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来到了亚速尔群岛以南二百二十海里处的海域。天气湿冷,灰色的云低垂,那是北大西洋冬季的一个寻常早晨。“达尔文号”深潜器悬挂在考察船的龙门绞车上,修长的艇艏直指海面,仿佛一柄准备劈开波浪的白色钝剑。

因为兴奋,我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后,我与乔羽等人道别,坐进了深潜器的驾驶舱里。那是一个直径一百二十厘米的钢球,异常狭小,我像是胡桃壳里的胡桃。所幸,深潜器外安装了二十四台全景摄像头,配上虚拟现实眼镜后,舱壁就在我眼中消失了,海底的壮丽景观一览无余。

正因为有了这些摄像头,我们才能捕捉到那些惊人的画面。

当天上午八点二十分,技师锁死了深潜器重达一百六十公斤的舱门。探险开始了。释放指令发出,经过短暂的失重后,我砰”的一声落入水中,像个石块一样落向海底。考察船的船底迅速变小,很快变成了微光闪烁的海面上的一个暗淡小点。不久,连光线也消失了。只有灯光下无数的浮游生物粒子在飞速上移,宛如有人在开车穿过暴风雪。四周变得一片漆黑。所幸,仪表还是可靠的,它告诉我深潜器正以三米每秒的速度向着海底靠近。

这次考察中,我的目的地是一片海底扩张带。它于数年前被首次发现,被称为“海洋之喉”。在那里,熔岩从海岭中央的裂隙中涌出、冷却,凝固为新的海底,锰结核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这里也就是具有“直径量子”的锰结核的发现区域。我们猜想,这里的海底扩张带一定形成了一片宽阔而均匀的熔岩湖泊,就像一个硕大的平底锅,使得本纳德对流涡泡变得均匀,只有这样才会生产出大小均匀的锰结核来。

几分钟后,深潜器已经潜入海面下一千二百公里处。黑暗更浓,浮游生物和微粒也看不到了,海水变得极为澄澈,澄澈得让人怀疑充满那片黑暗的不是海水,而是真空。有人说大海是太空的镜像,我深以为然—黑暗、死寂,还有一分钟的通信延迟。我仿佛是一个宇航员,在没有任何星辰的冷寂太空中孤独地航行着。冷,彻骨的冷。大洋底部的水温只有一摄氏度,驾驶舱在冷却,舱壁上凝结了大颗水珠。我的一双赤脚就踩在舱门的钢板上,冻得发抖,不得不穿上毛袜和防水靴。但即便如此,我的牙齿仍咯咯打战。

坦率而言,我发抖并不仅仅是因为寒冷。当时,我已经对我母亲罹难的过程略有耳闻。有人告诉我,她当时似乎有了一个发现,但对此守口如瓶,唯一的知情人是她的一个学生。有一天,他们乘坐深潜器下潜。深潜器在距离海底二百米的位置上突然失去了联系,声呐中断,音信全无,救援队在海底搜索了几个月都没见到深潜器的丝毫行迹,也找不出事故原因。事到如今,已经没人知道她当时下潜的目的。唯一的线索是当时她的奇怪行动—在失踪前的半小时中,她都在用超大功率的声呐扫描海底,声呐信号的内容是一段她自创的音乐。

向海底播放音乐?播给谁听呢?

在兴奋之外,我也感到了一丝隐隐的恐惧。

但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恐惧。三分钟后,在二千二百米的深度上,我看到了海床。

这是位于中央海岭西侧的缓坡。数十米厚的沉积物覆盖其上,仿佛雪后的一片无边无际的荒原,探照灯只能照亮其中一小块。我扔掉了四个压舱块中的一个,深潜器停止了下降,悬停在海**方,以便我仔细观察周围。只见沉积物上布满了锰结核,每平方米足有十几个,分布均匀,仿佛尘封的古战场中散落的盔甲。

这时,我发现全景摄像机真是个宝贝。它视野极佳,而且可以将海底极为微弱的光线放大数万倍,令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只用了几分钟,我就看到了目标—在中央海岭山脊上跳跃的一片暗红的辉光。它节奏缓慢,却极有韵律,自左向右,像海浪一样波动,仿佛山风中燃起的篝火。深潜器的影子被投射在海**,随着那辉光微微颤抖着。

循着那片辉光,三分钟后,我越过山脊,来到了“海洋之喉”的正上方。

这是洋中脊裂谷宽度最大的位置。我俯瞰着,只见裂谷侧壁陡峭,宛如刀劈斧砍。在那峭壁底部有一道暗红色的熔岩狭缝,像魔鬼的微微裂开的嘴。我拉近相机焦距,努力分辨其细节,但因为距离太远了,那里的熔岩显得朦朦胧胧,看不清楚,必须再下潜,再靠近些,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照片。

距离底部二百米。我看了一眼雷达的读数,忽然意识到,这就是二十年前我母亲失踪的地方。

当年她也是这样,为了看清谷底的景象而毅然下潜吗?

我咬了咬牙,启动了推进器。

两侧的峭壁缓缓上移,慢慢的,“海洋之喉”已经占据了我的整个视野,熔岩表面纹理清晰。然而,我已经感到了那地底火焰的威力—船舱在晃动,被加热的海水正慌乱地上涌,高温透过钢壳传导进来,刚才的冰窖转瞬间就变成了蒸笼。

时间不多,我用最快速度调整好了相机,连续拍摄了大量的相片。

诸位请看,这就是那些照片中的一张,也是目前为止,唯一拍摄到“海洋之喉”核心区熔岩的照片。肉眼可见,涡泡很规则,与我们预测的一样,呈整齐的六边形,排列均匀密集,表面盖着一层乳白色的薄雾,好像一锅煮着的大米粥。在裂谷北端,这些涡泡翻滚得要慢些,颜色也更暗些,更精细的照片显示出那里的涡泡核心已经结晶,锰结核正在形成;而在裂谷南端,这些涡泡则更亮、温度更高、旋转更快些,中心很干净,没有结核。显然,那一种类似于新陈代谢的过程—数以万计的涡泡如齿轮般互相嵌套,精密地旋转着,组成一条火焰巨蛇,头部啃噬着岩石,而尾部不断地结晶、固化、分解,化为无数在海底铺陈的锰结核。那起伏的暗红色辉光仿佛一颗律动的心脏,亘古不息,有一种催眠的力量。

面对此景,我几乎忘记了思考,忘记了呼吸。

不知是不是幻觉,我还听到一种声音正从那里传来,是一种低沉的嗡嗡声,好像一只巨掌,穿过海水,握住深潜器,缓缓摩挲着它的外壳,又好像妈妈的手,在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脑袋,哄我入眠。

二十年前,我母亲目睹这奇景,是不是在震惊中忘记了离开,以至于被突如其来的海底火山爆发吞噬了呢?

我低声默念:“妈妈,我来看你了。”

话音刚落,在那个瞬间,我竟然真切无比地听到了她的回答—

哲哲,你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