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14:30 1

“以下是TRN为您带来的独家整点播报。在此次基地自杀式袭击案件中,受困阿尔菲的人质包括艾德·理查兹和荣获过奥斯卡奖的知名导演娜塔莎·洛维特。”

塞特吩咐给了卡罗琳一个特写,她一脸凝重,塞特希望能捕捉到这个细节。身后的大屏幕里是直升机传来的航拍,近景里有警察、消防员、医护人员及相应车辆,远景里是阿尔菲所在的L型建筑物。

“目前有二十五人受困餐厅,”卡罗琳继续道,“截止到现在,唯一受伤的是阿尔菲的泊车员维克多·科马内奇。三个街区范围内的人员均已安全撤离。警方呼吁公众远离现场。接下来我们将卫星连线纽约大学恐怖主义问题专家阿利斯泰尔·诺贝尔。”

“准备切到诺贝尔,”塞特高声说,“三,二,一。”

诺贝尔体态偏胖,一张肉乎乎的圆脸,还有三层下巴。他远不如麦考斯上镜,不过只要他能讲出塞特想听的故事,那这些就都不是问题。诺贝尔身后是纽约的图景,帝国大厦傲然挺立,异常醒目。

“诺贝尔先生,您如何看待目前的情况?”

“这是基地组织的惯用手法。”诺贝尔说。

毫不犹豫,无须提示,塞特几乎要手舞足蹈了。这位专家一口布鲁克林口音,只不过重音柔和了许多,他说起话来一本正经,信心十足,令人信服,非常适合上电视节目。

“他们选择了一个高调的场合,”他继续道,“这与他们的信条相吻合。回顾一下基地组织过往的种种暴行就不难发现,伦敦爆炸案、马德里爆炸案,还有“9·11”,这些案件目标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它们广为人知。我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时至今日大楼倒塌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当时那一瞬间反复在电视里播放。现如今,每当我登高眺望整座城市,我都不由自主要看看大厦曾经矗立的地方。”

“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表明这是基地组织所为?”

“他们选择的目标往往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9·11”事件中,他们选择袭击五角大楼和世贸中心,分别是对美国军事和财政的打击。据推测,第四架飞机是准备攻击白宫的,如果是真的,他们的企图不言自明。”

他沉思片刻又补充道:“在此次事件中,基地组织没有选其他传统餐厅,独独看中了娱乐圈钟情的阿尔菲,这不是对阿尔菲的攻击,而是对美国梦的攻击。”

塞特听完会心一笑,“对美国梦的攻击”,他要好好做个片段剪辑出来。塞特低声给卡罗琳抛去一个问题,他提前跟诺贝尔沟通过,所以他知道这位专家会说什么。直播就像法庭,除非你已经知道答案,否则一开始就不要问这个问题。

“不过基地组织有时候也不按常理出牌,”卡罗琳说,“他们往往悄无声息地发动攻击,但是这次似乎并非如此,原本应该是一场直接的自杀性爆炸,现在却成了持久战,对此您有何看法?”

“问得好。”诺贝尔欣赏地冲卡罗琳笑了笑,“某种程度上是这样,没错,他们通常会快速而安静地发起攻击。但他们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灵活性,他们总是在调整和完善战术。必须记住的是,他们希望信息的受众尽可能广泛,这次就是如此,拉长了战线就等于把媒体曝光率发挥到了极致。”

“您认为此次事件会如何收尾?”

塞特觉察到了诺贝尔的迟疑,“拉近一点儿。”他低声冲着话筒说。

屏幕上诺尔贝的脸变大了,纽约市的图景渐渐模糊,他看上去忧心忡忡,无奈地摇摇头。

“我也希望这么说,不过这种情况很难圆满收场。这位恐怖分子穿着炸弹背心出现时,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制造事端,我唯一确定的是,他必定会引爆炸弹,如此一来,人们怕是无法幸免于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