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行慈而自私

佛教最注重慈悲精神,可是现代的青年却缺乏慈悲心,做事不与慈悲心相应。看到众生苦难,没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切肤之痛;看到佛法衰微,没有复兴佛教、舍我其谁的慨然之志,一切好像都与己无关。不行慈悲之事,不做有意义的善行,可说普遍害了“自私病”。没有慈悲心的知识,只是邪知邪见。

过去的青年充满热诚,有的立志以“弘法利生”为己任,有的愿到养老院和孤儿院服务,把温暖布施给无依无怙的老人小孩。青年有时也会发慈悲口号,可是真正有机会去实践慈悲时,却畏缩胆怯,不敢行动;慈悲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身体力行、实际去完成的。青年们求佛法、行佛法,如果不行慈悲,要与佛法相应是不可能的。

青年为什么缺乏慈悲行呢?因为自私,只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只有个人,没有佛教、众生。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无众无教,因此慈悲兴不起来。从“我”字的构造来分析,“我”旁边为“戈”字,因为自私,人人谋图己利,所以容易动干戈,有我就有纠纷。佛教的三法印之一:“诸法无我”,早就揭橥了千古不变的真理,唯有去除自我,才能和平。但是我们佛教徒太自私,没有把自己奉献给佛教及众生的观念,只要是对自己不利之事,即使对大众有利,也往往吝于布施慈悲。

反观基督教,有多少基督教徒在孤儿院、麻风院中度过了一生的岁月。而我们佛教徒,一个微笑,一句好话,有时都不愿意布施给人。佛教本来是“大慈大悲”的宗教,如果佛教中人都自私不行慈,背道而驰,好比缘木求鱼,只有离佛法愈远。所以我们要去除自私的观念,常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