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太子的冤案及其他

汉武帝刘彻原是景帝次子,他哥哥刘荣早已立为太子.后来刘荣的母亲栗姬得罪了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长公主跟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合谋,把太子废了,栗姬怀恨而死,刘彻这才作了太子。所以史书说“帝之为太子,公主有力焉”.

长公主帮助刘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长公主的女儿阿娇嫁给刘彻,作了太子妃。刘彻登基之后,就又将陈妃(阿娇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册立为皇后r丈母娘帮女婿的忙,这是天经地义的,何况他们之间还有姑侄关系呢!

陈皇后自认为她家对皇帝有恩,免不了要恃功邀宠。偏偏她不生孩子,到处求医问药,药费花了九千万钱,却还是没有效果.她又醋劲很大,千方百计阻挡皇帝纳妃,结果跟皇帝的关系越来越糟。

武帝有个姐姐平阳公主,下嫁给平阳侯曹寿。有一天,武帝到霸上去,归来时路过平阳侯府,便去看望姐姐。平阳公主见弟弟来了,十分高兴,摆宴款待,还把府中养的歌姬们唤出,让她们唱歌为皇帝佐酒。武帝喝得醉醒醒,见歌姬中有一位穿绿衣的姑娘,生得俊美娇秀,格外动人,便问这个人是谁。却原来她叫卫子夫,母亲卫媳是陈家的老仆。公主让卫子夫陪酒.皇帝对她显出十分爱慕的样子。第二天公主便把卫子夫送进宫中。 .武帝很喜欢卫子夫,封为夫人;还把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召进朝中,封为太中大夫.卫家姐弟原为奴仆(卫青是骑奴),突然间平步青云,成了皇亲,这连他们在梦中也不曾想到。不过有个人却恨得牙根儿发痒,那自然是陈皇后罗!

陈皇后娇如惯了,现在见皇帝整天呆在卫夫人宫中,更是难以忍受,就找机会跟皇帝吵架。不过这样一来,皇帝对她就越发疏远了。这时有个老宫人介绍一个叫楚服的女巫给陈皇后,楚服说她会厌胜之术,能使女人增加媚力。皇后信了,请楚服在宫中施法,一时闹得乌烟瘴气。这事让武帝知道了,大为震怒,派御史张汤查究这件事。张汤是个酷吏,竟株连了三百多人,有的被诛,有的判刑,女巫楚服也在东市袅首。至于陈皇后,则被收回皇后的玺缓,罢退于长门官。长门宫在长安城东南,原是长公主家的花园,叫长门园.后来赠给皇帝.武帝改修为长门宫.现在,皇帝把皇后安置到那里,事实是把他休回了娘家。

皇后作了蠢是,长公主也无法救她,自己还要向皇帝谢罪.武帝倒不怪他这个姑姑,反而安慰她说:

“皇后作的」不违背大法,不得不废。公主应该把心放宽.不要为这件,而心生嫌惧。皇后虽然废了,但给她的供奉仍然照旧.长门宫跟上宫没什么两样。”

长公主还能说什么呢?只有谢恩了。

两年后.卫夫人生了个男孩,起名叫刘据.不久,武帝就册立卫夫人为皇后.那年武帝已经29岁了.时为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三十四年过去了,到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武帝的另一个妃子赵U仔又给63岁的老皇帝生了个小儿子。赵是仔怀孕时间特别长,竟长达十四个月。武帝很高兴,说当年尧帝就是十四月生的,这个小拘弋竟跟尧帝一样!“拘弋”算是小王子的代号吧,因为赵捷仔住的是拘弋宫。而小王子的真名叫弗陵。武帝还把约弋宫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封赵捷仔为拘弋夫人。

武帝另外还有几个儿子,他们是王夫l、生的刘阂,李姬生的刘旦、刘青,李夫人生的刘触。

武帝公元前140年登基,至此.他已作了47年皇帝.在这个期间,他采纳主父堰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各地王国的势力.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方面,也都有相当的成就;军是上则巩固了边防,不断反击匈奴的侵扰.其间,卫皇后的弟弟卫青起了很大的作用,拜为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区青曾七次击退匈奴的进犯,其中一次出塞一千多里.歼灭匈奴主力于漠北則颜山赵信城。不过.这时他早已因病去世了。

在他去世之前,皇帝曾经跟他有过一次谈话,是关于他的姐姐卫皇后和外甥太子刘据的。武帝说:

“汉家的事业还处在草创时期,再加上四夷不断侵扰,联如果不变更制度,后世便无法可依。而联常常出师征伐,也是迫不得已,当然也就不得不劳民了。如果后世的君主也来学我,那就是走亡秦的道路,极不可取的了.如今天下太平,而太子又敦重好静,必定能够安定天下,使联无忧。要想找一个能守成之主,哪有比太子更合适的呢!最近听说皇后和太子听信闲言,心中不安,这是毫无根据的。你可以把联的这番意思,对皇后和太子讲讲.”

常言说:“空穴来风,事出有因。”武帝为什么要跟卫青谈这番话呢?自然有他的蛛丝马迹.原来太子的为人,跟父亲不同,史书说他“仁恕温谨”;而武帝则自命为“英主”,严竣峭刻,干什么都雷厉风行,处罚人也毫不留情。那时他年纪大了,有些事情懒得多管,再加上常常外出巡行,有时就把国事交给太子处理。武帝用法严格,他信用的官员也大都是些酷吏。有时这些官员办理的案子,最后到了太子那里,就给驳回了。他的这种作法,“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于是外边就散布些风言风语,说太子不合皇帝的心意。因此,才有武帝告诉卫青的那段话.

武帝自己也对太子说:

“我辛劳一些,把安逸留给你,这不很好吗?”

不过这样一来,朝臣中也就分成两派,一派是“宽厚长者”,他们拥护太子的作法;而那些“深酷用法者”,则成了太子.的对立面。这些臭味相投的人,更容易结帮成伙,他们又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皇帝,这样一来,太子就毁多誉少了。等到卫青病逝,太子少了个有势力的外家,那些反对太子的人就更没有顾忌了。

皇后常常告诫儿子,有些事情尽可能留着让皇上去裁决吧,不要自己擅作纵舍,免得得罪用法的官员。武帝听说了,还认为皇后的说法不对,让太子照自己的意思作。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让卫皇后不安的事.皇后有个姐姐,名叫卫君孺,嫁给公孙贺。公孙贺也便由于是皇帝连襟的关系而有宠,最后作了宰相。公孙贺的儿子叫公孙敬声,任职太仆(掌舆服车马的官员).这贵公子出身的官员骄奢**侈,竟然贪污了公款一千九百万。事情发作之后被捕下狱。当时有个人称“阳陵大侠”的叫朱安世的人,是京徽的大土豪,常作不法的事,连皇帝也惊动了,下诏要有司捕他。这样朱安世便成了钦犯。

承相公孙贺以前跟朱安世相识,知道朱安世藏匿的地方,公孙贺便去见皇帝,请准许他以捕朱安世的功劳替他儿子敬声赎罪。武帝答应了,公孙贺果然把朱安世捉到

朱安世笑着对捉他的人说:

“你们看着吧,公孙承相的全族都要倒霉了!”

朱安世在狱中给皇帝上书,揭发公孙敬声跟阳石公主(武帝的女儿,卫皇后所生)私通。又说,皇上将幸甘泉(指长安西北的甘泉山,武帝在山上修了座离宫,称为甘泉宫,是武帝避暑的地方),他们派巫人在驰道上埋木偶人,来诅咒皇上,皇上经过时便会中邪.

这是轼君谋逆的大罪呀,武帝十分震怒,下诏将公孙贺下狱,派官审问,又从长安去甘泉的路上挖出了木偶人.至于这木偶人究竟是不是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埋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既然人证物证都有了,公孙贺父子就只好死于狱中,公孙全族都被诛杀。

阳石公主的罪名则是“巫蛊罪”,却又把她姐姐诸邑公主也牵扯进去了,这两位公主都是卫皇后生的女儿;还有一个受冤枉的则是卫青的儿子―卫皇后娘家侄子长平侯卫伉(卫伉袭父亲卫青的爵位)。卫皇后的这三个亲人都以巫蛊罪被判处死刑.

卫皇后一下子失去三个亲人,悲痛是可想而知的.太子虽然认为这案子可能有问题,但他得避嫌而不敢过问.其实,这时连他也自身难保啦!

武帝为什么对“巫蛊”这样反感,不惜杀了自己的女儿?这跟当时汉宫中的环境有关.那年是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宫中兴了一股风,那就是一些妃殡们纷纷请方士和女巫进宫,替他们“度厄”。这些女人为了争宠,互相间自然不和,有的人便请巫者把她所恨的人的魂灵,拘到木偶的身上,写上姓名,埋到地里进行诅咒。东也埋偶人,西也念邪经.却又互相告发。皇帝火了,让人查究,结果真的挖出来一大堆木偶。皇帝见了又恨又气,下令将宫廷的有关官员、妃殡、巫者,全部斩首,一下子杀了几百人―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就赶到了这个趟头上了,胡里胡涂地送了性命。

夏天到了,武帝到甘泉宫避暑.則天晚上,他作了一个梦,梦见许多木偶人手执棍棒来打他.他东奔西避,最后惊醒了,吓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他把作梦的事告诉随从他的直指绣衣使者江充。那时皇帝身体不好,多梦善忘。江充给皇帝圆梦,说这些梦中的木偶,可能还是上次巫蛊作祟的缘故。只有把巫蛊都查出来,它们才不能再作祟,皇帝的病也就好了。武帝便派江充为钦使,让他回长安治巫蛊狱。

江充这样讲有个目的,就是想趁机陷害太子。

难道江充跟太子有仇吗?

是的。让我们先从江充是什么人说起.

江充原是赵王的门客,得罪了赵国的太子丹,逃出赵国,来到京师,上疏揭发赵太子的一些阴事(背地作的事).武帝让赵王废了太子,却召见江充入见。这江充长得仪表不凡,高高的个子,穿着华丽的衣服,真象个人才。武帝跟他谈论政事,他说来也头头是道。武帝很高兴,便封他为“直指绣衣使者"(又称“绣衣直指”,“绣衣御史”)。给他的任务,是专门负责侦察皇亲贵戚和大臣们逾轨的事情,这大概是皇帝认为江充既然能掌握赵太子那么多“阴事”,窥人阴私大概是他的专长吧!

江充果然不负皇帝的委托,他还真的查出了一些官员们的丑事,也不客气地报告皇帝。武帝认为这是他的“忠直”,对他更加信任。

前年夏天,武帝去甘泉宫避暑的时候,把他带去。有一天,太子的家使乘车往甘泉宫送东西,因为正下雨,释路泥污,只有驰道上还清爽,这家使便把马车赶上驰道。驰道是秦始皇时开始建的,道宽五十步,隔三丈种一棵树,这条路专供皇帝使用,如果误入驰道,车马被具全都没收。偏偏这个家使在驰道上行车让江充看见了。太子知道后派人向江充讲: ‘“太子不是舍不得车马,只是不想让皇上知道,好像太子平时对左右缺少教育似的,希望江君能够宽容一次,不去报告皇帝.”

江充不听,还是跟皇帝讲了。武帝大加夸奖,说:“人臣就应当这样大公无私。”升他为水衡都尉,对他越发加以信用。别人一看连太子他都敢得罪,谁还不得敬重畏惧呀!所以史书说他“威震京师”。可以说,他故意找太子的别扭也就是为了达到这皇帝重用,威震京师的目的。

那时卫皇后也已老了,想皇帝再像从前那样宠幸她当然不现实,因为老皇帝身边又有了若干年轻的妃殡.但皇后虽然年老,却仍然是后宫之主,妃殡们还得受皇后管辖。不过一个人无论处事多么公平,总会有人拥护、有人反对.反对皇后的人就会想出许多诡计来进行中伤。更有人买通了宫中的内侍来窥伺皇后和太子的过错,作为中伤的武器。黄门(即太监)苏文、常融、王弼便是其中的三个。有一次,太子到皇后宫中晋渴母亲,呆的时间长了一点,苏文就去告诉皇帝,说太子在皇后宫中戏侮宫女。武帝以为太子宫中的宫女少了,便又分派去几个,凑满二百人。太子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是苏文讲了瞎话。那常融和王弼也常常在皇帝面前造太子的谣。卫皇后很生气,叫太子告诉皇帝把这三个太监杀了。宽宏的太子却说:

“如果儿臣没有过错,何必怕他们呢!父皇聪明,不信邪按,用不着害怕!”

有一天,武帝偶患小病,让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来却说:“太子听说皇上病了,脸上有喜色。”武帝听了嘿然不乐.不一会儿太子来了,武帝往太子脸上一看,腮上似有泪痕,却还强作笑语。武帝觉得奇怪,把常融叫来一查间,常融不得不承认是他造谣。武帝便下令把常融杀了。

皇后听说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尽量避免嫌疑.还谆谆嘱咐太子,善自防闲,以防不测。

然而不管皇后和太子怎样谨小慎微,祸事还是临头了。那江充奉旨回长安治“巫蛊”,他却又去找了些胡巫(西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巫人)来作助手,到处“求偶人”、“捕蛊”、“夜祠”,只要胡巫说谁家有蛊,便去把主人捉来,严刑拷打,逼着供认。有些人乘机互相诬陷,竞说对方巫蛊,越牵连越广,从京师到三辅(长安周围地区,划分为京兆尹、左冯姗、右扶风,合称三辅)以至于外郡、藩国,为巫蛊而死的“前后数万人”.

江充这样搞,还只是扫外围,他的目标是太子,因为他看见六十多岁的老皇帝,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龙驭宾天”,太子将要作皇帝。 自己以前得罪过太子,那时太子还能饶过自己吗?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皇帝还在,先把太子搞掉,别的皇子当皇帝就没关系了,因此他才设计出这样一个阴谋,可怜那无辜的“数万人”,白白送了性命。

江充要向太子进攻了。他指使胡巫檀何,说宫中有蛊气,不除蛊,皇帝的病就好不了。江充去告诉皇帝,武帝便授权给他让他到宫中查蛊。江充带着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和黄门苏文等在宫中到处折腾,不论是妃殡的宫室,还是宫女们的寝所,一律掘地三尺,最后掘到皇后和太子宫中,以至于皇后和太子连卧床都无处放了,到处都是纵横的沟,江充扬言:

“太子宫中的木人最多。还掘出了帛书,上面写着不道的话。我即当察告皇帝。”

江充扬扬得意,似乎太子的性命已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太子以前说过,“父皇聪明,不信邪按,不用害怕。”但江充们的陷阱已经挖好了,那些木人明明是江充们自己带来的,公开地栽赃,但父皇能相信自己是无辜的吗?他忧心仲忡,只好去找师傅少傅石德商量。石德自己也愁得要命,因为如果太子犯法,他的师傅们就会处以教导无方的罪名,照例陪斩.现在太子来间计了。石德想来想去,只有破釜沉舟一个办法,杀了江充再说。反正等着也是死,于是便对太子说:

“以前垂相父子(指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及卫伉将军,都是因为巫蛊罪而被处死的,如今江充和胡巫掘地找到木偶,也不知是原有的还是胡巫安置的,殿下也没有办法辩明.看来争只有捉住江充等人,查实他们的奸诈,察明皇上,才是唯一生路。”

“江充持有皇上符节,能捉他们吗?"

“如今皇上病在甘泉宫,皇后和太子派家使去请安都不报,是不是其中有什么蹊跷?"

太子摇摇头说:

“我也在为此不安。”

“事情紧急了,”石德说,“太子可不要忘了秦扶苏的教训(按,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秦始皇死于巡幸途中,次子胡亥矫诏将扶苏杀死)。”

太子还是不肯,他坚定地说:

“为人子的,怎么能擅杀父皇的使者?我看我还是去甘泉向父皇谢罪吧,也许会得到宽容.”

太子要太仆为他准备车马。太仆说钦使江充有令,不得为.太子供应车骑.这边江充等人又在加紧准备诬害太子的证据。太子这下子可真急了,他决定采纳石德的意见,来孤注一掷了。

七月壬午这天,皇宫又来了一位使者,带着甲士,说是从甘泉宫来的,带来皇帝的诏书。江充、韩说、章赣等人便到殿前迎接。使者间:

“江充、韩说等人都到了吗?”

韩说看出破绽,因为随皇帝到甘泉宫的官员,他都认识,为什么来的这位使者这么面生呢?他不肯受诏。一个甲士走过来,一刀砍掉了韩说的脑袋。其余的甲士围上来,将江充等人捉住。

这时太子从殿里走出来,他大骂江充:

“你这个赵虏,以前坑害赵王父子还不满足,还要害我家父子吗?”他吩咐甲士:“把他斩了!”

一贯害人的江充倒在血泊中了。太子又把帮江充为非作歹的胡巫.,在上林苑中活活烧死。

太子一面派人去告诉皇后,一面征集了皇宫的车马,从武库中取出兵器,把长乐宫的卫卒都武装起来。一时长安城中纷纷扰扰,传说太子造反了。

江充一伙。只有黄门苏文逃脱.他急急忙忙奔向甘泉宫,报告皇帝说太子反了.武帝起初不信。因为“知子莫若父”,他是深深了解大子的性格的。他对大臣们说:

“一定是江充闹得过分,太子害怕了,又气江充不过,才发生变故。”他派一个使者去长安城召太子来见。

那个使者是胆小鬼,不敢进城,却跑回来撤谎说:

“太子已经反了,不肯奉诏,还要斩臣,臣只好逃了回来。”

武帝发火了。查问垂相在哪里。那时代替公孙贺作皿相的是刘屈耗,是武帝的侄子.刘屈耗听说宫中变乱,逃出城中,却让长史乘快马向甘泉报信。武帝问长史:

“垂相在干什么?”

“垂相未得陛下指示,未敢公开发兵。’刃

“事情已到了这一步,还要保密吗?看来,透相比周公差多了,周公诛杀管、蔡,尽相却只顾兄弟之情(按,太子和承相是堂兄弟)啦!”

皇帝让垂相府长史带玺书给垂相,告诉他:

“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不要多杀伤士众。紧闭城门,不要让反者逃去。”

接着,武帝离开甘泉宫,来到长安城西的建章宫驻哗。发诏让三辅和附近州县,都派兵来,由承相率领,进城平叛。

太子这边,已是骑虎之势,欲罢不能了。他矫诏赦出长安各监狱中的囚徒,又号召长安城中居民来相助,聚集了几万人.太子亲自率领,跟垂相带领的军队在长乐宫西阅下大战,竟打了五昼夜.双方死伤上万人,路边的阳沟里全是血水.

太子率领的多是临时凑齐起来的老百姓,战斗力当然不如军队,终于打败了。太子逃出搜盎门(长安城南第一座门)。司直田仁已把城关了。看到太子跑来,竟把城门打开,放太子逃出。垂相在后边追来,听说田仁放了太子,就要将田仁斩首。御史大夫暴胜之对垂相说,司直是二千石吏,应当请皇上批准再斩。承相便把田仁放了。武帝听说后,迁怒于暴胜之.暴胜之惶恐自杀。

这边皇帝派人去收卫皇后的玺缓,卫皇后也自杀了。

这时武帝怒极,杀了不少有牵连的官员,象那放太子出城的田仁即被腰斩。于是朝臣们有的虽然同情太子,却也不敢出来讲话。人心惶惶,不知怎么办才好。有个叫令狐茂的壶关三老(掌教化的乡官,地位很低),却来大胆上书.他说:

“江充不过是一个赵国布衣,陛下重用他,而他却借至尊的命令去胁迫太子.纠集一些邪恶之徒,伪造奸诈的证据,使太子进不得见皇帝,退则困于乱臣.冤结无告,才忿而诛杀江充、子盗父兵,只是为了救难自免罢了。臣以为他绝没有邪心。诗经说‘营营青蝇,止于藩。恺佛君子,岂信谗言?谗言阁报,交乱四国’。以前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都知道他的为人,陛下却还不深省察,让他迫害太子,还要派三公(指垂相)率大兵征讨,臣实在痛心。希望陛下宽心慰意,召回甲兵,不要使太子长久在外逃亡.臣不胜倦倦,待罪于建章宫下。”

在皇帝怒火头上,朝中大臣个个柑口,而一个乡官三老,竟然敢上书直言,大臣们不得不感到惭愧敬佩。就是武帝也颇为感动。他明白令狐茂说的是事实,他有心发布诏令,赦免太子的罪过,召太子回国.但却已经晚了一步,因为太子已经自杀了。

原来太子逃出长安后,向东跑到湖县,藏匿在泉鸿里一家农户家里。主人家贫,只能编织草鞋卖了钱来供养太子.太子不过意,想起有个故人住在湖县,听说他家很富有,就派主人去找他,想让他帮帮忙.却不料被官府发觉。官府派役吏来捕太子。太子忖度无法逃脱,关上门自缀而死。这时役吏已经赶来,小卒张富昌一脚将门瑞开,新安县令史李寿将太子解下,和张富昌一起施救.可惜为时已晚,太子终于死了。

这时不少人上书要求重审巫蛊案,经过复查,结果绝大多数是冤枉的,武帝这才明白太子确实是被江充所逼,并役有反叛父亲的意思.于是下令将江充灭族,把黄门苏文焚于渭桥上。又在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在宫里建了一座“思子宫”,以寄托他对被迫害致死的儿子的哀思。

史书说:“天下闻而悲之。”

这一章的题目是《卫太子的冤案及其他》,现在卫太子的冤案讲完了,下面再讲讲“其他”。

这其他共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卫太子死了,武帝还没立太子。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其中太子刘据和齐王刘阂、昌邑王刘骼已先后死了,膝下还有三个儿子.依次是燕王刘旦、广陵王刘青和七岁的小儿子刘弗陵。

燕王刘旦聪明博学,如果按长劝顺序,刘旦年长,应立为太子。所以他听说哥哥太子刘据死了,皇帝有病,便派使者上书请求入宫宿卫(在宫中夜间值宿警卫)。武帝看出他是想趁机谋太子的地位,十分生气,便把他派来的使者斩了。又有人控告他藏匿亡命之徒,武帝下诏削去他辖地的良乡、安次、文安三县。武帝认为这个儿子心地巨测,不喜欢他.

至于广陵王刘青,长得身高体壮,很有勇力,但他任性胡为,不守法度,不断地惹祸,因此武帝不肯让他当太子。

现在只剩下一个刘弗陵了。前面讲过,井陵的母亲赵捷仔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他,武帝封赵捷仔为约弋夫人,还把约弋宫门题名为尧母门。弗陵也许是在母腹中时间长的缘故,他身躯高大,而且非常聪明,七岁的孩子就像十来岁那样懂事.武帝决定让弗陵当太子。又因为他年纪小,需要忠诚干练的大臣辅佐他,便选中了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他让人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见诸侯的画赐给霍光,自然是希望霍光能像周公那样辅佐幼主.过了几天,武帝又故意找碴儿,把约弋矢人杀了。有的大臣问他说:

“陛下想册立她的儿子,又为什么把她杀了呢?”

武帝回答说:

“往古国家所以乱,不少是由于主少母壮的缘故。壮年的女主控制朝政,有的不免独居骄赛,甚至**宫闹,谁又能禁止呢1你忘了吕后的教训吗?所以要立弗陵,就不得不把豹弋先去掉啦1"

武帝后元二年二月,武帝崩于王柞宫,卒年71岁.弗陵即位,是为昭帝,那年他只有八岁.

武帝的死信,用玺书发往各诸侯国.燕王刘旦接到玺书后不哭,却说那玺书比往常小,可能是假的,派亲信寿西长、孙纵之、王孺到长安去探看情况。接着又有诏书下来,赐给燕王钱三十万,增加采地一万三千户。刘旦不但不高兴,反而发怒说:

“我是先皇的大儿子,即将作皇帝,什么赐不赐的!”他跟·宗室中山哀王的儿子刘长、齐孝王的孙子刘泽以及亲信官员商量,郎中成较说:

“帝位只能起兵夺取,坐待是没用的。如果大王起兵,国中即使是女子也会奋臂跟随大王。”

还有人出主意,向各地发布传单(奸书),造谣说“少帝(指弗陵)不是武帝的儿子,只是大臣霍光、上官莱、金日碑等人私立的,天下应共伐之.”他们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在全国收敛铜铁,打造兵器,作叛乱的准备。刘泽还回到齐都临淄,打算把青州刺史隽不疑杀了,带齐兵来跟燕王合军,攻打长安。

不料刘泽的活动被人察觉,报告给刺史隽不疑。隽不疑抢先下手,将刘泽捉住,上书朝廷。朝廷派大鸿肿垂下来处理,结果刘旦的计划全都暴露了.由.于刘旦是皇帝的哥哥,免予处治,只把刘泽、刘长等人杀了。燕王的第一次谋反,便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燕王刘旦并不死心。仍在窥测机会。武帝死时,曾向三大臣托孤,其中金日碑已死,霍光和上官桨辅政.霍光为人正直,燕王便拉扰上官莱,排挤霍光。他派孙纵之等人不时贿赂上官莱和他的儿子车骑将军上官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想先把霍光搞掉,再逼昭帝退位,推燕王作皇帝。

上官莱指使人以燕王的名义上书,说霍光有一次出都,调羽林军作护卫,路上戒严,行动跟皇帝出行一样。又凭自己的好恶任命官吏,专权自态。还曾擅自增加大将军府(霍光时为大将军)的校尉,可能有非常之事。书上又说,“臣旦愿归符玺,入宫宿卫,以防奸臣发动变乱。”

昭帝接到这封以燕王名义上的书,并不处理。第二天早朝,霍光来到朝房,有人告诉他燕王上书控告他的事。霍光便在朝房待罪,待皇上处置。昭王不见霍光,便问:

“大将军在哪里?”

左将军上官莱回答说:

“因燕王告他有罪,故而不敢入朝。”

昭帝下诏宣大将军。霍光进来后摘下头上戴的冠,顿首谢罪。昭帝说:

“大将军请把冠戴上。联知道这封书是假的,大将军无罪。”

“陛下怎么知道?”霍光问。

“将军上次出行,是往广明亭,那么近的路(按广明亭在长安东都门外),何须戒严?再说调校尉的事,还不到十天,燕王远在藩国,又怎么能够知道?而且如果将军想不利于寡人,也用不着增加校尉呀!可见,上书的人不是燕王,而另有其人,要廷尉将这人捉获! “

廷尉奉旨捉人,上假书的人早已跑了。嗣后再有人在皇帝面前说霍光坏话的时候,昭帝就会发怒,说:

“大将军是忠臣,是先帝要他辅联的,今后再有人诽谤他,联就将严加处治!"

上官莱等人只好柑口了。那年昭帝还只有十四岁。

燕王和上官莱的诬告阴谋未能得逞,又想出一个暗杀的诡计。他们买通了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想让公主置酒宴请霍光,然后伏兵杀害他。燕王的释使往来于长安与燕都蓟县之间,一骑刚走,一骑又发。燕王答应上官莱,事成之后,将立上官莱为王。而上官莱背地却跟儿子上官安商议,一旦杀死霍光,废去皇帝,就再把燕王杀死,而由上官茱来当皇帝.这真可谓“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不巧的是,当鄂邑公主布置她的稻田使者(公主封邑中收税的官员)燕仓准备酒宴的时候,浅漏了消息。 户燕仓去告诉谏大夫杜延年,察明皇帝。昭帝下诏,将燕国使者孙纵之和上官莱、上官安、桑弘羊等人捕起审问,燕王和上官架的阴谋终于暴露。昭帝将他们全部族诛。鄂邑公主自杀。

消息传到燕都。燕王刘旦设宴和群臣、妃妾们告别,然后上吊了事。皇帝给他一个溢号叫“刺王”。《溢法》:“暴决无亲曰刺”。给刘旦这样一个溢号,也算是恰如其分了。

让我们回过头来,追叙一个陈皇后的事,这就算是第二个“其他"吧!

当初馆陶长公主,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刘荣,被栗姬拒绝,长公主怀恨在心.有一夭,王夫人带儿子刘彻到公主府作客。长公主把六岁的小外甥刘彻抱坐在膝上,间他:

“阿彻,你喜欢阿娇姐姐吗?”

“喜欢。”天真的刘彻回答。

“让她给你当媳妇,你要不要?”

“要。"

长公主和王夫人相视而笑,这门“娃娃亲”就这样定下了。这是亲上加亲,景帝也不反对。以后长公主帮助王夫人,让刘彻取代了太子地位。这两小长大之后成了亲,阿娇先作了太子妃,以后又作了皇后,因姓陈叫陈皇后。再以后陈皇后因拓失宠,被禁于长门宫,这个过程在本章的第一节里已经说过了.

陈皇后久居长门宫,作伴的只有春花秋月,夏露冬霜,想起少年时跟天子过的那种甜蜜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愁思怅惘。后来听宫人说,朝中有个叫司马相如的郎官(皇帝侍从官),善于写赋,一篇《长林斌》名满京都。陈皇后便派宫使带一百两黄金作礼物,请司马相如为她写一篇赋以感动皇帝回心转意。

司马相如愿意接受陈皇后的委托,因为他自己生活中也曾有过一次爱情经历。原来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是蜀郡富家婿居的女儿,因倾慕司马相如的文才,与他私奔。两人曾在临时开过小酒店,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裤作酒保,卓文君则亲自卖洒,“文君当沪〔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墩子)"一时传为佳话.

司马相如推己及人,非常同情陈皇后的处境,便代她写了一首《长门赋》。

那赋开头说: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跄佚而不反兮,

形枯搞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

饮食乐而忘人。

心谦移而不省故兮,

交得意而相亲.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这样:

“有一个佳人,徜徉散步来自我排遣。她的魂灵飞扬失散,形容枯搞独自居住。君曾说我早晨走晚上就来,可能是有了饮食之乐就把我忘了吧!君的心思已经决绝转移,只顾和你称心如意的人亲近了。”

下面接着说:

伊予志之慢愚兮,

怀贞憋之欢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

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

期城南之离官。

修薄具而自设兮,

君曾不肯兮幸临。

“我的性情慢愚,只以为以前的欢爱是靠得住的。一心想君王问起我来,得有进见的机会,听见君王的语音。听到一句搪塞的话便诚心相信,在城南的离宫里天天盼望。我时时准备了菲薄的饮食等你,但君王却从来不曾光临。”

接着写长门宫的景色:

浮云郁而四塞兮.

天窃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

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迥而起闺兮,

举惟握之裙榜。

“浮云郁郁将天空塞满,深远的天空显得越发阴沉。雷声殷殷地响起,好像是君王车轮的声音。但却只有飘风将宫门吹开,吹得帐慢摇摇摆摆。”

听着殷殷的雷声,就以为君王乘着车子到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充分表达了废后急切盼望的心情。再看这几句:

白鹤激以哀号兮,

孤雌跨于枯杨。

日黄昏而望绝兮,

了独托于空堂。

赋的前段还曾有句“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恍恍而外**”―(登到高台上向远处遥望,精神恍惚,失魂落魄。)这里是接着写;“望到日落黄昏,所见的却是白鹤在哪里哀号,失群的雌鸟孤零零地站在杨树的枯枝上.人儿也只有惆怅地独自托身于空堂之中了。”

这首赋很长,此处不能多引。结尾两句是:

妾人窃自悲兮,

究年岁而不敢忘。

“臣妾这是自己暗自悲叹,即使这样我穷年累月也不会忘记君主。”

陈皇后把《长门赋》托人送给皇帝了,那么结果如何呢?

后人在编辑《长门赋》的时候,曾写了一段《序》,序中说:“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那是说,这篇赋皇帝看了之后,很受感动,于是“陈皇后复得亲幸”.这话是不确的,不过是故意夸大这首赋的作用而已,因为不要说人老珠黄的陈皇后不会再放在皇帝眼里,就是那后来的皇后卫子夫也早已无宠了。当皇帝意的是那些更年轻漂亮的新贵人,如拘弋夫人之流。写序的人那样写,也许只是表达他对陈皇后的同情吧!

后世同情陈皇后的人真不少,汉魏的“相和歌”里就有写陈皇后遭遇的,叫《长门怨》;又因陈皇后的名字叫阿娇,这歌扰又名《阿娇怨》。到了唐代,更有不少诗人写这个题材,伟大诗人李白就写了两首绝句,都以《长门怨》为题:

长门怨(其一)

李白

桂殿长愁不知春,

黄金四壁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其二)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此外,刘言史、裴交泰、刘媛、刘皂都写过题为《长门怨解诗。而刘皂的诗是从另一个角度写的:

长门怨

刘 皂

宫殿沉沉月色分,

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

不是思君是恨君。

难道负心的皇帝不该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