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弃国泰明哲保身

和珅刚刚办完甘肃的贪腐大案,没想到反腐这把火很快也烧到了自己身上,使他经历了宦海生涯中最凶险的一场风波。

前面说过,山东巡抚国泰本为一个小小的县令,后来在和珅的举荐下步步高升。可以说,没有和珅不遗余力的提携,就没有国泰后来的荣华富贵。国泰坐上山东巡抚的宝座后,也对和珅投桃报李,每年都会给和珅送上大量的钱财。

国泰初到山东任巡抚时,还算勤于政事,廉洁奉公,但他并非廉洁之人,只不过刚刚上任,难免要做做面子工程。巡抚的位置坐稳后,他便琢磨着如何为自己敛财。他与山东布政使于易简狼狈为奸,做了不少贪赃枉法的事情。

为了向下面的官员索贿,国泰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下面县里几位较为清廉的县令无端罢免,其他官员敏锐地觉察到了官场中的风向标,纷纷登门向国泰送礼行贿。若有下属官员送礼送得少了,国泰便会找机会敲打修理或故意刁难他们,直到他们服服帖帖地送上大礼为止。

自古以来,上行下效,巡抚如此,下面的官员自然纷纷效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清官根本无法生存。国泰在任期间,山东官场贪污行贿之风盛行,整个山东省范围内,从上到下,各级官员层层摊派苛捐杂税,几乎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山东百姓怨声载道。

祸不单行,本来山东的人祸已经很严重了,却又突发天灾,省内大部分地区连遭水涝灾害,农民颗粒无收,国泰趁机向朝廷请求赈灾。乾隆听说山东遭灾,百姓流离失所,当即敕令户部拨款赈灾。和珅身为户部尚书,又是自己的亲信请求拨款,于是大笔一挥,给山东拨了50万两银子赈灾。

国泰接到朝廷的赈灾款项后大喜过望,与布政使于易简商定,只拨30万两银子用于赈灾,剩下的20万两银子二人平分,装进自己的口袋。但是,50万两银子变30万两银子只是过了第一手,这30万两银子从省里往下拨,各级官吏也免不了克扣一番,于是这30万两银子就变成了20万两银子……用于救灾的款项经过层层盘剥后,连10万两银子都不到。很多得不到救济的灾民只得背井离乡,少数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则四处行乞。

经过国泰及一众贪官几年的折腾,山东民生凋敝,但老百姓的死活又有谁会去管呢?国泰的贪欲有增无减,既然老百姓已经被榨干,那就挪用府库的钱。在他的带领下,山东官员纷纷将公款据为己有,各地府库都出现了很大亏空。国泰坐镇一方,俨然就是山东的土皇帝,不管是户部拨来的公款还是山东本地的财政收入,一律收入他的小金库。山东布政使于易简为虎作伥,也获益颇丰。

好在山东离北京并不远,很多关于山东的坏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监察御史钱沣的耳中。

钱沣,进士出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副使、户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他出身于寒素之家,从小养成了不媚时俗、不畏权贵的品格,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一心效忠朝廷,敢为他人所不敢为,言他人所不敢言。

钱沣听到来自山东的种种消息后,向乾隆奏道:“山东巡抚国泰辜负皇上的信任,将山东省治理得乌烟瘴气。臣听说近年来山东人口大量外流,很多山东百姓已经沦落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地步;臣还听说山东巡抚国泰骄奢**逸、巧取豪夺,不仅于大涝之年克扣赈灾款项,还大肆侵吞府库银两作为私用。山东吏治废弛,急需整治,请皇上派钦差大臣到山东查办,廓清山东的乱象。”

钱沣的举动令朝中大臣十分震惊,本来御史的职责就是监察官员、上书言事,但自从御史王盖等人因弹劾大臣被乾隆治罪以后,御史们几乎不敢再弹劾大臣了,何况钱沣弹劾的还是和珅的亲信,大家都不禁为钱沣捏一把汗。但钱沣对大臣们为了保住官位而三缄其口的行为深为反感,他说:“朝廷之所以设立谏官这一职位,就是为了弥补吏治中的缺陷,现在许多官员尸位素餐,不能履行职责,使得豺狼遍野,这样朝廷设立谏官还有什么用呢?”所以他才甘冒危险,毅然上书弹劾国泰。

乾隆接到钱沣的检举后,极为重视,于次日早朝对众大臣说:“近来有监察御史向朕揭发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侵吞公款,山东吏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你等可有耳闻?”

吏部尚书永贵进言道:“臣也听说国泰在山东无法无天,贪污受贿,导致民怨沸腾,请皇上明鉴。”

都察院御史刘墉愤然道:“既然山东有不法之徒,臣愿与和大人一起前往查办。”

刘墉乃清朝名臣刘统勋之子,进士出身,素有才名。他平日里虽与和珅有说有笑,其实打心眼里不齿和珅的所作所为。清廉刚正而又城府极深的他之所以要拉着和珅一起去山东办案,其实是想借机扳倒和珅。和珅与国泰关系密切,若和珅参与办理此案,必然会千方百计为国泰洗脱罪名,自己到时候见机行事,抓住和珅的把柄后参他一本,足以让和珅吃不了兜着走。不过,和珅也不傻,他知道刘墉拉自己一起去山东查办国泰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因此,他推辞道:“山东巡抚国泰和我是故交,我去多有不便,还是避嫌为宜。”

刘墉笑道:“和大人曾经查处过云南李侍尧案和甘肃捐监冒赈案,办案经验丰富,如今和大人推脱不去,难道是想暗中保护国泰不成?”

和珅面露不悦:“臣绝无此意,请皇上明察。”

乾隆笑道:“能大义灭亲方显英雄本色,和珅、刘墉,朕命你二人为钦差大臣,赶赴山东纠察山东巡抚国泰,克日启程,不得有误。”

和珅与刘墉领命后,各自回去准备。

出发前一天夜里,和珅辗转难眠,自己与国泰曾经称兄道弟,不容不救啊!他想来想去,还是连夜给国泰写了一封信,嘱咐国泰赶紧想办法摆平此事,万一让刘墉查到证据,后果不堪设想。

钱沣办案经验丰富,担心和珅会预先进行安排,暗中动手脚,于是与刘墉商议,他一个人着便装先行,由刘墉稳住和珅。和珅本来打算等国泰复信后再与刘墉动身,没想到国泰的复信被先行一步的钱沣查获,他自然是等不到了。

这时,刘墉不停地催促和珅出发,说他拖延必是有什么隐情。和珅推脱说:“我之所以屡屡延后出发,是为了现在甘肃各级官府重建。官吏考选正值紧要关头,我现在正是忙碌的时候,即使过几天再去山东又有什么关系呢,怎么能因此说我存有私心?”

话说国泰正在府中寻欢作乐,忽然接到和珅的信,知道大事不妙,赶紧叫来布政使于易简,对他说:“我们被监察御史弹劾了,如今皇上命和珅与都察院御史刘墉前来调查,和珅与我交情不浅,自然好说话,但那个刘墉却是来者不善,我们得赶紧想个办法应对才是。”

于易简说:“我哥哥于敏中生前与刘墉有些交情,但现在我哥哥已死,人走茶凉,不知道刘墉买不买我的账。不管怎样,钦差来了,一定会先查府库,我们挪用了那么多公款,得赶紧想办法补齐才是,只要查不出府库的亏空,其他问题都好应付。”

国泰点头表示同意:“这样吧,你我分头出动,马上向省里的富商们筹借银子去,一定要赶在钦差到来之前将府库的亏空补齐。”

于易简犹豫地说:“如果商人们不肯借,该怎么办?”

国泰说:“这些富商平日里多有仰仗我们的地方,谅他们不敢不借。我们不仅要借到他们的钱,还要让他们守口如瓶。”

此时此刻,对国泰和于易简来说,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山东的富商大贾基本都在济南居住,国泰和于易简逐个登门拜访,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富商大贾们倒也不敢不借。国泰和于易简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次向你们借钱是临时拆借,最多一个月,等朝廷派来查案的钦差一走,立即如数奉还。”就这样,国泰和于易简忙了一天,好说歹说总算将府库的亏空补齐,两人自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几天后,和珅与刘墉抵达济南。国泰和于易简二人因早有准备,倒也显得 “从容不迫”。刘墉与和珅商议后决定将国泰和于易简二人隔离审查,刘墉审于易简,和珅审国泰。

分工完毕后,和珅约谈国泰,国泰倒也不遮掩,不等和珅开口便主动坦白说:“你我相识多年,我不怕老实告诉你,自古以来便有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的说法,我确实贪污腐败,但人人都有贪念,还请和大人多多关照。”和珅听了十分生气,训斥道:“真是恬不知耻,我能不能关照你,还得看你贪污腐败的严重程度。你若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谁也救不了你。”

国泰说:“前年山东大旱,朝廷拨款50万两白银赈灾,我贪了一些,再就是逢年过节,下面的官员会送些礼,这些都是官场常态,我不也经常给你送礼嘛。”

和珅说:“就这些吗?”

国泰说:“这两年天灾人祸,山东从上到下只能用一个 ‘穷’字来形容,老百姓过惯了苦日子,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可我们这些官老爷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而朝廷发的那点俸禄太少,我就只能挪用了府库里面的银子,我这也是没办法。”

和珅惊道:“府库里的钱都是朝廷的,连当今皇上都很少跟户部借钱,内务府没钱了,皇上也得削减开销,你居然敢动用府库的钱,胆子真大!”

国泰一脸得意地说:“和大人放心,现在山东府库里一两银子都不少,我都从民间想办法给补齐了。”

和珅想了想,又问道:“历年来的往来账目可有问题?”

国泰回道:“问题当然是有的,不过请和大人安心,我的幕僚都是做假账的一流高手,历年与朝廷及地方上的往来账都做得毫无瑕疵,断然查不出什么问题。”

和珅仍不敢掉以轻心,警告道:“刘墉乃当世英才,能力胜我十倍,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一切还得小心行事。”

就在和珅约谈国泰的同时,刘墉也约谈了山东布政使于易简。于易简试探刘墉道:“我哥哥于敏中生前跟我说他跟刘大人是至交,他日若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刘大人帮忙。”刘墉正色道:“于敏中曾任首席军机大臣,生前确实与我有些交情。甘肃捐监冒赈案案发后,首犯王亶望供出于敏中是他在朝廷里的靠山,皇上极为震怒。于敏中活着的时候以廉洁之士自居,没想到暗中却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我误交了你哥哥那样的朋友啊。”于易简听了刘墉的话,一时哑口无言。

刘墉见状,改变语气,和颜悦色地说:“俗话说,一母生九儿,我相信你一定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官。”于易简冷笑不语,刘墉追问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于大人,你跟我讲一讲山东的情况吧。”于易简勉强道:“我与巡抚大人国泰执掌山东数年,恰好赶上山东百年不遇的大涝灾,我们这几年过得很不容易,朝廷的那点赈灾款无异于杯水车薪。我和巡抚大人每年都会搞募捐活动,动员本地商人慷慨解囊,如今皇上却怀疑我们贪污,真是令人心寒呀!”

刘墉见于易简说得如此真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也怪不得皇上,皇上总揽全局,监察御史弹劾谁,皇上就可能查谁,概莫能外。听说你和国泰贪污了不少涝年的赈灾粮款,可有此事?”

于易简喊冤道:“天地良心!朝廷里的那些个监察御史只知道捕风捉影,既然刘大人来山东了,尽可以到下面去调查,一切自然会水落石出。”

天下的贪官哪有不打自招的道理,和珅暗中袒护国泰,自然问不出什么东西来,但刘墉可没那么容易糊弄,他对和珅说:“于易简一上来就跟我套近乎,他身上绝对不干净。”

和珅说:“山东虽然疑点重重,可现在毫无头绪,我们该怎么查呢?”

刘墉故意激他道:“和大人在甘肃和云南查案的时候不是很有办法吗,怎么到了山东就一筹莫展啦?”

和珅想了想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官们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无非是为了钱。山东现在百业凋敝,贪官们无钱可捞,一定会打府库的主意,我们只需查验一下山东府库是否亏空,便能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刘大人以为如何?”

刘墉笑道:“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国泰和于易简像是朝中无人的官吗?京城的动静早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我们跑得再快也没有他们快。和大人不必担心,我自有妙计,我们先到山东各地走一走再说。”

和珅这次不得已来山东办案,表面上积极,实际上却很消极,没有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议,一切全凭刘墉做主。刘墉提出要到地方上查看,他自然没话说,于是两人便在山东转了一圈,这一转就是20多天,可是,地方上的官员都是国泰的亲信,他们根本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忙活了一通后,两人回到济南,刘墉对和珅说:“看来我们这趟是白跑了,回京后我要奏明皇上,以后不能再让那些监察御史风闻言事了。”

和珅心中暗喜,忙点头称是:“刘大人说得对,监察御史听风就是雨,害得我们白跑一趟,浪费朝廷的人力物力。”

国泰和于易简听说钦差要走,内心狂喜,笑着说:“还望二位大人回去后在皇上面前帮我们美言几句!”和珅临走时抚慰国泰说:“皇上把山东这么大一个省交给你来治理,希望你感念皇恩,把山东治理出个模样来。看看你现在把山东搞成什么样了,民不聊生!”国泰惶恐听命。

和珅与刘墉前脚刚走,济南的富商大贾便纷纷上门来讨债,国泰和于易简兑现诺言,不仅将拆借的银子如数退还,还付给少量利息以示酬谢。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国泰和于易简做梦也没有想到,刘墉与和珅出山东、进河北后,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和珅见刘墉要回山东,已然明白刘墉的用心,但这时再想给国泰通风报信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放弃国泰。

眼见刘墉与和珅再次抵达济南,国泰和于易简大惊失色,忙问其故。刘墉说:“我与和大人走得匆忙,忘了核查你们山东的府库,回去后如果皇上问起来,我与和大人没法交代,请巡抚大人立即带我们去盘查府库。”

国泰和于易简心里暗暗叫苦,但又无法推脱,只得硬着头皮带和珅与刘墉去府库查看,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山东的府库里竟然空空如也。

和珅知道再也不能替国泰打圆场了,遂怒斥国泰说:“这府库里的银子都到哪儿去了,快快如实招来!”

国泰和于易简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刘墉下令将他们二人收监,事实清楚,国泰和于易简毫无抵赖的余地,只得将侵吞公款的经过据实交代。

初战告捷,刘墉与和珅上书乾隆,乾隆大怒,下令将国泰和于易简二人就地正法。乾隆盛怒之余,又命和珅与刘墉深入山东各地,仔细核查前年山东涝灾时朝廷赈灾款的具体发放情况。

和珅与刘墉领命后,不辞劳苦,历时数月将山东省跑了个遍,调查结果显示:前年山东涝灾,户部拨款50万两银子赈灾,实际落到灾民手里的不足10万两银子,经手的各级官吏均有克扣赈灾款的行为。乾隆闻报,下令大规模整治山东的各级贪官。法不容情,山东一省共有200多名各级官员锒铛入狱。

这次查办山东贪腐案,刘墉和钱沣打算借机扳倒和珅,为国除害,就把缴获的国泰写给和珅的密信交给乾隆。

等到刘墉与和珅回京复命,面见皇上的时候,乾隆突然断喝一声:“和珅,你可知罪?”

和珅从来没见过乾隆对自己如此严厉,顿时慌了手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皇上明察,臣此去山东,小心谨慎,秉公办案,唯恐有负皇恩,请皇上明鉴!”他不知道乾隆手里到底掌握了什么证据,反正不能贸然认罪,决定等了解清楚再见机行事。

乾隆内心毕竟还是偏向和珅的,他将钱沣查获的国泰所写的密信交给和珅,看他有何反应。和珅一见密信,心中大惊,但他表面上装出毫不知情的模样,一边慢慢地读着信,一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考虑对策。

很快,他就 “义正词严”地对乾隆说:“臣没有接到这封密信,倘若接到,臣一定会更加严惩国泰。”他这话一出口,乾隆的语气马上缓和了下来,转而问刘墉,在这次办案过程中,和珅是否有阻挠办案。刘墉只得据实禀报,说和珅对犯官严词审讯,并无徇私之举。乾隆这才转怒为喜,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说:“国泰只是一厢情愿,和珅作为朝廷重臣,不可能做出这种不轨之举。”

就这样,和珅用自己的沉着机智,巧妙化解了一场风波。

此次和珅与刘墉办案有功,被升为内阁大学士。刘墉本想借国泰案扳倒和珅,没想到和珅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明哲保身。另一边,山东的贪官全部伏法,山东百姓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