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这个人哪

小学时读过一篇课文叫《石灰吟》。那时,老师天天叫背书,这一篇《石灰吟》人人都背得十分顺利,简短、精练、押韵、顺口。“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老师讲课总是先讲主题思想,然后再讲写作方法,小时候对写作方法不感兴趣,但主题思想是必考必背的,因此幼小的心灵就记住了:这首《石灰吟》是赞扬革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诗是背熟了,作者却记不住。直到长大了,才知道于谦这个人,并且私下里开始揣摩于谦是否算得上革命志士或革命者。因为像我这样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对革命者的理解大多是共产党员,像江姐、许云峰、杨开慧那样,至少也要是个进步青年吧。可是于谦不是,于谦是明朝的一个古人了。前一段翻阅明史,见其中有一段关于于谦的记录,说他“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此记录大意是说,有一次,于谦在太行山遇见群盗劫路,杀气腾腾十分危机,于谦走上前,亮出自己名份,群盗一发现他们拦截的是于巡抚,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吆三喝四各自散去。这件事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于谦为官威信高,群盗不敢造次;二是于谦为官清廉,群盗料他身上空空无几两银子,白动了手脚无收获。

顺手翻阅了一些资料,才对于谦这个人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于谦(1398-1457),浙江钱塘人,少年时代十分仰慕文天祥的为人,曾在他祖父收藏的文天祥像上撰写赞词,并悬置座旁,立志学习文天祥,“殉国忘身,舍生取义的抱负和气节。于谦从二十岁到三十二岁的十三年内,通过科举考试,以进士出身,屡迁兵部尚书。”他做官以“廉明公正”著称。处理公事,审察刑狱等,都是严格执行法律规章,不稍徇私情,并且能反对和打击一些权贵奸吏的凶焰。他关心农民疾苦,主张改良政治。巡抚山西、河南期间,在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成绩。他所写的《荒村》一诗正是反映了在赈济灾民时的感受: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佃纳债,稚子卖输粮,破壁风生屋,梁颓月坠床。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后来,在国家危亡的关头,于谦毅然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担负起保卫京师的重任。他领导军民抵抗瓦刺的侵犯,在危急关头,慷慨挥泪,激励三军奋勇杀敌,保卫京师胜利了,在英宗复辟的政变中,于谦却惨遭总兵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杀害。

于谦的冤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他遇害之时,京郊妇孺无不涕泣。同于谦一道参加京师保卫战的副总兵范广,也被石亨一同杀害。所以,京师一带老百姓中广泛流传着关于于谦和范广的民谣:“京都老米贵,哪里得饭(范)广;鹭鸶水上走,何处觅鱼赚(于谦)。”

老百姓人微言轻,有话无处说,说了无人听,而民间流传的民谣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公正廉洁坚持抗战的英雄志士的深切怀念,虽是民间话语,却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

于谦冤死了,六百多年过去了,但是人们依然能够记住于谦十七岁时写下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廉明公正的于谦,英勇无畏的于谦!视荣誉气节胜过生命的于谦,让后人仰视,让今人汗颜的《石灰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