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活的时间——以短为长的佛教生活

《八大人觉经》云:“人命在呼吸之间。”此即说明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虽然传说彭祖活了800多岁,甚至天人也可活几万岁,但是以无始无终的阿僧祇劫来看,也不过如朝露般短暂。因此每一个人应该珍惜时间、利用时间,以有限的时间,充实无限的生命;以有限的时间,发挥生命的价值。以下从三方面来说明生活的时间。

(一)从零碎的时间说到一贯的时间

一个人活在人世间,无论活到70岁、100岁,在每一期的生命过程里,为了生活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再分割成零碎的片断。譬如有时候要吃饭,有时候要睡觉,有时候要办理公务,有时候要处理家事。为了吃一餐饭,要花几个小时去想菜单、买菜、烹煮,即使不自己动手,上馆子吃饭,也要花时间走上一段路。为了想睡个觉,要打扫房间,要整理床铺,躺下来还要辗转反侧,久久才能成眠。

吃饭、走路、睡觉,虽然不一定是自己心甘情愿要做的事,却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事。在我们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如果把每天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洗澡的时间全部扣除,剩下的还有多少呢?再者,人生虽然有数十寒暑,除去嗷嗷待哺、懵懂无知的幼年,和垂暮多病、心力交瘁的老年,真正能够发挥智慧、为人类贡献的时间,实在少得如海中水沤,太有限、太短暂了。

我常常鼓励人,不论是年轻的读书朋友,或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要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用功或修行。譬如在学院念书的人,吃罢早饭,还有15分钟才上课,有些人就坐在那儿闲谈,打发时间,何不趁这机会背诵一课书,或者抄写一段笔记,为什么要白白把时间浪费呢?家庭主妇在厨房做菜,或打扫房间,不也可以在心中默念佛号、观想圣容吗?上班的公务员,更可以利用等车或乘车的时间,观想或念佛。

古德曾勉励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或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闲聊时,我们常因得意忘形,或一时不留意而得罪了人。所以,利用闲谈的时间,多念佛号,多观圣容,不但可以免造口业,还可以增进道业,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能常常这样用心,相信吃饭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办事也好,一定能够安心自如。

生活在这个忙碌的工业社会里,如果不能随时利用零碎的时间,一定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无所适从。因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悠闲农耕社会已经过去了,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我们必须拾掇零碎的时间用心思考,把握“浮生半日闲”的片刻,才能完成许多的心愿和事业。

创建佛光山之后,时常有人问我:“你没有学过建筑,怎么会建房子?你没有读过师范,怎么会办教育?”我告诉他们:“我没学过建筑,也没进过师范。但是,我从大陆到台湾,又从台湾到世界各国,我走过很多路,见过很多房子,每次我都会注意别人怎么建房子,也常设身处地想过:如果我是个建筑师,这栋房子应该如何设计?这块土地应该如何规划?如何使它更整齐美观?过去,当我还在学院求学时,我就思考:假如我将来办教育,我将如何计划,如何实践理想……由于过去的用心,所以一旦机缘成熟,不论创建道场、筹办学校,一切构想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多利用零碎时间,多用心思考,就是我创建佛教事业的秘诀。

很多人不会利用时间,还嫌时间难以打发,譬如坐上车子,不是闲聊,就是闭目睡觉。一个不会用心思考、不会争取时间、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是不太可能有大成就的。念佛的人,心里的佛号是毫不间断,即使走路、上厕所、洗澡,都可以绵接零碎的时间,一贯我们上求佛道的心志。总之,不论生活、事务或环境如何转变,我们的心境能不为动摇才是最重要的。

(二)从等待的时间说到创造的时间

“韶光易逝,岁月荏苒”,光阴是无情的,如轻烟、白云,当你稍不留意时,它已消逝得无影无踪。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要及时努力,因为生命不能等待,等待只有让时光蹉跎、岁月空过。短暂的人生,应该随时把握,充分利用,不能因循苟且,要富有进取心,勇敢向前。

过去四川有两个人,同时发愿欲朝礼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其中一人表示:让我筹妥资粮,备好船只,将顺江而下,朝礼普陀。另外一人,身无川资,沿门托钵,徒步而行。时隔多时,徒步者已朝拜过普陀山,再返回四川去;可是前一个人还未购妥船只,更遑论出发了。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凡事不需要等待,等待又等待,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光,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时间容许你三等四拖吗?所以,只要是对大众有利、对佛教有贡献的事,应该及时把握时机,努力去创造,不要等待机缘错失,造成终生憾事。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珍惜英年大好时光,发愤图强,不要等到白发皤然,才唉声慨叹“空负少年时”。聪明的人,不会缅怀过去,也不憧憬未来,而是及时把握现在,努力振作。

时间的漏斗无影无踪,常常在我们不经意中点滴消逝。虽然如此,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仍然可以利用时间创造不朽的生命。佛法所谓“真空妙有”,即告诉我们在似无的“空”中,可以生出“万有”来。

譬如几十年前,佛光山原是一片荒山,杂草丛生,荆棘满布。当时,有人怪我,为什么好好的都市不要,却要这什么都没有的荒山?可是,一股信心支持着我,天下无难事,只要去做,绝没有不成功的。凡事不能等待,必须着手去做,只要将等待的时间改成创造的时间,则腐朽也可以转成神奇。以自己的至诚、发心,在无声无息的时间里,创造出有益大众的事业;在时间的齿轮里,走向永恒无尽的目标。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依凭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而创造出来的,那四十八大愿,也是在无量阿僧祇劫中完成。因此,我们不能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应该努力去修行,认真去创造,以自己的愿力,加上虔诚的勤修念佛,自然能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契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极乐净土。

(三)从短暂的时间说到永恒的时间

假如说人生只有几十年的岁月,那么这种人生未免太短暂、太乏味了。人生所以有意义,在于它那永恒的生命。有人以为人一死亡,一切就结束了,殊不知一期的生命虽然灭亡了,却又有一期的生命正在开始。依佛法解释,人是死不了的,死亡如同搬家一样,这一座房子古老破旧了,换一栋新房子;一个人的色身衰老了,再换另外一个身体。当然,这和一个人的善恶业报有关。譬如勤劳刻苦的人,积蓄了很多钱,他可以从破旧的房子搬到高楼洋房。可是,经常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的人,只有从高楼搬到违章建筑的矮小房子。一个信佛的人,可以借着平日做功德、行善业的力量,将来搬到极乐世界,住到黄金铺地、亭台楼阁皆是七宝所成的地方,这不是值得欣喜的事吗?所以“死亡”对佛教徒来说,并不可怕,也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永恒的生命的轮替过程。

我们如何才能从短暂的时间,证悟到永恒的生命?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发挥无限的价值?

有一位老先生,吃力地在庭院挖土种一株小桃树。一个年轻人路过,问道:

“老先生,你年纪这么大了,还种这棵小树做什么?不要说将来你吃不到桃子,恐怕你连它成长都看不到呢!何必这么辛苦,浪费体力呢?”

老先生直起身来,一手挥着汗,一手捶着腰,面带严肃,声音沙哑地说道:

“年轻人,你不懂得生命的意义,我种这棵桃树,并不是为自己享受,虽然等它长成时,我已经死亡了,但是,我的儿子可以在这棵树的绿荫下乘凉,我的孙子后代,可以享受累累的果实,你能说我种这棵树没有用吗?”

年轻人听后,哑口无言,衷心感佩老先生的人生哲学。古德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说:“前人铺路,后人走路。”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生命虽然是短暂的数十寒暑,它的价值却是永恒、无限的。譬如燃烧一根木材,一根烧过了,再放下一根,一根一根地接着燃烧下去,这前面的一根并不是后面的一根,但是,这后面一根的火,却是前面一根火的延续。一个人的生命,恰如薪尽火传一样,一期又一期地绵延传递于永恒。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短暂的时间,去创造永恒的生命呢?儒家讲三不朽,即立功、立言、立德。有的人风云显赫,叱咤一时,留下英名让后人歌颂;有的人埋首著作,自成一家,藏诸名山让后人吟哦;有的人修持严谨,圆满一生,树立风范让后人景仰。

佛教则认为证悟法身,生命即能永远存在。因为法身尽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时无处不在。如佛陀虽然已于2500多年前进入涅槃,但是,他的生命却留在无尽的时间,遍布在无限的空间里。时至今日,大家仍然继承着他的生命,并且不断地在发挥着,这就是所谓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