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8.挥戈上阵

1960年7月21日,齐司令正在阅读关于中苏关系情况的内部资料,秘书拿着一份电报匆匆进来。文件上面盖有“特急”和“绝密”两个红印章,《关于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宣布撤退在华专家的紧急通报》醒目标题,赫然跃入眼球,这24个字,像24根钢针似的,把他的眼珠深深地扎了一下。

“总算彻底解脱了。这下看他们还卡个球。”走廊里传来了凌副司令粗鲁的声音。不一会,凌副司令、侯政委一前一后进来了。

齐司令站起来,问他俩看了电报有何感想。

侯政委说:“预料之中。脓包总是要破的,与其包着捂着,还不如挑破了痛快。”

凌副司令说:“这下子可以放开大干了。司令,政委,咱们该往下进行了,立即发射第一枚导弹,给黑熊这帮王八蛋送行。”

齐司令说:“对。让黑熊他们看看,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也不是非得依赖他们不可。下午开常委会。”

“好。我去安排。”侯政委说罢,与凌副司令离开了齐司令办公室。

电话铃响了。齐司令拿起电话,“喂”了一声,立即听到电话里传来聂荣臻清晰的声音:“齐啸天同志吧。”

“我是齐啸天。”

从电话那端传来聂荣臻的声音:“苏联政府全面撕毁合同,宣布停止一切对华援助,撤退在华全部专家。知道了吧?”

齐啸天对着电话说:“刚看到电报。”

聂荣臻在电话里说:“现在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正集中精力处理中苏关系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齐司令对着电话,大声说:“我们想立即转入1059第一枚导弹的发射准备,争取在这几天内发射出去,让苏联专家看看,我们中国人离开他们也能将导弹发射上天……对,基地几位领导都是这个意见,下午开常委会……最近不能打?……第一枚导弹何时发射要由中央决定……明白……请聂帅放心,我们靶场绝对听从中央部署……再见!”

齐司令放下电话,找来侯政委、凌副司令,传达了聂帅的指示,中央最近集中精力处理中苏关系问题,第一枚导弹发射时间中央决定放到苏联专家撤离以后。随后,他哈哈一笑说:“我们也太激动了,现在发射根本不具备条件。”

“液氧还没拉呢。”凌副司令也突然醒悟过来。

1960年8月24日,在东风基地工作的最后一批17名苏联专家撤离。此前于7月27日和8月12日已分别撤离了两批。

最后一批撤离时,齐啸天司令、侯智真政委带领东风基地机关和各试验部的领导到机场送行。就在司令政委向离去的苏联专家招手时,凌副司令想起黑熊那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扭头便走,边走边嘟囔:“哼!送瘟神。”

这次送行,大家的心情十分复杂和微妙,从机场回来的车上个个沉默不语。齐司令看了看坐在身旁的上官彩真,想到她从1957年底到现在,作为一名翻译,是他和苏联专家打交道的喉舌和臂膀,她不光出色地完成了翻译任务,还打探到很多有价值的情报,帮助搞到地地、空空导弹的最新资料。看着她疲惫的面容,红肿的眼泡,齐司令不禁涌上了丝丝疼爱之情。

上官彩真确实疲惫不堪。这段时间,白天还好,忙于苏联专家撤离前的文件翻译,累点就是了,但到晚上,真要她的命。自从克拉钦科顶撞黑熊后,克拉钦科被关禁闭10天。那段时间,上官彩真想去安慰他,但黑熊不准他见任何人。她写了封信,委托和克拉钦科关系密切的一位专家捎给他,她也接到克拉钦科转来的回信。7月27日,第一批苏联专家撤离时,克拉钦科被黑熊强行押送回国,上官彩真含着眼泪和他告别。她知道,克拉钦科回国后一定没有好结果。她为他担心,为他失眠。克拉钦科走后,她用了好几个夜晚,精心绣了一幅《鸳鸯戏水图》,请那位和他十分要好的专家带给他。

苏联专家撤离不久,中央决定用国产液氧发射1059导弹,并委派平副总长到靶场指挥。得到消息,发射中队一片沸腾,他们一直等待和盼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1960年9月9日晚饭后,发射中队操作人员穿好工作服,取出保密包。中队长许锦川带领一分队首先出发,到技术阵地将1059导弹转运到发射阵地。随后五分队出发进入横偏校准阵地。接着,六分队长端木艳娇带领部分人员进入3号发射场北场坪,进行现场气象观测。

晚上10时30分,二分队、三分队、四分队人员集合,指导员英勇飒镝做了简短动员后,登上各自的装备车。21辆装备车徐徐开出装备库房,沿着水泥公路,驶向3号发射场。

3号发射场是我国最早建造的地地导弹发射场,位于敖包山以西5公里的一片平坦戈壁上。发射场分南北两个工位,可以同时发射两枚导弹。两工位相距240米,每个工位有长宽各40米的水泥场坪,场坪中央有一块10米见方、用特殊耐火水泥铺就的平台,它就是导弹的发射工位。它的下面铺设着密密麻麻的电缆和供气管道,直通周围的掩体和中心控制室。距离导弹下方不远处,有一个掩体叫电源气源设备间。掩体内有三间各9平方米的房间,上面有1米多厚的防护层,一扇厚厚的水泥防护门保护着里面的设施设备。在水泥场坪的南端,有一座高出地面3米的方形建筑物,它就是测试发射控制室,人们习惯叫它地下室。这座建筑物经过严格的科学计算,设计建造十分考究,四面全部由钢筋水泥浇灌而成,顶部覆盖层厚达7米,即使导弹在头顶落下,也能完好无损地保护地下室人员和设备安全。在场坪的南边和东边,还分布着大小不等的8个掩体。

车辆依次整齐地停靠在南场坪的进出口路上,人员下车后,立即被场坪上昂首挺立的导弹吸引了。一枚苏制1059导弹昂首屹立在发射场坪中央,虽然大家在合练中已经多次见到过合练弹,但今天这枚是真正的导弹,要经他们的手发射上天,因而每个人的神圣感骤然而生。

“全中队集合——”

几个分队长把人员迅速整队集合后,跑步带到发射场坪。中队长许锦川整队后,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同志们!导弹转运起竖很顺利,序幕已经拉开,后面有更多更重要的工作等待着咱们来完成。苏联专家曾经以种种理由卡咱们,今天,也就是他们撤走的第17天,咱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亲手把我国的第一枚导弹发射上天。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好。让一切反对和阻挠我们发射第一枚导弹的人见鬼去吧!”许锦川停顿片刻,大声地下达了“进行导弹测试检查”的口令。

三分队长古珞兵把人员带开,作了布置,三个专业组迅速带到各自岗位。弹上技师带领弹上组到准备间,电源技师带领电源组到电源间,赖西清技师带着操作手赵昌修走向地下室。赖西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导弹发射操纵员,中国的第一枚导弹将由他按下点火按钮发射上天。第一支发射中队,第一个操纵员,第一枚导弹,第一次发射,第一次按下点火按钮……这一个个第一将由他来实现。多么神奇的岗位,多么神圣的职责!他和赵昌修一前一后,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水泥路,到了地下室的大门。他在大门外停了下来,再一次扭头朝场坪深情望去,深绿色的1059导弹在强烈的探照灯照耀下,是那样的雄伟壮观!进入地下室后,就再也见不着它了,他要多看几眼,要把导弹的雄姿刻印到脑海中。赖西清凝视了3分零21秒,才跨进地下室的钢筋水泥大门。他俩沿阶而下,走过13个阶梯,向右行进5步,折向左又下了5个阶梯,再向右穿过一道钢筋水泥大门,通过4米长过道。此时,他看到在过道左边的通信机房里,负责通信的七分队长正在调试通信线路。他跨过第三道钢筋水泥大门,走到了一条丁字过道。过道左边通向指挥间,右边通向控制间。他隐隐约约听到指挥间里有人在说话,其中就有齐司令、凌副司令和穆大队长的声音。他折向右边的控制间,这间长6.5米宽3.5米的控制间里,左侧靠墙放着三张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三台仪器:左边一台是陀螺修正仪,由赵昌修操作;中间一台叫测试发射控制台,是对导弹进行加电测试并实施点火发射的核心设备,由他操作;右边有一部古珞兵指挥用的调度电话。在古珞兵右后方摆有一张桌子和椅子,那是中队长许锦川的位置,桌子上也放着一部调度电话,在电话上方从房顶伸下来一架潜望镜,潜望镜的镜头直接对着场坪上的导弹,用来观看导弹点火情况,如果正常,就发出起飞口令;如果点火不正常,就实施紧急关机。

赖西清和赵昌修来到了自己的岗位,打开仪器罩子,端坐椅子上。赖西清从随身携带的保密包里拿出勤务指南和保密本,把它们整齐地摆在桌上。他对勤务指南已熟练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但他还是翻开认真地看了第一页测试发射控制台的状态准备栏上的各项内容。看完后,他对照检查了仪器背面的插头连接,核对了仪器面板上的开关位置。

分队长古珞兵检查完电源间和弹上状态后,也来到地下室。坐定后,问赖西清准备好没有。赖西清回答说准备好了。通信分队长也进来说,调度处于良好状态,可以使用。

古珞兵点了点头,对着调度话筒敲了几下,然后用浑厚的声音下达口令:“三分队注意,现在开始点名。310──”

赖西清抬头挺胸,目视前面的测试发射控制台,用洪亮的声音回答:“310到。”

“311——”

这是战士赵昌修的代号。这时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赖西清,古珞兵呼叫他时,竟然没有反应。

古珞兵再次呼叫:“311——”

赖西清用左手捅了他一下,古珞兵也扭头瞪了他一眼,赵昌修才猛然醒悟,立刻把身子坐正,大声回答:“311到。”

“315——”

调度中传来弹上弹上技师有点沙哑的声音:“315到。”

“320——”

调度中传来电源间电源技师的声音:“320到。”

“各号报告状态准备情况。”

“310准备完毕。”

“311准备完毕。”

“315准备完毕。”

“320准备完毕。”

就在三分队点名期间,进来了中队长许锦川。许锦川径直走到潜望镜下,打开目镜罩子,双手扶住把手,眼睛贴在目镜上,顿时,场坪上人员设备的景象清晰地拉到了他的眼前。战争年代,许锦川经常使用望远镜,而今天他用的却是潜望镜,几百米外的人物,就像伸手可触。他转动着手把,把目光对准导弹仪器舱,仿佛导弹就在跟前,对仪表舱内的仪器的插头电缆都看得一清二楚。

许锦川继续转动着潜望镜,他看到一分队长刁弋新指挥瞄准班对导弹进行了垂直度调整和粗瞄;看到二分队长王来喜指挥加注组和供气组把导弹发动机系统进行了外观察看和管路的气密性检查;看到三分队的操作手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控制系统的外观察看、分系统测试和综合测试。

英勇飒镝特别关注消防专业的操作,点火发射时他要随消防专业行动。他站在发射场坪上,看到四台消防车,在四分队长的哨音和手势指挥下,在距离导弹15米的红线外准确无误地稳稳停住。这红线是任务准备时,四分队长到现场演练后画上的。消防车停好后,操作手随即启动消防泵,打开后备箱,取出消防水管接到出水口。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只用了三分钟。然后,消防控制箱操作手监视着仪表,随即加压加水;另两名消防员伫立在消防水管旁待命,随时准备拿起消防水龙头冲向火场。

英勇飒镝想起了刚开始演练时的情景,有一台消防车开进速过快,差点碰到导弹,另一台车却停到了距导弹30米以外;12名消防操作手,抱着消防水龙头,东蹿西跳,乱跑一气,不知该站到哪里。他和四分队长商量后,把每辆车、每个人的动作,都做了规范,又经过无数次演练,才有今天的结果。现在,英勇飒镝看到12名操作手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各自的岗位上,满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