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的“刀光箭影”

看了题目,有的读者可能会问:。这题目里的‘刀光箭影’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刀光剑影’吧?”

是的,我们是有个“刀光剑影”的成语.但我们的故事,却与“箭”有关。这“箭”,曾射死过两位王子,一位是唐高祖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一位是李渊的四儿子李元吉。而射这箭的,却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他们兄弟三人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理由很简单―跟历代帝王家族的内部斗争一样

―抢着作皇帝。

唐高祖武德二年,李渊为立太子的书,犯了犹豫。他的儿子不少,大体上可分两拨,第一拨是他年轻时窦夫人生的: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还有侧室生了个儿子,名叫智云。玄霸早死,而智云则在李渊起兵后,家属从蒲州奔向晋阳时,建成和元吉故意把他扔下。智云被吏卒捉去,送往长安处死。

李渊的夫人窦氏已经去世。李渊进长安后,先作宰相,后当皇帝,便大娶小老婆。唐朝的宫廷制度,就是李渊跟大臣们商议制定的,其中规定,皇帝除皇后以外,还可以封四名夫人、选九名贵殡、二十七名世妇、八十一名御妻,加到一起连皇后竟达一百二十二人。李渊实际上有多少老婆,史书上没有具体记载,但他既然能定这么庞大的妃殡数目,他自己划拉的还能少吗?于是小王子一个个生出来。不过这些小王子一来年纪小,二来不是嫡子,册立太子当然没他们的份儿。

根据“立嫡立长”的封建法统,窦夫人生的大儿子李建成理应册为太子。然而李渊为什么又犹豫了呢?这里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二儿子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了。

李世民英俊能干,文武全才,李渊非常喜欢他。所以当他从山西、河东宣抚使任上,调为太原留守时,他把别的儿子留在蒲州,只带李世民在身边。那时忽然流传开一首民谣:“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隋场帝认为这首民谣预示着姓李的人将夺取他的天下,就把右晓卫大将军嘟国公李浑全家杀了。接着又宣召李渊进京。

李渊知道这次宣他八成跟民谣有关,却又不敢不去。正在惊惶失措,李世民来出主意,让他装病。场帝自然不信,派使臣来调查。李世民让父亲卧在**,脸上涂上黄粉.屋子里门窗紧闭,药壶里煎着草药,药香充沸全室.使臣来了,李世民陪他来看李渊。李渊哼哼卿哪,在**稽首,有气无力地请使臣原谅他,病太重了,不能起床接诏。使者并不信,“哼”一声便往外走。李世民请他到另一室用饭。使臣进屋一看,屋里摆着两张桌子,一张桌子上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另一张桌子上则摆满了金珠宝玉,灿灿发光。使臣的眼睛也亮了。于是大家心照不宣。使臣回京复命。恰恰场帝把怀疑已集中到另一个姓李的人身上。那人名叫李密,袭封蒲山郡公。因为他的姓名里有个“密”字,正应了民谣的后两句“勿浪语,谁道许”,不正是秘密的意思吗?有李密去应民谣的吧 (chen )语,李渊才脱过这场灾难。但那使者回去告诉场帝说李渊眼看就要死了,也起到了一定的掩护作用―这应该说是李世民立的第一功。

李渊更不能忘记他能够作上皇帝,最早还是李世民“逼”着他干的。儿子怎么能“逼”老子?每次回忆起那件事,李渊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由于隋场帝暴虐,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一些世族豪强也趁机举事,烽火燃遍全国。旧小说曾归纳为“一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事实上恐怕还不止此数,估计总在百起以上吧!

李渊是个深沉持重、优柔寡断的人,他看到天下动**,确是建立功业的大好时机;而儿子李世民也动员了他几次,劝他起兵造反,建立功业。他对此未尝不坪然心动。但他又畏首畏尾,不敢骤下决心。要知道,造反这样的大事,确也马虎不得,“成者王侯败者贼”,闹不好自己掉脑袋不说,全家以至全族都得跟着遭殃哩?

太原郡的郡治称作晋阳.场帝在这里修了一座行宫,以便他到北方来巡幸时居住。晋阳宫的宫监名叫裴寂,是李渊的朋友。有一天黄昏,裴寂请李渊到宫里饮酒,酒酣之际,出来两位美女来陪他。她俩分坐在李渊身边,一杯一杯地向李渊劝饮.那兰察一般的香气,一阵阵袭入李渊的鼻孔。李渊的窦夫人已逝,虽有两位侧室也留在蒲州,不曾带来。如今见了这两位如花似玉的美女,不免有点飘飘然,也不想想行宫里的女人会是什么人,竟然手到杯干,不一会儿便迷糊了.

李渊半夜醒来,朦胧中见身边睡着两个女人,不禁大吃一惊,连间是谁。其中一个美女坐起来说:“妾身姓尹,乃是宫中贵人;那一位跟妾一样,她姓张。”李渊简直吓傻了,私**宫眷,跟造反的罪名差不了多少。他连忙起身去找裴寂,一劲儿嚷:“你不该害我,不该害我!"裴寂却哈哈笑着说:“怎么是我害你?昨晚你见了两位贵人,非让人家伴宿不可。我刚想拦阻,你就拔出剑来要杀我,我有什么办法?”李渊一劲儿摇头,也许当时真的醉糊涂了?但不管怎么说,大祸惹下了,只好破罐子破摔啦!―“私**宫眷”这件事,逼得他不得不下决心举兵造反。然而事后他才知道那个醉酒事件竟是李世民勾结裴寂干的。这不就是儿子“逼”着老子当皇帝吗?

至于那两位美女,李渊也就顺便留在身边了。当皇帝后,姓尹的封为德妃,姓张的封为婕好。

“逼”父亲起兵后,李世民设计杀了场帝派来监视李渊的副留守虎贵郎将王威和虎牙郎将高君雅。同时未雨稠缪,事先派人把建成和元吉从蒲州接来,还通知了在长安的姐姐和姐夫。让他们逃走。这样,李渊便可以无顾虑地起兵了。

还有一件事情李渊的印象格外深刻。那是李渊进兵长安途中,在霍邑受到隋军虎牙郎将宋老生的阻击。那时正是七月,天天雨水连绵,道路泥泞。唐军(李渊袭爵唐公,故而把军队称为唐军,登基后定朝代为“唐”)被阻于霍邑以北的贾胡堡。秋雨连下了十天,军粮也快没了,李渊决定退兵。李世民谏阻他也不听。军队趁夜拔营,陆续北撤。李世民又来劝谏,李渊那时已经睡了。李世民情不自禁,竟在帐外嚎陶大哭。李渊在梦中惊醒,便召世民进来,问他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世民说:

“我军是举义起兵的,前进才能取得胜利,后退只有散伙。那时敌人追来,必然束手就擒。孩儿想到这里,又怎能不悲!”李渊终于省悟过来,停止北撤。两天后,军粮运到,天也放晴了。李世民身先士卒,攻下了霍邑。这是唐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李世民立的第三次功劳。

以后李世民率军攻下长安,接着又消灭了从陇右来犯的薛仁呆,保卫了长安西睡的安全,使唐军东进无后顾之优……够了,李渊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大唐的天下基本上是李世民打下的。那么该不该立他为太子呢?―李渊犹豫不决的就是这个。

后来李渊把李世民找来,想听听他的意见。李渊说:

“皇儿随我起兵以来,屡立大功。如今国基已经巩固,该立皇储了。当初举兵的时候,我曾答应过你,如果事成,便以你为太子。而今夭下已定,我准备履行诺言,即日册立你为太子,你看如何?"

李世民推辞说:

“大哥建成在父亲为唐公时,已立为世子,自应继续作太子,这样才不违‘立嫡立长’的原则.儿臣虽有微功,实不足道,请父皇以大局为重,仍册立大哥为太子,以安天下。”

就这样,李建成作了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

李世民主动推让,不作太子;李建成入主东宫,应该说名分已定,大事妥当了。但事实却又不然,因为隐患仍然存在,李家三兄弟之间,有着深深的嫌隙,终于发生了兄弟阅墙的悲剧。

罪魁祸首却是老四李元吉。

李元吉原为并州总管。并州便是晋阳。当初李渊和建成、世民率军打天下,晋阳是后方根据地,派李元吉为总管让他留守。史书上说他“性骄侈,奴客婶妾数百人”。他让这些人分成两队,穿上盔甲,作战斗游戏。但又来真格的,真刀真枪,真杀真砍,“前后死伤甚众”,连他自己“亦尝被伤”。他的乳母陈氏劝他,正赶上他喝了酒,竟下令让手下人把哺乳他的乳母活活打死。他喜欢打猎,出猎的时候,网署(gu)(署即是网)等猎具用三十辆车装载。说:“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他打猎的时候不管不顾,任意穿过农田,蹂践百姓的庄稼。他的左右抢夺百姓的财物,告到他那里他也不管。有时他还跑到大街上,拿弓箭朝行人放射,看行人狼狈逃避的样子取乐。他还是个荒**的色鬼,“夜,开府门,**他室”骚扰老百姓.所以“百姓愤怨”。

晋阳北边有个马邑郡(今山西朔县),太守王仁恭被鹰扬校尉刘武周杀害。武德二年,刘武周见李渊远在长安,想拣便宜,便来攻取晋阳。李元吉骗司马刘德威守城,自己却带着妻妾连夜奔回长安。晋阳便丢给刘武周了。

李渊失了根据地,十分恼怒,但他不怪自己的儿子,反说“元吉幼弱,未习时事”,而把贵任推到辅佐他的官员身上。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打败刘武周,收复晋阳。而且继续北上,把马邑也占领了。刘武周投奔突厥,后被突厥杀害。

接着李世民又率大军攻打洛阳的王世充。李元吉没事可干,李渊便让他到李世民军中,也是让他跟二哥学习锻炼的意思。李世民军中有个猛将叫尉迟敬德,善于避稍(shou即架,长矛).他常常单骑闯入敌人阵中,敌人几支矛来刺他而刺不伤,还能把敌人的矛夺过来反刺敌人.齐王李元吉素常以善于“马稍”自负。听军中说敬德善稍,心中不服,便向敬德挑战,跟他比稍。李世民让他们去掉矛头,以免误伤。尉迟敬德却说:“敬德谨当拿去,齐王可以不必。’,这分明是有必胜的把握。李元吉却认为这是尉迟敬德看不起他,真的挺起长矛便向尉迟敬德刺去.可是他接连刺了几矛,都被敬德用矛杆隔开或闪身躲过。

李世民问尉迟敬德:

“避稍难,还是夺稍难?”

“夺稍难,不过也看夺谁的稍。”敬德回答。

李世民便让敬德夺李元吉的稍看看。李元吉却认为这是二哥故意让他难堪,而且心中也确实不服气,于是立刻跳上马,挺起矛恶狠狠地刺向敬德。敬德赤手空拳,驱着马三转两转,元吉不但没刺着他,手中的矛却不知怎的就被敬德夺走了.他连试了三次,连败了三次,不得不表示叹服,但内心里却对世民卜分恼恨.

李元专跟二哥不睦,却和大哥感情很好。那太子李建成为人也不怎样,史书说他“昵近小人”,“饮酒无节,信谗愚(te),硫骨肉”。“疏骨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的他对二弟李世民的态度。他不感激李世民的不作太子,反而产生猜忌,他怕将来说不定什么时候,李世民一翻脸,就会把他从东宫赶出去。事实上这些年,李世民东征西杀,每战必胜,终于打下了大唐的江山。太子自己身居东宫,虽然也曾带兵打过仗,但比起李世民的功劳来,那可真是小巫见了大巫。连东宫官员太子中允王硅和洗马魏征也说,性秦王(指李世民)功盖夭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所以他想:只有把李世民除掉,他将来的皇帝宝座才能安稳不摇。

建成跟元吉的关系不错,这跟他俩年轻时长期生活在一起有关系,但更因为他俩趣味相投,都喜欢打猎,喜欢寻花问柳。父皇登基以后,一下子选了许多妃殡。他年纪大了,照顾不过来,建成和元吉就趁机而入,跟那些什么尹德妃、张婕好、以及昭仪、宝林、才人等等,勾勾搭搭。这些年轻女人,看到皇帝渐渐老了,将来是太子作皇上。为了给将来留个地位,便去主动巴结太子。她们怕李世民,因为李世民见了她们不但严肃,而且不加照顾,从来是公事公办.因而她们愿意替太子在皇帝面前说好话.

就拿张婕好来说吧。她就是晋阳宫中曾陪侍过李渊的扬帝的贵人,后来跟随李渊,也算是“患难夫妻”了,封为婕好。武德四年,李世民攻克东都洛阳.由于李渊曾许他便宜行事,他便把洛阳近郊的几十顷公田,赐给了李神通.李神通封为淮安王,是李渊的堂弟,在这次战斗中立功,所以李世民才奖励他.可是那张婕好的父亲却看中了这片地,让张婕好去向皇帝索要.李渊便写了个手救给她。张婕好拿着皇帝的手救去要地的时候,由于地已有主,世民不肯给她,她便上李渊那儿告状,说“救赐妾父田,秦王却夺了给李神通!”还有一些妃殡,奉帝命去洛阳选隋宫的宫人和府库的珍宝.这些妃殡私自向世民索取宝货,有的还替亲属谋求官职,都为世民拒绝。世民说:“官职是给有功官员和将领的,岂能滥赏!"于是就把这些宫殡们得罪了。

太子李建成后宫有了内应,外廷又联络了大臣封德彝等人,他还想让李元吉当他的帮手,答应他当皇帝后,立元吉为皇太弟,将来继承王位。元吉跟建成的关系,便又近了一层。

李渊有三个大儿子,十七个小王子,,还有一大帮妃缤跟小公主,心里十分满意。他常常召集这些人在宫中聚宴,来个“合家欢”。李世民面对这样热闹的场面,想到母亲太穆皇后(窦夫人追尊的封号)早逝,没能看到如此盛况,不禁悲从中来,流下眼泪。李渊认为这是大煞风景,很不高兴.妃缤们便乘机说李世民的坏话:

“现在海内幸而平安无事,陛下春秋亦高,正该及时行乐。而秦王每每在此时涕泣,分明是憎恨臣妾及诸小王。将来陛下万岁之后,臣妾母子等必定不为秦王所容,死无孑(jie )遗了。”

她们边哭边说,弄得老皇帝也不好过。妃殡们又说:

“皇太子仁孝双全,陛下如果把臣妾母子托付给他,必然能够保全。”

李渊原先对建成的品行不好,曾生嫌恶,想把他废了,而立世民为太子。架不住这些妃殡们时时在耳边叨咕,天长地久,谗言听得多了,假话也变成真话。他曾对左仆射裴寂不满地说:

“这孩子(指世民)长久在外带兵,听那些书生们的教唆,早已不是我昔日那儿子罗!"

尹德妃的父亲甸尹阿鼠,是个市井流氓(听他的名字就可知道),他仗着女儿在宫中的地位,便也横行霸道起来。他曾规定,不管什么人,走过他尹府的门前时必须下马,以示恭敬。当时天下平定,李渊加封世民为天策上将,准他开天策府,自行设置官员属吏。他战争期间收罗的一些文士武将,都归入了天策府。世民还在天策府中设了个文学馆,聚集了十八名著名文人,号称“十八学士”。其中以房玄龄和杜如晦最有名。有一天,杜如晦骑马从尹阿鼠门前经过,不知规定,未曾下马.尹家恶奴便把杜如晦从马上拖下来,不问青红皂白便是一顿乱棍,竟将杜如晦的手指打断了一根。

尹阿鼠事后得知家奴打的是秦王天策府文学馆的首席学士,也吓了一跳.他怕秦王处置他,赶紧进宫找到女儿.尹德妃便来个恶人先告状。哭哭啼啼向皇帝诉说秦王府的官属怎样依仗势力,无故欺凌臣妾家的人,请皇上作主。耳软心活的李渊信以为真,派人把李世民召来,劈头就叱责说:

“你的僚属这般蛮横,竟连我妃缤家也要凌辱吗?"

李世民刚想分辩,李渊却不容他说话,只是说:

“对待官亲犹且如此,对黎民百姓就不须说了。这些人聚集在天策府里,不做好事,我要放他们到外地做官,不许他们留在京中为非作歹。”于是下诏降调杜如晦为陕州长史。

武德七年,终于发生了仁智宫之变。

仁智宫是李渊新建的离宫,在长安以北一百八十里的宜君.那儿气候凉爽,风景宜人,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所以那年六月,李渊要到仁智宫去住些日子。他让李世民和李元吉陪他去,留太子李建成在长安,处理日常政务。

李建成为了防范天策府,便充实东宫的警卫力量。他招募了四方的绕勇二千余人,编为东宫卫士,分屯于左、右长林(东宫有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他还嫌兵力不足,想继续招募。庆州都督杨文干,曾经宿卫东宫,建成和他关系亲厚,培养成自己的心腹。在此之前,他曾写信给杨文干,让杨文干替他招募壮士。这次父皇去仁智宫避暑,那儿地方幽僻.是个进行兵谏的好地方。他一方面嘱咐随皇帝同去的李元吉,让他瞅机会将李世民杀掉一面派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拿着书信,带一部分兵甲去庆州见杨文干,让他率兵攻打仁智宫,杀死李世民,逼皇帝禅位给太子。

庆州就是如今的甘肃庆阳,在仁智宫所在的宜君西北约三百里。尔朱焕和桥公山从长安出发,走在路上,越想越不对劲,弄不好可是全家抄斩的罪过。等走到幽州(今甘肃宁县),二人商议,决定去见皇上自首告密。他二人从幽州折转东行,来到仁智宫,向皇帝呈上兵甲和书信。

李渊看了李建成写给杨文干的信,气得怒火中烧,立刻写了手诏,说以别的事情召李建成来仁智宫。李建成心里明白,八成是所谋的事业出了纸漏,他不敢去。太子舍人徐师誉劝他干脆据长安城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却说那样不行,区区长林兵那几个人,对付天策府简直是以卵击石,还是到仁智宫请罪吧!李建成想想,举兵太没把握,只好听从了赵弘智的意见。

仁智宫里,皇帝和李世民商议,庆州离这儿这么近,快马加鞭一天便可赶到.虽然尔朱焕和桥公山已来自首,但不知李建成还有没有别的阴谋。为了预防万一,李渊把李元吉留在宫里,自己带着禁卫和李世民到南山宿营.同时派随行的司农卿宇文颖去庆州,召杨文干到仁智宫来.但李元吉却悄悄嘱咐宇文颖,要他向杨文干讲实话,告诉他千万别来仁智宫。

李渊在南山临时搭起的御营里,思前想后,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便披衣踱了出来。只见月华似水,空山寂静,万籁无声,只有李世民率着一队禁卫在帐外巡逻。李渊很感动,便找一块大石坐下,把李世民叫到身边,叹口气说:

“早日我想立你为太子,你却不肯。如果那时你作了太子,哪里会有这些麻烦?”

、李世民笑笑说:

“儿臣未作太子,皇兄还这般不容。倘使儿臣真的作了太子,皇兄能甘心吗?怕要更早地发作了。”

李渊想想也不由点头,他仰望星斗,慢悠悠地说:

“隋文帝的几个儿子,也都是嫡子,他们为了争位,拚得你死我活。没想到我大唐也出了这种事,实在令人寒心。”

“儿臣并没有跟皇兄争位的想法,只求皇兄不排挤儿臣就行了。“

李渊一拍大腿,果断地说:

“好吧.我的主意已定。看看杨文干那边怎样。如他拒不来见,你便带兵去讨。回来后我就废了建成,立你为太子。”想了想,又说,“我不能象隋文帝那样杀自己的儿子,我要把建成贬到蜀中去,封为蜀王。蜀地偏远,蜀兵脆弱旧后他若是能够服从你,安分守己,你就保全他。他如敢反抗,你取他也不难。”

第二天,李建成赶到仁智宫,拜见父皇。他叩头认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李渊怒气不息,吩咐殿中监陈福把他看押起来。这时世民已离开仁智宫,去调兵遣将,准备开往庆州。陪李渊来仁智宫的妃埃纷纷给太子讲情,李元吉也替大哥说好话。还有大臣封德彝又在外边活动,约一些官员给太子缓颊。李渊的气慢慢消了。特别是那尹德妃和张婕好,她俩说:

“太子并不是反对皇上,只是对秦王天策府那么大的势力感到不放心,所以才想对秦王稍加裁抑,这也是为宗庙社视着想。”

听了这些话,李渊那耳软心活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吩咐将李建成释放,只是痛骂了一顿,仍派他回长安留守。却归罪于东宫的太子中允王硅和左卫率卫挺,把他们流放吗(xi)州,作了太子的“替罪羊”。其实他二人对这件事毫不知情。

那边司农卿奉诏到庆州宣召杨文干。他遵照李元吉的嘱咐,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对杨文干实说了。杨文干想想,奉诏到仁智宫去,也得杀头,索性反了吧。于是点起他自召的兵马,南下宁州。守城官员碎不及防,竟被杨文干攻破。

杨文干纵兵劫掠府库,放出监狱中的犯人,扩大他的队伍。他还想向长安进军,拥立李建成当皇帝。等走到马岭县的百家堡,远远见一彪人马迎面开到,前面的认军旗上写着斗大的“秦”字。这不是秦王李世民到了吗?秦王李世民这几年率领大军,东征西杀,威名远震。杨文干的叛兵哪里敢跟他交战,立刻溃散了。杨文干的几员将领,还反戈一击,将杨文干杀了,将他的首级献给秦王。至于那私通消息的宇文颖,也被活捉.

没想到宇文颖还供出了齐王李元吉也和这件事有关.不过在这件事里,李元吉得算是从犯。既然主犯李建成已经放了,这从犯也就不好追究。一场闹闹哄哄的“仁智宫之变”,就这样僵旗息鼓。而废立太子的事,皇帝也没再提起。

七月,高祖李渊返回长安.

对三个儿子之间的纠葛,李渊也十分忧虑。他把三个儿子找来,摆上酒宴,算是给他们劝和吧!老皇帝讲了孤竹君的二子,伯夷和叔齐互让王位的故事,希望儿子们能释去旧嫌,重归于好。当着父皇的面,三子当然不好说什么,一个个甚至沛面堆笑,推杯换盏。老皇帝看着开心,将着胡须哈哈大笑。

从此,他们兰人之间表面上总算和和气气.李建成作为大哥,还常常约请两个弟弟及其他一些封王的亲属,来东宫聚会。酒酣耳热,纵谈过去那些疆场厮杀、建功立业的往事,似乎每人心中的隔阂都已烟消云散了。

此后三兄弟有来有往。有一天,高祖要到城南打猎,要三兄弟都跟去。射猎中间,东宫的侍卫牵来一匹骏马,李建成对李世民说:

“二弟善骑,你看我这匹马怎样?我可告诉你,这匹马跳山越涧,奔驰如飞,只是最难驾驭,二弟敢试试吗?”

原来这马的确是匹好马,跑起来异常迅速。但有个毛病,就是前腿太软,跑着跑着会突然撅倒。所以李建成才想用这匹马来暗害李世民。

李世民听了李建成的话,不由生了疑心,试骑一下烈马为什么还要用激将法呢?他表面上不说什么,牵过马来翻身上马,却暗中加了小心。那马果然神骏,跑起来宛如腾云驾雾一般。跑着跑着,那马前蹄突然撅失,一下子翻倒在地上.幸亏李世民早有准备,他两脚离橙,松开僵绳,身体腾在空中,翻身一个跟头,稳稳地站在数步之外。他冷笑一声,走过去把马牵起来,骑上再跑。如此翻跌了三次,李世民一根毫毛也没损伤.他跑回来把马交给东宫侍卫.恰好中书侍郎宇文士及站在旁边,就随口对宇文士及说:

“想用这匹马来杀我.可惜死生有命,伤我也不那么容易。”

东宫侍卫把这话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又去找尹德妃和张婕好,让她们进谗说:

“秦王对人说:我有天命,还要作天下主哪,怎么能马马虎虎就死了呢!”

李渊听说又火了,派人把李世民召来,瞪起眼睛斥责说:

“天子自有天命,不是你有能耐便可以求得的。你想要当天子,我还没死,你也太急了点吧!”

李世民知道又是李建成唆使后宫那些妃殡说了瞎话.便赌气跪在地上,把王冠摘下,叩头说:

“儿臣不想辩白,只是请父皇将儿臣发下法司案验,查一查儿臣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说那番话的?如果查实,儿当死罪!”

李渊拍得几案“啪啪”响,还想斥骂下去。这时中书令封德彝匆匆跑了进来,原来刚刚来了紧急边报,突厥领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两部联合,入侵幽州。李渊经这一吓,怒火也消了,想想这三个儿子,谁当元帅去打退突厥呢?恐怕还是得靠这个二儿子吧!于是老皇帝换了脸色,走下位来拉起儿子,又捡起王冠给他戴上,亲切地说:

“我们的家事是小事,国事为重.我要派你和元吉去讨突厥.我儿好自为之,勿负联望。”

过一天.皇帝下诏,以秦王为元帅,齐王为副帅,统兵去幽州抵御突厥。皇帝还在长安城外的兰池为他们饯行.史书说:“上(指高祝)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罕蚀民和李元吉来到幽州,在五龙阪跟突厥对阵。李世民要出阵跟两可汗对话,让李元吉同去,说:

“虏势猖狂,不可让他轻视,应当先打一仗,挫他的锐气。你能跟我一起去吗?”

李元吉见敌阵严整,甲戈鲜明,心中害怕,便说:

“敌人声势这么大,怎么可以轻出呢?万一失利,那可就晚了。”

李世民笑笑说:

“你不敢去,我自己去好了,你在这儿看着吧!”

李世民率领百骑,直抵突厥营前的河边,对突利可汗说:

“可汗和我往日订有盟约,说好有急事互相救助,如今却带兵来扰我,难道连一点香火之情也没有吗?”说着驱马前进,将要渡过河去.那边领利可汗见李世民率少数骑兵前来,又听他跟突利可汗讲什么“香火之情”,怀疑是不是突利跟李世民有什么密谋。连忙扬鞭对李世民说:

“大王不须渡河,我等这次前来,并无他意,只是跟大王重申以前的盟约罢了!”于是挥军后撤,双方脱离接触。

正赶上连天阴雨,突厥兵的弓矢筋胶多被雨水泡解。突利可汗便派他的叔叔阿史那恩摩过营来见李世民议和,说突利可汗愿跟李世民结为兄弟。李世民答应了.领利可汗见自己势肇,也收兵回去了。这一次李世民不费一兵。不损一卒,便把突厥大兵退了回去―这是武德七年发生的事。

李世民和李元吉回京交旨,皇帝十分满意,一来是退了敌寇,二来也为世民和元吉的兄弟合作高兴,却不知这一仗李元吉什么作用也没起到.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武德九年六月,有則天夜间,李建成又在东宫请世民和元吉等人饮酒.饮酒中间,李世民的胸口突然疼痛起来,接着便大口吐血。他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在座,立刻扶他回他居住的承乾殿,并找来御医诊治,服了药才慢慢好些。李渊听说后,来探望李世民的病,还给李建成下救:

“秦王素来不能饮酒,从今以后你们晚上不要再聚饮了。”

李世民见皇帝来了,在榻上顿首,迎接父皇。李渊先问了病情,拉着李世民的手,旧话重提,他说:

“首建大谋,削平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来打算立你为皇储,你固辞不干.又见建成年纪大了,久主东宫,我也不忍得把他拿下来。看你兄弟似乎难以相容,同处于京都,免不了发生纷竞。你本来就领着陕东道大行台的职务,不如就以洛阳为行台,以后陕东的事情就由你作主吧!我还准许你建天子族旗,就如汉朝的梁孝王故事。”

李世民听到这时里,忍不住流下泪来。他推辞说:

“父皇春秋日高,儿臣希望能得以时时亲近,不愿远离膝下。"

李渊安慰他说:

“如今天下一家,东、西两都距离又不远,我如想你,随时都可去,不要难过啦!”

事情似乎就这样定了。天策府的官员们也都作好搬往洛阳的准备,眼看就要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一起商议。李元吉说:

“老二如果到了洛阳,既有土地,又有甲兵,再要制服他就难了.不如还把他留在长安,他手中无兵,不过一匹夫罢了,要取他容易得多。”

李建成赞成李元吉的意见.他俩自己不出面阻拦,却唆使心班官员给皇帝上书,说:

“秦王的左右听说要去洛阳,一个个欢呼雀跃,看他们的志趣,是不想再回来的了。”

有的说:

“一国分由二子掌握,岂不分裂了吗?”

皇帝接连收到类似的表章,封德彝、裴寂等大臣也说这样不好。耳软心活的皇帝,终于又动摇了,不再提让李世民还行台的事。

常言道“众口钎金”,皇帝身边说秦王坏话的人太多了,太子和齐王经常嘀咕,尹德妃和张婕好得空就说,还有前廷以封德彝为首的一些官员,总是说秦王这不对、那不对。 日子多了,老皇帝也不免怀疑起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对他?后来他想,干脆把世民的秦王废了,免去他的官职,大概就可以平安无事了吧!他拿这事跟近臣陈叔达商量,陈叔达说:

“秦王有大功于天下,怎么可轻易废黝呢!而且秦王性情刚烈,如果加以裁抑,恐怕他不胜忧忿,怕有不测的危险,假如他有了好歹,陛下就悔之晚矣!”

李渊听了觉得陈叔达的话也对,就把这件事又放下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策略,他们想用金帛收买天策府的文臣武将,如果能为己用,就砍去李世民的羽翼,容易对付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秦王府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武德四年,李元吉随李世民东征,曾跟尉迟敬德比稍,被敬德战败,虽然觉得羞辱,但对敬德的武艺,元吉还是佩服的,于是便向建成提出建议,第一个收买的就定为尉迟敬德。

这一天,东宫两名侍卫推一辆车子来到尉迟敬德家,车上装的全是金银珠宝,还附送太子写的一封信.信上说:“愿以薄礼博得长者的眷顾,作一个布衣之交。”尉迟敬德看了信后,冷笑两声,写一封回信交给来使,并把金宝退回。回信说:“敬德是蓬户人家出身,隋末离乱之时沦入匪地,实在是罪不容诛。幸蒙秦王赐以再生之恩,又让我名列天策府,敬德不是负义之人,对秦王自应杀身以报。而臣对殿下,并无寸功,因此不敢谬当重赏。如果臣与殿下私自交往,便是对秦王二心不忠。图利忘忠之人,对殿下又有何用呢?”

尉迟敬德把这件事告诉李世民,又拿李建成的信给李世民看.李世民说:

“将军心如山岳,即使积金满斗,我知道将军也不会动心。不过他既然送来了.你收下就是了,何必避嫌推辞呢!而且和他接近,得以知道他们的阴谋,不是更好吗?”

尉迟敬德扯着虫(qiii)髯((ran),忿忿地说:

“敬德是个粗人,作不得两面三刀的事情。”

李世民哈哈大笑,说:

“那么将军可要留心,他们不会放过你的.”

尉迟敬德回到家中,夜间,他安卧在堂上,把重门洞开,等着刺客。夜半时候,果然有刺客来了,他在屋前屋后来回遗巡,看到府门大开,知道敬德已有准备,而尉迟敬德的晓勇,更是天下闻名.刺客转悠了半天,还是不敢过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李元吉不死心,去皇帝面前进谗,把尉迟敬德押进诏狱,准备杀害他。李世民去见皇帝,据理力争。李渊安不上尉迟敬德的罪名,只好把他放了。

李建成又以金帛收买秦王府右二护军段志宏,被段志宏拒绝.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也拒绝收买,李元吉便捏造罪名,请皇帝贬他为康州刺史,让他离开长安。程知节不去赴任,却找李世民,说:

“大王的羽翼被他除尽了,目的不过是图加害于大王。知节决死不走,希望大王早作决计。”

李世民见对方咄咄逼人,再不设法便将不保,于是便召集天策府的文官武将,商讨对策。这时有警报传来,突厥的郁射设率领数万大军入侵,兵围乌城.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挂帅,领兵北征。皇帝答应了,派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和天纪将军张瑾作他的副手。元吉借皇帝的名义,调秦王天策府的将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宏和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人从征,并要简阅秦王帐下精锐的士兵并入元吉的军队.李世民连夜和部下开会,却有东宫的率更承王睡匆匆跑来,密告李世民说:

“我听见太子对齐王说,‘如今你得到了秦王的绕将精兵,拥有数万人马。明天我和秦王在昆明池替你饯行,届时暗伏壮士,将他拉杀,对圣上说他暴卒,谅也不会不信。对于敬德等人,既然落入你手,就全数坑死,谁还敢不服!”,

“骨肉相残。乃是古今最大的坏事。我诚然知道祸在朝夕,但总是想等他们先发,然后再以义讨之,这样不是更好些吗?”

尉迟敬德说:

“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如今祸机即将发作,而大王却还宴然不以为优。大王纵然不重视自己的性命,但对宗庙社樱也不顾吗?大王不听敬德的忠告,敬德将窜身草莽,不能在这儿陪大王束手受死啦滚”

长孙无忌也说:

“不听敬德的话,事情非失败不可,我等也要舍大王而去,不在这里等死了。”

李世民看群情激愤,便让卜者再来占一卦,卜 卜吉凶。幕僚张全瑾从外边进来,拿起卜具扔到地上,说:

“ 卜卦是为了决疑,如今事已不疑,还卜卦干么!”

于是李世民下了决心,去向皇帝告状,先揭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宫的事,然后又说;

“儿臣对于兄弟,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如今他们要杀儿臣,似乎是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儿臣将要枉死,永违君亲."

李渊听了愕然地问:

“你这是从何说起?”

李世民便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密谋说了。李渊也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便说:

“这样吧,明天早朝我召你三兄弟来对证,你早些入朝。” ‘李世民回去作了布置。这边张婕好派人把李世民告状的事告诉了建成和元吉。接着又有内侍来通知明天上早朝。建成和元吉便也调动了东宫护卫的长林兵,准备应变。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天刚放亮,几位奉诏入朝的大臣从前宫门进宫,而后宫门玄武门边,也有两骑珊珊而入,远处随着一队金甲武士,遥遥保护。这两骑正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他们刚走到临湖殿,发觉情况有异,往日守卫玄武门的羽林军不见影子,李建成拨马便要驰回东宫,却见李世民从墙后转出来唤他。李元吉见了便摘下弓来,搭上箭朝李世民便射.但他在惊惶之中,两份脱力,三次拉弓都未拉满,箭箭射空。那边李世民的雕弓却张开了。李建成远远见了,以为李世民要还射李元吉,刚刚张口喊了声:“四弟小心……”却见李世民手腕一偏,“增”地一声响,那支狼牙箭劈空飞来,正中李建成咽喉。李建成哼也没哼,便倒栽到马下了。

这时呐喊声起,尉迟敬德率七十骑天策军飞驰过来:李元吉驱马便跑,尉迟敬德紧紧追上,弓弦响处,李元吉背上中箭,直透前心。东宫的长林兵这时已从后面赶来,天策军和长林兵在玄武门前展开激战。等到尉迟敬德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高高挑起赶来的时候,长林兵立刻溃散了。

“今天是谁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

尉迟敬德行礼之后,说:

“太子和齐王作乱,已被秦王举兵诛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遣臣来宿卫。”

李渊什么都明白了,他回头对大臣们说:

“想不到今天发生了这件事,众卿看怎么办才好?”

萧璃和陈叔达回答说:

一“建成和元吉本不曾参加举义,又无功于天下,却嫉拓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如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比天地,众民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太子称元良),委以国事,自然就不会再有事了!”

李渊听了,叹口气,自我解嘲地说:

“唉1这本来就是联的夙愿啊户

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等五人和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等五人,均被杀害。可怜这十个无辜的小王子,年长的只有十几岁,年幼的还在褪棍之中,就无缘无故地死于刀下。人们不禁要间:他们有什么罪过?

三天之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书还说:“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又过了两个月,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作了皇帝,他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