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锻炼强体质

身体素质是孩子最基本的素质,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孩子就失去了学习成功最起码的条件,从某种程度说学习也是身体素质的较量。

小斌,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斌身体瘦弱,是一个喜静不喜动的孩子,玩拼图插花可以安安静静地摆弄一上午,读书写字也能半天不休息,就是不爱运动,一直没有一项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跑步很慢,立定跳远也跳不远,整体运动能力比较差。上小学前的暑假,爸爸妈妈为改变小斌这种“柔弱男子”形象,尝试带小斌去运动,暑假里小斌玩过篮球、足球,甚至一时兴起还办了张乒乓球运动卡,结果运动几天后小斌就没有恒心了,所有的“武器和行头”全都束之高阁。新学期开学后,学校发了一份亲子锻炼表,班主任老师嘱咐家长在家里要督促孩子练习跳绳。于是全家很快买来绳子,开始几天小斌跳绳劲头蛮大,可是没满两周,小斌看到跳绳成绩进步缓慢,跳绳的新鲜劲就过去了,于是开始“怠工”,跳绳的热情急速下降,爸爸妈妈讲的跳绳技巧根本听不进去。

孩子不爱运动可能与先天的性格、家庭的影响和没有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基本技能仍在发展中等因素有关。孩子不爱运动不仅影响孩子投掷、跳跃、平衡、手眼协调、手脚协调等能力的发展,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孩子交流合作、坚持不懈等意志品质的发展,妨碍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呢?

1.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家长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不仅对孩子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利,而且对孩子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延长大脑兴奋时间和提高用脑效率有利。另一方面家长要身体力行,带领孩子一起运动,让孩子体验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使孩子的体育锻炼变被动为主动,从盲目走向自觉。

2.注意体育运动的多样性

家庭中孩子运动的内容必须丰富多样,各类游戏、打球、散步、远足等都可以作为孩子体育运动的内容,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年龄特点,灵活安排运动量,把跑、跳、投掷和体操结合进行,让孩子在活动中尝到甜头。比如,通过跳绳训练孩子的全身运动,通过远足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打球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精神等,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运动技巧。

3.注意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孩子的体育运动应充满着趣味性,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家庭中要多安排一些游戏类的体育运动。比如,“快乐的手指操”“小兔采蘑菇”等游戏,让孩子从这些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充分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对武术高手、足球名将、篮球巨星、拳坛怪杰的崇拜心理,激发孩子的锻炼热情。

4.注意体育活动的渐进性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比如,仰卧起坐、俯卧撑、跑步等活动项目,对于刚参加锻炼的孩子来说,一定要做到运动强度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技术难度由易到难,这样才能达到增强意志力、锻炼好身体的目的。

5.注意体育运动的坚持性

家长应利用生理节奏的规律,在孩子大脑皮层中逐步建立固定的体育锻炼兴奋灶,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就寝,早晨在同一时间起床,并在同一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时间也基本相同。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在寒暑假,都不改变孩子的生活规律,形成孩子良好的运动“生物钟”。这样,天长日久,孩子锻炼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天底下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孩子能达到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家长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体育观的形成,孩子能否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而成为一个终身体育者,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孩子能在充满竞争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家长在为孩子制定人生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时,别忘了在成长一栏中添上体育锻炼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