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开辟驼峰航线

第七章 开辟驼峰航线

1.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成立后,中国最后一条补给生命线中断了。

1942年7月5日,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大地凉爽而潮湿。

一大早,陈纳德就已醒来。他新换了一套笔挺的将军服,出现在机场边的一条小路上。毛毛细雨在他头上、身上编织着纤细的珠网,他的心情宛若云南白市驿的气候,突然由酷热变为阴沉而潮湿。

他惨淡经营的美国志愿队已不复存在。从今天起,他已是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的指挥官了。

第23战斗机大队亦称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隶属美驻印度第10航空队比斯尔将军领导。

它的编制如同志愿队:大队下辖第74、第75、第76共3个中队。

它的战斗人员已有了新的变动,前志愿队队员一部分留了下来,恢复军籍,加入第23战斗机大队;一部分回国重新“入伍”;另一部分参加别的作战部队;还有一部分人解甲归田。

陈纳德拐上一条地边的小道,一阵微风拂来,毛毛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他想起史迪威曾在解散志愿队前几个月,对蒋介石慷慨许诺:将用一支满员的4个中队、100架新飞机组成一个战斗机大队以替换志愿队。新的战斗机大队将随着志愿队的撤销之日而在中国成立,也就是7月4日,一支正式的美国空军大队将部署在中国境内。可是,志愿队已撤销,新的战斗机大队尚无踪无影。蒋介石也发现,自己是在拿久经战斗磨炼的志愿队同新建的第23战斗机大队的3个中队作交换,而且,这还是纸面上的东西。美国陆军航空队给他派了12名没有实战经验的驾驶员、20名机械师和地勤人员。第23战斗机大队的其他一切设备都是由中国购买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不仅没有给他提供战斗机、卡车或吉普车、无线电台、办公和维修设备,更不用说提供一条制服裤子或者一名有经验的大队长了。目前,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的中队长鲍勃·尼尔指挥着第23战斗机大队。

陈纳德抬头向南遥望,南方的天空阴沉沉的,没有亮色。经验告诉他:缅甸正值雨季。

晚些时候,陈纳德又得到了一个中队——第10航空队的第16战斗机中队(隶属第51战斗机大队)。他们因印度雨季影响,陷在阿萨姆河谷,每天除了望着大雨出神,无法出战。陈纳德灵机一动;何不将他们弄到自己这里来!如何把这支人马搞到手,他颇费了一番心机。他想了个巧立名目的办法:每次邀请一、两架飞机到中国来“体验”生活(空战),一旦来了就不再放其走。这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陈纳德就把整个中队“骗了”过来——变为自己的第4中队。后来,这个中队一直和另外的3个中队一起,呆到战争结束,并经历了在中国天空的所有最激烈的空战。

第16中队的到来,充实了一下第23战斗机大队的力量,但陈纳德仍然表示不满足。23大队拥有的战斗机都是志愿队留下来的,那些飞机早已身经百战,虽然数量上有51架,但纯用于作战的只有29架。

史迪威在2月间被任命为中缅印战区司令官时,美国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把中、缅、印三国组成一个战区。史迪威在这个战区里建立了一个拥有3000多名官兵的第10航空队,这是中缅印战区内的惟一一支美国力量,其实它应是美国的一个空军战区。史迪威的司令部设在重庆,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参谋长,而蒋介石又是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荒诞的是:第10航空队却驻在印度的新德里,蒋介石和史迪威则在千里之外坐镇指挥!

1942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当时的第10航空队的刘易斯·布里尔顿少将突然接到陆军部要他调往近东的命令,并让他带上所有的重型轰炸机、运输机和腾出的更多的地勤人员去帮助英国军队。当时,德国的隆美尔元帅大有突破英军防线,直捣苏伊士运河之势。布里尔顿很快就集合了他的部队,于6月间离去。这样,第10航空队在印度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

第10航空队参谋长厄尔·内登负责指挥留在印度的“空架子”。厄尔·内登对陈纳德还是相当支持的,他力求将足够的人员和物资运往中国,但他面临的任务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他手头上带有几个轰炸机中队,其中的第436中队是重型轰炸机中队,而第22中队刚由中型轰炸机组成。这些飞机遍布印度各个机场,有的甚至在很边远的地区,包括卡拉奇、加尔各答。第51战斗机大队的第16中队已被陈纳德“骗去”(当然是取得他的同意),所以,他手头只有几架战斗机,厄尔·内登用手头仅有的几架战斗机为中国运输机护航。

此时,没有什么比中国的补给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1942年,中国抗战进入第6个年头,也进入了最艰难困苦的时候。缅甸的沦陷,使中国失去了惟一的外援途径,日本已从陆、海上牢牢地封锁了中国。

在海上,日本人封锁了从北面的上海,到福建的厦门,以及广东的汕头、香港的沿海口岸。

在陆地,日本人占领了印度支那——中国南大门,继而延伸至缅甸,又从西部封锁了个严严实实。

进入中国,除了从印度搭乘飞机,别无他路。

更要命的是,缅北的沦陷,使盟军失去了沿喜马拉雅山南路从印度到中国空中的落脚点。盟军的飞机只得走一条比阿萨姆河谷更北的印度路线……

缅甸的沦陷使盟军在印度西部开辟了更多的港口。这样一来,使贯通印度的路线交通堵塞,空中航线十分拥挤。通往中国的补给线拉得也更长——绕过或通过非洲才到美国和欧洲。这是美国通往中国的补给线最漫长的一条,而且它们还得应付英国盟邦的各种要求,因为英国人正在北非和近东同德国人作战。许多本来是通往印度给中国的战备物资常常在尚未抵达印度就被挪作他用。

丢失密支那后,加上密支那的雨季,南路低空运输补给线中断。

据中国政府统计:中国战区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只能勉强维持2个月的作战!

重庆一天三次向华盛顿发去急电……

2.罗斯福指示马歇尔:(中国)海、陆补给中断了,我们就不能看得更高更远一点吗……无论有多少困难,中国的通道必须保持!

马歇尔将军被罗斯福总统召到了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

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嘴里叼着一支粗大的雪茄。马歇尔坐下后,罗斯福总统说道:

“我亲爱的马歇尔将军,我想今天没有什么比中国更重要的事情了。蒋介石总统不无绝望地告诉我:中国的补给只能勉强维持两个月的作战。”

罗斯福说完,缓缓滚动轮椅已到了马歇尔将军跟前,“这是我今天收到的第3封电报了。”他将电报递给马歇尔。

马歇尔飞快地看完电报,皱了眉头。

“总统阁下的意思是……”马歇尔没了下文。

罗斯福总统将雪茄烟深吸了一口,吐出一团浓烈的烟雾。

“我亲爱的将军,不知你是否听说过一句中国成语:四面楚歌。说的是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紧紧围住……”罗斯福向马歇尔讲完四面楚歌的典故,道:“不知将军听了这个故事后作何感想?”

“总统阁下的意思是否在说中国已四面楚歌,处于危险的境地?”

罗斯福点点头。

“是这样。我想中国已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我不敢想象他们的物资消耗殆尽后会出现的尴尬局面。要知道,我亲爱的将军,那将与我们美国的战略是不相符的。”

“可是,美国目前承担的义务太重了,总统阁下。先欧后亚,这是我们一贯的主张。”马歇尔挺了挺腰板说道。

“先欧后亚,是个次序问题,也是个重与轻的问题,并不是说我们不要亚洲。比方说吧,就像我的这两只拳头,不能因为有一只是重拳,我不要另一只拳头了。当你在与人拳击决斗时,你是用双拳来对付人家,还是只用一只重拳来对付人家呢?我想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必须用双拳来应战,一只用来牵制对方,另一只在最有利的时机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罗斯福没等马歇尔回答,继续说道:“我亲爱的将军,我一再对你们说,中国是一个大国,蒋介石是一个大国的总统。人家现在有了危难,我们不能坐观不顾,尤其是作为民主、和平、正义的美国。海上、陆上的道路中断了,我们就不能看得更高更远一些吗?我们不是有飞机吗?”

“总统阁下让我们开辟一条空中航线?”

罗斯福总统用力掐灭雪茄:“无论有多少困难,中国的通道必须保持!”罗斯福总统说完,又补充道:“我建议应派得力的人来负责这项任务。”

马歇尔总算听明白了,总统在责怪他用人不当。

马歇尔回到五角大楼后,他的好朋友史迪威的电报也追着他的脚后跟到了。

史迪威在电报中除了告知马歇尔中国的作战物资很快将不济外,建议最好派最得力的人来负责指挥美国空运大队,他还建议重修一条中印公路,以便大量的物资能源源不断供向中国各个战场。

总统的命令与好友的要求一致,马歇尔当即下令阿诺德将军免去内登的第10航空队司令一职(马歇尔认为内登负责空运更为合适),让内登全力负责空中运输。史迪威随后推荐了克莱顿·比斯尔出任第10航空队司令。

比斯尔一上任,立即要求华盛顿派人补充因布里尔顿带到近东去的官兵而留下的空缺。他派海恩斯上校指挥驻印度的空军特遣队(IATF),陈纳德指挥中国空军特遣队(CATF)。驻印第10空军后勤部交给奥利弗指挥,印中空运勤务部交给塔特上校,而卡拉奇的美国空军基地司令部由布拉迪准将领导。

3.陈纳德指挥“美人鱼”首航驼峰,成功开辟了驼峰北线。

为了保证中国抗战所急需的大批战略物资的供应,必须开辟新的航道。摆在中美空军面前的难题是,可供选择的通道只有两条:

一条是北部航线,从中国的西北经甘肃、新疆折向南,飞越昆仑山脉抵达印度北方;

另一条是从云南昆明西行飞越驼峰,直达印度。

当时,苏联正在进行卫国战争:无力援助中国。中国只有通过印度获取美国的援助。

1942年7月18日至8月1日,中国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毛邦初将军曾亲自指挥参加了试飞中印航线北线,但这条航线太长,而且要飞越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惟一的办法只有开辟第二条航线——驼峰航线。

驼峰是中国云南与印度之间——系列山脉的俗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支脉——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包括野人山、高黎贡山、怒山等许多大山。这条航线上沿途是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深涧峡谷,山峰连绵起伏,有如驼峰之状,故称驼峰航线。山峰的高度一般在4000~5000米,有的山峰长年积雪,最高的玉龙山高达5914米。澜沧江、怒江等许多湍急的河流从高山峻岭之间切过,地形极为复杂。

驼峰航线也有南线、北线之分,南线从昆明起飞,经云南驿、洱海、下关、苍山、云龙导航台、泸水、河汊,北飞140公里抵印度的杜姆杜摩导航台,再西飞32公里,即到达印度东北边境的汀江机场。

北线由汀江起飞,至杜姆杜摩,然后改向98度,飞185公里抵葡萄,再改向106度飞329公里至程海(云南北部永胜县境内的一个湖),再改向129度飞273公里直达昆明,全程共819公里。运输机通常3—4小时就可以抵达。

南线山峰较低,天气也较好,但距离密支那、八莫等日本空军基地比较近,容易遭到敌机的袭击,因此通常多飞北线。

驼峰航线上经常有恶劣天气,雨季更是如此,汀江附近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雨季后期是长达几个月的雷雨季节,有多变的上升、下降气流和强劲的季候变化,高空飞行常有严重的冰冻,有时整个飞机都被冰层包住。加之没有可靠的天气预报和导航设施,即使是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难免遭遇不测。同时,飞机的性能也有限制,运输机升限只有5000米,全载重时只有3000~4000米,往往达不到飞越山峰必须的高度,只能在狭窄的山谷中穿行,极易造成空难。

尽管开辟驼峰航线困难重重,但由于它是通向印度的最短的一条航线。为坚持抗战,中国战区别无选择。

重庆的态度很坚决。

开辟这条航线的美国空运队和中国航空公司,用的是双发动机的C—46型和C—47型运输机。

负责开辟驼峰处女航线任务,落在陈纳德的肩上。

朝阳下,一架C—46运输机整装待发。这架飞机隶属第315空运大队。

C—46宽阔的机翼下,吊着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货舱设在机腹,它那大肚子一次可吞下几十吨物资。

陈纳德抬头看了看天气,风信旗在微微摆动,天气晴好。他走近6名机组人员面前,挨个检查一遍降落伞。

“祝好运!”陈纳德偏了偏头说:“这是个好差使,其意义不亚于飞越南北极,很多人垂涎三尺,大家都希望我把这个美差给他们。考虑到你们是最优秀的飞行员,现在,我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机组人员心里很清楚,要开辟这条航线不是一桩易事,飞机得飞越7条江河,千百座大山。这是一条没人飞过的航线。

“祝你们一路顺风!”陈纳德挨个握了握机组人员的手说。

几分钟后,陈纳德目送C—46运输机冲上云空,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

陈纳德高高地站在塔台上,从现在开始,他的心便在这条航线上跳动,从航线的这一端到另一端。他的心仿佛也在云上飞翔。

陈纳德开始死死地盯住无线电,那时中国尚未应用雷达,与空中的联络只能通过无线电。

战争年代,生存是那样艰难困苦,又是那样的必需和急迫。数百万的中国盟军需要军队,需要给养,需要作战物资。这是一副很重的担子。

陈纳德紧紧地握着话筒,他的手已将话筒攥出汗来。

马蹄表的嘀嗒声似乎越来越快,陈纳德的思绪在飞,在转动,在寻思。他们现在到了哪里?他们会迷失航向吗?他们会不会一头钻进了青藏高原?他们会不会认错地形,飞人日本空军的巡逻范围,或者正遇到日本空军战斗机的攻击?

陈纳德不敢往下想。这时听筒里传来C—46运输机的呼叫:

“基地,基地,我是‘美人鱼’,我已飞过澜沧江,地形很清晰。”

“我是基地,我是基地。‘美人鱼’,左转弯,航向112,上升,1.5万英尺。请重复一遍。”陈纳德对着话筒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洪亮、发抖。

“左转弯,航向112,上升,1.5万英尺。”

“美人鱼”在话筒里重复了一遍。

标图员根据飞机的呼号,在航行飞图上迅速准确地标出飞机的航线。

航行图上,一条航线宛若一条蚯蚓在蠕动,它很快就要进入缅甸空域。

“各机场注意,‘美人鱼’就要去‘外婆’那里,你们要随时准备护送它。”

“治益明白。”

“呈贡明白。”

“保山明白。”

C—46在缅北领空移动。

“‘美人鱼’呼叫基地,我看见了恩梅开江。”静默多时的话筒里又传来运输机的呼叫。

“航向140。上升,2万英尺。”

“明白。”

为了标出这条航线,陈纳德翻阅了大量中国西南、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的地理资料。根据这些资料,陈纳德细心拟定了这条航线。

但这条航线是否能打通,现在还很难说。

突然,话筒里传来运输机的紧急呼叫:“基地,基地,我是‘美人鱼’,前方出现雷雨区!”

“沉住气,‘美人鱼’,转向120,参看13号飞行图。”

“‘美人鱼’明白。”

无线电里再次传来运输机长的声音时,运输机已飞过恩梅开江。

“美人鱼”在利多顺利着陆!

陈纳德倒了大半杯威士忌,一口吞下!这时,他才感到双腿有点发麻,脊背也沁出了汗珠。

这条航线,将像一道闪电一样,永远留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陈纳德想。而他就是这条处女航线的开创者!

4.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后,想将功补过。修建中印公路困难重重……

驼峰航线北线开辟后,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补给封锁,但这条航线过长,很难满足中国抗战物资的补给。每月只能运上几百吨,虽能缓解燃眉之急,但并非长远之计。

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中将,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修筑中印公路的设想,即:从印度东北部的利多,经过缅甸的新背洋、密支那、转而进入中国的龙陵或畹町修筑一条公路,直通中国的昆明,乃是一条陆上的运输捷径。如果这条公路建成,即使滇缅路长期被切断,仍可保障中国战区的物资供应。

此时,缅甸全境均被日军占领,中印公路要穿越缅北,只有强行筑路,边修边打,风险很大。舍此之外,又别无选择,北面是青藏高原,根本无法修路。为了重新打开中国西南门户,只得铤而走险。

美国方面批准了史迪威的计划,中国政府也积极给予配合,派出驻印军掩护美国工兵和中国、印度民工筑路。

中国派出两个工兵团,美国派出一个工兵团。2万中国民工和1.2万印度民工的筑路大军齐集印度利多。

在奠基礼之日,史迪威将军铲起了第一铲土,向风中扬散。

中印公路两端破土动工了。

史迪威将军的指挥部,设在一列火车上。他曾指挥中国10万远征军溃败于缅甸,现在因他的溃败带来的后果:丢失滇缅公路,他得自己来品尝苦果了。

他向蒋介石请缨亲率大军筑路时,也许有点将功补过的意思。

但是,工程进展不如人意,2个月过去了,中印公路才修了50多公里。

史迪威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林莽,阴沉沉地透露着一种无言的威胁。浓荫深处,是沼泽丛林,自生自灭的灌木丛中,有着无数的陷阱。

热带丛林的气候、蝇蚊、毒虫、痢疾、威胁着这支筑路大军。

不断地有人倒下,无声无息,痛苦的面容令生者喟然长叹,但却没人退却。

那些普通的民工,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这条路关系到中国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四万万中国人的生命,要想打败小日本鬼子,就得早日修成这条公路。

成百上千的人倒下。

中印公路每往前延伸一段,都有一些生命被筑成路基!

第一场暴雨降临后,中印公路被冲塌了十多处。

第二场暴雨过后,中印公路被冲毁上百段路基。

一场又一场暴雨接踵而至……

中印公路仍在艰难中以每日两公里的进度向中国境内延伸。

中印公路进入缅北,中英军队出师担任修筑大军的护卫。

然而,一支日军的先头部队袭击了英军,中印公路的修筑受阻。

史迪威将军只得命令修筑中印公路暂时停止。

史迪威回到他的列车指挥部,发出新的命令:“因中印公路修筑受阻,重新开辟航线,抢运作战物资……”

5.首次飞越喜马拉雅山,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福克斯无神的双眼到死时仍在凝视着他为之献身的天空。美国透露:中国抗战时期,驼峰航线上损失飞机3000架!

驼峰航线北线,距中国和印度的腹地较远,是一条绕道航线,由于距离远、运输机有限,不仅经济上不合算,而且远远满足不了中国战区的物资供应。

中国政府决心开辟驼峰航线南线。

南线可直飞印度。

南线必经青藏高原。

任务再一次落到陈纳德的肩上。

陈纳德感到信心不足。他虽不是地理学家,但对未来的这条航线的险恶早有耳闻。据资料记载——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享有“世界屋脊”之称。在西藏境内终年积雪的山脉连绵不断,著名的贡噶山、拉木拉尼山、唐古拉山,犬牙交错,冰峰参天。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因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无常,难以寻找规律。有时晴空万里,转眼风雪交加,天昏地暗,大地苍茫。

对这条航线,没有搞过测绘,没有航行图,没有熟悉地形的领航员。

对于这条航线,还是一张白纸。

空运司令部惟一能提供给陈纳德的只有普通的军用地图。

难,难,难!

陈纳德觉得此任务难以完成,他不想拿那些年轻的生命去冒险。

去他妈的空运司令部吧!

然而,空运司令部找上门来。

“将军,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来负责这项任务了。因为你已经创造了奇迹,我们认为你还会创造新的奇迹!”

陈纳德是一个好斗的人,还多少有点虚荣心。

“好吧,我试试看!”陈纳德口气软了下来,“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不,将军。”空运司令部的那名叫什么名字的上校说:“这是在拿生命作战争的赌注!”

“战争,狗娘养的战争!那好吧,为了这狗娘养的战争,我答应你。不过,请给我派最好,最最好的飞行人员来!”

“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最优秀的驾驶员,将军。”空运司令部的那名上校说:“不知将军是否心里已有人选?”

“我们有吗?”陈纳德问身边的副官。

“对不起,将军。我只听说过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只听说有这么一个人。”

“你快把他的名字告诉我,别让我着急。”

“福克斯,将军。那个人叫福克斯。”

“啊!我怎么一时间把这家伙忘了。对,对,是福克斯,美国空军的大明星,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该死!福克斯,你这狗娘养的在什么地方,快给我滚出来!”陈纳德很高兴。

陈纳德一脚踢开休息室的门。

福克斯正在用早点。他抬起头,心里道:这位将军真他妈的够味道!

“啊,福克斯。你就是福克斯,告诉我,你就是美国空军的‘空中魔术师’。对吗?福克斯,我他娘的就像盼情人一样盼你,你知道吗?”

“谢谢你,将军!”

“谢谢?不,应该是我谢谢你,福克斯!”陈纳德说:“我等了你整整一天一夜又两小时。”

C—46运输机起飞了。福克斯在新津机场上空绕了一周,然后拉起机头,向青藏高原方向冲去。

20分钟后,福克斯飞抵青藏高原的前缘。C—46飞过康定口后,升力已达极限。福克斯只得钻山沟了。

飞机在高原峡谷之间穿行。像一个游魂。

机翼下是苍茫一片。

福克斯向基地发回信号。

“福克斯上校,福克斯上校,我是陈纳德。感觉怎样?”

“我就像被人夹住了,夹得很紧,将军。”福克斯很风趣,他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

福克斯曾在天上呆过上千个小时,试飞过多种新型号的飞机,飞过多条处女航线,但他从未感到比飞这条航线更吃力的了。

“福克斯上校,你的信号越来越弱。伙计,要当心!”

“谢谢你,将军!”

高原的气候,说变就变。

乌云骤集。

雨点和冰雹一齐砸下。

“啊,我的飞机快要散架了。能见度低极了。几乎是在黑暗中飞行。”

福克斯没有听见陈纳德的回答。

基地已收不到福克斯的信号。

福克斯改平了飞机,但舷窗外仍是乌云的狼群,子弹般的雨点,扬豆一样的冰雹。

无边无际的阴霾。

福克斯看了看机组人员:一个个张着惊讶的大嘴,似乎全然没有了呼吸。

惊讶,已让机组人员说不出话来。

“喂,我说伙计,唱支歌怎样?”福克斯想放松放松伙伴们的神经。他经历了太多的危险。

经历过太多危险的人,对危险是不会看重的。

“再过半个小时,印度就要到了,上校。”

“你们不想唱歌,就呼叫基地吧!”

“我们现在的位置在什么地方?领航员,你找出来没有?”福克斯问。

“天知道是在什么地方,简直是在地狱里,上校。我找不到任何标志。”

福克斯明白了,他们是在闭着眼睛飞行。

黑暗。

黑暗过后还是黑暗。

黑暗中,C—46机头一抖。接着就是惊天动地的爆炸。

C—46运输机一头撞在山峰上。

机毁人亡!

黑暗中发生的一切,又在黑暗中归于平静。没人知道这架由著名的飞行员福克斯驾驶的飞机在哪里。

据一位作家的想象说,福克斯是仰着摔到地面的。作家还看见了福克斯的无神的双眼,到死仍在凝视着他为之献身的天空。

作家还说,福克斯没死,他的灵魂一直在为这条空中航线引路……

整整一天一夜过去了。又一个黎明到来时,陈纳德仍在等福克斯机组的消息。

一天一夜加上黎明。陈纳德和所有的人都没离开指挥所。

陈纳德水米未进,抽了整整4包“骆驼牌”香烟。

他的心在烟头上燃烧,在烟蒂上一次又一次熄灭、冷却。

理智告诉他,C—46已经失事。福克斯机组6位年轻的生命已从高处融入泥土,从而成为这条航线的一部分。

陈纳德没有在失败面前止步。

这条航线试飞半年,160多名机组人员将他们的名字留在了航线上,这是一条用生命标就的航线!

南线的开辟,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C—46、C—47日夜在这条航线上穿梭,每月为中国抢运成千上万吨战略物资。

陈纳德除指挥空运外,还担负着为空中运输机护航的任务。

驼峰航线,以最初每月运往中国的物资几百吨,到后来每月运往中国几千吨、上万吨,有时多达78000吨!

如此大规模的空中运输,在战争史上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

更为惊人的是,据1945年9月的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抗战期间,在驼峰航线上失踪、坠毁的飞机多达3000架以上!3000架!

上万名飞行人员!

他们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重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