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骋疆场和琳建功

古人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珅得到乾隆的宠信后,为了使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构建自己的人脉网。除了拉拢朝廷中有利用价值的官员外,对于自己的家人,他也不遗余力地为他们谋求更好的前途。

众所周知,和珅有一个弟弟叫和琳,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一直很好。后来,和珅得到乾隆的垂青,平步青云,从驴肉胡同的老宅搬走后,兄弟俩聚少离多。与和珅相比,和琳的仕途比较一般——从咸安宫官学毕业后,和琳一直充任吏部笔帖式,这是吏部的普通职务,属于秘书职位。

和琳在吏部笔帖式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终于等到了一次升职的机会。吏部进行人事调整,和琳因工作勤恳、认真负责被提升为吏部给事中——这是一个五品官,从事文职工作。此时和珅已经官居一品,见弟弟和琳还在官场上停滞不前,心里十分着急,决定出手相助。

一天,和珅找和琳谈话说:“你我兄弟二人自幼父母双亡,与继母相依为命,一起长大,后来又一起读书。记得我们当年在咸安宫官学上学,著名诗人袁枚先生曾期许我俩说 ‘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如今我确实做到了捧日,而你却还在原地打转,徘徊不前,如此下去,何以擎天?”

和琳不以为意地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现在也只能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了。”

和珅笑道:“树挪死,人挪活。我看你还是别在吏部待着了,你自幼好武,要不我想办法给你谋个武职,如何?”

和琳犹疑地说:“现在太平盛世,天下无战事,武将又能如何?不过,我确实向往军旅生活。”

和珅放低声音,推心置腹:“不是我背地里诅咒皇上,历史上的王朝哪个不是盛极而衰?如今天下承平日久,眼看康乾盛世已经走到了尽头,大清王朝的下坡路就在眼前,武将报效国家的时刻即将到来,你此时不从军,更待何时?”

和琳觉得和珅言之有理,但又觉得事情没那么容易:“哥哥果然有政治远见,我倒是想从军,怎奈报国无门!”

和珅点拨道:“放眼望去,朝廷武将之中,以阿桂和福康安二人最有能耐,尤其是阿桂,出将入相、文武双全,皇上极为倚重他。你若能在他手下办事,定能学到不少本领,将来天下扰攘之日就是你建功立业之时。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和琳不禁有些疑惑:“阿桂与你不和,他怎肯收我?”

和珅自信地说:“阿桂在朝中德高望重,无人可以取代,我早就想与他化干戈为玉帛,只要我倾力交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阿桂多少还是会给我一点面子的。”

和琳喜道:“哥哥的话令我茅塞顿开,那就拜托哥哥多多费心了。”

和珅做事向来雷厉风行,不久,他在军机处找了个机会对阿桂说:“我的弟弟和琳现在吏部工作,任吏部给事中,但他自幼尚武,想弃文从武,跟着大人学些本领,以报效国家。若大人能将他收于麾下,和某感激不尽。”

阿桂暗忖:和珅如此明目张胆地想将弟弟安插在自己手下做事,不知道到底是何居心,不如一口回绝了事。但他转念一想,自己与和珅并无深仇大恨,只是不屑其为官之道而已。和琳为人如何不得而知,不如将计就计,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办事,视其优劣而用之。如果和琳是来充当和珅的眼线,那就把他晾起来,让他知难而退。想到这里,阿桂对和珅说:“既然和大人这么说了,那就让和琳到我手下做名副将吧,如果他可堪大用,我绝不屈他的才。”和珅本以为阿桂会拒绝,没想到阿桂如此爽快地答应下来,不由大喜过望,当下谢过阿桂,然后赶紧将这个好消息派人告知和琳。

和琳到阿桂手下后,工作积极,办事勤勉认真,给阿桂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长期的相处中,阿桂发现和琳与和珅的性格大不相同,和珅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和琳则忠厚老实、正直耿介、不喜钻营,对阿桂既不刻意逢迎,也不蓄意讨好,只是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在才学方面丝毫不亚于和珅。有其兄未必有其弟,久而久之,阿桂对和琳的人品和能力刮目相看。

这一期间,和珅也没有忘记给和琳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恰巧浙江学政窦光鼐上书弹劾义乌县令滥收苛捐杂税,浙江布政使盛住纵容不法。乾隆大怒,派阿桂为钦差大臣前往浙江查办。和珅趁机请求乾隆派自己的弟弟和琳随阿桂一起去浙江办案,乾隆同意了。

到达浙江后,阿桂坐镇杭州,命和琳调查义乌县令案件。和琳在义乌县张榜晓谕,要求当地百姓主动举报县令的不法行为,但百姓慑于县令的**威,无一人敢站出来指证。和琳无奈,只得请求窦光鼐协助调查。

窦光鼐的学生王以衔对和琳说:“百姓之所以不敢主动揭发义乌县令,主要是因为其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很大,万一朝廷派来的官员整不倒他,等朝廷官员一走,他肯定会找当初揭发他的人秋后算账。”和琳谦虚地请教道:“如你所言,应该如何行事才好?”王以衔主动请缨:“既然百姓们不敢明着指证义乌县令,我愿悄悄潜入民间,暗中搜集他的罪证。”和琳说:“如此甚好,若能就此扳倒他,你就立了一大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和琳坐在县衙里不动声色,王以衔则深入街头巷尾与百姓攀谈。当地百姓平日里被县令及其家族压迫得敢怒而不敢言,王以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百姓们的顾虑,他只要求乡亲们提供县令的不法证据,并不要求他们当面指证。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开导,当地百姓纷纷将历年来县里向他们巧取豪夺的物证献上,这些物证基本上是县衙勒捐的书面凭证。王以衔将证据搜集完毕后,交给了和琳。

和琳随即开堂提审义乌县令,将搜集到的物证扔到他面前,县令知道抵赖不过去,只得将自己犯下的罪行如实招来。和琳让县令在罪状上签字画押,然后将他押到杭州去见阿桂;阿桂了解案情后,命人将浙江布政使盛住下狱,并再次提审义乌县令,县令承认盛住是自己在省里的靠山。阿桂又让两人当面对质,盛住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纵容姑息行为,还承认自己曾多次收受义乌县令的贿赂。案情明了后,阿桂与和琳将罪犯解赴京城。

因为盛住与乾隆有些沾亲带故,乾隆决定亲自过问此案。在判决盛住时,乾隆征询阿桂与和琳的意见,阿桂说:“浙江吏治风气极差,盛住贪赃枉法,目无朝廷,但他认罪态度很好,一心悔改,而且做官一向勤劳,可酌情减轻处罚。”和琳反对道:“皇上若不严加惩处,天下人会认为皇上徇私枉法。皇上乃一代明君,不可因小情而失大义。”乾隆说:“古有明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正因为盛住与朕的关系,所以更应该将其明正典刑。和琳能如此顾全大局,真乃我大清官员之楷模也。”最后,盛住被判处斩监候。和琳因正直敢言且能力出众,被加封为湖广道御史,从此慢慢进入了乾隆的视野。

和珅知道和琳犯颜直谏的事情后,私下里提醒和琳说:“浙江布政使盛住与皇上沾亲带故,你应该为他求情才对,像阿桂那般正直之人都知道替皇上着想,你却只认死理。像你这般死心眼,早晚会在官场上栽跟头的。皇上虽然一时抹不开面子从重处罚了盛住,但他回过头来肯定会后悔的,你看着吧,不出两年,盛住必然官复原职。”和琳愤然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只辨是非曲直,不问人情世故,一切顺其自然。”和珅见和琳如此执拗,也无可奈何。

当时,与和珅同朝为官的大臣中,真正能与他相抗衡的除了阿桂就是福康安。福康安是福长安之兄,由云骑尉起家,屡立战功,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后又任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位,更被乾隆加封为太子太保、一等嘉勇忠公,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和珅不免有些嫉妒,总想找个机会打击一下福康安的气焰,没想到机会很快就来了。

和珅听闻福康安在京城大兴土木、营建新宅,托他以前的部下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往北京运送木料,李天培为了省钱,居然假公济私,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动用漕船,致使河道壅塞,航道迟滞。

和琳时任湖广道御史,和珅马上把这件事告知和琳,和琳一向正直无私,立即上书朝廷弹劾李天培。乾隆任命阿桂为钦差大臣,前往湖北调查李天培案。李天培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矢口否认福康安涉案。事后,阿桂报告乾隆说:“福康安委托李天培代为采购木料运送京城,不想李天培财迷心窍,居然动用朝廷运粮的漕船为自己服务,此事与福康安无关,罪在湖北按察使李天培一人。福安康功勋卓著,应从宽处理。”

但乾隆下决心要严办此事,于是亲自下谕判定,湖北按察使李天培革职充军伊犁;两广总督福康安因安南作战有功,从宽处罚,罚总督俸禄3年。另外,湖广道御史和琳因纠察地方官有功,升兵部侍郎。

经过这件事后,福康安领教了和珅的手段,再也不敢大意。和珅也深知自己的地位无法与福康安相比,有意无意地开始拉拢福康安。福康安看出了和珅的心思,他不愿与小人交恶,于是表面上对和珅很和气。和珅趁机让和琳投靠福康安。和琳虽然很感激兄长的扶持,但他仍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处世方式,在与同僚相处时显得游刃有余。没多久,和琳升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和琳虽然平步青云,高官厚禄,但他一直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当时内叛外乱时有发生,所以要想为朝廷效力,并不是没有机会。

很快机会便来了,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廓尔喀 (即尼泊尔王国)贸然兴兵,直犯日喀则,洗劫了扎什伦布寺,掠走大批珍宝财物。驻藏大臣保泰临阵退缩,竟然打算把达赖和班禅移至青海。

乾隆闻报后,当即命福康安为大将军,与参赞海兰察、奎林 (福康安的堂兄)率巴图鲁侍卫入藏。和琳主动请缨,乾隆嘉其勇,任命他为驻藏大臣,负责督办前藏地区的粮饷供应。

福康安受命驰抵后藏,立即整兵进行反击,很快便收复济咙 (今吉隆),歼敌千余人。济咙以外,高山耸峙,道路崎岖,行走艰难。福康安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他本人率领,由济咙直夺界隘热索桥;另一路由成德等率领,由聂拉木直奔关隘铁索桥。

次年六月,福康安领兵抵达廓尔喀关津热索桥。这里两边悬崖峭壁,前面又有河流阻挡,敌人设碉卡防守,难以攻取。福康安派兵潜入上游捆木渡河,分兵三股,奇袭敌军。廓尔喀军败退,清军占卡焚栅,夺桥前进。成德所率清军也攻碉夺卡,占据山梁,强夺铁索桥。两路军分别夺渡热索桥和铁索桥后,翻越高山,攻占要道,深入廓尔喀境内数百里,很快逼近了廓尔喀的都城阳布 (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在此期间,和琳源源不断地把粮食、火药等物资运到军前。八月八日,廓尔喀国王感到势穷力竭,表示愿送还在扎什伦布寺掠夺的财宝、金塔顶、金册印,认罪乞降。

八月十九日,福康安接受廓尔喀投降。九月四日,清军由廓尔喀境内全部撤出,退回济咙。

因反击廓尔喀有功,福康安受赏一等轻车都尉,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和琳升任工部尚书。

在这次战争中,和琳与福康安配合默契。福康安改变了对和琳的看法,认为他与和珅截然不同,办事稳重,一腔正气,而且精通军务,于是上奏乾隆,让和琳驻守西藏,负责善后事宜,巩固边疆。

和琳从此率军在西藏地区屯田练兵,业余时间他或读书,或下棋,乐此不疲。和珅多次写信给和琳,想将和琳调离西藏,均遭到和琳婉言拒绝,说这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当地只产出少量蔬菜水果,只能通过四川转运粮食。由于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士兵们很不习惯。有一次,驻军收到外地转运来的黄瓜、茄子,军士们十分高兴,和琳居然赋诗道:“更欣黄瓜与紫茄,强于西域得佛牙。”“吟诗大嚼挑银灯,瓜茄有灵幸知己。”可见其乐观的精神。

和珅在朝中喜欢以文会友,乾隆年间著名的状元毕沅就是和珅的好友。

毕沅,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中举后被朝廷授予内阁中书官职,后入职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从事秘书工作。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毕沅中进士,但能否在随后的殿试中拔得头筹还很难说。在参加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毕沅与两位同僚诸重光和童凤三在军机处值班,诸重光和童凤三也要参加第二天的殿试。当时的科举考试非常注重考生的书法水平,而毕沅的字恰恰写得不好,于是,诸重光和童凤三对毕沅说:“殿试注重书法水平,你的字写得那么难看,无论如何也进不了三甲,我们两个书法不错,先回去准备准备,你就代我们两个再值会班吧。”毕沅也知道书法是自己无法克服的短板,便同意替他们二人值班。事有凑巧,当晚新疆巡抚的一份奏折送达军机处,毕沅打开一看,是关于新疆屯田的,出于好奇,他就看了一下。毕沅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看完后对该份奏折的内容已经了然于胸。

第二天殿试开考,毕沅打开考卷一看,居然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策论,他不假思索地将昨晚看过的那份奏折上的内容用更为华丽的辞藻一挥而就。

殿试结束后,阅卷官在阅卷时发现毕沅的文章不仅颇具文采,而且将新疆屯田的要点论述得有理有据,但鉴于毕沅的书法难登大雅之堂,遂将其列为第四名。随后,乾隆亲自查阅了前10名考生的考卷,当他看到毕沅的策论时,不由得眼前一亮,经过与其他考卷对比,乾隆认为其他考生大多写得比较抽象,只有毕沅的策论切实而具体。于是,乾隆御笔一挥,将毕沅钦点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毕沅夺魁后,辗转多地为官,曾担任陕西布政使,一度与朱珪为同僚。朱珪,进士出身,历任福建粮道、湖北按察使等职,为官清廉,仁义素著。朱珪来到陕西时,正赶上陕西中部地区发大水,很多良田和房屋被洪水冲毁,朱珪命令地方官开仓放粮赈灾,但地方官平日为非作歹、挪用公款,导致各地府库都有很大亏空。朱珪见状大怒,立即下令将地方上不称职的官员革职查办。

毕沅作为陕西布政使,长期以来对下属的胡作非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听到朱珪因救灾罢免了不少地方上的官员,不禁大吃一惊。他在陕西经营多年,地方上的官员几乎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消息传出后,陕西官员人人自危,纷纷找到毕沅,求他想想对策。毕沅让下属们向新任巡抚朱珪行贿,企图将朱珪拉下水,没想到朱珪根本不收任何贿赂。

毕沅无奈,只得写信向和珅求援,请和珅想办法将朱珪调离陕西,他还号召下属筹了一笔巨款送给和珅。和珅见好友有事相求,而且还送来了大礼,不帮忙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向乾隆启奏说:“朱珪善于治理水患,不如将他调到工部任侍郎,专职治水。毕沅任陕西布政使多年,熟悉地方政务,可让他兼任陕西巡抚。”

乾隆觉得和珅言之有理,于是就批准了和珅的建议。朱珪收到圣旨后,知道肯定是陕西官员在朝中的靠山从中做了手脚,但他也无可奈何,只得离开陕西,到京城工部报到。毕沅通过和珅的运作,不仅成功赶走了刚正不阿的朱珪,还兼任了陕西巡抚,可谓一举两得。

转眼间,和琳已在西藏戍边屯田数年,政绩卓著,乾隆下旨升任和琳为四川总督,和琳终于跻身总督的行列。后来,湖南、贵州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乾隆命令福康安与和琳分兵进剿。

此时和琳正从西藏凯旋,得知松桃 (今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起义军已经攻打到秀山,他不顾风尘仆仆,马上率兵进入贵州作战。

当时起义军已攻取遵义城,和琳指挥清军将遵义城团团围住,但起义军拼死守城,和琳发动的多次攻城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副将海兰察担忧地说: “起义军据守坚城,我军急切难下,怎么办?”和琳分析道:“遵义城城池坚固,起义军视死如归,不可力敌,只能智取。如今我军四面围城,兵力分散,不如撤其一面,将南门洞开,然后猛攻东门、西门和北门,起义军支持不住时必会从不设防的南门出逃,届时我军乘势掩杀,可获全功。”海兰察赞道:“此计甚妙!之前我军四面围城,敌军不得不死战;今我军网开一面,敌军势孤时必然弃城逃跑,我军随后追杀,敌军必败。”

次日,和琳下令撤走遵义城南门的守军,然后集中兵力猛攻其他三门,起义军渐渐支撑不住,见南门无守军,遂弃城从南门出逃。和琳率领清军奋勇追击,杀得起义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起义军残部向南流窜,逃入深山之中。

这时,和琳没有趁势进军,而是进遵义城抚民。他知道农民之所以揭竿而起,主要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不法,官逼民反,所以,他每收复一处失地便上书乾隆,请旨安民。

不多日,探马来报,贵州南部大乱,很多农民响应起义并加入了起义军,正在围攻六盘水。和琳立即整饬人马,向六盘水地区开进,起义军因装备简陋,抵挡不住装备精良的清军,很快便被击溃。

和琳率军进入六盘水后,马上派人调查贵州南部地区的吏治,很多俘虏纷纷指证当地官员巧取豪夺、贪赃枉法,和琳下令将当地的不法官员严加治罪。对于仍然在打游击战的起义军,和琳决定采用剿抚并施的策略。他下令打开当地的官仓,赈济衣食无着的百姓,还亲自将起义军将士的家属接到公衙进行开导,表示自己已经将本地贪官全部依法治罪,希望他们能给起义军写信,朝廷将无条件招安他们。在和琳的努力下,起义军迅速分崩离析,不战自溃。和琳兑现自己招安前许下的诺言,将前来投诚的起义军将士一一优抚。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将士放下武器,归降清军。

初战告捷后,和琳受封一等宣勇伯,并被加封太子太保衔。

看着弟弟在朝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和珅心里乐开了花。而和琳虽然升了官,但仍然住在驴肉胡同的老宅子里。由于各地的军政官员纷纷登门造访,老宅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和琳不像和珅那样贪婪成性,前来送礼的人几乎都吃了闭门羹,但上门送礼的人还是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和琳不胜其烦,遂于大门口立一石碑,上书 “送礼者请回”五个大字。有太监将和琳拒收贿赂的事迹报于乾隆,乾隆叹道:“和琳真乃我大清第一清官也!”

和珅听说和琳将无数钱财拒之门外的事情后,郑重其事地对和琳说:“你荣升之后,收了多少礼物啊?”和琳说:“分文未取。”和珅不由急了:“你怎么这么傻呢!官场非战场,却胜似战场。你不收别人的礼物,就等于是拒绝跟别人交朋友,别人会视你为敌人,你这样处处树敌,以后如何在朝中立足呢?”和琳正色道:“人在做,天在看。我自己一身正气,问心无愧便知足了,不管那么多。”和珅继续苦口婆心地劝道:“你可以不收礼,但不可以一概不收,有些人的面子是必须要给的,这是最起码的官场生存法则。”和琳听了毫不客气地说:“民间传言说你是大清第一贪官,我哪敢再步你的后尘,让祖宗蒙羞!”和珅怒道:“你这脑袋真是木头做的,我是贪污受贿,可又有谁能奈我何?”和琳说:“现在皇上倚重你,所以没人敢动你,可当今皇上老了,早晚会将皇位传给太子,到时候,没了皇上当靠山,你想过后果吗?”和珅苦笑道:“罢了罢了!我作恶,你积德。”兄弟二人不欢而散。

和琳的话虽然难听,却在一定程度上给和珅敲响了警钟。和珅知道,若想真正成为官场不倒翁,必须努力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清代的翰林院尽是天下英才,从翰林院出来的学士极有可能成为官场的后起之秀。于是,和珅打起了翰林院学士的主意。适逢和珅四十大寿,做寿前夕,他给翰林院的学士都发放了请柬。和珅寿诞当天,翰林院的大部分学士都前来捧场,其中有一个名叫阮元的学生给和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取悦和珅,阮元早早就做了功课,在和珅的生日庆典上作诗10首以示庆贺,和珅高兴得合不拢嘴,从此,阮元成了和珅的门生。后来,翰林院大考时,和珅暗中活动,使阮元名列前茅;之后经和珅的活动,阮元不断加官晋爵。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乾隆后期,科场舞弊之风盛行,和珅的老师吴省兰在和珅的保举下总能顺利地拿到主考官的肥差,但凡吴省兰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的贿赂,都会送给和珅一半。和珅在贪污受贿的同时也不忘为乾隆建言献策,革除科考弊端。比如,他建议将科举考试的试卷延长两倍作为草稿纸,这样一来就可以杜绝考生利用草稿纸作弊的可能;他还建议乾隆进一步强化科场纪律,有胆敢作弊者,永远取消考试资格。乾隆对和珅的建议表示赞赏,吴省兰则有些不解,对和珅说:“你这不是贼喊捉贼吗?”和珅笑道:“我就是要刻意提高科场舞弊的成本,这样考生才会投入更多的钱财贿赂考官。”吴省兰这才恍然大悟。

就在和珅揽权纳贿、结党营私之际,战报再度传入京城。原来,上次和琳绥靖贵州、湖南全境后,好景不长,当地官员很快又腐败堕落了,贵州百姓感觉被朝廷欺骗了,个个愤怒不已,加上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贵州很多农民再次高举义旗。

朝廷派大将军福康安和和琳领兵出征,但是,主帅福康安出征不久便积劳成疾,在军中病逝。和珅向太上皇乾隆启奏,允和琳暂代军务。乾隆当即下令和琳督办军务。和琳也不负众望,迅速生俘义军领袖石三保。起义领袖相继遇害,起义军开始失利。可是,和琳在围攻平陇 (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境内)的战役中,由于受瘴气而染病身亡。

接到和琳的死讯后,和珅泣不成声,悲痛不已,作了 《悼亡诗》15首来悼念胞弟。他在诗序中写道: “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以当歌。”其中的两首分别如下:

其一

看汝成人瞻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顿。

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

其二

同胞较我三年少,幼共诗书长共居。

宦海分飞五载别,至今音问藉鸣鱼。

乾隆得知和琳染病身亡,也十分伤感,下令晋赠和琳一等公爵,准许后代世袭,并且准许和家建专祠祭奠,命将其牌位放在太庙由朝廷按时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