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中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段里,他们求知欲望强,渴求更快、更多地获得新知识,但由于缺乏读书方法的系统指导,一般阅读能力较低,阅读盲目性较强,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受兴趣的驱使较大。因此,读完之后,往往获之甚少或不知所云,收效甚微。其次,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大多进取心强,但由于长期以来接受的多是灌输式题海战术被动教育,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而养成了时间、效率观念不强的弱点。第三,多数学生对快读这一读书方法比较陌生,或因社会上对快读的某些宣传失之偏颇,致使部分学生对此心存疑虑,为快读训练设下障碍。第四,中学的班级授课形式为适于课上的快读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五,由于中学生面临中考高考现实,而中高考测试的不只是快读能力,更多是精读能力,因此对中学生的快读训练,一定要以精读为基础,快读材料初中以狭义文章为主,高中以文学作品为主。以免走向极端,适得其反。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认为,对中学生进行快读训练,主要方法应当是:

1.将计时训练贯穿始终,以计时而量化的训练数据,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增强时间、效率观念的目的,这是训练成功的关键。

2.将程序阅读法作为快读训练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阅读程序,教给学生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3.快读训练应以精读训练为基础,始终贯穿快速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要快则快,要慢则慢,当粗则粗,当细则细的变速阅读能力。

4.训练形式以班级集体为最佳,辅以个人课后自练。快读技巧,以无声阅读、调控注意力、增大识别间距为基础,初中阶段以计时和程序阅读为主。

如果小学阶段未受过快读训练,中学生的快读训练目标应为500~2000字/分钟;高中应为600~3000字/分钟。这是就多数学生而言。一般班平均速度初中为800~1000字/分钟,高中在1000~1500字/分钟即可。最好不要追求过高数据。

记叙文快读重在了解人物、事件,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记叙文快读训练,主要是运用计时训练法,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运用程序阅读法教给学生快读记叙文的规律,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同时辅以“快速提炼文章中心”专项训练,以突破“程序”中的难点。

一、计时快读训练

计时快训练是快读训练的基本方法,也是贯穿训练始终的方法。计时快读训练法,主要是用计时、限时训练激发主体的时间紧迫感和阅读效率感。一个人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人们这一心理特点,增强时间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主要有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自我训练的方法:

(1)找好训练用书,翻到要读的文章,先不要读,扣在桌上;找好计时的表。

(2)静下心来,充分做好训练的思想准备。

(3)确定开始训练的时间(几点几分),记在纸上;当表针指到预定时间,立刻开始阅读。

(4)阅读时要集中精力,边读边理解,力求读速快,理解快,记忆快。

(5)读完一遍后,立即看表记下时间(几点几分)。用读完时的时间减去开始时的时间,就是你阅读这篇文章所用的时间。如:8:25开始读,8:30读完。这5分钟就是你阅读这篇文章所用的时间。(如有秒表能精确到秒,当然更好。)

(6)记下阅读所用时间:把原文盖上(不看),笔答文后的快读测试题。

(7)答完题后,自己对照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给自己判分。掌握标准不要太严,也不要过宽,力求客观。

(8)计算这次训练的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计算公式是:

阅读速度(字/分)=文章字数÷阅读用时(以“分”为单位计算)

理解率(%)=卷面得分÷100

阅读效率(字/分)=阅读速度×理解率

(9)将以上数据登记在文章后面的“测试记录”上。本次测练完毕。

第二种:由老师带领集体训练(或小组训练),做法是:

(1)准备好训练用的材料,扣在桌上,学生先一律不要翻看。

(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第几页、哪篇文章的命令之后,学生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开始后的时间,每6秒(0.1分)记一次。

(3)当某同学读完文章后,当即举手示意,并从黑板上显示的时间记录,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4)读完文章后,马上把文章收起来,凭第一遍阅读的理解与记忆,笔答训练用书上的快读测试题。

(5)全班(或全组)同学都读完并做完测试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互相判分(共100分)。每人所得的分数除以100,就是自己的理解率。

在公布答案时,若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提出来,老师或组织学生讨论,或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以求得一致意见。这样,可以把公布答案的过程变成深入思考、理解的过程。

(6)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

(7)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准确地记在“测试记录”上;老师将全班(或全组)训练的数据登在登记册上,以备将来总结之用。

数据登记册示例:

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钟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

由于计时快读,前后至少经过三遍:①快读一遍;②回忆一遍,然后笔答题目;③老师公布答案以及讨论。所以实际上是三次反复,有利于理解与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

由于这种训练强调的是阅读效率,所以只追求阅读速度或只追求高理解率都是不恰当的。应当在正常理解率(一般以70%左右为宜)的基础上,力求高速度,从而使自己的阅读效率得以迅速的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次可表扬一批阅读效率高或进步大的同学。

计时阅读训练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阅读及答题时,教师不要讲话,有话要在阅读之前或之后说。

②强调学生读完后举手示意(有监督作用)。

③答题时绝对不要看训练材料,不要商量或看别人的,否则统计的数据参考价值不大。

④答题时间应有所限制,以免快慢不等,浪费时间。

⑤阅卷评分按统一标准,不要过严,也不要过宽。

⑥每次均要登记。

⑦黑板计时,也可以累计计时(不擦黑板)。

⑧让学生熟悉数据公式。

[快读训练1]

计时快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不看原文,笔答文后的问题。

神医华佗

白英

华佗(?~208),一名尃(f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汉末杰出的医学家。他精通多种经书,但不求富贵。沛相陈珪推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曾征他去做官,他都婉言拒绝,情愿做一个民间医生,为人民治疗疾病。他曾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行医,治愈了很多病人,人们都尊他为“神医”。据史书记载,在江苏徐州有他的墓,在他行过医的地方有华祖庙多处。现在徐州市尚有华祖墓和华祖庙。墓有碑石一块,上刻“后汉神医华祖之墓,雍正三年岁次”等字。庙有石碑三块,均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立,碑文记载修华祖庙的大致情况。徐州尚存的华祖墓和华祖庙,为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8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佗继承和发扬了秦、汉以来祖国优秀的医学遗产,对内、外、儿、妇、针炙等科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精通医理和病理,医治各种疾病,疗效都很好。他在医学上的成就,在我国的和世界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

华佗发明了一种叫做“麻沸散”的麻醉药。此药调和给病人服用,使之失去知觉后,医生便可对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如果疾病在腹腔内部,扎针喝药都不起作用,他就让患者就着酒喝“麻沸散”,患者被麻醉失去知觉后,他就剖开腹腔,施行腹部手术,割除腹内积聚的囊块。如果疾病在肠胃里面,他就剪断坏死的肠子,或切开胃壁清洗,除去病变部位,再进行缝合,创口用他调制的药膏涂抹,四五天以后开始愈合,一个月左右切口就都长平康复了。

关于麻药,早在《神农草经》中就有鸟头、羊踯躅等药物的记载,华佗总结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制成“麻沸散”。

华佗在针炙学上也有突出的成就。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发明、创造。《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他的针炙术说:如果需要用艾叶炙灼,他只炙一两处穴位,每处不过七八次,病就好了。如果需要用针刺,他也只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说:“针感应当扩散到某个部位,如果针感到了,请告诉我。”患者说“已到”,他就拔针,病也就好了。可见,华佗给病人针炙时,取穴不过几处,扎针深,注意针感传导,收到良好的疗效。他还根据临床经验,创用了沿脊柱两侧的穴(后世称“华佗夹脊穴”)。在这个部位扎针,不仅确保安全,又能取得较好的针刺实物资料。华佗在继承前代“导引”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五禽戏”,全面概括了导引法的特点,而且简便易行。他的学生吴普、樊阿按照“五禽戏”的运动方法,坚持锻炼,活到90多岁,还是耳目聪明,牙齿坚固。

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我国及世界医学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却死于封建专制屠刀之下。他给魏国君主曹操治好了“风眩症”。曹操强迫他做侍医。他连官都不愿做,更不愿俯就权贵。于是假托妻子有病,请假离开后就一去不返了。曹操写信催问,他置之不理。曹操一怒之下,将他逮捕治罪。当时曹操的谋士荀或说华佗的医术高明,不可害他。但专横的曹操终于将他处死。他临死时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并说这卷书可以治病救人,但狱吏怕受株连不敢接受。他也不勉强,悲愤地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烧掉了。华佗死后没有留下什么专著,有的也是后人的伪托。

(选自《初中语文课外引读》,有改动)

[快读检测]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佗是________人,是________朝末年杰出________。

(3)华佗被尊为________,他的墓在________。

(4)华佗精通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科的医理和病理。

(5)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叫________。

(6)华佗施行外科手术主要在________和________。

(7)华佗在针炙方面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华佗发明的用于健身运动的方法叫“________”。

(9)华佗曾治好了曹操的________,曹操杀他是因为________。

(10)从文章的介绍来看,华佗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测试记录]

文章字数:________;快读用时____分;阅读速度:________字/每分钟;理解率:________%;阅读效率:________字/每分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每题各10分):

(1)神医华佗;(2)安徽亳县,汉,医学家;(3)“神医”,江苏省徐州市;(4)内、外、儿、妇、针炙;(5)“麻沸散”;(6)腹腔和肠胃;(7)取穴少,进针深,疗效好;(8)“五禽戏”;(9)“风眩症”,他不愿做侍医;(10)精通多种经书,但不求富贵;情愿做民间医生,为人民治疗疾病;在统治者面前宁死不屈。

二、程序阅读训练

什么是程序阅读?

达到“一目十行”的途径很多,其中,程序阅读法就是十分有效的一种。什么是程序?这是指把阅读过程设计为固定的程序,每次阅读时都循着这个程序去读。久而久之,这个程序在脑子里形成“定势”,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定势”为什么能加快阅读速度呢?当某一事物在脑子里形成定势之后,如果再经过多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例如,左面这张人头像。如果我先说这是一俄罗斯老太太的头像,你一看就可以看出来。这时,这张图在你脑子里的定势就是“俄罗斯老太太”。你看的时间越长,定势就越牢固。如果我再说,这张图还可看作另外一个人物形象。但这个形象你就不能像刚才那样,一下子就找出来了。也许要等几十秒甚至一分多钟才能找出来。这是个青年妇女的形象。为什么第二个形象找出来的时间长呢?就是由于第一个人物形象在你脑子里形成定势了。同样道理,如果第一次你看到的是青年妇女形象,青年妇女形象在你脑子里形成定势之后,再找俄罗斯老太太的形象也是相当困难的。

根据定势理论,我们在阅读时,把阅读过程规定为七个步骤(或曰七项内容),每次阅读时,都是顺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形成了定势,只要看书,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其他内容则置之不理。轻车熟路,当然就会读得快了。

记叙文阅读程序的七项内容是:①文章的题目;②文章的作者;③文章的出处;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⑤主要情节、起因、经过、结果;⑥文章的中心思想;⑦文章的写作特点。

当然,要形成这种固定程序的定势,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刚开始时不熟练,可以把这七项内容做成卡片,读书时放在旁边,一边阅读,一边一项一项地寻找答案。当熟练之后就可以慢慢离开卡片,自然而然地按七项内容去阅读了。

怎样进行固定程序阅读训练?

这种方法的灵验,关键在于熟练。当七项内容还没有在你脑子里形成定势时,不仅不能“一目十行”,有时反而比平常读得还慢。但一旦形成定势,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其优越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使你一目一行、三行,甚至十行……

固定程序阅读训练,除了反复练习,还可以借助视觉形象来形成固定思维程序。做法是根据自己最熟悉的事物与程序快读法的七项内容一一对应。比如,有人采用的视觉形象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有三个顶角,分别与“题目”、“作者”、“出处”相对应;正方形有四个顶角,分别与“时、地、人”、“主要情节(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相对应。这样,每次读书时,首先以三角形的视觉形象,解决前三项内容,再以正方形的视觉形象解决后四项内容。

当然,视觉形象作为一种记忆方法,只是在最初练习时能起积极作用,以后就逐渐消失了,养成习惯了。这种习惯可使你把存在有信息的部分从读物中区分出来。

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不管文章多么难,只能读一遍,回头看的现象要坚持杜绝。如果需要回头看的话,只能在读完全文和产生读后感之后,再读第二遍。

[快读训练2]

用本节“固定程序阅读”中所讲的七项内容(即题目、作者、出处、时地人、主要情节、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为主要阅读目标,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下文,以训练自己固定程序阅读的能力。读后不看原文回答文后的问题,并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海峡女神

章武

在台湾海峡两岸,凡是有渔船进出的地方,几乎都有妈祖庙。

小时候,我在兴化湾边的一个渔村长大。每逢渔汛到来之前,大人们总要备上丰厚的供品,到海滨大榕树下那座小小的妈祖庙去顶礼膜拜。在一片虔诚的祈求“顺风顺水”的祷告声中,我常透过蒸腾迷蒙的烟雾,偷眼望那在神龛中安然端坐的“妈祖娘娘”。她是位身穿红衣的大嫂,长长的耳朵,厚厚的下巴,老垂着眼皮儿眯眯笑,怪慈祥的。

一位船老大告诉我:“娘娘原姓林,是我们莆田县湄州屿人,宋朝时羽化登仙。说着,他还毕恭毕敬地拿出一根一尺多长漆成朱红色的木棍,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这叫“妈祖棍”,在海上,只要用它连击几下船舷,鱼怪呀、水妖啊,就不敢上前……

长大后,进了学校,我才知道,这“妈祖娘娘”其实并不存在。900多年前,台湾海峡风波险恶,而渔民来往全凭一叶扁舟,导航的水浮针刚刚使用,气象资料等于个人经验。在这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年代,人们出于对海洋的恐惧,对前程的忧虑,对航行安全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慢慢创造出这么一尊温柔敦厚的护航女神。

解放后,随着无神论教育的普及,海峡两岸的妈祖庙渐渐少了,但听说海峡东岸的妈祖庙依然香火昌盛。据一家台湾报纸披露,目前全岛共有妈祖庙380多座,其中,规模最大的北港“朝天宫”,每年还有几十万人敬香呢!

不久前,我到一个台湾渔民接待站去,认识了一位在海上遇难获救的鹿港老渔民。他笑着告诉我,在这次难忘的航行中,他先后3次亲眼看到了妈祖娘娘——你说怪不怪?

那是一个严寒的冬日的黄昏。他的渔船飘流了6天6夜。船上,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了,所有淡水都舔干了。箱板、鱼网,甚至衣服,全都投进了作为求救信号的火堆,但最后一丝火苗也已经熄灭。眼看铅灰色的暮霭如同死神的长袍盖住了茫茫的天,第七个夜晚即将来临。他和他的几位船友,只能无可奈何地跪在甲板上,用干裂的带血的嘴唇,望空吐出微弱而颤栗的求救声:“娘娘保佑,娘娘救命……”风越刮越硬,涌浪越起越高。孤零零的渔船一下子被高高地举起在波峰之上,一下子又被狠狠地甩入浪谷之中。由于极度的饥渴和疲劳,极度的忧伤和惊骇,他们终于失去了知觉。

云,洁白的云,柔软的云,温馨的云。当他苏醒过来时,他觉得自己正在天上飞行:身上盖着云,身下垫着云,四周拥着云。他悠悠地睁开眼睛,发现云堆里浮出一位女子,她身上披着雪白的长袍,也是云。他还听见一声甜甜的惊喜的声音:“醒来了,醒来了!”他猛然想起:这不就是大慈大悲的救命恩人吗!“啊,妈祖娘娘!”他启动颤抖的嘴唇,发出喃喃的声音。

那白衣女子听清了他的话音,抿嘴一笑,柔声说:“老阿伯,我不是妈祖娘娘——她才是呢!”说着,她从身后拉出了一位红衣女子。

老渔民睁大双眼:在海上,穿着红衣,提着红灯……他挣扎着,要爬起来向“娘娘”叩头。

那红衣女子明白了他的用意,扑哧一笑,轻轻地按住了他的双肩:“老阿伯,我也不是妈祖。喏——她才是呢!”说着,她往窗外一指。

窗外,一位绿衣女子甩进来一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匆匆往山路上走了。那山,好高,好陡,山顶的岩石上,树立着高高的风标和风球,底下,一个绿点儿,正在跳跃……

老渔民终于醒悟过来:他所遇见的3个女子,其实都不是“妈祖娘娘”。那穿红衣的,是“三八”号渔轮的女船长;那穿白衣的,是海岛医院的女医生;那穿绿衣的,是气象站的女气象员。

她们都不是神。但她们耕云播雨,救死扶伤,不跟“妈祖娘娘”一样吗?兴许,她们就是女神的化身!

老渔民讲完了他的故事,安详地注视着眼前的港湾。港湾里,停泊着那艘已被大陆船工抢修好了的渔船。明天,他和他的船友们就要驾船东渡,归回鹿港。朦胧的月光在大海上铺出了一条黄金般闪闪发光的大道。我仿佛觉得,我们沿着那条大道,一直走到那朦朦胧胧的海峡彼岸……

总有一天,我们会有一条实实在在的大道。它再也不受自然界和人间一切风波的阻隔。那时,在我们的海峡两岸,大大小小的妈祖庙,尽可作为古迹加以保存,但那位辛苦操劳了九百年的“妈祖娘娘”,却可以含笑告老退休去了。

(选自《中学语文助读文选》)

[快读检测]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3)海峡两岸渔民供奉的女神是________,她的雕像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4)人们创造的护航女神“妈祖”的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

(5)据一家台湾报纸披露,目前全岛人有妈祖庙________座,其中,规模最大的北港“朝天宫”,每年还有________人敬香呢!

(6)文中写的一位台湾渔民三次见到“妈祖娘娘”,这三个“妈祖娘娘”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说:“总有一天,……‘妈祖娘娘’,却可以含笑告老退休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边几个加点的动词都用得很恰当,试分别说说它们在句子里的表达作用。

①所有的淡水都舔干了。

②孤零零的渔船一下子被高高地举起在波峰之上,一下子又被狠狠地甩入浪谷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篇文章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记录]

快读用时____分;阅读速度:________字/每分钟;理解率:________%;阅读效率:________字/每分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每题各10分)

(1)海峡女神;(2)章武;(3)“妈祖娘娘”,慈祥(笑眯眯);(4)温柔敦厚;(5)380多座,几十万;(6)“三八”号渔轮的女船长,海岛医院的女医生,气象站的女气象员;(7)通过台湾渔民海上三次遇见“妈祖娘娘”的故事,表现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8)到那时,人们都不再信神,而且靠自己的力量,靠科学,战胜自然灾害;(9)“舔”字写出了淡水缺乏的严重情况;“举”、“甩”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台湾渔船遇险的严重情况;(10)运用将人们崇拜的“妈祖娘娘”的神话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真正能护航救援的“妈祖娘娘”相对比的写法,更好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说明:“程序”根据不同读物,可作适当变通,如不重要的作者、书名,不一定要死记;记不住了也无妨,不一定作为测试题。快读测试题还应以理解内容为主。

三、“循章归旨”训练

在记叙文快读训练的程序中,最末一项是提炼中心思想,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往往因此而影响阅读速度。为此,可以特别进行几次“快速循章归旨的单项训练”。训练方法,还是计时速读法,但这种训练的目标就是一个:提炼中心。可以按阅读用时和正确率(得分比)计算出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计算公式是:

提炼中心速度(字/分钟)=文章字数÷所用时间(分)

正确率(%)=卷面得分÷100

提炼中心效率(字/分钟)=提炼中心速度×正确率

关于概括提炼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首先要掌握概括中心的一般方法,即第一步:整体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第二步: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弄清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步:集中段意,归纳中心。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提炼中心时常常出现的问题,指出一些规律性知识,肯定能帮助他们快而准地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这些规律(或曰“程序”)是:

(1)写人的文章要从分析人物入手——由“人”及“义”。如有一篇题为《剪纸仙手》的文章,记叙了一位民间艺人李富财的事迹。他的一幅12生肖剪纸图案在市里民间剪纸艺术展览会上展出,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称赞这是一件艺术珍品。接着叙述专家们去访问李富财以及李富财的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和高超的剪纸艺术。他无师自通、构思巧妙,图案复杂、画有中画,观后有亲临其境之感。对此文中心思想的归纳,不少同学只归纳为“赞扬了李富财的高超艺术”,而忽略了作者通过写人物要表现的思想意义。文章中说:“忽见(李富财)右手中指节隆起,骨质变粗,数倍于他人,成包状,不禁惊然。喔,虬枝般的手指,我们的传统艺术之根啊!”这几句话高度赞扬李富财勤奋、刻苦练艺的精神。这是他艺术成功的根本原因。这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这样提炼,才是由“人”及“义”,循章归旨。

(2)写事的文章从分析事件入手——由“事”及“理”。由事及理,就是通过作品中描述的事件,分析理解它所说明的道理。比如提炼《挖荠菜》的中心思想,就不能只归结为本文以挖荠菜、吃荠菜为线索,用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青年人对老年人的不理解,以至产生了隔阂;而应当通过对这些“事”叙述的分析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一种希望,一种道理:希望青年人不要忘记过去,要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3)写景的文章从分析情景入手——由“景”及“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把握写景文章的中心思想,要从对所写的景与情的分析入手,了解文章写的是怎样一种景物,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感情,从而揣摩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比如,要正确理解课文《荔枝蜜》的中心思想,只有从文中作者所抒发的赞扬小蜜蜂,自己在梦中“变成一只小蜜蜂”的感情,体会到实际是要做像蜜蜂那样具有高尚精神和品质的人,自己在向劳动人民学习,做他们那样的人的思想感情,才能找到其中心所在:赞颂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而辛勤忘我劳动的伟大情怀和高尚品质。

(4)利用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提炼中心思想。记叙文一般是以形象感人的,不是靠议论来服人的,但在一些记叙性文章里,尤其像寓言这类文学体裁,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语句集中表现作者的用意。因此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中心思想所在。如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最后的“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最后的“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陶罐和铁罐》最后的“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等等都是点明寓意(亦即中心思想)的语句。

(5)利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和过渡语句。文章的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例如《父子情》一课,就可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老舍教育、爱护孩子的父爱和舒乙怀念父亲的父子深情。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例如:《背影》一课,就能从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基础上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岁月,永是威武地前行。黄土地,永葆不老的青春……”的内容概括出中心思想。

(6)在文章主人公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总是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例如,《登山》一文对列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句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7)从“文眼”上寻找。例如唐弢的《琐忆》,文眼就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文章的中心正是以这两句诗概括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篇文章的中心,正是以这两句话概括作者的政治抱负的。

[快读训练3]

计时快读下文,提炼其中心思想。

来自“大墙”外的温暖

陆萍

1989年12月某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的门口,一个心绪不宁的中年妇女欲进又退,但她终于鼓足勇气跨前一步。

“这里是否押着一个犯罪少年,叫王卫?”她的声音紧张而忧虑,眸子里饱含不安。

警察翻着手中一本花名册,例行公事地点了点头。

“我想看看他可以吗?”

“你是王卫的什么人?”警察见来者如此询问,奇怪中顿生惊觉。抬眼看了她一眼,说:“一、三、五可送东西,不是亲戚不好送。”

是的,公安局看守所有这种规定,为的是杜绝犯人与外人串供,使案情复杂。

她转身匆匆返回。毕竟她从未与公安局打过交道。今天,她是特意调休半天来这里打听的。4天前,她在西瓜摊前挑西瓜时听人说,有个叫王卫的少年,因父母早早离异无人管教而沾上恶习,终于盗窃案发,关在静安分局,找不到他的父母,连个给他送被子的人都没有。当时她听了心不由一紧,不知什么缘故,这个可恨又可怜的少年犯王卫,却从此使她魂牵梦绕。

星期天休息,她赶紧挑出一床松软的被絮,放在太阳下热辣辣地晒着;又找出儿子的羊毛衫裤、外套鞋袜,一一洗净晒干缝好。那一天是农历小年夜,她赶个清早,想在上班前,将这东西给这个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送去。有罪的孩子也需要温暖呀!她没有刑事拘留者家属的通知书,公安局的门卫不让进。“我是王卫的亲戚呀!”她急了,怕赶不及上班,再三恳求。后来,门卫同意将东西转交,她急急写了一张字条:“王卫:我叫刘竹芳,在上海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你要好好悔过,重新做人,听政府的话,需要什么东西可写信给我。”做了她认为该做的事,她心里有种充实和安稳感。

王卫的案件开庭了,她被作为王卫的惟一“亲属”出庭。当审判长弄清事实真相后,连声向她表示感谢,并请她协助弄清王卫的父母在哪里,因为王卫自拘留至今,对此始终不肯讲。

审判结束了,王卫因为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她心情很不平静地走到王卫跟前,“享受”着审判长特许的罪犯与其“家属”的短暂的接见:

“你相信我这个刘阿姨吗?”

王卫望着眼前这个素不相识的亲人,顿时泪如雨下,连连点头。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的父亲在哪里?”

王卫呜咽着报出了父亲的地址。他父亲是个体户,在他11岁时就离婚了,王卫是判给父亲的。

“你要悔过自新做个好人,我一定要找到你的父亲,往后你在改造中需要什么东西,可以写信给我……”

当天晚上,她就向湖州某地王卫的父亲发了信,告诉他王卫在上海案发的情况,她终于收到了王卫父亲的来信。信中只有3句话:你是怎样认识王位的?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至此,她才知道不是“王卫”而是“王位”。)寥寥数语,透露着狐疑而不恭。

王位的父亲被感动了,不久,他到上海市监狱探望了犯罪的儿子。

王位的这颗18岁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在给刘阿姨的信中说:“……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你给了我人间最大的温暖,让我浪子回头,让我从此弃旧图新!去赎罪!去立功!刘阿姨,我会的。素不相识的您,却肯承认我——一个坏透了的罪犯为亲人,我……”

爱心,温暖着浪子的心灵。

(摘自1990年8月20日《上海法制报》)

[快读检测]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记录]

提炼中心思想用时:________分钟。

提炼中心思想速度:________字/分钟。

正确率:________%(得分×100%)。

提炼中心思想效率:________字/分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通过刘竹芳关怀犯罪少年的故事,赞扬了关心帮教失足青少年的社会风尚(大意对即可)。

(答对得100分,不对0分,不全对酌情给分)

这种训练,最好每次选取5~10篇短文,可以从整体上测试出学生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如果只此一篇,测试的可信度就难以准确。

说明文的快读,重在筛选有关信息,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

说明文快读训练除了与记叙文一样,严格使用计时训练法之外,主要运用“说明文快读程序训练”,辅以“快速辨析说明顺序训练”。

一、说明文快读程序训练

说明文快读程序是:1.题目;2.作者;3.出处;4.被说明的对象;5.事物的特征;6.说明的顺序;7.说明方法。

训练方法与记叙文快读训练一样:计时快读文章,笔答文后问题;判分;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

[快读训练1]

按照说明文的快读程序,计时快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科学用脑

王德林

同肌肉活动一样,大脑经过一定时间的活动会出现疲劳,表现出反应性下降,思考力减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适度的疲劳对大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过度疲劳则对大脑健康不利。过度疲劳还会使全身不舒服,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甚至导致某些疾病,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或神经官能症等。

大脑疲劳出现的时间随年龄、健康情况、劳动强度和大脑机能状态不同而各异。据观察,小学生只能保持注意力20分钟左右,初中生40分钟,高中生50分钟,大学生一至二小时。

适时改换大脑活动内容

大脑分左、右半球,有不同的机能分工。左右半球又分成许多小区。有更精细的分工。人在集中精力从事某种脑力劳动时,大脑与此有关的区域处于优势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则处于劣势兴奋状态,或抑制状态。当改换另一种劳动时,相应区域转为优势兴奋状态,则原来区域转为劣势兴奋状态,或抑制状态。兴奋的区域在工作,逐渐产生疲劳;抑制的区域在休息,以逸待劳。如果适时转换兴奋中心,使大脑区域交替工作和休息,就可避免某一区域过度疲劳,整个大脑疲劳也将延缓。因此,防止大脑疲劳的一种办法就是适时改变活动内容。

马克思学识渊博,不仅精通政治经济学,对历史、哲学和文学造诣也很深,并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这除了他智慧非凡和勤奋无比外,还因为他善于更换用脑内容。他在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和写作一段时间后,就躺在沙发上读一会儿小说,或演算一会数学,读小说也是两三本同时开始,轮流阅读。

转换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可归纳为三种形式:

1.有计划地调换识记材料,交叉阅读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历史或其他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2.大脑处理信息有四个部位:接受信息的感受器;贮存信息的贮存器;分析、判断信息的判断区;综合、归纳信息的想像区。如果把阅读、复习、运算、分析、想像、构思等各种处理信息的形式交替安排、轮流进行,就可使各部位轮流活动,轮流得到休息。

3.人体不同类型的活动受大脑不同区域指挥和控制,改变活动类型,也能使大脑不同区域交替得到休息。所以,在伏案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该起身干点别的事。鲁迅写文章感到文思不畅时,即停笔读报,或接待来访,或欣赏木刻。达尔文在一般情况下,进行每项活动不超过两小时,他把研究、看小说、写作、看报,或其他体育娱乐活动交替安排。他们都是借助于调换活动类型达到恢复精力,避免过度疲劳的。

采用多种休息方法

及时而适度地休息是防止大脑过度疲劳不可缺少的措施。休息的方法很多,可概括如下:

(1)消遣。消遣可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驰。其方式很多,例如听听音乐,理理花草,看看小说,钓钓鱼、下下棋,还有书法、绘画及与亲友闲谈等等。当然,消遣不能占时间太多,内容也不能太广太杂,否则喧宾夺主,增加疲劳。

(2)体育活动。体育既能增强体质和大脑的耐劳性,又能使大脑得到休息。适时、适度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是对大脑较好的休息方法之一。

(3)睡眠。睡眠是大脑最好的休息,能使大脑的疲劳得到彻底的消除。长时间不睡眠或睡眠不足,会造成人体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休克、死亡。1959年,纽约一个人连续200小时不睡觉,结果得了一种妄想症。

睡眠效果好坏不完全决定于睡眠时间的长短,而主要取决于睡得沉不沉。效果好的标志是:起床后头脑特别清醒,身体疲劳完全消除,大脑连续工作三小时而毫无倦意。每个人可据此标准,找出自己最短而足的睡眠时间,既保证消除大脑疲劳,又避免浪费时间。

(选自《初中语文课外引读》)

[快读检测]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3)大脑疲劳的表现有哪些?

(4)大脑疲劳出现的时间随年龄、健康情况、劳动强度和大脑机能状态不同而各异。根据观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各是多少?

(5)马克思学识渊博,不仅精通政治经济学,对历史、哲学和文学造诣也很深,并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这除了他智慧非凡和勤奋无比外,还有什么原因?举例说明。

(6)使大脑得到休息的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7)合适的睡眠时间随年龄、身体特点和工作情况而不同。一般说来,婴儿、儿童、成人、老人每天各需要睡多少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9)解释词语:

①以逸待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宾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介绍的科学用脑方法主要有哪几方面?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

[测试记录]

文章字数:________________;速读用时:________分________秒;阅读速度:________字/每分钟;理解率:________%;阅读效率:________字/每分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每题10分)

(1)科学用脑;(2)王德林;(3)反应性下降,思考力减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4)20分钟,40分钟,50分钟,1~2小时;(5)善于更换用脑内容,如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和写作一段时间后,就躺在沙发上读一会小说,或演算一会数学,读小说也是两三本同时开始,轮流阅读;(6)①消遣:听音乐、理花草、看小说、钓鱼、下棋、书法、绘画、与亲友闲谈等,②参加各种体育活动,③睡眠;(7)18~20,12~14,7~9,5~7;(8)逻辑顺序;(9)①以逸待劳: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②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比喻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来的、主要的事物的位置;(10)适时改换大脑活动内容,转换大脑优势兴奋中心,采用多种休息方法。体会略。

在说明文快读程序中,理清说明顺序是个难点,往往因此一项而影响了阅读速度。因此在运用说明文快读程序进行训练的同时,可以辅以理清说明顺序专项训练。

说明的顺序大致有以下6种:

1.“操作过程”式

说明的对象属于产品制作、生物养育、实验进程等一些人工操作性较强的,一般按“操作过程”顺次说明。如:

酸奶制作前,根据需要准备一定量的鲜牛奶、一瓶酸奶、若干蔗糖,锅、杯子、保鲜膜和勺子。制作时,首先将准备好的鲜牛奶全部倒入锅中,放在火上烧开,并放进蔗糖。然后将煮沸的牛奶放置10分钟,冷却至40℃左右时,放入现成的酸奶并加以搅拌。接着,将搅拌均匀后的牛奶放进玻璃瓶,用保鲜膜包好。这一过程叫制酸,酸奶的酸味由此产生。原先准备的酸奶中已有的乳酸细菌,利用牛奶中的乳糖,在牛奶中迅速生长繁殖,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这些乳酸抑制了各种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保持了牛奶的新鲜美味。最后,在20℃至30℃的室温下,将牛奶放置五个多小时,一瓶可口的酸奶就制成了。

2.“发展变化”式

如果要说明的是诸如生物进化、地域变迁、历史沿革、事物发展等一些客观性较强的说明对象。则多按事物的发展变化一一说明。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发展变化式”的。如果将其内容列成表格,则可一目了然:

3.“方位路线”式

说明文在对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体、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以及其他庞大的物体进行说明时,则多按“方位路线”的顺序,对被说明的对象的各个局部逐一分别说明。

例如课文《故宫博物院》一文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参观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基本上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按主次有详略地介绍。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级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分说”顺序的安排,取决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这就是通常说的空间顺序。

4.“结构解剖”式

对动物植物,仪表器具、建筑单位、工艺精品等一些体积相对小一些的物的说明,一般按“结构解剖”式方位顺序进行“分说”。例如课文《中国石拱桥》中写卢沟桥的一段:“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刻不同姿态的狮子。”这段文字是说明一个建筑单位——联拱石桥。先说“桥长”,再说“石拱”,接着说“桥宽”,再接着说“桥面”,最后说两旁的“石栏石柱”和“石狮”。这里的说明顺序没有“行踪路线”,而是采用“观察介绍”的方法,说来也井井有条,这就是“结构解剖”式的方位顺序。

“分项并列”式的分说类型,就是按被说明事物的属性进行分类分层,然后排出“分说”的顺序,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作者在总说苏州园林的“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总的特点之后,以下7个自然段便是具体说明。具体说明时,作者打破了空间顺序,也不按时间的顺序,而是分成“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角落、雕镂、色彩”等7个方面来说明。就是将说明事物按性质进行分类分层,然后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地排列来说明,这就是“分项并列”式的说明顺序。

6.“现象原理”式

“现象原理”式,是指在说明某些事物的原理、成因时,往往先概括说明事物的表象,再阐释其中的原理、成因等深一层的问题。例如:《蛇的节能术》一文。

蛇耐饿的本领可真惊人。据说曾有一条蟒蛇,饿了两年零九个月才死去。据生物学家伍律教授对蛇岛上的蛇的研究,发现既不给食也不喂水的蛇,活得长的可达107天。即使是“短命鬼”,也活了34天。若让它们喝些水,其耐饿本领可以提高一倍左右,最长的甚至活到一年以上——392天。

对于能量的积聚和消耗,蛇充分发挥了“开源节流”的本领。平时,它们广开食源,并高效率地吸取其营养成分,储藏在体内的能量库中,而动用时却以最为节省的方式进行。

蛇的胃口很大。如蝮蛇可以吞下比自己头部大十倍的鸟。进肚的食物,除羽毛之外,连骨头也消化得精光。蝮蛇吃300克食物后,体重平均增加100克。

人们都知道,鸡、猫、狗等动物和人身上是热乎乎的,蛇身上却是冷冰冰的。前者叫“恒温动物”,后者叫“变温动物”。恒温动物的身体上像恒定的炉子,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就要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变温动物的蛇类就省去了这笔能量开支。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物质,蛇只要一份就够了。冬眠的蛇消耗更是微乎其微,经历长达五个月冬眠期的蛇,其体重只减轻2%左右。

人们要是能对蛇这种节能术的秘密深入研究,彻底揭示其奥妙,并用于医学和畜牧业上,那将会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该文共5段,第1段概括介绍了蛇耐饿的惊人本领之后,2至4段都是说明蛇能耐饿的原因的。第2段概括说明蛇的“开源节流”的本领(广开食源,动用时最为节省),第3段说它如何广开食源(胃口大,可吞下比自己大10倍的鸟),第4段说它如何“节流”(变温、冬眠)。2至4段共同完成了阐释蛇能耐饿的原因的任务。最末一段是总结,如能对蛇的节能术深入研究,将会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本文整体来看,就是“概括现象阐释原理”式,简称“现象原理”式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简表

训练方法是计时快速阅读一篇或数篇说明文,理清其说明顺序,并计算有关数据。计算公式是:

理清说明顺序速度(字/每分钟)=阅读字数÷所用时间(分)

正确率(%)=卷面得分÷100

理清说明顺序效率(字/每分钟)=理清说明顺序速度×正确率

[快读训练2]

计时快速阅读以下3篇说明文,理清其说明顺序:

说指纹

①指纹,就是人手指肚上皮肤的纹理,仔细看看自己的指纹就会发现,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同心圆或螺旋形,这种指纹叫斗型指纹;有的像农村用的簸箕,这种指纹叫箕型指纹;有的像弯曲的弓,这种指纹叫弓型指纹。

②指纹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是稳定性。人在母腹中五六个月便形成了指纹,出生后,至死不变。其二是特异性。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就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指纹也不是相同的。

③由于指纹具有以上特性,指纹就成了一个人身上的特殊标记,它可以代替印章印在文件、合同、契约上,自古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以指纹代替印章的习惯。现代社会里,有些国家还把人的指纹输入电脑,用于银行取款和绝密单位的出入,提款时不用印章,只要核对一下指纹即可,出入重要部门不用检查证件,指纹可以证明你的身份。

④指纹还用于公安部门进行个体鉴定,帮助侦破案件。一个罪犯如果在作案现场留下指纹,侦察人员便可以根据指纹侦察罪犯。审讯时指纹还是定罪的证据。

中国珠算盘的功能

①世界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而中国古老的珠算盘不但没有被送进历史博物馆,反而兴盛起来,就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功能。

②从计算效率上看,珠算盘有的地方优于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虽然比珠算盘快千万倍,但它必须要预先将计算内容编成程序,输入进去以后才能工作,它适用于大量重复的工程性计算。而日常会计、财务、统计和生活中零星的计算题,用它反而不方便。因为有编程序的时间,用珠算盘早就解决问题了。这就跟三五里路,乘飞机不如骑自行车方便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日本,60年代全国每年有九万人考取珠算盘技术等级合格证书;80年代每年增加到10多万人。日本从事财务、会计统计和营业的人员珠算使用量占总的计算工具使用量的83.4%。

④从生理上看,打珠算盘能增加人感觉的敏锐性,记忆的牢固性,思维的灵活,从而有效地提高人的智力。打珠算时要用眼睛认数、大脑记数,并由大脑指挥手指操作。它要求大脑反应迅速,手指动作敏捷,同时它是一种运用多种器官协调合作的综合思维运动。有人在北京搞过调查,算盘打得好的高中学生,大部分是各种学科学习成绩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俗话说“心灵手巧”,用它来形容打珠算的好处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⑤珠算盘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种类繁多、携带方便,不用电力而且适用范围宽广,所以这种古老的算具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崔金泰 宋广礼

①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被发现。

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象形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祭祖、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些“龙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字,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版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策”,也可以写作“册”。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一条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④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⑥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起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

⑦雕版印刷质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书版要几年,而且一部书要刻许多块板,占用大量房舍存放,发现了错别字也不好改。宋朝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是用粘性胶泥做成薄片,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的时候,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再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用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⑧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刷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

⑨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⑩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⑪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象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⑫还有一种书,插图都是立体的。把书打开,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⑬现在的书,不光花色品种繁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⑮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测试记录]

3篇文章字数:3200字;速读用时:________分;理清说明顺序速度:_____字/每分钟;理解率:________%;理清说明顺序效率:________字/每分钟。

[参考答案]

《说指纹》第1段介绍了指纹的类型(斗型指纹、箕型指纹和弓型指纹);第2段说明指纹的两个特性(稳定性与特异性);第3、第4段说明了指纹的功用(用作人的特殊标记、用于公安部门进行个体鉴定,帮助侦破案件)。是按逻辑顺序(“分项并列”式)进行说明的。

《中国珠算的功能》是从“计算效率”、“教育的观点”、“生理”等三个方面说明中国珠算的功能的,属逻辑顺序(“分项并列”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是按书籍发展变化的顺序,分别说明了:①叙述甲骨文发现的经过,介绍书籍的雏形——“龙骨”;②介绍古代各种书籍(竹简和木牍,帛书、用纸抄写的书和雕版印刷的书、活字印刷的书);③介绍近代和现代的书。

议论文快读,重在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主张及其所持的理由,即找出中心论点、分论点和主要论据。

议论文快读训练方法,是在计时快读训练的同时主要进行议论文快读程序训练,辅以“快速辨析议论文的构架与思路”和“快速提要与概括”的单项训练。

一、议论文快读程序训练

议论文的快读程序是:(1)题目;(2)作者;(3)出处;(4)中心论点;(5)主要论据;(6)论证思路;(7)论证方法。

[快读训练1]

计时快速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恰到好处

杨述

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为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温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工人炼钢而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

“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过”就是“过火”、“过了头”,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说这是“深”、“透”,是“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而对健康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话讲得多么深刻。

寻求这个客观标准,就是下番调查研究功夫,认真走群众路线;而且要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情况是“过”,什么情况是“不及”,才能使我们的回答做得“恰到好处”。

(选自《青春漫语》)

[快读检测]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是怎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文章引用这一番描述有什么作用?”

(6)文中为什么要论述“‘过’与‘不及’都不好”?在“过”与“不及”两方面中,作者着重论述了哪个问题?为什么?

(7)“恰到好处”与折中主义有什么不同?

(8)为什么说“恰到好处”也不是中庸之道?

(9)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0)学习此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测试记录]

文章字数:960字

速读用时:________分;阅读速度:________字/每分钟;理解率:________%;阅读效率:________字/每分钟。

[参考答案](略)

二、快速辨析议论文思路单项训练

“议论文快读程序”中的“论证思路”一项,往往是快读议论文的难点,必须突破这一难点(也是重点),才能更快提高议论文快读能力。

什么叫思路?思路是反映在文章中的作者思考的路线,就是文章中观点或情节的次序和地位。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看它是如何安排观点和材料的,看它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文章中的地位和次序。例如:哪些观点处于平等的地位,哪些处于从属的地位,哪些先说,哪些后说等等,都必须根据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仔细加以研究,理情脉理,然后进行综合与归纳,把思路梳理清楚。

当然,我们说文章有其基本的结构模式,并非说文章只有这几种“模式”,几种类型,是毫无变化的;而是有各式各样的变化格式的。这也正如生命分解到底就是20种氨基酸和4种核苷酸,但是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构,这就形成了地球上现有的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和10多万种微生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命世界一样,几种文章结构的模式,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也能形成不同结构,从而形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看来是不同的篇章。因此,我们既要承认文章的基本结构模式,又要善于识别那以结构模式为依据而形成的诸多变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敲开认识文章结构形式的大门,去科学地辨析其思路,从而达到准确地理解文章的目的。

议论文最基本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应形成引论——分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模式。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四种:

1.“总论——分论——结论”型。这是一种综合运用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即一般所谓的“总——分——总”型的论证结构。例如吴晗的《说谦虚》一文先提出了中心论点:“谦受益,满招损”是任何地区、时代都适用的普遍真理。然后,分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①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特点是从无知到有知。②人们认识事物的另一特点是“吃一堑,长一智”。③学术研究领域的特点是:全才全能是虚构的,承认不足,才能提高。最后得出结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列一个简明提纲则是:

其结论模式是:

2.“总论——分论”型。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这是演绎推理居于主要地位的结构类型。如施东向的《义理、考据和辞章》,该文主题是通过对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的不同与联系的阐述,说明要想写好文章,既要观点与材料一致,又要材料准确,还要有好的形式。三者当中,义理是灵魂,是统帅。文章开头就提出了总论点: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者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然后用加小标题的方式,明确地分成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论述写文章必须有鲜明有力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是建立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之上的,而阐明观点也不能离开材料,因此观点和材料必须高度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写文章的根本要求。第二部分论证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使用材料,第一要典型、充分,第二必须是“准确可靠的”。因此,对材料要认真考证,即使是细节上的问题也不能放过。第三部分论述好的内容要求有好的形式,这主要指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但注意形式并不等于形式主义,并且辞章也不单是技巧问题,加强辞章修养必须从训练思想着手。朴素的文风并不等于简陋和寒伧,文风也应百花齐放。以上思路可以列成一个简明结构提纲:

3.“分论——结论”型,即先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推论出结论来。这是以归纳法则居于主要地位的结构类型。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而写的一篇杂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即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分清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的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用形象的说法,就是“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分论后结论。首先,文章从“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说到“送去主义”,虽然从“送去”古董变为“送去”活人,显示出“一点进步”,但是有去无回,并非奋发自强之道。紧接着,从只“送去”而不“拿来”,说到一定要讨外国奖赏,因而“送来”的东西实际上是“抛给”,这仍然不合奋发自强之道。正是由于我们不是“光热无穷”的太阳,所以必须在“送去”之后,也要“拿来”,主张用“拿来主义”对付“送来”。在此基础上,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的新人、新文艺都要‘拿来’”。这个结论是从上述论证的理由中归纳出来的。如果写成一个简明提纲,则是:

其结构模式是:

(注:“n”代表任意自然数。下同)

4.“分论——分论”型。即在全篇文章中,没有总论,没有结论,由2个以上分论组成的篇章。例如周恩来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见《周恩来选集》上卷),实际上谈了四个大问题:①领导常识;②领导艺术;③领导方法;④领导作风。其结构提纲为:

其结构模式是:

根据上述4种结构模式,可以很容易地把议论文从整体上划分开其层次。“总论——分论”型,可以从“总论”“分论”中间划开层次;“分论——结论”型同样;“总论——分论——结论”型则可“总论”与“分论”间,“分论”与“结论”间划开;“分论”型则可在几个分论之间划开。如果让你分析其论证思路,也就易如反掌了。说明:①“分论——分论”型,也可以叫“并列式”;②(1)-(3)都可叫做“总分式”;③此外,常见的还有“层进式”、“对照式”、“起承转合式”,都可以看作“引论——本论——结论”的变式。

[快读训练2]

快速阅读下面4篇短议论文,尽快理清它们的思路,回答文后的问题。

1.要有生命的紧迫感

①生命,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多60年时间,而真正致力于工作的只有20年时间,实在太短了。那么,应该如何在短促的生命征途上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呢?

③鲁迅先生一生珍分惜秒,永不息战,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博览精深,多识善思。而当别人称他为“天才”时,他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④著名数字家华罗庚有经验之谈:“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⑤世界音乐大师德彪西,一生顽强创作。在因病不能作曲时他曾说:“克罗德·德彪西不能继续作曲,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他挣扎着作了第三个奏鸣曲,抱病参加了最后一次演出。

⑥由此可见,一切有出息有作为的文艺家、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时间的紧迫感,时间和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能否使它发挥最大的价值,需要每个人做出回答,每个人都要有生命的紧迫感。

本文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2.随感一则

丰子恺

①有一种椅子,使我不易忘记:那坐的地方,雕着一只屁股的模子,中间还有一条凸起,坐时可把屁股精密地装进模子中,好像浇塑石膏模型一般。

②大抵中国式的器物,以形式为主,而用身体去迁就形式。故椅子的靠背与坐板成90°角,衣服的袖子长过手指,西洋式的器物,则以身体的实用为主,形式即由实用产生。故缝西装须量身体,剪刀柄上的两个洞,也完全依照手指的横断面的形状而制造。那种有屁股模子的椅子,显然是西洋风的产物。

③但这已走到西洋风的极端,而且过分了。凡物过分必有流弊。像这种椅子,究竟不合实用,又不雅观。我每次看见,常误认为一种刑具。

本文的整体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成与功

①成功,对自学青年来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有些青年,看到别人自学成才,一方面羡慕不已,另一方面也急躁不安,巴不得自己一口吃成个胖子。其实,只有长期努力,顽强拼搏,严于律己,锲而不舍,才能摘取“成功”的硕果。

②成与功二字的组合,绝非巧合。成是功的积累,叫“功到自然成”。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了黑色。这称得上是功到了。

③要坚持功到也是不容易的,必须“严”字当头。青年人由于兴趣广泛,自制力不强,最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立个学习规矩,以约束自己坚持自学。墨西哥著名女诗人索尔·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普斯曾经给自己立下过这样的学习规矩:如果没有学习规定的课程,就要剪下自己美丽的长发,作为惩处。当然剪头发不足为训,立规矩却是可取的。

本文整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方程

①人生,这道深奥的方程,所有的人都在寻求它的解,②一些人把“我”代入方程,解出的根是“私”。③说话要于“我”有利,办事要于“我”合算,每天为“我”忙碌,吃亏的事“我”绝不沾边儿。④在这种人心灵的天平上,所有的砝码都加在了自己这一边,把祖国和人民抛在脑后。⑤而更多的人找到的另一种根:幸福十亿人。⑥这些人是蒋筑英、罗健夫、孔繁森、袁隆平,是守卫边防的战士,抗洪救灾的英雄。⑦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⑧这样的人,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从不争名逐利,更不怕吃亏,他们的人生方程解便是:“亏了我一人,幸福十亿人。”

本文整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

三、快速提要与概括能力训练

在议论文快读训练程序中,“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两项难度较大,尤其在读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议论文时,需要较强的提要和概括的能力,才能从一些复杂长句、含蓄语句中概括归纳出其主要论据或中心论点(记叙文、说明文阅读也有类似现象),因此,在进行各种文体程序快读训练的同时,还应当辅以快速提要与概括能力的训练。

快速提要与概括能力训练的方法是:(1)教给学生快速提要与概括的规律和方法,也可以说是程序,让学生掌握、记熟,并形成定势,达到随时可能自由运用的地步;(2)严格按计时训练法计时、判分,计算数据,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强化训练。

提要与概括能力,小到对一个小自然段、意义段内容的提要与概括,大到对一个整篇、一本书、一套丛书的内容的提要与概括,但其能力基础则是对一个段的提要与概括,或归纳段意。归纳段意能力提高了,自然会迁移到对一个自然段、一篇长文章、一本书、一套丛书的内容提要与概括。所以快速提要与概括能力训练是以快速归纳段意为基础的。

归纳段意的原则是准确和简洁。所谓准确,是指段意覆盖的范围与段内各句句意要完全吻合,既不漫天撒网,也非削足适履;既不偏离,也不相悖。所谓简洁,是指要求高度的抽象概括和用精炼的语言表达。

概括归纳段意的一般方法是:了解、分析、综合、抽象、覆盖五个步骤。了解,即首先要对全段内容有一个直觉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也就是将全段内容逐一分解,逐点概括;继而对各句句意进行覆盖,也就是用以检验段意概括的准确与否。

例如: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个段落的第一句是中心句,表现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下面的四句话,都是用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其中心句是在段首。

有的段落的中心句在段尾。每当讨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或者这个段落的目的是要说服别人,一般就把中心句置于段末。要说明一个新观点,假如能首先提出应该接受这一观点的理由,到了段末,水到渠成,点出新观点,读者就更容易接受。例如:

由此,我联想到人类的自由。人,作为组成社会的高等动物,离不开集体和社会,人的活动要受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限制和集体生活的约束。人的自由并不是任意妄为,随心所欲。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违背必然,绝无自由。试想如果大家不守交通规则,到处横冲直撞,岂不要造成车祸?那还有什么行车走路的自由?倘若人们不受法律约束,任意行凶抢劫,还有什么人身自由?人的活动不可以无法无天,无拘无束。人类也只有相对的,有条件的自由。

也有的段落,其中心句不在段首,也不在段尾,而是在段的中间。例如:

也许有人会问: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那么,会不会有一天研制出跟人有一样智能的“机器人”呢?这是不可能的。人们可以使机器具有类似人的某些智能,但是,“机器人”始终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当然,它在许多方面,不但可以代替人的劳动,而且比人优越得多,例如,它不会疲劳,在特殊环境里工作不受生理条件的限制,不必担心发生生命危险,它的某些“感觉器官”比人灵敏等等。有“机器人”充当“能干的助手”和“驯服工具”,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建设更美好的生活。

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是中心句。

还有的段落中心句在段首,但并非在第一句。如:

在这个段落中,第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第二句才是中心句。

也有的段落,其中心句也在段尾,但并非在最末一句。例如: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段中最末句“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是与上下文呼应的语句。本段的中心句是“松树的生命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

有的段落,虽然没有明确的中心句,但是有近似中心句的语句。所以归纳段意时,可以摘取其有关中心思想的词语,加以改定即可。例如: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这段段意,可以概括为:经过开发利用,死海出现了不少生气。

有些段落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现成词语,段中主旨是由一个隐含的观点聚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中心句是暗示的,不是明确叙述出来的,对于这种段落,就要自己去归纳概括。这样的段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段内的几个层次是并列关系的,就要把每层意思串联起来,构成段意。例如:

竹,它不要求什么舒适的生活条件,堤上坎下,山上山下,房前房后,到处都可以种植,到处都可以生根发芽。有些树木,一到寒冬,就会叶落枝残,变得光秃秃的。而竹子呢,不管风吹雨打,霜摧雪压,依然翠秀如故。这种不贪安逸经得起考验的品质是多么可贵。论贡献,它很大:护堤、防风、防洪都离不开它,竹林可以把光山秃岭染绿,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竹杆可以用来建设民房,做船篷、撑篙,制造手工艺品,还可以做竹桌、竹椅、箩筐等,竹叶可以做饲料,竹笋又是美味的菜肴。竹把一切都无私地贡献给了人类。它坚韧、刚直、无畏,把根深深地扎在大地里,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人的甚多,这就是竹子的风格。

有的段落内的几层意思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概括归纳段意时,则要将其主要意思突出出来。例如: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10尺多厚,大地间雾蒙蒙一片。我顺着铁路工地走了40多公里,只听见各种机器的吼声,可是看不见人影,也看不见工点,一进灵官峡,我就心里发慌。这山峡,大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目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是寸步难行!但是,最近这里工作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发动机、卷扬机、混凝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山谷。点点昏黄的火球,就是那无数的电灯。看不清天空蛛网似的电线,只见运材料的铁斗子,顺着架在山腰里的高架索道,来回运转。

这个段落的段意可以概括为:建设者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紧张的劳动。

寻找中心句,最主要的当然是依靠对全段内容的分析与综合,对全段内容的真正理解。但是为了提高抓中心句的速度,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语言标志,例如:

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已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利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在这个段落中,“一句话”就是一个提示性的语言标志,其后就是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对该段中心的概括。

提示性语言标志除“一句话”外,还有“因此”、“所以”、“实质上”、“这就是说”、“这样一来”,“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等等。

此外,在记叙语段中,插入的议论、抒情语句,也往往是段落的中心所在。例如:

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类型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根据以上所述有关规律,我们可以用以下简表表示快速归纳段意的技巧。

归纳段意的技巧简表

[快读训练3]

阅读下文,侧重归纳段意:

粗心·专心·事业心

叶永烈

(1)粗心与专心,如水与火不相容,如矛与盾对立。奇妙的是,许多科学家常常兼具两者……既粗心,又专心。

(2)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相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学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他走到山顶,这才发现马儿跑了!

(3)牛顿的粗心,是生活上粗心。他在生活上的粗心,是由他对科学的专心引起的。牛顿在科学上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正因为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所以才在生活上显得那么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4)在科学家当中,像牛顿这样的不乏其人。爱因斯坦也是这样。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湿了衣服都不觉得。他想了一会儿,就掏了纸条,记了起来。这时雨点打湿了纸条,他才发觉在下雨。他赶紧把纸条放进衣袋,却又沉思起来,忘记了冰凉的雨点打在他的脸上。

(5)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粗心,常常被人们认为“怪”,甚至被称为“科学怪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怪”,往往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心不可二用”。他们的心思全部扑到科学上去了。自然对别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了。

(6)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昆虫迷。他从懂事起,直到九十二岁逝世,一直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研究昆虫。有一次,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看着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至四周围满了人,有人骂他“怪人”,“蠢人”,他都不觉得。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在一棵树上,屏住呼吸观看着蚁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7)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个化学迷。他常常整年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做了睡、睡了做,生活非常简单。然而,道尔顿却粗中有细,一旦生活中的普通问题涉及科学,他立即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有一个圣诞节,道尔顿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母亲。母亲大为诧异,说这样大红色的袜子,给老年人穿太鲜艳了。听了母亲的话,道尔顿顿时对袜子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放下手头的化学实验,钻研袜子颜色的问题,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道尔顿本人是色盲,鲜红的颜色,在他看来成了棕灰色。尽管世界上早就有色盲的人,可是谁也没有发现自己是色盲,而道尔顿成了色盲现象的第一个发现者。人们曾经这样评论道尔顿:“他有极好的简单品性和专一心思。这种品性和心思使他在科学上一直向前进。”

(9)科学家在生活上粗心,在科学上专心,正是他们对科学有强烈的事业心的表现。这正如丁肇中所提出的:“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事业心。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我所要探索的东西。科学家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献身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法布尔在他的最后一年——92岁时,出版了巨著《昆虫记》的最后一卷——第十卷,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在临死前,躺在病**修改校样,说完“我现在改正的才对了”这句话后半小时,与世长辞。爱因斯坦在临死前仍在改写统一场论的科学著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去睡吧”,离开了人世。

(10)“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只有具有强烈献身科学的事业心,责任心,才能终身致力于科学,推动科学事业向前发展。

[快读检测]

各自然段的段意是: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第(9)段:

第(10)段:

[测试记录]

快速归纳段意字数:2100字

快速归纳段意用时________分钟。

快速归纳段意速度________字/分钟。

快速归纳段意正确率:________%。

快速归纳段意效率:________字/每分钟。

[参考答案]

第(1)段:许多科学家常常既粗心,又专心(中心句在段尾);第(2)段:牛顿是既粗心又专心的人(中心句在段首);第(3)段:因为牛顿把心血全部用在科学上,所以在生活上才那么大大咧咧(中心句在段尾);第(4)段:爱因斯坦也是像牛顿这样的人(中心句在段首,但不在第1句);第(5)段:他们这种“怪”,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中心句在段中间);第(6)段:法布尔是个昆虫迷(中心句在段首);第(7)段:道尔顿是个化学迷(中心句在段首);第(8)段: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生活上总是十分简朴的(中心句在段首);第(9)段:科学家在生活上粗心、科学上专心,正是他们对科学有强烈的事业心的表现(中心句在段首);第(10)段:只有具有强烈献身科学的事业心、责任心,才能推动科学事业发展(中心句在段尾)。

散文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以叙事、记人、咏物、写景、抒情为主的文艺性散文。根据散文的特点,快速阅读的基本要领如下:

一、抓住文眼,理清线索

一些散文在结构上显著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谓“形散”,就是行文活泼自由,或写景状物,或记人叙事,或议论抒情,皆如行云流水,运笔成风;或谈天说地,或论古道今,或取譬明理,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聚”,即主旨集中,中心明确,这就提供了抓“文眼”、理线索的可能性。“文眼”是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词句,它不但是文章的窗口,往往也是文章结构的枢纽。它或者标于文题,或者列于篇首,或者嵌于篇中,或者缀于篇末,或者文题照应、前后呼应,通常是一些说明性、议论性、抒情性或象征性的文句。抓“文眼”必须从全篇整体理解人手,又必须落实到理解全篇上,主要看它对全篇所起的“点睛”作用。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篇的文眼是篇首的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不平静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淡淡的喜悦中交织着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线索是散文的脉络。它将散文各部分贯穿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整体。用以作为线索的,通常有物件、事件、情感变化等。例如:《黄鹂》以动物——黄鹂作为线索;《内蒙访古》以访问见闻作为线索;《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感情为线索;《长江三峡》以空间为线索;《琐忆》以鲁迅的两句诗为线索;《难老泉》以游踪为线索;《过万重山漫想》以想像为线索。线索抓住了,就抓住了全文的纲。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的层次结构就容易把握了。

二、体会情意,展现意境

任何一篇散文都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作者所描写所记叙的事物;二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因而快读时必须注意领会客观材料与作者主观感受之间的统一关系,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思想感情。所谓展现意境,就是要在头脑中根据文中提示,想像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并且品出其中的“味”来。快读散文一般也要理解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获得美的享受。

三、感受语言,体味写法

散文的语言具有流畅性、生动性和抒情性,往往还具有哲理性,所以快读时也要感受、理解、品味语言,看它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运用修辞表情达意,看它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体味散文的写法,要抓往作者的思路或结构,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要体会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怎样开合有致、疏密结合,怎样完成和升华主题。

鲁迅墓前的花

艾彤

我来到虹口公园鲁迅墓,献上束鲜花。

先生坐在鲜花丛中,长袍,布鞋,面容清癯,坐在藤椅上,握着书,安详地凝视着远方,似在沉思,似在求索……

他看见了花,闻着了花的芳香,脸上漾起丝丝笑纹。紧挨着他长眠的前方,两株苍拙挺劲的广玉兰树伴着他。树枝头缀满白色的和淡黄色的花,散发着幽幽清香。墓两侧的长廊架上,攀援的青藤杂着细碎的花。铜像前是半圆形的花坛和碧茵茵的草地。花坛里的月季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色彩斑斓。草地的四周,这里一块,那里一片,种着月桂、美人蕉、木芙蓉、海棠和一树树火红的夹竹桃……

花的墓地啊!因为鲁迅先生爱花。

他从小便喜爱花卉植物,也喜欢看讲草木鱼虫的书。为了种花,专门买了一本《花镜》,他读得仔细,还在书上加了许多校注。1908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时,他和许寿裳、周作人等五人住在“伍舍”,见这里的庭院广,隙地又多,便发动大家种花。以后在伏案劳作的闲时,也受种点花草。他种的多是一些平平凡凡的野花野草,如老勿大(平地木)、映山红,还裁过石竹、盆竹、万年青、黄杨、桅子、佛掌、月季、虎耳草、蝴蝶花、吉祥花、萱花、荷花、鸡冠花、金钱石菖蒲、夜姣姣。他还喜欢在花旁插上竹签,写上植物的名称。他的客厅里常摆着一个绿豆青色的花瓶,插上几枝花,或者几株大叶子的万年青。他还常把花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友人。

当这儿还没有玉兰树陪伴着他,还没有百花依傍着他的时候,他的夫人许广平把一朵永不凋谢的扣花放在他的墓穴,陪伴他寂寞地长眠。那是鲁迅先生的遗体从沪西万国公墓迁往虹口公园新墓地时,许广平和宋庆龄、茅盾等扶着灵柩,一阵秋风,卷起覆盖在灵柩上的写着“民族魂”三字的大红旗一角,许广平取下戴在胸前的一朵彩色水钻扣花,把旗子牢牢扣住。这朵扣花是她率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代表团前往苏联时,苏联妇女反法西斯委员会赠送的礼品。当灵柩带着这朵扣花徐徐落入墓穴时,许广平的眼里滚出的串串泪花也一齐落进墓穴,永远和鲁迅先生在一起……

我绕过草地,沿着花径,来到草地那边的一片疏朗的小松林里。这里正面对着鲁迅先生的铜像,远远望去,繁花簇锦,鲁迅先生像被鲜花轻轻托起,团团簇拥。树下一张张绿色的长条木椅,坐满了正埋头读书的男女青年。

一个女青年见我走过,挪挪身,让出一角空位。

“温习功课吗?”我问,“他们都是你的同学?”

“这里安静,又有鲁迅先生在望着我们,督促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哩。”她抬起头,望着正深情地投来慈祥目光的鲁迅先生。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青年不就是一朵朵花吗?鲁迅先生无私地帮助青年,指导青年,保护青年,奖掖青年,曾盛传着许许多多极为感人的轶事。早在1925年他便指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他热情地称赞青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为了培养有作为的青年,他表示要“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自愿做会朽的腐草,用自己的养料培育祖国的花朵。“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指青少年)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为了青年,为了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他殚精竭虑,孜孜矻矻地劳动着,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鲁迅先生曾对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用梅花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

“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朽腐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是啊,如今,中国大地已经冰雪消融,老梅已开始更新,它必将芬芳四溢,十分绮丽,带来一片繁荣景象。”

今天,这个繁荣景象终于出现了!鲁迅先生坐在鲜花之中,他微笑着,深情地望着我们,似在叮嘱我们什么,期待我们什么……

(1715字)

[快读检测]

1.本文的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墓座落在上海________公园,墓前鲁迅先生像是________质________姿。

4.鲁迅墓前的花品种繁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至少三种)等。

5.鲁迅生前种过很多种花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夫人许广平在鲁迅先生迁葬时与泪花一齐落进墓穴的还有一朵________。

7.男女青年选择在鲁迅墓前的小松林里读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鲁迅先生曾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这句话的比喻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鲁迅说:“中国真同梅树一样”,这个比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鲁迅墓前的花;2.艾彤;3.虹口,铜,坐;4.广玉兰、月季、月桂、美人蕉、木芙蓉、海棠、夹竹桃(任三种均可);5.老勿大(平地木)、映山红、石竹、盆竹、万年青、黄杨、桅子、佛掌、虎耳草等(任三种均可);6.彩色水钻扣花;7.有鲁迅先生望着、督促着、激励着;8.做做会朽的腐草;9.为培养青年,愿牺牲自己;10.中国古老,但充满生机与活力。

睡莲

王小鹰

亲属探病的时间刚过,同病房的宁波大婶和胖阿嫂还沉浸在方才亲人团聚的欢欣中,互相夸赞着对方的小辈如何如何的好……

病房的墙壁是浅绿色的,在月光里,像一泓幽深的清水潭,水面是那么的清冷寂静,没有一丝波纹。病中长长的夜呀,可真难捱过。

忽然,走廊中一阵喧哗,又进来一个新病人。我看她昏沉沉地躺着,手腕上还吊着输液针管,有一头白霜似的头发。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这声音像清风一般甜润,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张小姑娘的笑眯眯的脸,衬在清清水潭般的绿墙上,像刚刚盛开的一朵白睡莲,闪闪的眼睛是噙在花瓣上两颗晶莹的露珠。看样子还不过十二三岁,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

“姑姑,这是您的水瓶吗?我替您打热水去。”清风一般甜润的声音把我唤醒了,天已大亮。那白睡莲般的小姑娘笑眯眯地站在我床边呢。

“噢噢,那太麻烦你了。”

“不要紧的,我顺便的呀。”说着,她把宁波大婶和胖阿嫂的水瓶都带走了。露珠般的眼睛一闪闪的,她走了。

不知怎么,这一天我只盼着天黑,白发老人仍旧昏睡着,白睡莲般的小姑娘还会来陪夜的。我原来在盼她!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她来了!声音变了,很轻很细,像悄然飘洒的春雨。我急忙抬头看,同样十二三岁的年龄,同样围着红领巾,却换了一张脸:尖尖的下巴,眼睛像新月一样细细弯弯的,像一朵含苞的新莲。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第三天晚上,病房门外亮起的声音又变了,像百灵鸟一般快乐,映在清水潭般的绿墙上的是一张圆鼓鼓的脸,两颊很红很红,还嵌着一对笑靥。哦,这回可是朵丁呱呱的红睡莲啦!这位白发老人不知从哪修来的这么多好孙女儿,连我们大伙都跟着享享儿女福了。

又是一个欢乐的早晨,红睡莲跳跳蹦蹦替我们打水、扫地……

中午,白发老人醒了,病房的人都夸她的孙女好。白发老人轻轻叹口气,笑了。她说:“我可没那个福气。儿子在外地工作,老婆子一个人。那三个闺女是一幢楼里的邻居,平日全靠她们相帮买盐买米倒垃圾呢。”

是什么在我寂寞久了的心房中轻轻地、暖暖地攒动着!是甜润的清风?是细柔的春雨?还是欢乐的百灵鸟?

阳光洒在病房的绿墙上,清冷寂静的清水潭变得波光潋滟起来,水面上绽开了那么多睡莲,白的、红的,一张张都像姑娘可爱的笑容,我不由想起了我的许许多多的亲人,仿佛她们不曾离开过我。

一朵美丽的睡莲,在我心中悄悄地绽开了……

[快读检测]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

4.新病人年龄是________,状况是________。

5.陪夜人声音________,表情________,年龄________,身份标志是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6.第二天“我”只盼着天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7.第二夜陪夜人的特征,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8.第三个陪夜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个小姑娘都是白发老人的________。

10.末尾三个自然段的清风、春雨、百灵鸟都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睡莲比喻________________,这样比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睡莲;2.王小鹰;3.病房;4.(白发)老人,昏睡;5.甜润,笑眯眯,十二三岁,红领巾,像一朵白睡莲;6.盼望睡莲般的小姑娘还来陪夜;7.年龄(十二三岁);身份(红领巾),声音很细,脸尖眉细,像新莲;8.红睡莲;9.邻居;10.小姑娘悦耳的声音、可爱的笑容,小姑娘的心灵像清风、春雨、百灵鸟、睡莲一样美好。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重点,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快读小说时必须抓住这三个基本要素。

一、抓住小说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分析人的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或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部分。

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为烘托人物性格、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服务的。如鲁迅先生在《祝福》里多次描写祝福的情景,并在写景时总是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来着笔,把写景和叙事揉合在一起,以揭示悲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对主题(中心思想)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但是,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体会。当然,在快读小说时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根据读者自身的需要而有所侧重。

[快读训练1]

老子村长 儿子乡长

老子赵栓柱,20多年的老村长。儿子赵川,大学毕业,县政府里干了几年,提拔了,选派到老子当村长的乡干乡长,儿子成了上级领导,管老子。

这天,乡里召开村级干部会,儿子在主席台上讲,老子在下面听。儿子乡长传达县里的文件。儿子乡长说,遵照上级精神,沿路农田里,要全部种成玉米,不准种其他农作物。

儿子乡长话没完,会场下嘁嘁喳喳的说话声就响成片,炸了锅,又像捅了马蜂窝。

会后,老子村长敲开了儿子乡长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儿子乡长。老子村长劈着就问,小川子,开这会啥意思,路边的地都种玉米,那沿路的大棚不得都拆了?

儿子乡长说,我也没办法,秋里要检查农业开**况,是县里统一要求的,要达标。是省里来检查,乡里不能拖县里的后腿。爹,你要支持我的工作。

庄稼是种给别人看的?老子村长脸一黑,阴得像块炭,说,前两年要求种大棚,村里都玩起了大棚,才挣回了本,又叫拆了种玉米,这不是糟践人吗?明说了,我不干!我不管你达标不达标,我只管让乡亲们多挣点,碗里多几块肉吃。

老子村长说完,一摔门,走了。

拆棚种玉米,各村都有阻力。季节不等人,县里指标是硬的。乡干部们就分头包村,儿子乡长就包了老子村长这个村。这个村沿路地最多最长,几乎占了全乡的一半。乡干部都知道老子村长的头难剃,只好由当乡长的儿子亲自操刀上阵了。

儿子乡长带着铺盖卷,住进了家里。娘宰了鸡,炖上。吃饭时,儿子乡长从提包里取出一瓶“五粮液”,对老子村长说,爹,有好酒,咱喝点。

老子村长好酒,嘴一咧说,受贿来的吧,我不喝。

儿子乡长启开防伪盖,“咚咚”倒上两大杯,说,乡书记送的,爹,专门送给您的。真正的五粮液,尝尝。

老子村长端起来,抿一口,说,不错,好酒。不过,酒,我喝了,叫我领着乡亲拆大棚,我不干!

儿子乡长望着老子村长那紫红的脸膛,有些动情,说,爹,种大棚,我知道你受累了。可我是乡长,我得对上级负责。

哪——老子村长把酒杯往桌上一放,说,我是村长呀,我得为全村老少的吃饭负责。大棚,我不拆,你要拆你拆,我不拦,但只能拆咱自家的。老子村长说着,往里屋走去,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说,村里人才往富路上迈脚,我不能往他们脚底下扔石头。

说完,老子村长进屋,上炕,一掀被,躺下了。

老子村长在炕上躺了两天。第三天,县长来了,县长的小汽车驶进了村委大院里。老子村长被人叫了去。村民们都来了,大院内外拥满了人。

你跟村民说说吧。县长对儿子乡长说。

儿子乡长望了一眼老子村长,说,那,你先说吧。

老子村长瞅了一眼儿子乡长,又瞥了一眼县长。老子村长沉默着,村民们也都沉默着。

“啪”地一声响,震得人们的眼皮一眨。儿子乡长捂半边腮,蹲了下去。老子村长的右手还在举着,手上,满是裂口和老茧。

县长上前一步,双手拉住老子村长的胳膊说,你,你怎么能打乡长?

老子村长两目圆瞪,望着县长。老子村长嘴唇抖着,说,我打的是儿子,不是乡长!

说完,老子村长手一背,踉踉跄跄地,走了。

(原载《当代小说》1998年第12期)

[快读检测]

1.这篇小小说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名叫________,儿子名叫________。

3.村干部会的主要精神是沿路农田要改种________。

4.老子村长质问儿子乡长的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5.老子村长不支持儿子乡长工作的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儿子请老子喝酒,劝说老子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子不听劝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解决矛盾的折衷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

9.县长责备村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村长回答县长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0.你对这篇小小说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老子村长儿子乡长》;2.赵栓柱,赵川;3.玉米;4.沿路的大棚拆不拆;5.要让乡亲多挣点,碗里多几块肉吃;6.我得对上级负责;7.我得为全村老少的吃饭负责;8.乡长儿子独自动手拆自家的大棚;9.村长不能打乡长,老子可以打儿子;10.揭露了农村工作中干部瞎指挥造成的矛盾(意思对即可)。

[快读训练2]

珍贵的遗物

古树镇因那棵双人合抱的百年古树而得名,古树还为小镇平添了几分古朴的风采。它那丰厚的绿荫如同一把巨大的天篷伞,驱炎热、挡风霜,给镇上的人们无尽的享受。每日清晨,当瘸腿洪师傅担着那副剃头挑子一拐一拐走向古树时,总会有人等候着他。洪师傅的剃头手艺远近闻名,甚至有些邻镇的人也慕名而来。

面对孩子的叹息颓废,沉默寡言的洪师傅再也忍不住了:“心儿,我体病脚残,不也凭着一双手养活了自己吗?你这样过不是办法;我虽是快入土的人了,也没有要你们父子负担呀,我现在尚能资助你们的生活,我死了咋办?在矿上下了岗,可你还有剃头手艺,我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需要一个帮手,明早随我出摊儿吧。”

一听这话,洪心怒从心起:“爷爷,那时学剃头是我年小不懂事,现在当工人下岗,再去剃头,您不怕人笑话你们长辈无谋,我还没脸出门见人呢。人家与我一起下岗的王二武,就凭他爷爷托了关系便进了财政所,刘小六也是他父亲找战友打招呼到工商所的。我真恨我们祖祖辈辈无权无势、无亲无友,我饿得舔灰也不会当那丢人现眼的剃头佬……”

洪心的一席话几乎把洪师傅气了个半死。老人老泪纵横,粗气直喘,布满皱纹的老脸由红变紫,由紫变白,哽咽着说道:“想想当年你奶奶、你两位姑姑活活饿死,我都没有求过人,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少吃一口,你的困难解决了,国家的困难便增加了,你懂吗?靠双手劳动生活又怎么是丢人现眼呢?龟孙子……”话未说完,洪师傅口吐鲜血不止。不久,洪师傅便一命归西,死时连只言片语也未留。

心中有些内疚的洪心在清点爷爷的遗物时,却从老人盖的夹层棉被里寻得两个包。一个用牛皮纸包着,洪心用手一拎便知道是一叠厚厚的钞票,顿时心中窃喜:这该是爷爷留给我的吧!他小心翼翼地拆开纸包,数到最后一张时,足足8000元,然而,就在最后一张钞票下面端放着一张方方正正的便条:这是我的党费,我对不起党,然而我时刻没有忘记我心中的党——

洪心纳闷:爷爷啥时候入党,怎么从未提起?

我14岁跟随红军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在解决战争中为掩护战友身负重伤后留在地方。为了不拖累组织,我靠双手自食其力,扪心自问,我对得起国家,然而,我对不起我们这个小家,更对不起死去的亲人,对不起后辈……

洪心是含着泪看完这张便条的。当他打开另一个红绸布包时,竟是一封来自某大军区司令部的信,展开发黄的信笺,字迹已变得有些模糊。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我们国家建国的节日。我千寻万找,百般打听,获知这个地址,不知能否找到您,您的救命之恩无力为报,让我寝食难安,挂念万分。不知您体内的子弹是否取出,腿伤可好?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吧,虽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但您是国家的功臣,是国家照顾的对象,我通过民政部门也未查到您的音信。不论现在、将来,您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时刻记着老团长的那句话:我多吃一口,别人就会少吃一口。那就请您一定让我少吃一口来报答您的救命大恩。

如收到此信,请万望回音。

昔日战壕里的二顺子敬上!

1959年10月1日

洪心满眼的泪水如珍珠断线般跌落,心口隐隐作痛。他瞅着那叠钞票、那封信和那副靠肩磨得锃亮的剃头挑子,在爷爷低矮的房里整整坐了一夜。

第二天,朝阳正从遥远的天际冉冉升起,古树镇的人们远远望去,又见古树下面洪师傅那副熟悉的剃头挑子,只是剃头的不是洪师傅,而是一个年轻人,走近一看,古树上还挂了一块牌子:理发,下岗工人半费。

(原载《武汉晚报》1999年9月29日)

[快读检测]

1.小说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瘸腿洪师傅的职业是_________________。

3.洪师傅一家曾饿死的三口人是________________。

4.洪师傅儿子身体________,孙子又遭遇________。

5.洪心不愿再去剃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洪师傅去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洪师傅留下的牛皮纸包里有_________元,便条的主要意思是用这笔钱________。

8.洪师傅的红绸布包里有一封来自________的信,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9.洪心重挑理发担,主要原因是________,牌子上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对这篇小小说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珍贵的遗物;2.剃头(理发);3.老伴和两个女儿;4.有迂呆病,下岗;5.怕丢人现眼(别人开后门进了财政所、工商所);6.被孙子气得吐血不止;7.8000,交党费;8.某大军区司令部,报答救命之恩;9.从爷爷的事迹中受到了深刻教育(爷爷的高尚品德使他深感惭愧),理发,下岗工人半费;10.歌颂了人民功臣居功不自傲、自食其力的高尚品德(或歌颂了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格。意思对即可,不求统一)。

剧本是戏剧的文学文本,是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学。剧本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角度、口吻描述生活,而主要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台词和唱词)展示生活、构成内容。剧本的台词富于动作性——充分体现着人物内心活动、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一般关系、情节的进展。

(1)掌握戏剧动作。它分为语言动作(台词)和表情形体动作。台词是人物心理、性格的直观显现,是最重的部分。表情、形体动作包括行为、举动、表情等“可视”动作和“停止”、“沉默”等静态动作。

(2)了解性格冲突。人物性格冲突有其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这过程正是剧本的基本情节。

(3)体会戏剧语言。可从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个性化、富于潜台词等几个方面来快读、品评、鉴赏。

[快读训练1]

江姐(歌剧剧本·节选)

阎肃

第六场

[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审讯室。

[夜。

[伴唱声中幕启。

伴唱 (第三十一曲)

长镣难锁钢铁心,

豪气如虹志凌云;

慷慨从容肝胆壮,

烈火熔炼显真金。

[敌看守二名当门而立。魏吉伯焦躁异常,坐立不安。

[幕后传来一声口令:“立正!”沈养斋上。

沈养斋(脱下帽子、手套,扔在桌上)叫甫志高!

敌看守 请甫专员……

沈养斋 吉伯,今天晚上可是背水一战呐!江雪琴押来重庆,连续审讯了这样久的时间,一无所得。相反,人家的活动可是大有进展呐!这几个月来,他们绝食、抗议、斗争,搞得我们手足无措!试问堂堂中美合作所,如今闹成个什么样子!?

魏吉伯 部下办事不力。

沈养斋 很不力!狱中狱外,共党地下组织一直没有破获,美国顾问非常不满,南京来电十分震怒。要是今天晚上再搞不到重庆共党地下组织名单……确实不好交代!

魏吉伯 部下明白。

沈养斋 你不明白!光知道老虎凳,上电刑。用这些手段对付共产党,对付江雪琴,只是下策。另忘了总裁手谕,攻心为上!

魏吉伯 是!提江雪琴!

[甫志高上。

甫志高 区座,您叫我……

沈养斋 哦,回头江雪琴来……

甫志高 怎么?江雪琴来……我在这里不太方便吧?……

沈养斋 唔?哼?……(走进内室)

[甫志高惶恐地拿起桌上的帽子、手套,随入。

敌看守 江小姐,请!

[幕后声:“江小姐,请!”

[敌看守二名押江姐上。

江姐 (唱,第三十二曲)

黑夜将晓风更紧,

残冬欲尽雪更寒;

风雪狂处战歌起,

红梅含笑迎春天。

魏吉伯 江雪琴!你想得怎么样了?

江姐 ……(不理)

魏吉伯 我劝你放明白一点!我们已经拿到了你的全部材料!

江姐 (微微一笑)哼!……

魏吉伯 你,你要知道,这是中美合作所,进来了就别想出去!其实我们对你的要求并不高嘛。只要你交出重庆共产党地下组织名单……

魏吉伯 噢?

江姐 上级的姓名我知道。

魏吉伯 嗯!

江姐 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

魏吉伯 好!

江姐 可这是我们共产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嘴里得到任何材料!

魏吉伯 江雪琴!你!……老实告诉你,你们的组织,全在我们掌握之中!

江姐 那你又何必来问我呢?

魏吉伯 这……

江姐 嘿嘿……还是把你的后台老板请出来吧。

魏吉伯 (恼羞成怒)来人!准备老虎凳!

[沈养斋哈哈大笑地从内室走出,甫志高随上。

沈养斋 哈哈……江小姐可真是有胆有识,令人钦佩呀!(挥手令众看守下)嘿嘿……不过,江小姐,你总该考虑一下目前的处境啊?

江姐 目前的处境?目前的处境对你们不利!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你们的老本儿已经输尽了!

沈养斋 可别忘记,还有一条扬子江!

江姐 你还在妄想依靠长江天险来挽救你们覆灭的命运吗?这只是作梦!我们一定要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沈养斋 不,不可能!

江姐 那就让历史来作证吧!

沈养斋 这……哎!我们何必在这些政治术语上绕圈子呢?唔,甫先生,你可以谈谈你的见解嘛。

甫志高 怎么?我……江雪琴呀,唉!(唱,第三十三曲)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

怎敌这风波险恶浪涛狂?

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

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

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

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

倒不如——

激流猛转舵,

悬崖紧勒缰,

干戈化玉帛,

委曲求安康。

人缝绝路回首是常事,

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

江姐 无耻!(唱,第三十四曲)

说什么退后一步道路广!

我问你:你走的是哪条路?滚向何方?

你苟且偷生,

叛变革命叛变党,

把烈士的鲜血

捧给敌人作酒浆。

说什么风波险恶浪涛狂!

眼看着百万雄师渡长江。

蒋家王朝就要树倒猢狲散,

我看你无耻的奴才如何下场!

说什么不要宁死不屈逞刚强!

我已看见一轮红日出东方!

正为了共产主义伟大思想,

愿抛头颅,洒热血,

敢教山河换新装!

而你!——

贪生怕死,出卖灵魂,

为反动派当走狗,

还有何脸面在我面前摇头晃脑、作势装腔!

你就像西湖旁那尊泰桧像,

让天下后世、亿万人民

都来看看你这

叛徒嘴脸、下流模样、

奴才本性、野兽心肠!

沈养斋 江小姐!你未免太……太过分了吧。根据共产党的规定,从被捕那天起,你已经脱党了。我想你应该明白,现在你和我们的关系,不是两个政党之间的关系,而是你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沈养斋 开口阶级斗争,闭口武装暴动,你们那一套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早已陈腐不堪。马克思死了多少年啦?列宁死了多少年啦?

江姐 可是还有斯大林,还有毛泽东!听到他们的名字,你们就会浑身发抖,胆战心惊!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将与天地共存,永世长青!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全世界劳动者和所有被压迫人民,必将消灭一切反动派,包括你们这群美帝国主义豢养的走狗!

沈养斋 你说的是什么?

江姐 我说,要消灭一切反动派,包括你们这群美帝国主义豢养的走狗!

魏吉伯 江雪琴!你怎么敢……

沈养斋 你们都出去

[魏吉伯、甫志高退下。

沈养斋 江小姐,不要这样意气用事嘛!到了如今这步田地,也应该回头为自己想想了。唔,据我所知,你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现在虽然才20多岁,却又失去了丈夫;唯一剩下一个孩子,可咫尺天涯,又根本不能见上一面。唉!40年来,沈某也经历了不少人间的辛酸坎坷,可类似你这样的悲惨身世,也还少见。难道对这一切,你就丝毫无动于衷么?……江小姐!

(唱,第三十五曲)

我也有妻室儿女、父母家庭,

我也曾历尽沧桑、几经飘零,

将心比心也悲痛,

能不为你凄凉身世抱同情?

有道是好花能有几日红,

难道你不珍惜自己锦绣前程?

你这里空把青春来葬送,

又有谁知道你、思念你、

把你铭刻在心中?

岁月如流,浮生若梦,

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

莫将这幸福安乐轻抛却,

为一念之差遗恨无穷。

——你要三思而行!

江姐 (冷笑)……

沈养斋 你笑什么?

江姐 哈哈,我笑你们!笑你们这些可怜虫,将荒**无耻做明月,把醉生梦死当清风;笑你们这些刽子手,怎能理解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伟大心胸!你妄想花言巧语收效果,岂不是苍蝇碰壁空抽泣,蚍蜉撼树白费工!

沈养斋 唉!共产党人啊,是呀,是呀,特别是像江小姐这样一个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人,要改变立场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要以更大的耐心,等待着你的醒悟。我想我们终究还是可以找到共同语言的。

江姐 革命者与反革命没有共同语言!

沈养斋 不,有些情感是人所共有的嘛。比如说,人情、博爱、幸福、和平,这都是人类共同需要的。战争总不是好东西。社会有问题,国家有缺点,尽可以协商改良嘛,何必非要武装暴动,刀光血影,致使无辜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

沈养斋 江雪琴,别忘了这是在什么地方!

[沈养斋按电铃,行刑室大门洞开,门内炉火熊熊,刑具高悬,特务狰狞……

沈养斋 你还是再冷静地想一想!(走进内室)

[行刑室大门自动关闭。

[江姐环视室内,镇静自若。

江姐 (唱,第三十六曲)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

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一颗红心忠于党,征途上从不怕火海刀山;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

——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

啊!

谁不盼神州辉映新日月;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

正为了东风浩**人欢笑,面对着千重艰险不辞难;

正为了祖国解放红日照大地,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

川!

粉碎你旧世界奴役的锁链,为后代换来那幸福的明天。

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不贪羡荣华富贵,不留恋安乐温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百折不挠志如山。

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

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

——只觉甜!

[沈养斋、魏吉伯上。

沈养斋 江雪琴,不要执迷不悟!生命只有一次!

江姐 如果能有十次,甚至千次万次,我也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我们的党!

沈养斋 我可以叫你坐一辈子牢!

江姐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把这牢底坐穿!

沈养斋 我可以叫你死!

江姐 一死有何难!到处是青山!为党能舍己,热血换新天!

沈养斋 江雪琴!(唱,第三十七曲)

这是中美合作所,歌乐山前黑铁牢,

美式刑法四十八套,渣滓洞白骨比天高!

江姐 (唱)你何必虚作声势张牙舞爪?

我坚如泰山不动摇!

山高何惧风雪大,革命者哪怕你毒刑拷打烈火烧!

沈养斋 好得很!(唱)

连一个女共产党还制服不了?

少时间定叫你低头求饶!

江姐 (唱)山可移,海可填,我的心不变;

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志不挠!

沈养斋 (唱)你可知我杀人有多少?!

江姐 (唱)江雪琴挺胸站,至死不弯腰!

沈养斋好!来人!

[行型室大门洞开,敌看守应声上。

沈养斋把她的十个手指,给我一根一根地钉上竹签!

敌看宁 是!(上前)

[音乐声起。

——幕落。

[快读检测]

1.剧本名称是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戏剧的形式是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节选的第六场场景在________________。

4.这场戏的主要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

5.敌方的主要头目是____________,叛徒名叫________。

6.宁死不屈的女共产党员的英名是________。

7.敌人审讯江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8.叛徒用来“劝”江姐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

9.敌人头目妄谈江姐身世后,江姐把他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你对江姐的言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江姐,阎肃;2.歌剧,有对白,有唱词;3.“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审讯室;4.国民党特务审讯共产党员(夜审);5.沈养斋,甫志高;6.江雪琴;7.搞到重庆共产党地下组织名单;8.英雄豪杰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9.可怜虫,苍蝇,蚍蜉;10.革命先烈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力量。

[快读训练2]

曹操与杨修(京剧剧本·节选)

陈亚先

第六场

[杨修军帐,舞台但见营帐一角。远山,飘雪。

[鹿鸣怀抱襁褓婴儿凝目鹄立。丫环、童儿侍于侧。

鹿鸣 (唱)父相归营兮,雪满雕鞍,

北风如刀兮,德祖衣单!(怅望)

丫环 鸡汤都熬干了,老爷怎么还不回来?

鹿鸣 先取鸡汤一瓯,待我送与父相暖暖身子。

丫环 您可真是贤妻孝女……(下)

[蒋干上。

蒋干 鹿鸣夫人,杨主簿可曾回营?

鹿鸣 我正要问你,我父相已归中军帐,杨主簿为何不见回来?

蒋干 这个……

鹿鸣 莫非出了什么差错?

蒋干 呃,不曾不曾,夫人放心。

丫环 (捧鸡汤上) 夫人要与相爷送鸡汤去了。

蒋干 请便请便。

鹿鸣 少陪了。

[丫环接过襁褓,鹿鸣捧鸡汤,分头下。

蒋干 这个呆子往哪里去了?

[杨修上。

蒋干 哎呀,杨主簿,你为何方才回来?

[杨修下马,童儿牵马下。

杨修 蒋先生到此,到此有何见教?

蒋干 恕蒋干直言不讳,杨主簿哇,你今天又有些过分了!

杨修 甚么过分了?

蒋干 你竟然叫丞相替你牵马坠镫!

杨修 这个么?无奈木已成舟,只好听其自然。

蒋干 老弟呀,你看我蒋干为人如何?

杨修 为人忠厚。

蒋干 听忠厚朋友一句话,去向你的岳父大人赔个笑脸,认个不是吧。

杨修 怎么?叫我去赔笑脸认个不是?

杨修 错不在我,而在他。

蒋干 这……唉!他是丞相,是你的岳父大人,他是尊你是卑,他是主你是从,就是错在他,你也不该……好了好了,你去赔个不是吧!

杨修 这样的事儿,杨修干办不来。

[鹿鸣上。

蒋干 哦,夫人回来了,丞相说些什么?

鹿鸣 (对杨修) ……父相为你牵马,你干办得来,去对他赔个笑脸,你就干办不来了?

杨修 事已至此,你们父女欲将杨修如何处置,但请明言!

鹿鸣 啊……

蒋干 ……蒋某告退,蒋某告退,唉!(下)

鹿鸣 你,你,你呀!

(唱)一句话说得我泪抛红豆,

你错把鹿鸣的苦心当成仇。

你不该门楣高过屋,

你不该海水漫船头。

你不该才华过人常显露,

你不该当敛收时不敛收。

我父纵有沧海量,

怎容你恃才傲主强出头?

历历往事不堪回首,

最可怜嗷嗷娇儿也风雨同舟。

至如今也只得夫妻父子抽身走——

杨修(一怔) 哪里去?

鹿鸣 天地之大,何处不能安身立命!

(唱)免教你等闲抛了少年头。

杨修 (极为动情地唱)

只说是夫妻们同床异梦强聚首,

万不料中原才女情义厚,

把我的祸福安危挂心头!

夫人哪,言语不周请宽宥,

听杨修吐一吐满腹忧愁。

不忍见百姓苍生倒悬苦,

择明主才把丞相投。

感丞相知遇恩天高地厚,

实无奈事事违愿志难酬。

到如今兵出斜谷枉费我婆心苦口,

悬崖边勒不转万马回头!

中兴大业未成就,

忍将夙志付东流?

倘若是此时间你我夫妻抽身走,

抛下你年迈的父相,大小三军,兵困绝境,一场

败局无人收,赤壁悲歌又重奏,我岂能看水流舟,

漫说是士为知己死古来已有,

为苍生我何惜马革裹尸还故丘。

鹿鸣 (唱)妾与君生同衾枕死同穴,生死相厮守,

鹿鸣女有夫如此复何求!

[二兵引夏侯惇上。

二兵 夏侯惇将军到。

鹿鸣 将军……

夏侯惇 帐外风大,不要冻坏了小主簿!

杨修 哈哈哈!(对鹿鸣)你们进帐歇息吧。

[鹿鸣等下。

杨修 将军来此何为?

夏侯惇 丞相适才传下军中口令,乃是“鸡肋”二字,不知何意?

杨修 “鸡肋”二字?…(沉思)

夏侯惇 丞相捧着鹿鸣小姐送去的鸡汤潸然泪下,言道:“女儿倒有父女之情……”

杨修(下意识自语) 是怪罪杨修有失半子之义……

夏侯惇 丞相举起一块鸡肋,叹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言罢,便传下鸡肋口令。

夏侯惇 好了什么?

杨修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兵驻斜谷,进而无望,退又不甘,看来他是决计要退兵了。

夏侯惇 主簿言之有理,若能撤兵,三军之幸也!

杨修 我大军一撤,诸葛亮必然趁机渔利。

夏侯惇 我等早做准备就是。

杨修 许褚、张辽,屯兵险要之地,我也要叫他们早作防范,正是:

夏侯惇 未雨绸缪先着手。

杨修 不叫孔明把渔利收。

[夏侯惇下。

[鹿鸣制止杨修,对众人说。

鹿鸣 尔等歇息去吧。(众下)说甚么父相决计要退兵,依我看来,这鸡肋二字说的是你杨修。

杨修 不,不不,这鸡肋说的不是我杨修,他说的是兵困斜谷,进而无望,退又可惜,这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料他三思之后,决计要退兵了。

鹿鸣 若能退兵,乃天下之幸也。

杨修 不过,父相他,是万万不肯在人前认错的,这退兵二字他已说不出口,此事只好由我杨修,替他周旋,……带马!

鹿鸣 且慢!你要往哪里去?

杨修 我大军一动,诸葛亮必然要趁火打劫,许褚、张辽兵扎险要之地,我要叫他们早做准备。

鹿鸣 父相未曾传令,你却要擅自调动兵马?

杨修 调动兵马,挽救三军,有何不可?

鹿鸣 纵然是挽救三军,也该禀明父相,擅自行事,你也忒胆大妄为了!

杨修 胆大妄为?

鹿鸣 依我看来,你还是先禀明父相的好。

杨修 父相父相,口口声声都是父相,真不愧是你父相的好女儿,果然有是其父必有其女。

鹿鸣 你!

(唱)一句话顿叫我心痛碎,

你怎知鹿鸣女千愁万苦何等伤悲。

成婚来盼的是亲如鱼水,

相敬爱相体贴比翼双飞,

谁料想姻缘未解旧怨怼。

翁婿们屡屡反目意相违,

到如今水火不容锋芒对,

生教他牵马坠镫踏雪归。

全不避三军上下众目睽睽,

似这等恃才傲主你不思悔。

竟还要擅调兵将犯军规,

我父纵有沧海量。

怕只怕狂澜未挽身先毁,

空抛了少年头悔恨难追。

[长跪而泣。

杨修(心为震撼,唱)

只道是夫妻们同床异梦强聚首,

万不料,中原才女情义厚,竟把我的祸福安危挂心头。

我的贤夫人哪,(挽扶鹿鸣女)

自从我投奔你父后,

事与愿违壮志难酬。

到如今你年迈的父相,大小三军,

兵困绝境,眼见得赤壁悲歌又重奏,

一场败局无人来收,我岂能随波逐流看水流舟。

纵然他,翁婿之情全无有;

纵然他,一腔怒气冲斗牛;

料定他断然不敢杀我杨修。

带马!

[杨修上马,下。鹿鸣张望杨修去向。帐中小儿啼哭传来,鹿鸣匆匆下。

[二军士与僮儿小声议论着下。

[古瑟音乐起,一士兵在帐前升起红灯。

[天色渐暗。大雪纷飞,士兵有所警觉。

士兵(喝问) 什么人?

[内白:鸡——”

士兵 “肋!”

[二士兵提灯引曹操上。

曹操(念) 入川来战局险峻,

果然是蜀道难行。

再不下班师将令,

只恐怕溃不成军。

[童儿自帐中跑出,丫环跟上。

童儿 回洛阳过年去喽!

丫环 站住,夫人叫咱们收拾琴剑书箱,你又偷懒往外跑!

童儿 你才偷懒呐,我去给老爷夫人备车备马。

曹操(于纱幕后,远处) 你们备车备马做甚?

童儿(一惊) 啊,叩见老相爷!

曹操 回话!

童儿 您老人家不是要撤兵了么?

曹操 你怎知老夫要撤兵?

童儿 是主簿老爷跟将爷们说的。

曹操 他往哪里去了?

童儿 他说要到什么营盘去叫他们早做准备。

曹操(惊怒) ……!

[杨修上。

杨修 马来。(童儿接马,示意曹在)

杨修(趋向纱幕前) 参见丞相。

曹操 杨主簿更深夜静,你到哪里去了?

杨修 军情紧急,整装待命。

曹操 你上上阵厮杀?

杨修 数十万大军尚且不能前进一步,我一介书生,上阵厮杀何用?

曹操 如此说来,我只有退兵了。

杨修 丞相已有退兵之意了?

曹操 哼!我尚未传令退兵,是哪一个自作聪明,擅传将令?

杨修 哎呀丞相啊,杨修只是体察丞相之意行事呀,我、我、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曹操 好一个不得已而为之,你可知今日三军统帅还不是你!

杨修 ……杨修我为天下大业,一片赤诚。

曹操 好,你对你的天下大业赤诚去吧。

杨修 丞相!

[操欲去,杨扯住他,陈述衷情,操戟指怒骂,杨也怒而反责,鹿鸣上推开杨修,跪求父亲,曹甩开女儿,拂袖而去。

[鹿鸣回首,又跪求杨修,杨修木然,鹿鸣抱住杨修大哭!

鹿鸣 我父相屈杀你了。

杨修 (唱)休流泪,免悲哀,

百年好也终有一朝分开。

杨修必死难更改,

后事拜托,拜托你安排。

我死不必把孝戴,

我死不必灵堂摆,

休将我的死讯传出外,

免得那世人笑我,他们笑我呆。

亲朋问我的人何在,

你就说,我远游不归来。

尸首运至在皇城外,

你将那酒醍醐与我同埋。

我要借酒将愁解,

在生落得个声名败,

[丫环抱婴儿上,杨修与婴儿吻别,婴儿啼哭。

[公孙涵领众上。

公孙涵(阴阳怪气地) 杨主簿——

杨修 公孙先生,今日为何徒长了八面威风?

公孙涵 你扰乱军心,罪当斩首,丞相命我前来接替主簿之职,交印吧!

杨修(取出印信) 这小小的主簿印信,你竟然垂涎已久!可叹那可叹!世上多少大事都坏在这个东西上面了!拿去吧!)

[掷印于地。

公孙涵(拾起印信) 待候了!

[刽子手给杨修上绑。

鹿鸣 罢!(自刎)

[招贤者高呼:“招贤呐——!”

[二幕徐落,招贤者在幕前,见四刽子手上,欲下。

红衣刽子手 站住,丞相有令,传谕三军,念!

[招贤者细看金牌上的文字,感到难以从命。

招贤者 这种差事,不能叫我办。

刽子手 念还是不念?

招贤者 这、这、这……

众刽子手 呸!各举刀斧架住招贤者)

招贤者 哎,我念我念!(念金牌)

大汉丞相,

统兵百万,

灭蜀吞吴,

势如破竹,

主簿杨修,

扰乱军心,

罪中不赦,

示众斩首。

大小三军,

校场观刑啊……

号角声悲众兵将过场,张辽勒住马缰,与许褚交头接耳,毅然勒转马头,与许褚向相反方向下。

第七场

[斜谷,刑场,众兵将汇集,簇拥曹操。

[冷月如盘,宛若当年曹杨初会的地方。

[夏侯惇等肃立两旁,刽子手押杨修上。

众 参见丞相!

曹操 茫茫风雪兮,天地渺暝。

法无姑宽兮,哀君丧命!

[报子急上。

报子 报!中马探马。十万火急军情密报!

[曹示意近前。报子与曹耳语。曹大惊。

杨修 嘿!嘿!诸葛亮派出奇兵,要断我运粮之道,你道是也不是?

曹操 ……

杨修 不必惊慌,许褚、张辽已抢先一步了!

[报子上。

报子 报!敌军袭我运粮之道,中了许褚、张辽的埋伏,他们大败而去!

杨修 这又是杨修越俎代疱,扰乱军心之故耳!

[三军议论沸然。

曹操 呀!

(唱)杨修智谋实少有,

料事如神更无俦!

欲留下这运筹帷幄的擎天手,

妙笔为我写春秋。

难将这赦免二字说出口,

列公,

何人能解我心忧?

蒋干 啊,丞相!杨修虽犯将令,但已将功折罪,丞相若不杀他,乃是仁者之怀,三军将士无不心悦诚服。

夏侯惇 着哇!若非杨主簿足智多谋,大军危矣,末将夏侯惇愿保杨修不死。(跪)

曹洪 末将曹洪也愿作保!(跪)

徐晃 徐晃愿保!(跪)

众 我等愿保!(跪)

曹操(大惊) 呀!

(唱)平日里一片颂扬对曹某,

却原来众望所归是杨修!

杨修 列公啊,你们都帮了倒忙了!

曹操 老夫有话与杨主薄言讲,列公各归队伍。

[众下。

杨修 曹丞相,你今日险些儿又失算了吧!

曹操 杨修哇杨修,你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哇,坐下来,我们谈谈心!

杨修 我乃是临死之人,你还怕我高你一头么?

[曹拾级而上,与杨修同坐。

曹操 杨主簿,事到如今,你也该听老夫说几句知心的话了。

杨修 只怕你真心的话儿,是不敢对人言讲啊。

曹操 唉!老夫实实再三的不想杀你,

杨修 你是再三要杀杨修。

曹操 请问这一?

杨修 当初,你杀孔闻岱时,就有意要杀我,此乃一也!

曹操 二呢?

杨修 你谎称梦中杀人,被我点破,此乃二也!

曹操 这三!?

杨修 踏雪巡营,你为我牵马坠镫,此乃三也!

曹操 杨主簿啊!三次要杀你的是曹操;三次不杀你的,也是曹操,我已费尽了苦心。今日,我也实实再三不想杀,却又实实不得不杀!

杨修 敢问丞相,你那内心深处,到底为何不得不杀我?

曹操 ……你当初对我发下誓言,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此心此意,如今安在?

杨修 当初,群凶混战,天下百姓五千万人,被群凶混战,杀得只剩下七百万口,你那“思之断肠”的情怀,如今还在也不在?

曹操 初衷不改,天地可鉴!

杨修 我更是初衷不改,天地可鉴!

曹操 可惜呀,可惜你不明白!

杨修 可惜不明白的是你呀!

曹操 啊?

杨修 啊?

曹操 哼哼哼哼!

杨修 嘿嘿嘿嘿!

[二人由笑变成痛哭失声。

[招贤者上:他们二位都不明白。

(对观众) 诸位,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吗?

(战鼓声起,下)

夏侯惇(上) 丞相,诸葛亮大军犹如神兵天降,五虎上将从四面杀来了!

[众将士齐上。

杨修 丞相快快撤兵,免得全军覆灭!

众将 丞相!丞相!丞相!

曹操 大敌当前,敢有扰乱军心者,以杨修为戒!

众(齐呼) 丞相!

曹操 斩!

[刽子手斧落灯灭。

招贤者(内声)大汉丞相,斜谷惨败!(追光引招贤者上,他已须发尽白,步履踉跄)招贤纳士,再图大业——招贤喽——!

[快读检测]

1.这个剧本名称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这两场戏的形式是_________,这个剧种流行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的第六场场景在_________________,第七场在________________。

5.第六场的戏剧冲突是________________。

6.杨修认为“鸡肋”的原义是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

7.鹿鸣是曹操的________,杨修的________,认为“鸡肋”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

8.第七场的戏剧冲突是_________________。

9.杨修明知传令退兵可能被杀,他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对曹操不想杀杨修而终于杀了杨修这件历史故事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曹操与杨修》,陈亚先;2.京剧,全中国以及海外;3.杨修军帐,斜谷、刑场;4.鹿鸣,蒋干,夏侯惇,公孙涵,曹洪,徐晃,李典(答对前4个即得10分);5.该不该传令退兵;6.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应从斜谷退兵;7.女儿,妻子,杨修;8.该不该杀杨修;9.对天下在达到一片赤诚;10.为维护最高统治者的权威而杀掉贤才是可悲的(大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