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的私事

大人物的私事

“天子无私事!”这是谋士邬思道对刚登基称帝的雍正所说的第一句话。领导由于其地位特殊必须牺牲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古今完人”曾国藩51岁时,适逢咸丰帝大丧,湘军进攻安庆战事日紧。而曾国藩在此期间,悄悄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就有战将彭玉麟(但愿我的记忆是对的)当面斥责老曾不该置将士生死不顾,贪图床第之乐。老曾解释说是因为自己皮肤搔痒,整夜难以入眠,找个女人是为了“挠痒痒”。这件事后来成为他的政敌和民间指责他的重要口实。有人斥其为“伪君子”,“违制失德”。

现代人分析,毅勇侯曾文正晚年犯有糖尿病的并发症,愈老愈重,但乡间的愚夫愚妇传言却是曾大帅乃癞龙转世,所以浑身长鳞,奇痒难耐。有痒痒睡不着就要挠,这本是一件属于个人身体上的私事,却搞出这样一件公案,玷污他的名望不说,到今天还有人拿出来说事,这大概不是曾老生前所能预料的。

谁都有私事,领导也不例外。领导的亲人像父母、妻子、儿女、亲戚等等,以及领导的社会关系像老师、同学、工作之外的其他朋友等,都有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考学住院之类的私事。屑小之徒最喜欢从这些领导人的私事入手,建立私人交情,继而拉人下水。当然也有些领导人就是喜欢利用这些私人的事,避人耳目,收取钱财。侯宝林先生的相声“改行”中就有袁大公子一年过三个生日的笑话,只是为收礼敛钱。

管好身边的人是领导必须认真做好的一件事。宰相门前七品官,历史上“为虎作伥”、“狐假虎威”的事实在是太多。不是说领导人的错误应该由身边的人负责,而是说如果身边的人正直无私,不是利用领导的影响谋私利,在领导有可能出错时能提出一些正确的意见,那不是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这种事的发生吗?一锅子全进去了,再埋怨谁害了谁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古人有言“家有孝子,国有诤臣”,“古之贤者,非特有其才也,以其能谏也”,说的就是及时劝谏的作用。

“天子无私事!”这是谋士邬思道对刚登基称帝的雍正所说的第一句话。领导由于其地位特殊必须牺牲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即使有一些恶事并非领导人亲自同意的,也不是领导人自己做的,他人还是会把账记到领导身上,实际上第三者也是借了你的威名才做的,所以也不十分冤枉。

日前看到一篇妙文,指出曾大帅纳妾的含意深远,同古代名将王翦临战时要地要田一样,是为了要消除京城对他的狐疑。当时曾大帅手握重兵,威望日增,朝廷对他的疑虑也日增,而他却不能辩解,只能装着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这些。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损”,把自己一直以来“道德卫士”的至高形象放低些身段,上面就放心了。这种人怎可能有图天下的胸襟?可是又不能损得太深,深了又有背于自己做“古今完人”的远大志向,所以娶妾是一个好办法,自损程度刚好合适!

之后他弟弟曾国荃攻入南京,大索三日,将成千上万两白银运回湖南,大肆买屋置地,据说也是为了保命。身居高位,却狂敛财物,表明自己只想做个富家翁,并没有问鼎天下的念头,这种办法还有一位前面提到了的古人用过,这就是秦国大将王翦。

战国末期为消灭最后一个诸侯大国楚国,秦王集结举国之兵交给老将王翦,期望一举获胜,天下一统。出兵之日,秦王亲率文武百官在灞上为王翦摆酒送行。酒后的王翦向秦王政提出了一个有些好笑的请求:“请大王恩赐些良田、美宅与园林给臣下。”

秦王政有些好笑说:“将军是寡人的左膀右臂,还担心会穷吗?”

王翦却说:“大王废除了裂土分封制,身为臣下,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指望的也只有大王的恩赏。臣下年老,少不得为子孙后代打算,所以希望得到赏赐,作为子孙日后衣食的保障。”这还不算,从大军出发到达秦国东部边境为止,王大将军总共派了五拨使者向秦王政要求赏赐,而且要尽快,再多些赏赐给他的儿孙后辈。

王翦的解释也非常精彩:“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大王生性多疑,为了灭楚,他把全部的精锐部队都交给我,但并不是对我深信不疑。一旦他产生了疑念,轻者我的兵权被剥夺,灭楚大计被破坏。重者不但灭楚大计成为泡影,恐怕我和诸位的性命也将难保。所以我不断向他要求赏赐,让他觉得我只不过是一个贪求财物,一心想为子孙积聚良田美宅的老人,不会有什么政治野心。”秦王政果然因此而放手让他指挥大军,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俘虏了楚王,兼并楚国。

妙哉,曾公!妙哉,王翦!私事都关乎政治姿态,领导怎可能还有私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