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监狱里的常客——莫里哀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古典主义喜剧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戏剧事业。从立志献身于戏剧事业到死,从未离开过舞台。

莫里哀出生在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失去母亲,受着外祖父的疼爱,他的外祖父是个戏迷,经常带他去看戏。从那时起,莫里哀就爱上了戏剧。父亲担心儿子会因喜爱戏剧而放弃祖传的经商事业,就责怪老头子说:难道你去把他培养成戏子吗?外祖父不以戏子为耻辱,反驳说:但愿上帝保佑他将来成为贝尔洛斯那样的好角儿。

还在念中学时,父亲就把“王室侍从”的世袭身份过到莫里哀的名下,希望莫里哀中学毕业能去操持家业。但二十岁时莫里哀就有了自己的生活志向。他结识了在当时小有名气的女演员玛德隆·贝扎尔,共同的理想使他们一见如故,他们决定一起献身戏剧。

一六四三年一月,莫里哀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已决心参加剧团,愿意放弃“王室侍从”的继承权,请父亲将这个称号留给弟弟,自己只求得到母亲留下的那份遗产,用这份遗产作为建立剧团的基金。

莫里哀的举动对家庭犹如晴天霹雳。那时,职业演员被人视为到处流浪的下等人和懒汉;谁要是当了“戏子”,教会就会把他驱逐出教;如果死前没有举行忏悔和终敷礼,教会连坟地也不给他。父亲不忍心眼看儿子去做这种下贱的玷辱门庭的戏子,就哭哭啼啼地哀求儿子,要儿子放弃这个决定。但莫里哀并不因为这种父子情而动摇。父亲又请来莫里哀的老师做说客,老师苦口婆心地讲了半天道理,一点也没有用,反而被莫里哀讲的一大堆戏剧好处而打动了,自己最后也同意参加他们的演出。

一六四三年六月三十日,莫里哀和玛德隆组成了光耀剧团。这时,为了表示与家庭一刀两断的决心,莫里哀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取了个艺名叫“莫里哀”。

莫里哀的剧团刚开始没有经营经验,演出才一年,就负债累累。莫里哀是剧团对外负责人,经常被债主们逼得走投无路。一六四五年,一个蜡烛商控告莫里哀欠债不还,他被关进监狱。好不容易被保释放,又受到另一个供剧团衣饰债主的控告。又重新关进监狱。就这样进进出出,莫生哀因欠债成了监狱里的常客,有一次朋友无力搭救,眼看剧团也要垮台了。还是父亲出钱把他从狱中赎了出来,父亲以为这一次挫折能使儿子改变主意,从此回家接替祖业。但莫里哀一出狱,仍然跑回剧团,继续他的戏剧事业去了。

一六四五年秋天,莫里哀参加了流浪剧团,整整流浪了十三年,后来他成了剧团负责人,开始自己动手写剧本。他的大量的喜剧创作也就从此开始了。他这一时期的喜剧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伪君子》、《唐璜》、《恨世者》、《醉心贵族的市民》、《史嘉本的诡计》等。

由于积劳成疾,莫里哀晚年的时候,肺病一天天严重。后来他的爱子不幸死去,巨大的精神创伤加重了他的病情,但他仍坚持写戏,又在病中写出了《女博士》。

莫里哀的病相当严重了,老朋友劝他说,“我可怜的老朋友,您的景况不好,最好是放弃舞台,别再到台上去粉脸、翻跟头了,你只担任编剧、这样,您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会更加光荣,您还可以进法兰西学士院。”但是莫里哀笑了笑,严肃地回答:“我不能不演戏,只有坚持舞台生活才是我的荣耀。”莫里哀抱病写戏,抱病演出了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他亲自扮演了剧中主角阿尔冈。

最后一场演出时,莫里哀病情明显恶化。妻子阿曼德和学生巴朗含着眼泪劝告莫里哀不要登台,莫里哀摇摇头说:有什么办法呢?剧团里有五十个工人等着当天的工资来维持生活,我不演戏,他们怎么办呢?只要我还能工作,一天不给他们面包,我就不安心!

莫里哀就是这样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病疼上台演出的,他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大笑,他自己却难以忍受地不断咳嗽喘气,观众还以为这是他主演角色心病患者的模样,哪知道,这个扮演没病找病,成天求医的角色的人却是一个真正的病人,并且已到了死亡的边缘。

戏演完了,莫里哀不肯休息,他披上睡衣,走进化装室,学生巴朗摸摸他的手,冰冷冰冷的,赶紧叫一顶轿子把他送回家。

回家后,莫里哀大口大口吐血,人们把他扶上坐椅,用尽各种办法挽救,都没成功,伟大的戏剧家咽气的时候正是夜里十点钟,离他走下台卸装,还不到三小时。

伟大的戏剧家莫里哀去世了,但他的喜剧作品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里的经典。他对喜剧事业的贡献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