。

从此,建州女真就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时掌建州卫印的李满住,娶权豆(董山之兄)的孀妇为妻;掌建州左卫印的董山,又求娶李满住之女为妻。因此,虽有“建州三卫”之名,实际上他们却居住一处,同族联姻,都是明政府辖治下的建州女真部。“建州三卫”后来成为满洲形成的核心,也是努尔哈赤崛起的基地。

董山迁往苏子河三卫合住后,官至右都督,势力重新大振。他乘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年迈之机,起而兼管三卫,颇有统一建州女真之势。董山等女真贵族借口反对明朝政府的压迫,不时出兵辽东地区“犯抢”,掠夺耕牛、马匹、衣物、粮食和人口,给辽东人民带来灾难。明朝中期,国力强盛,明廷在加强对女真等族管辖的同时,又实行民族分裂和民族歧视的政策。就是使其“各有雄长,不使归一”,彼此掣肘,尔争我杀。这种“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的政策,是明朝统治者对女真族的传统政策。同时,明辽东镇守太监、总兵官等,常对女真抚安无方,横加勒索,滥杀贡使,启衅冒功,这就激起了女真首领的不满,以“寇掠”相报复。明廷则派兵攻杀,朝鲜也相呼应。仅建州女真迁居辽东的半个世纪间,先后受到朝鲜三次(其中一次与明朝合军)、明军三次袭创。其中最为惨重的是成化年间董山再度蒙难。

成化三年(1467 年), 建

州左卫都督同知董山入京朝贡,

在返程中被执,羁之广宁(今

辽宁省北镇市)。同年九月,

明军会合朝鲜军,合攻建州,

董山被杀于广宁羁所。据明军

左哨和右哨的奏报,两哨共斩

首六百八十一人,擒获九十四

人,俘获一百五十一人,夺回

被掳男妇一千一百六十五人,

总计两千零九十一人。斩李满住及其子古纳哈等。

建州女真受到明军和朝鲜军的夹击攻剿,栅舍被焚烧,部民被杀俘,粮食遭烧掠,首领遭斩杀,焚**殆尽,部落残破,罹难空前,无法统一。

明成化十五年(1479 年)十月丁亥(初五日),明廷命太监汪直监督军务,抚宁侯朱永佩靖虏将军印、为总兵官,后命陈钺以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参赞军务,统帅大军,再次征剿建州,攻其不备,捣其巢穴;又命朝鲜国王李娎出兵,配合明军,夹击建州。

这场征讨建州女真之役,自十月初五日命将出征,中经闰十月,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其结局,《明宪宗实录》载抚宁侯朱永等奏报:谓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

建州女真三部,遭受三次重击,从此之后,衰落百年。

董山有三子:长妥罗(脱罗),次妥义谟,次锡宝齐篇古。董山于成化三年(1467 年)“丁亥之难”死后,妥罗继父为建州左卫都指挥同知,任职于建州左卫,主要在成化和弘治两朝。在成化朝,查《明宪宗实录》,有九处记载妥罗之事,其中记载妥罗七次到北京朝贡。在弘治朝,查《明孝宗实录》,妥罗曾五次入京朝贡。弘治中,妥罗晋为一品都督。妥罗执掌建州左卫印时,因其部受明军“获其部属头畜,焚其庐舍积聚”,遭到惨烈重创,元气一时难复。

他又软弱柔顺,建州女真仍处于分裂状态。明正德元年(1506 年),妥罗死去。

明廷以妥罗之子脱原保袭其父职,为都指挥使。

建州左卫指挥使脱原保,在明正德朝,查《明武宗实录》记载,曾先后六次入京朝贡。他曾于嘉靖二年(1523 年),最后一次进京朝贡,仍同明朝保持密切的关系。

三、父祖忠明

建州左卫都督妥罗的三弟锡宝齐篇古,其事迹不详于文献记载。锡宝齐篇古只有一子,名福满。他就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有六子:长子德世库,居觉尔察地;次子刘阐,居阿哈河洛地;三子索长阿,居河洛噶善地;四子觉昌安(叫场),居赫图阿拉地;五子包朗阿,居尼麻喇地;六子宝实,居章甲地。六人各筑城分居。《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六子六处,各立城池,称为六王,乃六祖也。”福满六子,环卫而居,彼此护卫,声息相通,成为建州女真中的一个大宗族,苏子河地域一个稍有势力的大宗族。

努尔哈赤的祖父是觉昌安。觉昌安继承先业,居住在赫图阿拉。

满语hetu 的对音,意为横;“阿拉”是满语ala 的对音,意为岗。赫图阿拉意为横岗,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

觉昌安是建州女真苏子河部的一个小部的首领。觉昌安有才智,在族中享有威望,与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关系密切。他利用家族的优势,逐步扩大势力范围。其时,近地部落有硕色纳和加虎两个强族,觉昌安率领宁古塔兄弟及子侄,前往征战硕色纳和加虎:破硕色纳子九人,灭加虎子七人,尽收五岭迤东,苏子河迤西,二百里内诸部,由此强盛。

觉昌安族盛势众,颇孚众望。他有五子:长礼敦、次额尔衮、三界堪、四塔克世(他失)、五塔察篇古。觉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是努尔哈赤之父,后被清朝尊为显祖宣皇帝。

综上,努尔哈赤的先世,从猛哥帖木儿,中经董山、锡宝齐篇古、福满、觉昌安,至塔克世,凡六代,历时二百年;由斡朵里,经斡木河,到凤州,再到斡木河,又迁婆猪江,复迁于苏子河谷,屡经周折,历尽艰难,亦分亦合,几盛几衰,最后定居在赫图阿拉。这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比海西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居住的地区更为优越。

建州女真在女真四大部中,

“居中雄长,地最要害”。它毗

邻抚顺,接近汉族聚居地区,

便于和汉族互市通商,输进铁

制农具、耕牛和先进生产技术,

加快了本部经济发展的步伐。

女真社会经济发展,“贡市”和

“马市”贸易扩大,各部经济联

系加强,到十六世纪末和十七

世纪上半叶,出现各部统一与

社会变革的趋势。建州女真由

于历史与地理、经济与文化、

军事与政治、社会与民族、首

领与部民的条件,并巧借明朝衰落、蒙古分裂、朝鲜势弱,以及海西女真诸部争雄而未能形成合力的时机,就成为女真各部统一与社会改革的核心。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出身的努尔哈赤,凭借时代机遇,得益于地理优势,组织部民力量,运用巧妙策略,施展个人魅力,跨入女真各部统一与社会改革的历史之门,而成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努尔哈赤先祖谱系,清人《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明人《明实录》、朝鲜人《李朝实录》的记载,有矛盾、有重叠、有交叉,清史研究者也有不同见解。

我据以上“三实录”,排出努尔哈赤先世的谱系(参考)是:(一)一世祖猛哥帖木儿(布库里雍顺);(二)二世祖董山(童仓),即充善;(三)三世祖锡宝齐篇古(不显贵);(四)四世祖福满(兴祖);(五)五世祖觉昌安,即叫场(景祖);(六)六世祖塔克世,即他失(显祖)。

建州女真的始祖猛哥帖木儿(布库里雍顺),受永乐帝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二世祖董山受封为右都督,掌建州左卫印;三世伯祖妥罗、四世伯祖脱原保,先后执掌建州左卫,多次进京入朝;而五世祖父觉昌安、六世父亲塔克世,同时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关系密切,后来死于兵火。努尔哈赤因此接受“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被明朝封为都督佥事、建州卫指挥使和龙虎将军等。在建州女真中,具有如此家世条件者,努尔哈赤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