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平叛乱举荐有功

和珅为官很擅于坐收渔翁之利,哪怕对方是自己的敌人。比如他让和琳先后投靠阿桂和福康安,借他们的光一路高升便是很好的证明。而在镇压台湾叛乱一事上,和珅也巧借福康安而坐享其成,立下一功。

清朝初期,郑成功家族割据台湾,康熙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发动了收复台湾的战争。郑成功的后代负隅顽抗,无奈清军攻势凌厉,郑氏王朝抵挡不住,清军得以收复台湾。

战争结束后,清廷在台湾建立了台湾府,归福建管辖,但岛上的反清势力一直没有消停过,郑氏家族的残余势力纠集在一起,打着 “反清复明”的旗号,成立了秘密的复国组织 “天地会”。

天地会成立之初,成员主要是一些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后来,天地会向台湾民众灌输 “天为父、地为母”的观念,号召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起来反抗清王朝的统治。

康熙、雍正以来,清朝统治者推行爱民政策,使社会矛盾日趋缓和,天地会旧有的 “反清复明”纲领渐渐失去民心,绝大部分老百姓都不买天地会的账。为了在乾隆朝继续从事反清斗争,天地会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清朝的贪官,提出了 “反对贪官,劫富济贫”的口号,经过一番因势利导的宣传,再次在民间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乾隆继位后,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百姓生活殷实,但盛世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危机重重。

乾隆年间,台湾的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与此相伴而生的贪污腐败也随之而来。当地官员认为台湾岛孤悬海外,天高皇帝远,可以无所顾忌地在岛上为所欲为。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台湾官场极度腐败,官员们极尽巧取豪夺之能事,老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林爽文起义的导火索。

林爽文是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人,随父渡台,居彰化大里代庄(今台中县大里市),以耕田、赶车为业,后来加入天地会。有一次,林爽文带领的天地会与台湾的另一集团雷公会因矛盾而发生群体械斗,台湾总兵柴大纪带兵镇压,捉拿天地会成员,成员们逃往林爽文处。官兵要求林爽文交出逃犯,但林爽文拒绝配合,于是双方发生激战。柴大纪因此大怒,加紧追剿天地会,林爽文不得不率众起义。

台湾知府孙景燧亲自率兵镇压,被林爽文的起义军击败,孙景燧在作战中不幸阵亡。随后,林爽文自称 “盟主大元帅”,振臂一呼,台湾的贫苦百姓纷纷响应。林爽文聚兵5万,先后攻取了彰化、台中、台北等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几乎攻占了台湾北部地区。

消息传到京城,乾隆大惊,表示要御驾亲征。和珅心想,就这几个毛贼,偌大一个朝廷没人能管得了吗,非要让皇帝御驾亲征?如果皇帝御驾亲征,朝廷势必会乱作一团,他打算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乾隆亲征。

和珅拿定主意后,走出朝臣的队列,上前一步说:“皇上,依臣愚见,皇上治国,中正仁和,爱民如子,料想台湾的百姓未曾被及圣恩,这才起心造反,责任在于地方官员没能将皇上的仁爱之心示之于民。一旦官员警醒,施以仁政,百姓必会人心思归。除继续用兵外,臣以为还可颁布告示,攻心为上,分割贼匪与普通百姓,从内部攻破。这样一来,外有大兵压境,内有人心背离,贼匪不日可破。”和珅这番话既称颂了乾隆的仁政,又指出了破敌的方略,言明破敌很容易,杀鸡焉用牛刀!

在和珅的劝说下,乾隆打消了御驾亲征的念头,随即抛出了一个问题:“谁可为帅前去平叛?”和珅回道:“台湾是福建省的一部分,皇上可命闽浙总督常青跨海督师平叛。台湾离福建很近,可朝发夕至。”

乾隆准其所奏。和珅之所以推荐常青,也有自己的私心。常青是他的门生,如果这次能够平叛成功,功劳便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了。

闽浙总督常青接到圣旨后,立即整饬军队,准备渡海平叛。林爽文在台北听说清军不日将渡海来战,遂领兵封锁台湾北部沿海地区。常青率领清军强渡,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终于夺下了几块滩头阵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清军继续进攻,不断扩大滩头阵地。

蜷缩于台南地区的清军听说援兵已经渡海而来,趁势发动反攻。林爽文分兵迎敌,常青指挥清军相继收复了台湾北部地区的几个县城,之后起义军发动反攻,又将失去的几个县城夺了回来。如此你来我往,双方在台湾北部地区展开了拉锯战。台南地区的清军本想趁机北上,与常青会师,结果被林爽文的起义军打败,进退不得。

林爽文继续发动台湾民众,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起义军的规模一度发展到10万人。

台湾南部的一些地主为了自保,招募乡勇组成民兵,配合清军与起义军作战。常青也想贯通台湾南北,无奈他从福建和浙江带来的部队还不到2万人,无法形成对起义军的战略优势。

这时,乾隆在北京坐不住了,他责问和珅道:“常青无能,渡海剿匪数月仍然停滞不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和珅遭到乾隆斥责后,内心也很惶恐,急于想个办法补救一下。他思来想去,想到了福康安。乾隆对福康安一向很器重,现在如果举荐福康安去台湾镇压叛乱,一旦福康安得胜回朝,自己便可坐享举荐之功;即使福康安败北,也可利用这个机会打击一下他的气焰。于是,和珅赶紧奏道:“常青无能,当务之急是派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去平叛。臣认为陕甘总督福康安是最适合的人选,他足智多谋,身经百战,相信除他之外,再没有人能担此重任了。”

乾隆其实也正有此意,于是马上准奏,命福康安征台。同时,乾隆还从闽、浙、湘、桂、蜀、粤、黔等省调遣近6万大军赴台。

福康安接到命令后,心中暗暗叫苦,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贼匪众多,自己人生地不熟,要平定叛乱谈何容易?但君命难违,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福康安率军抵达台湾时,局势非常严峻,整个台湾地区除少数地区还在清军手里,其他地区全被起义军攻占。值得庆幸的是,福康安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及林爽文的起义军,但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而起义军良莠不齐,且林爽文本人在取得初期的胜利后也有点飘飘然,起义军军纪废弛,经常和土匪一样肆行劫掠。总的来说,双方实力相当。林爽文虽然兵力占优,但因战线较长,夺取的大部分州县需要分兵据守,兵力比较分散;而福康安则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尽管如此,清军的推进速度依然很慢。

清军攻陷台北后,林爽文决定集中兵力与清军决战。福康安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大败林爽文的起义军。军力的此消彼长,对林爽文越来越不利。

乾隆见福康安在台湾进展仍然缓慢,多次派钦差大臣前去催战,福康安决定不再与起义军争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集中兵力寻机决战,最大限度地歼灭起义军的有生力量。在福康安的凌厉攻势下,林爽文节节败退,台湾北部地区重新回到清军手中。林爽文集结残部,坚守彰化。

彰化是林爽文的老巢,防御工事极为坚固,福康安久攻不下。台南地区的起义军奉林爽文之命前来增援,福康安马上下令嘉义的清军主动出击,牵制台南地区的起义军。林爽文的军队久守彰化,城中粮草紧缺,遂出城与清军决战。福康安亲临前线指挥,起义军战败后向台南地区流窜,福康安穷追不舍,起义军损失惨重。时有台南地主武装配合清军作战,起义军内部发生内讧,林爽文兵败被擒。

林爽文被俘后,被押解到北京接受审判。乾隆命和珅提审林爽文,在公堂上,和珅斥责林爽文道:“你妖言惑众,煽动台湾民众反抗朝廷,罪不容诛。”林爽文毫不示弱,大骂道:“我虽久居台湾,却也听说过你贪赃枉法的事情,像你这样的贪官有什么资格来审我,快叫皇上出来。”和珅大怒道:“大胆,皇上是你说见就能见的吗!”林爽文仍骂声不绝,和珅命人将他的舌头割去。最后,林爽文被处以极刑,枭首示众。

福康安此次在台湾出生入死一年有余,终于成功收复台湾,乾隆非常高兴,赐他黄腰带、紫缰、珊瑚朝珠等物。而和珅也因举荐有功,赐紫缰,并封为三等忠襄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