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考证(3)(3)

结束语

自明洪武五年(1372)至清光绪五年(1879),中琉宗藩关系维持了五百余年,在双方历代君主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琉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友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此间起到最直接纽带和联系作用的人就是一次次远渡重洋的使臣们。他们是政治的使者,也是友谊的使者、文化的使者。此次赵文楷、李鼎元在世纪之交,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使命,这次册封,是中琉关系史上友好的一页,他们将作为中琉关系的友好使者而载入史册。

周自齐外交经历及对清末外交之贡献

周自齐是跨清末和民国两个朝代的政治人物,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经张荫桓推荐到驻美公使伍廷芳麾下开始参与清末外交工作起,至宣统二年(1910)以外务部左丞身份随多罗郡王载洵赴欧美考游美学务处为选考察海军,其前半生的政宦生涯中,所从事的主要是外交工作。曾历任清朝驻美国公使馆书记官、参赞、公使馆代办,以及驻纽约和旧金山领事。1908年回国后,先后任清朝外务部右参赞、左参赞、右丞、左丞。期间曾受命为宣统皇帝撰写外交内容的讲义。1910年,他再度赴美国,任清朝学部驻美国代表兼留美学生监督。民国时期历任山东都督兼民政长、中国银行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1922年3月,署理国务总理。1922年6月2日,摄行大总统职务。是月11日,黎元洪复职大总统,周退出政界。1923年10月21日,病故于上海。

游美留学生事致外务部呈

在保存的清朝官方档案中涉及周自齐的记载,主要是他从事外交工作的内容。从这些档案中,既可以了解周自齐作为一个清末外交官的任职经历和生活,也能从中看出他为清末外交工作所做出的贡献。

一、档案中有关周自齐的直接记载和旁证

海峡两岸现存清朝中央级档案共有1000多万件,主要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以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史语所。其中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清宫档案有关周自齐的记载,分别收存在清朝外务部档、宫中朱批奏折档、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军机处电报档、军机处上谕档、内阁起居注档、度支部档、学部档、端方档等几部分档案中,共有100多件。另外,在上述几类档案中,还有大量驻美国公使梁诚、伍廷芳等人的奏折和电函,许多内容也和周自齐有关联,可以作为研究周自齐生平事迹的旁证史料。

宣统三年游美学务处呈外务部游美学生名单

外务部是清末专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的中央机构,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前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于咸丰十一年(1861),光绪二十七年改称外务部。周自齐作为驻美国使馆官员,直接由外务部管理,所以,外务部档案中涉及周自齐的内容最多,共有47件,主要文件是周自齐发给外务部的电报、信函、咨呈、申文等。

档案内容大致包括三类:一是周自齐报告接任使馆代办、就任旧金山领事的日期、办理交接的有关事项,以及驻美使馆其他人员请假、到任、奖励等人事方面的档案;二是驻美使馆为申请和催拨使馆各项经费,以及使馆收到经费数额、经费开销情况等致外务部的信函、申文;三是周自齐等中国官员和外国领事交谈问答记录、周自齐探访境外对清朝舆情的报告,以及他们参加有关外交活动情况的奏报等。

朱批奏折和录副奏折都是清朝大臣奏报给皇帝各项公私事务的折件,朱批奏折是正本,录副奏折是副本。皇帝在奏折上直接用朱笔签批旨令后,发交奏报人执行,同时抄录一份存放军机处备查。有朱笔批示发交执行本称朱批奏折,备查本称录副奏折。在这两部分档案中,有关周自齐的内容并不多,共5件,主要原因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之前,周自齐的官职还只是驻美使馆参赞,没有直接向皇帝奏事的权利,直到光绪三十三年之后,档案中才有了周自齐的奏折和记载。分别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外务部核复周自齐造报驻美使馆经费收支情况奏折,出使美国大臣梁诚为周自齐在洋期满送部引见事奏折,宣统元年筹办海军大臣载洵奏请选派周自齐随同出国事奏折和拟选随员名单等。

上谕档是清朝皇帝下发的各种谕旨的汇集,由军机大臣每年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汇抄成册,上谕档中涉及周自齐的共有13条,都是记载他受奖、升职、被皇帝引见等方面的内容。

电报档是清朝光绪五年(1879)电报开通后才有的档案,内容十分广泛,但较多的是清朝政府和驻各国使臣的往来文件。电报档中涉及周自齐的有31件,主要是从光绪三十二年驻美大使梁诚回国丁忧后,周自齐从美国发给清廷的电报。包括请拨使馆经费事、使馆人员任免变动事、保护华侨并代表清政府回驳巴拿马禁华人条例事、报告美国议改变庚子赔款办法事等。

另外,在内阁起居注档、度支部档、学部档、端方档、清实录等档案中,也有数量不等的关于周自齐的记载,内容和外务部档、电报档、上谕档中的记载基本相同,只有和清末大臣端方的来往电报信函中,多数是关于端方儿子继先在美国留学情形的内容。

除上述各项档案外,还有一些档案,虽然没有出现周自齐的名字,但实际上和周自齐有很大关联。如,梁诚奏报办理旧金山地震赈济华侨事宜、商议赎回粤汉铁路修筑权事宜等,周自齐都是直接的参与者和承办者。

二、从档案中看周自齐的外交经历

清宫档案是清朝官方文献,涉及官员个人生活的内容很少,但是却是官员政治履历的直接记录,从中能够了解一个人的真实任职经历。清朝上谕档、外务部档、电报档、清实录等几部分档案,就清晰地勾勒出了周自齐的任职经历和外交生活。

档案中最早出现周自齐的记载,是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考试同文馆学生,请将候选盐大使周自齐等二十五员分别给奖”。第二条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以随使美、日、秘国三年期满,予广东试用同知周自齐等三十八员奖叙”。第三条是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以出洋期满,予驻美参赞广东知府周自齐等十七员奖叙”。第四条是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五,“出使美、秘、古、墨国大臣梁诚奏保广东补用道周自齐堪备任使一折,奉旨著交军机处、外务部存记。钦此”。第五条是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出使美国大臣梁诚奏为驻美二等参赞官、广东补用道周自齐在洋期满,请准送部引见事折,奏折中写道:“驻美二等参赞官、花翎布政使衔、广东补用道周自齐,经前使臣奏调出洋,历充驻美三等参赞官、纽约领事官、古巴二等参赞兼领事官,臣接任奏留金山总领事官,补驻美二等参赞官兼游美学生监督。自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九日上届期满,连闰扣至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止,第三次在洋三年期满……上年经臣奏保使才,荷蒙恩旨,交军机处外务部存记。是其才堪任用,已在圣明洞见之中。今届三次期满……未便没其劳勋……可否吁恳天恩,准其送部引见,恭候录用,抑或以道员交军机处存记……光绪三十一年(注:此处有误,应为三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奉光绪皇帝朱批:“周自齐著交军机处存记。”第六条是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外务部收驻美使馆参赞周自齐电报,“为梁大臣丁母忧事”。第七条是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周自齐电报,“为本日接办代理使事”。第八条是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八日,周自齐电报,“为本日交卸任使事”。第九条是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外务部右参议著周自齐署理。钦此。”第十条是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外务部左参议著周自齐署理。”第十一条是宣统元年(1909)正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外务部左丞著张荫棠补授,所遗外务部右参议驻周自齐补授,仍署左参议。钦此。”第十二条是宣统元年二月十七日,“军机大臣钦奉谕旨,呈进经史、各朝掌故、各国历史讲义,著仍派荣庆、陆润庠……周自齐轮班撰拟。”第十三条是宣统元年三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外务部左参议著周自齐转补。钦此。”第十四条是军机大臣钦奉谕旨,外务部左参议周自齐,“著赏给二等第二宝星。”第十五条是宣统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内阁奉上谕:外务部周自齐著署理右丞,曹汝霖著署理左丞。”第十六条是宣统元年七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外务部左丞著周自齐署理,右丞著曹汝霖署理。”第十七条是宣统三年十月十七日,“奉旨:内阁请简用度支部副大臣一缺,度支部副大臣著周自齐补授。钦此。”

上述档案,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周自齐在清末的为官历程和大体工作情形,提供了直接、真实的根据,也弥补了当前对周自齐研究中的缺漏,纠正了一些失误。如《周自齐传》一书在写周自齐“步入政界”一节中,就缺少周自齐出使美国前曾为“候选盐大使”身份的记述,所得出的结论仅是依据各种资料的综合推断。从档案中则可以知道,出使美国前,周自齐曾以候选盐大使的身份,先参与了同文馆学生的考试,而且获清朝皇帝嘉奖。再根据梁诚奏折,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三年考满已经三次的记载,可知周自齐从清光绪二十三年开始,已成为清朝正式外交官员,并开始被纳入三年一次考核人员范围。

用上述档案佐以《周自齐传》《中华民国史》《民国人物传》《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等,我们可以得出周自齐从初入政坛到清末比较确切和完整的为官经历:

光绪十六年(1890)被广东同文馆保送到京师同文馆学习。

光绪二十年参加甲午科考,被录用为顺天乡试副贡。

光绪二十二年以“候选盐大使”身份,参加同文馆学生考试,获朝廷奖励。同年,被清廷批准作为随员,跟从出使美国大臣伍廷芳出国。

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到任,以在职人员身份,就近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肄业后,至光绪二十六年,先以广东试用同知候补知县,后以花翎布政使广东补用道身份,历充驻美公使馆书记官、三等参赞官、驻纽约领事馆领事官、驻古巴二等参赞兼总领事官。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因三年考核(光绪二十三年初至二十六年初)期满获奖叙。

光绪二十九年正月,第二次三年考核(光绪二十六年初至二十九年初)期满,五月再获奖叙。同年三月,梁诚接任驻美公使,奏留其调任驻金山总领事官、补驻美公使馆二等参赞官兼游美学生监督。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第三次三年考核(光绪二十九年初至三十一年底)期满,经梁诚保奏,获道员资格,由军机处存记。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接任驻美公使馆代办。

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卸任驻美公使工作回国。同年六月署理外务部右参议,十二月署理外务部左参议。

宣统元年(1909)二月,以外务部左参议兼署右参议,参加向皇帝轮班撰拟经史讲义,获赏二等第二宝星。同年五月外务部、学部奏议成立“游美学务处”,任学务处总办,并以外务部官员身份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六月升署外务部右丞。七月改署外务部左丞。

宣统二年随同筹办海军大臣载洵到美国、日本考察。

宣统三年调任度支部副大臣。

三、从档案看周自齐对清末外交的贡献

清朝向外派驻使节,是在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造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情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痛苦选择。初时制度尚不健全,使节工作有诸多阻力和困难,仅出使经费一项,就常常不能保障,在周自齐致清政府的电函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催拨经费的内容。但是尽管如此,仍可看到,当时的清朝驻外使馆官员还是积极努力,为促进和所在国的政治关系、维护本国公民在外的合法权益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就周自齐对清末外交的贡献来说,档案中记载较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保护华侨,维护华侨利益努力

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四件事:

一是力驳巴拿马禁止中国华侨令。中美洲巴拿马国距离中国遥远,因巴拿马运河而闻名于世。巴拿马华人社区始建于19世纪后半期,据史料记载,巴拿马的第一批华人于1854年到达这里,他们是为了修建巴拿马地峡铁路由加拿大而来的劳工。到20世纪初,当地华人已经在巴拿马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拥有超过600家的零售店,基本上垄断了当地零售业。但是,由此华人社区也受到了许多挑战。1903年,当地法律宣布,华人为不受欢迎居民,并制定了华人居住巴拿马的苛刻条例。光绪三十三年(1907)九月二十二日,巴拿马众华商呈外务部的电报道:“巴拿马增苛例,特册扰民,请托美政府代驳,众华商叩。”由于当时巴拿马实际受美国控制,而清朝政府和巴拿马尚未建交,所以,清朝外务部收到电报后,责成驻美代理公使周自齐办理该交涉事宜。周自齐通过驻巴拿马美国领事和巴拿马进行了积极交涉,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外务部收到周自齐呈电:“巴拿马禁华人例日酷,经托驻巴美领代驳。”同时,周自齐建议,为长久保障在巴拿马华侨利益,需和巴拿马签订条约,在巴拿马设立领事,“非设领事不足保卫,非早与订约不能弛禁。”

二是积极处理加拿大工党仇视华侨事件,保护温哥华华侨。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沿岸城市,华人进入加拿大,始于19世纪中期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淘金。加拿大自治领成立后,开发西部与修建通往太平洋的铁路,需要大批劳动力。由早期加拿大华人介绍,19世纪末,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人大批进入加拿大。1885年,由于太平洋铁路已经建成,加拿大政府开始对入境华人征收人头税,限制华人入境。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在华人最集中的温哥华,以工党为首仇视华人,制造了对华商打砸抢事件,使华商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温哥华华侨呼吁:“工党仇视,生命可危。”当时温哥华虽是英国属地,但是为了交涉方便,清朝政府还是决定由驻美国领事出面,就近交涉解决。时任美国代理公使周自齐,一面积极和温哥华政府联系,协商保护华侨;一面派旧金山副领事欧阳庚,赴温哥华查看华商受损失情况,收集证据。在周自齐的协商下,温哥华政府派出了警察,对华侨予以保护。八月初八,周自齐在给外务部的电报中写道:“温哥华警察保卫华商颇能出力,工党未散,尚觉可虑,驻金副领欧阳庚,现督商民取据损失凭证,容续陈。齐。鱼。”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平定了这次暴乱,加拿大政府对华商损失予以了赔偿。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十六日,驻英公使李经方电告清外务部:“温哥华案,坎(加拿大)员拟请政府照赔洋二万六千余元。”

三是积极调查柏楼公司开矿招募华人问题,以防华工受害受骗。柏楼公司是法国在墨西哥开办的开采金矿公司。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外务部收到山东巡抚杨士骧电报,称法国承办柏楼铜矿公司代理人卞理文,持法国驻华公使巴思德信函来到山东招工,欲共招收6000人,先在山东招500人,所招华工送墨西哥开采金矿,请外务部核查批示。其后,法国大使也多次催促外务部,请予尽快批准并回复。当时清朝外务部对柏楼公司状况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要开的金矿在墨西哥的什么地方,为慎重起见,外务部将调查柏楼公司开矿事宜交给了驻美公使。此时恰逢驻美公使梁诚丁忧回国,周自齐便承担了该项任务。为保护华工的利益和生命,他从拟开金矿地区的水土情况,到该柏楼公司对待工人情况,都做了详细调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七日他致电外务部:“柏楼矿地水土温和,惟包工极苦,工头苛刻,尤须严防。”六月十日他再致信给外务部,缕陈墨西哥南金山柏楼公司招工开矿诸弊:“访之地质学会及美洲共和股诸员……明查暗访,据复各节,细为印证……则水土并非恶劣,尚在可信。惟矿工险缒幽最为艰苦。饮食衣服无物不昂。加以工头人等,凌辱克扣,种种苛虐恒无人理。又有诱赌勒诈诸弊,即有安分善良,所得工资纵多,亦恐付之乌有。华工既为合同所限,举动不得自如,其弱者,虽甚难堪,以须隐忍;其强者,稍申论辩,即犯官刑。昔之古巴,今之南非,皆足为戒。”清政府根据周自齐的报告,此后和法国柏楼公司进行了反复交涉,就此招工事宜制定了详细的条款,修改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使华工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另外,周自齐还积极协助梁诚办理旧金山地震中受灾华侨赈济事宜,与秘鲁交涉收取华人入境洁净费事宜,与古巴交涉拟定中古税则事宜等,在档案中也有反映,由于其他书籍多有记述,在此不赘。

2.为维护中国主权和利益努力

一是协助梁诚促成美国减收庚子赔款。1900年德、英、法、美、俄、日、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国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议定,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共白银45亿两,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为98亿两,是为“庚子赔款”。其中,美国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1904年12月,中国驻美公使梁诚、驻美参赞周自齐,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他们机敏地放弃了原来的谈判策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于是,他和周自齐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交涉过程步履维艰,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当他深入促商美国落实时,却因丁母忧回国,随后又接到卸任公使的旨令,因此,后续和美国交涉退款事宜,主要是由代理驻美公使周自齐承担和完成的。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促使美国议会在1908年5月25日通过退款议案。议案主张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周自齐致电外务部:“本日,美国总统谕国会,与我议改大赔款办法,以践减收之诺。又谕优待游学华人,并饬各校设法招致。”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周自齐再报:“减收赔款事,本日上议院议准,移送下院复核,特闻。”

所以,当宣统元年(1909)中国和美国议定赔款使用办法,成立了游美学务处,拟用美国退还之赔款派遣学生赴美留学时,周自齐成为游美学务处总办首要人选。这是因为他不仅曾长期任职美国,担任过游美学生监督,熟悉美国情况,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这笔退款来之不易,清政府相信他能管好、用好这笔经费,管理好选派的学生。

二是联络沟通,促清政府和德国、美国修好,防止日本侵占东三省。清末,西方各国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急需拓展海外市场,而中国仍然是内忧外患,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之后,日本相继和法国、俄国、英国签订了划分中国势力范围的协定,使得清政府更加感觉在东亚十分孤立,因此倾向于联合德国和美国。早在1908年7月,清政府即派唐绍仪为特使访问美国和德国,希望促成中、美、德三国同盟,但因为罗斯福总统不愿得罪日本和清朝自身实力的弱小而未能实现。

作为清政府驻美国公使的周自齐,就其所担负的工作来说,积极促进中国和美国关系,做好两国之间的联络,是其职责所在;就其个人经历来讲,他属于亲美反日派。所以,从现存档案中能看到,不论是在任驻美国公使时期还是卸任回国后,周自齐在促使清政府和德国、美国修好,防止日本侵占东三省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当美国陆军部部长塔夫脱赴菲律宾由西伯利亚回美国时,周自齐致电外务部称:“他扶(塔夫脱)声望甚隆,将举总统。……应否邀其便道晋京或由奉省接待。”1909年,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塔夫脱推行金元外交政策,1910年7月,第二次日俄协约签订,加剧了美国与日本的矛盾,也使得清政府的危机感进一步增强,这从两方面刺激清政府再次产生联合美国和德国抗衡日俄的念头。这时,已任外务部左丞的周自齐,更加积极奔走活动在中美、中德之间,推动中、德、美建立联合关系,为防止日本侵占东三省努力。宣统三年(1911)三月二十七日下午,周自齐前往美国驻华使馆会见美国驻华大使嘉乐恒,就如何防止日本侵占东三省之事进行深入交谈。嘉乐恒认为,“日本图占南满,蓄谋已久,近日布置更为紧急,中国宜格外注意,万不可授以衅端,中其诡计。”周自齐将嘉乐恒的建议及时写成奏折,报告给了清政府。

3.收集情报,了解舆情,传达国外信息

外交官的职责之一,就是了解国外情报和舆情,及时向本国政府传送信息。周自齐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首先,在驻美期间,周自齐常有电函,报告美、秘、古等国发生的事情和情况。比如,向外务部报告巴拿马派人到香港的目的是经商还是招工事;报告墨西哥政府调查中国购银、售银及出入数目事;报告罗斯福拟视察巴拿马运河工程日期事;报告美国外交部添设远东司拟选任人员事;报告英、美拟用英度量衡事;呈送远东报主笔信函、报告国外舆情等。

其次,编著呈进清朝皇帝的教科书——《外交讲义》,剖析清朝与各国条约签订始末,对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历史进行了检讨和总结。向皇帝进呈讲义,是清朝皇帝重要的学习形式之一,清朝康熙二十五年之前,由日讲官每天逐段给皇帝当面讲解经史,之后改为进呈讲稿,由皇帝自学,大臣进呈的讲稿就称为“讲义”。周自齐在宣统元年被选为向皇帝进讲《外交讲义》的人员,任务是负责撰拟《各国立约始末记》《今世外交史》《国际公法》。从宣统元年二月至八月丁忧去职,周自齐在半年的时间里,共撰拟进呈了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葡萄牙所订条约讲义20件、各国立约始末1件。虽然周自齐并没有完成撰写任务,有的地方事实不完全准确,分析也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在所写的这21件讲义中,以一个多年从事外交工作者的眼光,分析了世界各国大势,解剖了清朝和这几个国家所签每个条约的得失和原因,直言“当政者的种种无知世界大势而铸成的大错”。同时介绍了各条约国的基本情况和政策,提出了各种挽回清朝外交损失的建议,不仅对清末统治者具有积极的启迪和意义,对后人研究清朝外交史也有重要的价值和参考意义。

总括周自齐任职清末时期的外交工作和其对外交的贡献,我认为他驻美时期的直接领导人梁诚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和中肯的:“该员才识闳通,志性坚定,历供要差,职称事举”,“而赞襄使职,办理学务,洵属异常出力”。

端方与端方档案

一、端方其人

端方,字午桥,号匋斋,姓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卒于宣统三年(1911),终年50岁。

端方是清末重要的地方官员,历任多项要职。从光绪十五年(1879)起,历任员外郎、会典馆协修官、纂修官。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期,督办农工商总局局务,后历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他因接待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十分的周备,深得宠信。光绪二十七年后历任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江苏巡抚摄两江总督、湖南巡抚、出国考察政治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宣统元年(1909)因其在东陵拍摄慈禧太后葬仪,被弹劾免职。

宣统三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起用端方为候补侍郎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署四川总督。后受命率湖北新军赴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十一月十九日(公历1月7日)行至四川资州(今资中),被起义新军处死。

从任职简历上看,因其担任过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因而地位和重要性高于一般地方督抚大员。除客观位置上重要这点外,端方行为上还有几点突出和特殊的地方。

其一,端方和同期地方大臣相比,思想开明、作风务实、政绩突出。在湖南、湖北和两江总督任内,他积极推行各项社会改革,如办实业、开女校、禁鸦片、整饬财政、办警察、造兵舰、编练陆军、修造路矿、筹建南洋大学、公费外派女留学生等。“宋氏三姐妹”中的宋庆龄和宋美龄正是端方实施新政时首批派往美国留学的女学生。特别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国考察宪政归国后,他曾上著名的“欧美政治要义”和“请改定官制以为预备立宪折”,建议立宪,他是清末立宪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清末新政的积极践行者。

端方伯母端锦养母祭文(节选)

端方为派戴巡捕打探光绪病情事致端绪电报

端方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幼儿园的创办人,是北京动物园的创办人,是中国首次举办商品博览会的发起人,是中国省立图书馆的创办人。我国最早的几个官办公共图书馆如江南图书馆、湖北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的创办,端方都多有贡献。

其二,端方是清末满族官员中的佼佼者。他曾被时人誉为“旗下三才子”。首先,端方是科举出身,中过举人,很有文才,在政务之外,爱好文物收藏,他所收藏的毛公鼎、《洛神赋图卷》、宋刊本《资治通鉴》等都是国之重宝,他还是第一个从国外(埃及)收集文物之人,所以又被称为晚清第一收藏家。其次,端方为清末满人“五虎将”之一(另四人分别是:载泽、铁良、良弼、恩铭),他重视军队建设,编练新军,和许多总兵关系密切,多次指挥镇压地方暴动。当年徐锡麟刺杀恩铭后就曾供称,拟刺杀的第二个满族高官目标就是端方。

时人曾这样夸赞端方:“政绩覃敷三楚,名誉布满海邦。”同时,时人也曾将端方和同期的几个著名人物比较评价,得出的结论是:“不学无术岑春煊,不学有术袁世凯,有学无术张之洞,有学有术是端方。”所以在清末满族高级官员中,端方是一个难得的有学有术、有新思想、有政绩、能够开创新局面的能人。

其三,端方是在推翻清朝的革命运动中最早被杀的、死得最惨的满族高级官员。他的一生,虽然仕途顺利,但也有磕绊,其一绊、一倒、一亡,都吃亏在“新”字上。

一绊,绊在追新思想上。戊戌变法中,朝廷下诏筹办农工商总局,端方被任命为督办。对端方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机遇,他曾一天连上三折。说明他推崇维新,很有新思想。但是戊戌变法很快失败,端方因为拥护维新派而差点受到牵连。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劝善歌》献给慈禧,再加上荣禄等人的帮助,才躲过此劫。但这也是后人骂端方的原因之一,说他是两面派。所以这第一次受“绊”,是绊而未倒,对其仕途并未产生什么影响。

二倒,倒在追“新事物”、追时髦上。端方出洋考察回国后,眼界大开,也得到清廷的重视,在两江总督任上干了三年后,不久即接任直隶总督,达到个人仕途的巅峰。就在这时,他的“新潮”时髦害了自己。当年端方在实地考察了西方世界之后,从海外带回来了不少新潮的东西。其中有三样比较显眼:一是购买了不少小动物,二是电影放映机,三是照相机。但这三项中,除了动物一项之外,剩下的两样都给他招来了大麻烦,特别是照相机,让他在政治上栽了大跟头。宣统元年(1909)端方刚刚转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就赶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奉安大典。在这个隆重场合上,端方欲用照相机留下一些真实的照片作为纪念,结果他的行为被认为是“大不敬”。于是,一向对其种种新潮做派不满的人迅速联合起来,由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出面弹劾,端方于是年被摄政王载沣罢官。此时他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上刚刚半年。

三亡,亡在新军之手。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强行将四川当地民办铁路收归国有,激起川湘鄂保路运动。清政府先是派岑春煊去协助赵尔丰处理此事,但岑春煊迟迟未去,同年九月七日,发生成都血案,四川局势濒于失控。九月十日,清廷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启用端方,命其署理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他率湖北新军经宜昌入川,这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十一月二十七日端方率军行至资州时,新军哗变,端方和其弟端锦糊里糊涂就被新军军官刘怡凤砍掉了脑袋。端方被杀后,其头颅被放在装洋油的铁盒里,运抵武昌,游街示众。

端方是清末积极提倡和创办新军的人物之一,最后却死在新军之手,也是一大遗憾。所以对端方的死,左全孝在祭文中称:“……瑞澄以压制亡国,赵尔丰以嗜杀毒川,公(指端方)力反二竖之所为,而福寿大不及瑞澄,受祸且烈于(赵)尔丰……依古今之常理,终有信于碧空。公暂屈于一隅,终必伸于大同……”

张謇在挽联中写道:物聚于好,力又能强,世所称者,燕邸收藏,三吴已编《陶斋录》;守或匪亲,化而为患,魂其归半,夔云惨淡,万古同悲《蜀道难》!

所以说,端方是清末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研究清末的历史不能不研究端方。这也是清史研究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看重端方档案,极力争取将此列为清史工程立项整理档案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端方档案主要内容

1.端方档案主要内容

端方档案,时间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到宣统三年(1911),主要是其在任职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丰富而庞杂,简要说有9个方面:

(1)有关镇压革命方面。主要有镇压革命党人、镇压各种起义及会党活动。

(2)有关外交方面。主要有帝国主义侵略、赔款、租界、教案、商务交涉及其他外交事务等内容。

(3)有关财政经济。主要有整顿厘金,查禁奸商私运米麦杂粮出口,额征钱粮,银币改革,与外国商办银行,收取粮、米、盐等货的出口税,以及查禁东洋仿铸铜圆进口事等。

(4)有关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有筹捐教育经费,聘请学堂教员,开办各种学堂、整顿学务事、选派游学生等。

(5)有关民政方面。主要有反映各地旱、涝、蝗虫灾害,筹解赈款事;黄河、运河、永定河等工程事等。

(6)有关实业方面。主要有开矿、办铁路、办自来水厂等。

(7)有关军政方面。主要有购买枪支弹药等武器军火,严密稽查偷运军火,裁撤、遣散军队,布置炮台驻防,整顿军务,兴办团练,筹措军饷,操练新军,镇压兵变,举行秋操及阅操式,设枪炮厂等。

(8)有关立宪方面。主要有端方出国考察政治期间对欧美各国政体、国情、民俗文化等情况的介绍,以及其回国后编印《欧美政治要义》《各国政要》《考察各国政治条例》分寄给各省大员的情况。各省设谘议局选举议员及规定职守权限等内容。

(9)其他方面的内容还有端方任内属官的奖惩、升迁、调补;端方与部分官员及外国使节之间的礼仪应酬来往电报;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死后各地致电,以及对端方任新职恭贺电;上谕阁抄、圣训抄本、学生功课、节录试卷、各国报刊译文等。

对这9个方面的内容,今天不作详细介绍,下面主要讲几个具体事例,谈谈这些档案的价值。

三、端方档案的史料价值

档案价值一般包括史料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文物收藏价值。史料价值又可分为证史价值、补史价值、纠史价值。下面我们只主要说说其史料价值。

(1)是全面深入地研究端方的必不可少的史料。端方本人虽然在清末历史上举足轻重,但是,一是由于端方档案多数是电报、信函等文稿,且在2017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没有立项整理著录前,没有文件级目录,所以过去很少有人查阅利用过,甚至鲜有人知道有专门的端方档案全宗存世。过去出版过的有关端方的档案只有《端忠敏公奏稿》四卷及徐锡麟专案和《苏报》案专案,其他资料不多,给研究带来困难。

二是由于端方是死于新军之手,可能有人忌讳,所以过去对端方的研究并不多。2009年,在《满学研究》上有学者发表论文,当时统计对端方研究的论文共有20余篇,论述端方的专著则只有2006年张海林的博士毕业论文《端方与清末新政》。并且这些论文和专著主要内容是写新政中的端方,其他如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性格爱好、思想发展等几乎都未涉及,包括现在新修清史中的端方传,可能由于字数限制,也基本只是端方年谱。端方档案中有许多有关他本人的新鲜、生动、翔实的第一手史料,基本没有利用、没人研究过。下面仅举几例。

为郑孝胥来函内容事端方致袁世凯电报(节选)

例一,关于其家庭成员关系。过去在其兄弟这一栏,多数只提到过其六弟端锦,因为端锦是与端方一起被其部下所杀的。其实,从档案中看,他的五弟端绪在端方的生活中曾起着重要作用,过去没人提到过。端绪是端方在北京的管家、联络人和坐探,档案中有许多安排端绪接待某人、打探某事进展以及筹办陶氏学校、调集安排家务经济房产端方

等事情的内容。除此外,档案中还有:其儿子继先,其侄子立格、润格、先格,其侄孙吉昌,其连襟衡永,其亲家锡太守,其姐妹、姑母等内容。这些家庭关系的内容,其实较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真实思想。

例二,关于端方的身世。以往的文章和书中都记载,端方自幼过继给了其叔父——内务府大臣桂清,但是档案载,“先慈为外大父荣禄德【令】圃公季女,生于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年二十有归先君侍郎公,越五年,光绪己卯,先君见背,时弟端浚遗腹未生,先本生考光禄公命不孝端锦为之后……”即过继给桂清的是其六弟端锦,并不是端方。但端方对抚养端锦成长的婶子非常好,并且常把她接到衙署赡养。可能正因为此,后人误以为是端方过继给了桂清。

例三,能反映端方的性格、爱好、为人、思想、特点等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例子也比比皆是。细读档案,能看出端方是一个孝子、忠臣,又是一个爱追新潮、看问题敏锐、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人。

例四,他对满汉关系的认识。在其给六弟端锦的信中写道:“我意要与汉人作亲,其虑甚远,江宁驻防四万人,都为长毛杀尽,存者仅数十人,今排满之说,日以剧烈,欲求保种,首在通渊,嗣后儿女择婚,仍以择汉人为主,弟等勿以吾言作疯话看也。”他在致袁世凯的信中说:“化除满汉猜疑,为救亡第一要著,当即痛切上陈。至实行立宪,更以化除满汉为急务,若徒饰观听,何以取信天下?去年既已失机,此时犹不可再误。”所以后来端方带头上“化除满汉畛域”折,并力主其六弟端锦续弦娶汉人邓太守的女儿。再后来他二度出山奉命督川的路上,特意去拜见袁世凯,二人商定,端方将女儿陶雍嫁给袁世凯儿子袁克权,袁世凯将女儿嫁给端方侄子。这种政治联姻,既有加强端、袁二人政治关系的因素,也有带头破除满汉畛域大局的因素。

有时历史并不公正,端方在满人中极力提倡和促进满汉关系,最怕和汉人搞不好关系受害,但他最后反而是死于汉人之手。所以左全孝曾感叹端方:“新旧满汉之心不同,君民上下之情不通,危亡之势,伋伋内讧,公盛意调和,苦心化融……而旧家疑其仁,新进疑其忠……呜呼哀哉!”

例六,对苏杭绅商积极捐款以保路的认识。端方认为,开始绅商对修筑铁路并不踊跃,两省财力又不足,所以政府才同意向国外借款修路,政府的做法,促使了国人的觉醒,这是政府使用的激将手段,“特非细心人末由遽悉”,所以后来绅商反对政府借外债,是不理解政府的苦心。

例七,对清末政治积弊、政治改革、立宪与专政、立宪与民权关系的认识等。他认为:“中国积弊顽固者患不振奋,其实名为开通,徒饰表面,乃至豪杰无实际且至于腐败不可收拾者耳。”“我国人之心思才力原不亚于欧美,底以彼求诸实,我索诸虚,故彼强而我弱。今者变通政治,风气渐开,数十年后,彼所长者我尽取之,彼所短者我尽补之,虽以复三代之盛不难。此我国人所当勉,不可虚娇,而宜不容退让者也。”

例八,关于端方的爱好及文物收藏方面。档案中更有许多源头性的新史料。端方在世时曾就自己的收藏出版过几本书,《陶斋藏器目》成于光绪二十九年,《陶斋吉金录》成于光绪三十四年,《陶斋藏石记》成于宣统元年等。但是多只有文物图片介绍,至于这些文物怎样到端方手上,即文物的来龙去脉鲜有介绍。在端方档案中则有许多的记载。比如,经福开森中介,在民国十三年(1924)卖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套最著名的收藏——商朝青铜器的收购过程中,端方就有多次信函;还有端方购买海瑞字、毛诗,以及从埃及购买文物甚至古物仿制品等都有记载。

以上这些档案,都是完整、深入研究真实端方个人的重要史料。

(2)是研究清末重要历史事件、社会形态、官场形态、人物关系的重要史料。端方档案涉及许多清末重大历史事件,也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就重大事件来说,仅已经形成的专案电报就有50多个,其他在来电和去电中还有很多。比如在镇压革命运动方面:最著名的徐锡麟刺杀恩铭案,端方档案中从恩铭被刺后临死前的第一封求救电报,到缉捕审讯徐锡麟、缉捕秋瑾的全过程,到每一天各地的来往询问、清政府的多次谕旨等均十分详尽。这里面有一些是在徐锡麟专案档案中没有的。还有苏报案的档案,涉及邹容、章炳麟以及中国第一个因言论被杀的新闻记者沈荩。端方反复交涉想将邹容等从上海租界引渡到南京,国外则以沈荩被害的例子予以拒绝,交涉过程记录也是十分详尽。

外交方面,端方档案几乎涉及清末南方所有外交事件及全国重大外交事件。以“日俄战争”为例,端方档案中就有300多件。有许多是其他档案中没有的。有“日俄战争”爆发前杨枢和端方的来往信函——谈论日俄战争的原因;有战中——每天战争态势、进展、各国态度、留学生的抗议等;有战后——各国介入情况等。另外还有东沙、西沙(日本人称为西泽岛)的交涉归还,英镑案、贝纳赐案、日本趸船案等。这些外交案件,许多还没有深入研究,端方档案则十分详细。比如英镑案,各省大员为筹措英镑涨价款来回交涉,给当时经济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可以说是压垮清朝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官场形态——请托风、拿干薪风、饯行送礼风、推责任争功劳风、安插坐探风等,在端方档案中也有大量的记载。请托中有为自己求的,也有为子孙求、为朋友之朋友求、为门生求的。请托还多为指定岗位,如盐差、粮差等要差。当时官场中流行的说法是“要缺不如要差”。还有安插坐探风,从档案中能看出端方在每个地方基本都有耳目坐探,上海有坚——赵凤昌、鎏——蔡乃煌;天津有寿——张寿,“日俄战争”期间端方的情报基本都是张寿提供的;北京有椿——端绪等。

至于清末重要官员人物关系,可以说端方档案就是一部以端方为中心延伸出的关系图谱。内容盘根错节,许多都是其他史料中没有的。比如端方和袁世凯、张之洞、岑春煊、蔡乃煌的关系,档案中有一件端方致袁世凯的信,说道:岑春煊以养病为名请假住在上海,但心在长江湖广职位,他已运动张之洞去说情,张未答应。但是岑不会放手,所以要袁世凯早做防备。

还有多件档案是端方派人秘密监视岑春煊在上海的住处,报告岑春煊的行踪以及报告岑春煊和康有为、梁启超的联系情况,甚至是密谋除掉岑春煊的。其中有一件端方致蔡乃煌的电报,写道:“近日西林到沪,主使中外日报大肆诋毁并煽令《神州时报》等群起攻击,此人居心叵测,日与其党图谋推翻政府,不遗余力,若不早除,危害将不可测。”另外还有端方和袁世凯合谋拉拢郑孝胥的内容等。

端方档案还涉及许多清末重要人物,仅在14万多件去电中就可以检索到张之洞605件,袁世凯263件,盛宣怀140件,蔡乃煌294件。这些都是研究这些人物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