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在云南省个旧市第二届文代会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你们好!

今天站在这里发言,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感谢。我叫金萍,来自遥远的淮河岸边。今年的元旦,是我终生铭记于心的日子,有生以来我第一次乘坐飞机从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出发、飞往云南的昆明、坐在飞机上,望着舷窗边飘**的朵朵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二十年来让我魂牵梦绕的云南的边城——个旧。

一个人一生中总有几件难忘的往事、几个难忘的朋友,却很少听说过有一座城市让人刻骨铭心,而在我的心中,彩云之南的锡都——个旧就是一座让我几十年来刻骨铭心的城市,因为它改变了我的人生,它丰富了我的人生。

二十多年前,我在一个偏僻贫穷的乡村中学任教,除了教书还是教书,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因为教语文,就对文学多了几分关注,那是一个文学青年特别吃香的年代,差不多的青年人都对文学有着几分挥之不去的迷恋,可是偏远的乡下难得有几丝文学空气,那时的出版物很少、就是有一些,月工资30多元的我也买不起。一本唐诗100首被我翻得烂面叶儿似的。也曾在学生撕掉的作文硬壳皮上练过无数次笔,偶尔大胆投几次,全都泥牛入海无消息。但文心不死,有一次为学生朗读《中国青年报》时,突然在报角发现了云南《个旧文艺》办文学讲习班,招收函授学员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夜没睡着,第二天跑到邮局去寄了九元钱的学费。现在看起来九元钱不多,但在那时是我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上有老人要奉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那几元学费钱是我咬着牙下了狠心才定下来的。很快我就接到了《个旧文艺》刊授中心的通知,一本本刊物打开了我心灵的窗子,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不停地写,指导老师不停地改。有批评、有表扬,都是中肯负责的教诲。那一段时间过得充实而丰满。我的儿童小说《两个萝卜》,被收入了集子,《个旧文艺》发表了我的长诗《三月的南行》。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了铅字,有生以来第一次领到从远方寄来的稿费。那种欣喜真是难以表达,我抱着孩子,敲打着燃煤的炉子,跺着穿着棉窝儿的双脚,在坑坑洼洼不足十平方的泥屋里唱啊跳啊!旋转啊!直转得头晕眼花、直唱得泪珠儿四溅,直跺得双脚发麻,直吓得孩子哇哇大哭,我才清醒过来,那种被社会承认的感觉深深地温暖了我,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难道真地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一颗在欺凌白眼无助的深渊中长大的心突然照进了一缕明媚的阳光,那颗复苏的心大声地提醒着:我能行!我还真的能行。一年的学习很快结束了,1983年的春天,那是一个难忘的春天,我接到了个旧市文联的邀请,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学青年一道远赴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府——个旧,与全国著名作家会面、并亲自聆听著名作家讲学。三月八号从冰天雪地的淮北出发,到达个旧正是木棉花开的好时节,在这里我们沐浴着边城灿烂的阳光,吮吸着文学前辈播撒的文学营养,感受着锡都人民火一样的热情,金子般的真诚。金湖畔留下了我们的脚印,锡山之巅飘**着我们的歌声,文学之链,连接了全国各地的文朋诗友。云锡机场礼堂、云锡招待所,茹志鹃、杨沫、晓雪、张昆华、王蓓等老师给我们讲课,循循善诱字字珠玑至今记忆犹新;王安忆、祖慰、白桦、蓝芒老师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谈生活,谈写作,使我们如沐春风。云锡官家乡、云锡冶炼厂的机器轰鸣依然在耳畔回**。正是这次终生难忘的个旧之行,使我们这些一无所有的文学青年在文学之路上扬帆起航。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流逝、永不停息,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这酸酸苦辣的岁月,这多姿多彩的时光,这不懈的追求,这崇高而又古老的想往。二十年前,彩云之南的个旧为我们搭起了一个“红着脸唱歌”的平台;二十年后,我们这批文学热血青年才得以在文艺战线上搏击闯**。二十年前,彩云之南的个旧以博大的胸怀,呼唤着全国各地一万一千个文学青年,这在别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当雪片一样的稿件日夜不停地飞向红土高原时,个旧城已在全国的各个角落里被无数青年印在心中了。那是成千上万青年人的希望之城,理想之城。文学紧紧地连系着辽阔的内地和遥远的边疆。还记得在个旧招待所里,王梅定老师称赞我们这批青年的作品是“一只只乳白色、嫩得犹如玉指似的尖尖竹笋破土而出,生机盎然”。他看着这些作品,“犹如在一个黎明突然走进一片弥漫着浅蓝色晨雾、飘溢清香的蓊郁的竹林,听到一阵‘噼啦’的响声惊破了清晨的寂静,原来是竹笋出土的声音”。

还记得蓝芒老师说:散文首先是诚实,其次是真诚。蓝芒老师把希望寄托在这批稚嫩的幼芽上,他坚信:总有一天,这批幼芽会蔚然成林。那一年去个旧,还见到了《个旧文艺》编辑部的李汉柱老师,李老师说我们这批文学青年象啄破蛋壳的鹰雏,象冲破土层的竹笋,充满内在的活力。函授中心的老师们以辛勤的劳动浇灌着文学的幼苗。正象二十年前白桦老师所写的那样:“这是一片绿茵茵的幼苗,一片引身向上翘望蓝天的幼苗,一片要接受阳光、雨露的抚爱,又要接受狂风霹雳的摇撼的幼苗。”白桦老师希望我们“深深扎根于泥土,自己去经历一切,体验一切,思索一切,只有刻苦攻读生活这本丰富多彩的教科书,才能写出自己的书”。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遵照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不敢懈怠,争取像文学前辈丁玲在个旧讲学时说的那样,“写一本自己的书,用自己的生命去写一本书”。虽然我们的声音还不够大,我们的肌体还不够壮,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如果说,二十年前的边疆之行,是个旧这座美丽的城市敞开宽阔的胸怀拥抱了我们、净化了我们,是个旧这座边城的老师们辛勤地培育了我们,点化了我们,为我们干涸的心田播下了一片文学的绿洲;那么,二十年后,我们多么希望能为我们心中的希望之城,理想之城报来绿洲的春讯!

这里,让我代表二十年前《个旧文艺》文学讲座创作中心一万一千名学员向美丽的锡都、向《个旧文艺》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向个旧人民致以深深的谢意!向今天到会的个旧市委杨书记、个旧市政府的李市长、白燕市长致以深深的谢意。让我们祝愿个旧市早日建成富裕个旧、平安个旧、人文个旧、绿色个旧,祝愿个旧人民幸福安康!

一座城市,一座一生中难忘的城市。一座改变我人生的城市,文学的故乡,心灵的家园。