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蒙古一后四妃

清太宗皇太极的“一后四妃”都是蒙古族人,都姓博尔济吉特,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在中国历代皇帝后妃史上,一位皇帝娶异民族同姓氏的“一后四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的宫廷秘密何在?皇太极蒙古后妃之谜的起点,在于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因为清朝皇帝娶蒙古后妃的传统,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娶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开始,后来满蒙联姻成为清朝的重要国策。

一、满蒙联姻

努尔哈赤的妻子,据《星源吉庆》与《清史稿· 后妃传》记载,共有十六位。这十六位福晋,从其部属来看:建州女真十人,海西女真叶赫部二人,哈达部一人,乌拉部一人,蒙古科尔沁部二人。科尔沁部驻牧于嫩江流域,东临叶赫,西界扎鲁特,南接喀尔喀,北临嫩江上游地区。科尔沁部为了不被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兼并,便与海西女真的叶赫、乌拉结盟。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哈达、辉发、乌拉、蒙古科尔沁等九部联军发动“古勒山之战”,进攻建州,结果大败。

科尔沁部明安贝勒在战斗中马陷于阵,“骑骣(意为骑马不加鞍辔)马”

仓皇夺命,尴尬逃出。第二年,明安贝勒遣使建州,请求讲和,从此之后,通使不绝。万历四十年(1612 年),努尔哈赤听说明安贝勒的女儿“颇有丰姿”,便遣使求婚。明安“绝先许之婿,送其女来”,让女儿与努尔哈赤成婚。这是后金大汗与蒙古贝勒的第一次联姻。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明安之兄莽古思也以其女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明安之弟孔果尔(又作洪果尔),又以其女送给努尔哈赤为妻。这位博尔济吉特氏福晋,到康熙四年(1665 年)才故去,是努尔哈赤后妃中最高寿的一位。天命元年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努尔哈赤黄衣称朕,科尔沁贝勒翁果岱之子奥巴(又作鄂巴)与努尔哈赤结盟。不久,奥巴亲谒努尔哈赤,受封土谢图汗,娶努尔哈赤养女、舒尔哈齐第四子图伦之第二女为妻。又努尔哈赤养女、舒尔哈齐第四女,嫁蒙古喀尔喀巴岳特部台吉恩格德尔。至此,蒙古科尔沁各部等,全都归附后金。

上述努尔哈赤的满蒙联姻,正如乾隆帝后来在诗中所说:“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这对于清太宗皇太极娶蒙古后妃有着原生性的影响。

二、蒙古后妃

皇太极究竟有多少位后妃,目前尚无确切资料,不能精确统计出来。不过为他生过子女而又能够查考的,共有十五人。她们都各有名号,应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清代官方资料,皇太极的后妃及其名号记述如下:(一)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封为中宫皇后,生育三女:长女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下嫁林丹汗之子额哲;次女封固伦端靖长公主,名字不详;第八女封固伦端贞长公主,名字不详,下嫁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子巴雅思护朗。

(二)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生, 天命十年(1625 年)嫁给皇太极,后封为永福宫庄妃,生女二人,名雅图、阿图;生一子,名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三)敏惠恭和元妃, 博尔济吉特氏, 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生,比庄妃年长五岁,后封为关雎宫宸妃,生一子,未命名,早殇。

(四)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阿鲁阿霸垓部额齐克诺颜之女,后封麟趾宫贵妃,生子博穆博果尔,生女一人(名字不详)。

(五)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阿鲁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后封衍庆宫淑妃,生女一人(名字不详)。

(六)元妃,钮祜禄氏,满洲人,清开国大臣额亦都之女,生子洛博会。

(七)继妃,乌拉那拉氏,满洲人,博克铎贝勒之女,生子豪格、洛格二人;女一人(名字不详)。

(八)侧妃,叶赫那拉氏,满洲人,阿纳布贝勒之女,生子硕塞。

(九)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巴雅尔图戴青之女,天聪六年(1632 年)嫁给皇太极,生女二人(名字不详)。

(十)庶妃,那拉氏,满洲人,英格布之女,生子高塞、女二人(名字不详)。

(十一)庶妃,奇垒氏,蒙古察哈尔部额尔济图固英寨桑之女,生女一人(名字不详)。

(十二)庶妃,颜扎氏,满洲人,布颜之女,生子叶布舒。

(十三)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满洲人,安塔锡之女,生子常舒。

(十四)庶妃(不知氏族),拜祜之女,生子韬塞。

(十五)庶妃(不知氏族),其父名不详,生女一人(名字不详)。

以上所述,可以看出:

第一,皇太极后妃中,能够确指其民族成分的有十三人,而蒙古族为七人,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三点八,且占据后宫核心主导地位。崇德元年(1636 年)四月,皇太极登极称帝,册封“一后四妃”,都是蒙古族人,也都姓博尔济吉特。

第二,皇太极后妃中,没有纯汉族籍的女子,这可能与当时满洲执政者要保持满洲血统,不让汉族危及其政权有关。满汉语言不通,也是因素之一。

第三,蒙古重视世谱姓氏,博尔济吉特氏为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直接后裔,蒙古阿鲁阿霸垓部、蒙古察哈尔部,也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这是皇太极多次与其联姻的政治原因。

第四,满蒙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满族与蒙古族在生活、习俗、语言、宗教等方面,有共同性或相似性。譬如语言,满语和蒙古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满语中有大量蒙古语借词,满洲人听蒙古语大体可以听懂,如在一起生活,很快可以语言交流。又如宗教,满洲和蒙古都信奉萨满教。这些都为满蒙联姻提供了方便条件。

崇德元年(1636 年)皇太极册封“一后四妃”: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东次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 璪、西次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这“一后四妃”,全部来自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

皇太极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一后四妃”,说明他继承了父汗努尔哈赤同蒙古联姻的遗策,继续同蒙古联姻。皇太极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一后四妃”,内关宫壸,外系社稷,下面着重加以介绍与分析。

皇太极的“一后四妃”都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后裔。她们的身世,值得一述:(一)孝端文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生,四十二年(1614 年)与皇太极成婚,时年十六岁。天聪元年(1627 年),因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她被封为大福晋。崇德元年(1636 年)皇太极任大清国皇帝,她被册封为中宫皇后,居盛京清宁宫。顺治帝即皇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入关后居住在紫禁城。顺治六年(1649 年)病逝,享年五十一岁,后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沈阳北陵)。

(二)孝庄文皇后: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关雎宫宸妃的妹妹。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生,天命十年(1625 年)与皇太极成婚,时年十三岁。崇德元年(1636 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 年)她为皇太极生了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布木布泰长得秀美,人很聪明,又知礼数,是皇太极后妃中最著名的,也是关系到清朝早期兴起与强盛的一位关键人物。庄妃在当时似乎不太得宠,皇太极特别衷爱的是关雎宫宸妃海兰珠。布木布泰在皇太极死后的政争中,发挥了调和矛盾、安定局势的作用。她在康熙帝继承大位以及扳倒鳌拜集团的斗争中,为清朝作出了守成兼创业的贡献。她的历史地位是受到后人肯定的。当然这位女性名人的传闻很多,如下嫁多尔衮、温情说服洪承畴降清等,这些事的真实性不大,不过倒是充分反映了她的聪明与智慧、美丽与善良。布木布泰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享年七十六岁。

(三)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是皇太极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位妃子。她是孝端文皇后的亲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亲姐姐。据说她以知书、文静、美丽、睿智而出名,皇太极因此要娶她为妻。她嫁给皇太极时已经二十六岁。崇德元年(1636 年),她居住的宫殿名为“关雎宫”,取《诗经·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典故,表示出皇太极对她的深厚爱情。她曾为皇太极生过一子,不幸早夭。她痛苦过甚、悲伤至极,不久患病。皇太极当时正在明清生死交关的松山大战前线,闻讯后竟不顾一切地从战场赶回沈阳宫中,可惜为时已晚,宸妃先一日死亡。

皇太极悲痛万分,“涕泣不止”,饮食不思,夜不成寐,甚至昏厥。这种真挚爱情发生于帝王身上,还是不多见的。

海兰珠与皇太极的婚姻生活只有七年,死时年仅三十三岁。他们生前恩爱异常,皇太极连死后永眠地下也要傍近宸妃墓地,两人情义深浓,可谓无以复加。

(四)衍庆宫淑妃:名巴特玛· 璪,曾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在林丹汗死后,于天聪八年(1634 年)闰八月二十八日,率众投降后金。第二天,大贝勒代善等举行盛宴欢迎归附诸大臣。第三天,大贝勒代善与众和硕贝勒等上奏,请皇太极娶窦土门福晋为妃。《清太宗实录》里记载了这件事。最初,皇太极不从。代善等认为窦土门福晋“委身顺运,异地来归,其作合实由于天,上若不纳,得毋拂天意耶?……伏念皇上修德行义,允符天道,故天于皇上,特加眷佑”,皇上恩泽娶她,群庶无不欢欣。皇太极犹豫三天,想到“行师时,驻营纳里特河,曾有文雉,飞入御幄之祥。今福金来归,显系天意,于是意始定。”命希福、达雅齐前往迎娶。卫送巴特玛· 璪来的蒙古人闻讯后,都高兴地说:“皇上纳之,则新附诸国与我等,皆不胜踊跃欢庆之至矣!”可见皇太极娶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有着极大的政治意味。《清史稿· 后妃传》记载,淑妃“抚蒙古女”,此女当是她同林丹汗所生。皇太极后命十四弟多尔衮纳娶此女为妻。顺治九年(1652 年)加封为康惠淑妃。

(五)麟趾宫贵妃:名娜木钟,原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囊囊福晋。在皇太极娶了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巴特玛· 璪一年后,林丹汗的囊囊福晋娜木钟,于天聪九年(1635 年)五月二十七日,前来投降后金。

当娜木钟来降时,贝勒阿巴泰等多人因为她是“察哈尔汗多罗大福晋”,请皇太极“纳之”为妻。皇太极以“先已纳一福晋,今又纳之,于理不宜”,而婉然拒之。皇太极命兄长大贝勒代善娶她为妻,大贝勒因“其贫而不娶”。

这个“贫”字,可能不是理由,而是另有隐情。诸贝勒再三坚请,认为这是“天赐”,不是“强娶”,皇太极这才同意。皇太极随即于同年七月将娜木钟纳入后宫。后顺治加封她为懿靖大贵妃。康熙十三年(1674)病死。她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在顺治朝留下一段故事。《清史稿· 后妃传》记载她还有一个“抚蒙古女”,可能是同林丹汗所生,带到宫中抚养成人的。

皇太极一生的婚姻多为政治婚姻,与蒙古的关系特别重要,这从盛京皇宫的五宫后妃都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一事可以证明。皇太极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后妃,除三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外,有两位曾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福晋和窦土门福晋,且她们都同林丹汗生育过女儿,皇太极将她们收留在宫中加以抚养。皇太极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一后四妃”,对满洲史、蒙古史、清朝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百年影响

从努尔哈赤开始,由皇太极继承并发展的满蒙联姻,对清朝前期,乃至整个清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天命朝,努尔哈赤要对付明朝,光靠自身女真- 满洲的力量是不够的。

他首先要同蒙古联盟。努尔哈赤刚兴起的时候,蒙古各部首领视之为仇敌。科尔沁贝勒明安出兵参加九部联军之战,就是一个例证。此战之后,双方态度都有转变。先是通婚,继是通使,再是结盟,复是设旗,后是重教等。蒙古科尔沁部,由原来建州的敌人而成为满洲的朋友。努尔哈赤通过与蒙古科尔沁部的联姻,在蒙古各部整体链条上,打开了一个化敌为友的缺口。

在天聪朝,皇太极继续其父同蒙古联姻的政策。天命十年(1625 年),努尔哈赤为皇太极娶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为福晋。她生下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蒙古的外孙福临成了大清的皇帝,这就极大地加强并巩固了满蒙联盟。

这个时期,皇太极的妻子不仅有科尔沁部人,还有察哈尔部人。自称全蒙古大汗的林丹汗,他的遗孀囊囊福晋、窦土门福晋却成了皇太极的妃子,其苏泰福晋也成了郑亲王、后任摄政王济尔哈朗的福晋。这表明漠南蒙古同满洲结成了政治- 军事的联盟。此外,皇太极的两个幼弟:多尔衮娶蒙古科尔沁部莽古思之妹为妻,多铎娶莽古思之女为妻。

在崇德朝,皇太极通过册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后四妃”,使得满蒙联姻达到清朝史、中华史的顶峰。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及其子额哲,向皇太极投降。林丹汗之子额哲则娶了中宫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长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做妻子。在皇太极就任清朝皇帝的登极大典上,额哲用蒙古文宣读表文,承认皇太极不仅是满洲人的皇帝,而且是蒙古人的皇帝。后来睿亲王、摄政王多尔衮成为衍庆宫淑妃即窦土门福晋的姑爷。此外,崇德元年(1636 年),皇太极分封国舅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国舅吴克善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固伦额驸额哲为和硕亲王,布塔齐为多罗扎萨克图郡王,满珠习礼为多罗巴图鲁郡王等。翌年又封莽古思为和硕福亲王,莽古思大福晋为和硕福妃。清朝蒙古后妃于椒房之盛,盖莫过于此。

在顺治朝,顺治帝的十九位后妃中,竟有六位蒙古后妃。其中先后两位皇后都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

在康熙朝,康熙帝的四十位后妃中,有宣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和慧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二人。但是,康熙帝先后有四位皇后(包括后来追封的),没有一位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

尔后,雍正帝的九位后妃中,没有蒙古后妃;乾隆帝的二十九位后妃中,只有一位豫妃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嘉庆帝的十五位后妃中没有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后妃;道光帝的二十位后妃中,只有一位孝静成皇后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均没有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后妃。

据杜家骥教授《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一书统计:清朝二百九十六年间,满蒙宗室联姻八十六次。我初步统计,清帝蒙古后妃:太祖朝二人、太宗朝七人、顺治朝六人、康熙朝二人、道光朝一人,共计十八人,且清太宗二后三妃、顺治帝二后四妃,均出自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一门。上述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乾隆、道光七朝中,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共有皇后五人、皇妃十三人,其中主要出自科尔沁。有清一代帝王多从蒙古科尔沁部纳娶后妃,清室公主也多有嫁给科尔沁王公的。在所有来自科尔沁的清初后妃中,以清太宗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最为杰出,她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对清朝兴起与强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满洲同蒙古联姻,加强了满蒙联盟。举四个例子。

其一,科尔沁部。明安贝勒的四子桑格尔斋台吉、长子伊格都齐台吉、次子哈坦巴图鲁台吉、五子巴特玛台吉,都先后到建州“叩头谒见”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也回赠他们大量盔甲、缎布,做到宾主两欢。明安贝勒本人也在天命二年,即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来“朝贡”,努尔哈赤对这位老丈人特别礼遇,郊迎百里之外,行马上抱见礼,“每日小宴,越日大宴”,留住一月,厚礼送回。明安在天命七年即天启二年(1622 年),带领十六位贝勒及喀尔喀部的一些台吉,“各率所属军民三千余户,并驱其畜产”,从科尔沁前来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为他们别立“蒙古一旗”,是为后来八旗蒙古的基础。天命十年即天启五年(1625 年),察哈尔林丹汗将出兵攻打科尔沁部,科尔沁右翼奥巴台吉向努尔哈赤求援。努尔哈赤命第八子皇太极率兵五千往援,逼走了林丹汗的大军。事后努尔哈赤又把族孙女嫁给奥巴,并与他杀白马、乌牛,祭告天地,盟誓结好。

其二,内喀尔喀部。分为五部,时合时争,自身实力大为削弱。其中,喀尔喀五部中的扎鲁特部、巴岳特部都对努尔哈赤示好。扎鲁特部早就派使臣去佛阿拉,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莽古尔泰、德格类都娶了扎鲁特部贝勒之女为妻,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内喀尔喀五部中最重要的两个首领是介赛(又作宰赛)与炒花(又作炒哈或卓礼克图)。明朝很重视介赛,不惜重金加以收买,利用他对付建州。介赛同明朝三次立盟,与努尔哈赤为敌,并囚系建州的使者。天命四年(1619 年)七月,努尔哈赤率兵攻打铁岭时,介赛为协助明兵而前来参战,战败被擒。努尔哈赤没有杀他,而幽禁他作为人质。后喀尔喀部以牲畜万头赎介赛,努尔哈赤与他盟誓,并命代善娶介赛之女,结为姻盟,将他释回。

其三,喀尔喀巴岳特部。该部达尔汉贝勒之子恩格德尔,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引领喀尔喀五部使臣到建州,“进驼马来谒,尊太祖为昆都仑(昆都仑,谦恭之意)汗”。天命二年即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努尔哈赤将养女(胞弟舒尔哈齐之女)嫁给恩格德尔,恩格德尔便成为后金的“额驸”。

天命九年(1624 年),恩格德尔来后金贺正旦时,朝拜次序竟名列第二,排在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诸大贝勒之前。不久恩格德尔在后金定居,努尔哈赤还特别赐给他庄田、奴仆,授为总兵官。他的子孙有的在顺治朝任领侍卫大臣,爵至一等公。

其四,由努尔哈赤、皇太极创制的满蒙联盟国策,在清定都北京后,得到贯彻。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也。”(《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此话并不为过。在康雍乾时期,满蒙联盟国策得到全面的贯彻和执行。出现了内蒙古(漠南蒙古)、外蒙古(喀尔喀蒙古)、西蒙古(厄鲁特蒙古)和北蒙古(布里亚特蒙古)全部归入清朝版图的局面。这是自秦始皇以降,帝制时代从未出现的大局面。

总之,皇太极继承并发扬努尔哈赤满蒙联姻的政策,通过满蒙联姻——血缘与宗族的纽带,加强满蒙联盟——政治与军事的联盟。这是清朝兴起与强盛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皇太极“一后四妃”皆为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宫廷之谜的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