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泉

水既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身体中的水分约占其体重的80%,年龄越小,体液占人体体重的比例越大,如果失去了20%的水分,就会危及生命;水又是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部分代谢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对孩子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顺,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小顺是个喜欢喝水的孩子,家中桌上总是会有一杯水,一家人时不时会喝上几口,一杯水不知不觉地就喝完了。今年“五一节”那天,小顺爸爸妈妈决定带小顺到雨花台去玩,临出门时,小顺问妈妈:“我的水杯带了吗?”妈妈忙打开背包检查,结果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小顺的水杯,小顺忙跑到厨房,在水杯里灌满了开水,塞入妈妈的背包。到雨花台玩了近一小时,一家人就喝完水杯中的水,又玩了一小时,一家人已非常口渴,但雨花台还有一小半的景点没有玩到,于是大家就赶紧去找开水,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看到全家口渴,小顺爸爸想去买瓶饮料。看到爸爸向饮料摊点走去,小顺赶快拉住爸爸,着急地对爸爸说:“爸爸,老师说喝饮料对身体有害,我们还是找找开水吧。”。一家人就再去寻找,终于在公交中转站的调度室内找到了开水。

孩子不爱喝水有可能是不了解喝水的重要性,没养成自觉自愿喝水的习惯;也有可能是家长生怕孩子缺水,强迫孩子喝水,使孩子从心理上拒绝喝水。孩子不爱喝水,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呢?

1.旁征博引

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特点,积极引导孩子喝水。比如,可以在家中的阳台上设置一个种植区,在种植区种植一些植物,然后和孩子一起经常为植物浇水。让孩子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如果长时间不给植物浇水的话,植物就会干枯而死,从而懂得喝水的重要性。另外,家长还可利用“喉咙里的小草”和“花儿怎么睡着了”等故事,教育孩子要多喝水,知道每天该喝多少水,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2.及时喝水

人体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水,细胞失水2%就会影响其生理功能,但此时并不立即感到口渴,从细胞失水影响功能到有口渴感有个过程。人体失水后先引起血液浓度变稠变浓,这是最初的失水信号,它经血液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的“喝水”中枢兴奋;再通过神经将失水信号传到口与咽部,此时才会感到口渴。这一系列的传递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待到有口渴感时,人体实际上已失水多时,这时孩子喝水犹如田地已干旱多时,到了龟裂程度才去浇水一样。因此,家长不能等孩子口渴了才给他喝水,一旦孩子出现口干、尿少尿黄、便秘等现象,就要及时给孩子补水。

3.定时定量

孩子每天起床后要及时喝水,以尽早补充夜间失去的水分,稀释血液,带走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起到洗涤的作用。睡前半小时不要喝超过50毫升以上的水,睡前喝水过多会导致孩子起夜次数增多,影响睡眠质量。饭前尽量不要饮水,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影响食欲。同时,孩子每次喝水必须限量,即使气温高、运动量大等因素造成出汗多,喝水也不能超量。一次性大量饮水容易引起“水中毒”,严重的话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

4.少喝饮料

不少家长用各种新奇昂贵的甜果汁、汽水或其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孩子解渴,这种做法很不妥当。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去后不像白开水那样会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长时间滞留,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孩子口渴了,只要给他们喝些白开水就行,偶尔尝尝饮料之类,也最好用白开水冲淡再喝,或者选用鲜榨的纯果汁。

5.正向强化

强化理论指出,如果某种刺激对孩子有利,孩子的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对孩子无利,孩子的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因此,家长要用正面强化的方式,多表扬、鼓励和赞赏孩子的喝水行为,增加孩子喝水的概率。比如,引导孩子每次喝完半杯水后,再喝下半杯,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已经喝下半杯水了!”用这类表扬的话来激励孩子,孩子自觉自愿养成喝水习惯就不是一句空谈。

饮水蕴藏着很深的学问。中国自古就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把水列为各篇之首。水能促进物质的代谢,没有水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循环、呼吸、消化、物质交换以及排泄等生理活动,各种新陈代谢也将停止;水能调节体温,当外界气温过高或体内产热过多时,机体就通过出汗和蒸发汗液来使皮肤散热,以达到维持体温的目的;水还是一种良好的润滑剂,在机体中以眼泪、唾液、关节腔液等形式存在。水可活命,水可强体,水可治病,水可美容,水可增乐,水可益智。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孩子一生都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